第一節

第一節

花街是運河灘上的一個鍋伙,不是一個村落。

當年,有個姓花的地主,每年一百兩銀子,從通州衙門包下河岸上一眼望不到邊的柳裸子地,還有沿河幾里叢生著蘆葦、野麻、三棱草和狗尾巴花的淺灘。他在柳裸子地里的三道沙丘上,搭起幾個溜窩棚,四面八方招攬了十幾個開荒平地的長工,立起了鍋伙,前後左右都不鄰村挨戶,就叫花街。

後來,姓花的老地主撒手歸西,幾個兒子吃、喝、嫖、賭、抽,不上二年就敗了家,把這大片河灘地零敲碎打,一條子一塊典了出去;最後只剩下三道沙丘沒人要,就伸手跟那十幾個長工收地皮錢。

十幾個長工都在花街安了家,也就劃地為牢了。

三道沙丘三足鼎立,龍頭、熊腰、鳳尾,各佔一方,互不相連;而且,每道沙丘之間,還相隔一條曲曲彎彎,纏纏繞繞,青藤綠蔓似的小河汊。平時,來來往往,挽起褲腿兒,涉水而過;雨季,大河漲水小河滿,過來過去就得划小船了。

運河沿岸,十八里一道河卡,每道河卡有一名河防局的稅警把關。凡打魚的都要到河卡子上領腰牌i繳魚稅,七折八扣,所剩無幾。花街上家家拴一葉扁舟,男人出外去傭工,女人就得下河打魚。

有一道河卡正安在花街的熊腰上,左鄰右舍幾家人,惹不起躲得及,有的搬到龍頭,有的遷往鳳尾。

花街上的人搬個家,就像燕子串房檐,費不了多大力氣。泥棚茅舍,一端就倒,拔鍋拆灶,抬腿就走,喬遷新居,再立門戶,也不很難,砍幾根柳樁,支起四梁八柱,柳條子編牆,蒲葦鋪頂,上下抹泥,土灶安鍋,翹尾巴的煙囪就又冒起了裊裊青煙。

北運河走的是天子腳下,通州坐落京東地面,冬春兩季無風三尺土。運河灘,外無山崗,內無城牆,就像敞開門兒張著嘴,大吃大嚼口外的風沙。花街的三道沙丘,年年長個兒,步步登高;早先柳枝糊泥巴的棚屋,不是被風沙擠倒,就是被風沙湮沒。夏秋兩季,三日陰五日晴,大雨小雨穿插著下,小河汊子大雨大漲,小雨小漲;柔水似刀,割坍沙丘,柳枝糊泥巴的棚屋常常一屁股坐空,墮入水中。於是,家家戶戶開始房前屋后,院內院外,里三層外三層,四框填滿了紅柳綠蒿,不但鎖住了風沙,屯住了水,而且芳草萋萋,花木蔥蘢。

一到楊花似雪,柳絮紛飛的暮春時節,花街上的男人,都到外邊扛長工,扛短工,趕腳。拉縴。賣苦力去了。每日早出晚歸,兩頭披星戴月,白天看不見他們的影子。

花街上沒有多少老人。花街上的老人都交不了甲子,過不去六十這一關,就蘆席一卷,埋在河坡上,歪脖兒樹下孤墳一座。可六月連陰天,七月下大雨,運河滿了槽,一漲一落,墳頭涮平了,屍首沖走了,便只留下趴了架的歪脖兒樹,掛滿了水草和綠藻。

花街上也沒有多少孩子。花街上的孩子十有八九立不住,不出滿月就抽四六風,蒲草一捆,草叢中刨個坑兒一埋。下一場小雨,草芽兒又發了,十天半個月,小草兒長高了,也就不見了痕迹。

花街上更沒有多少女人,女人都不願嫁到花街來。花街上的女人大都來路不正,來歷不明。不是私奔,就是拐賣,沒有一個是明媒正娶,鳴鑼響鼓花轎搭來的。

花街上的人吃的是大河水,小河汊子裏洗衣裳。雞鳴五更天,男人們出外之前,肩挑着缸大的水筲到河岸,白天你東我西的哥兒們,只有此時此刻才能匆匆打個照面,碰個頭,問一聲好,道一聲乏,滿肚子怨氣罵東家,哈哈一笑改日見。晌午驕陽似火,熱風烤人,女人家脫下衣裳站在齊腰的小河汊子裏,一邊淘洗一邊口角爭風,舌尖帶刺兒,滿嘴撒村,罵人好比口唱蓮花落,一個更比一個臉皮厚。姑娘洗衣裳要等夕陽西下,河灘上扯起了障眼的暮靄。晚霞中,她們像一群水鳥兒下河,嘰嘰呱呱,嬉戲玩耍。有時,忽然羊腸小路上嚓嚓腳步聲,那是有人要-水過河去。她們來不及鑽進河邊的蒲葦,躲到岸上的柳叢,便慌忙蹲下身子,扭過頭去,雙手蒙住臉,就像一鳥入林,百鳥壓音,一動不敢動。可是,等那個男人過河走遠,她們又像鯉魚跳龍門,從水中一躍而出,清脆響亮的笑聲回蕩在小河汊子上,洗着衣裳唱道情。

然而,花街上的姑娘黃連的命,沒有一個例外的。她們剛剛蹣跚學步,爹娘就給她們編一隻小小的柳籃兒,挎到胳臂彎上,到河灘上剜野菜。再大幾歲,籃子換成了筐,爬樹摘楊芽兒,登高捋榆錢兒,下河打魚蝦……長到十三四,她們就要賣的賣,嫁的嫁。不是賣給過往行船的老客,就是嫁到遠離運河灘的外村,十個人里有五雙是老夫少妻。

她們雖然從小吃不飽,可是自幼呼吸花香水氣,卻又生得眉眼俊俏,身腰柔細,十分秀氣。開了臉,上了頭,鬢角插上一朵紅絨花,穿一身紅褲子綠襖,懷抱着一面菱花鏡和一隻竹蔑子攏梳,在一掛飛花爆竹聲中告別家門,就是她們一生最大的風光。可借,常常二十剛出頭,早生下五男二女,一窩孩子。於是,一個個面黃肌瘦,渾身皮包骨,就像霜打的藤蘿,雹子咂下的落花,眨眼之間人老了。

住在花街鳳尾上的蓑嫂的她的女兒金瓜,也是踩着前人的腳印,走的是山重水複的老路,卻不想時來運轉,柳暗花明又一程。

下面,慢慢寫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花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花街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