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史人物 一人三九

企業史人物 一人三九

2005年11月19日,趙新先去北京頤和園遊玩,那天他的心情不錯,一路上讓家人拍了不少照片。在出園的時候,幾名警察攔住了他。第二天,趙新先出現在南方的深圳梅林看守所,它位於筆架山西南側的一個很冷僻的山凹里,四周長滿細高筆直的桉樹和碩大樹冠的荔枝樹。趙新先被關押在一間只有幾個平方米的囚室里,囚室的窗口很高,踮着腳往外望,瞧得見南方浩淼的星空。從這個地方向東走1000多米,再拐一個彎,就是三九集團的總部。

1985年8月7日,趙新先躺在筆架山上一個鐵皮做的狗棚里,四周茅草叢生,滿目荒蕪。他用鐵鍬當枕頭,用軍衣當被子,曲身而眠。那年他43歲。從狗棚到囚室,趙新先走了整整20年。

趙新先是三九集團的創始人。他把一家軍醫附屬工廠辦成了中國中藥企業中惟一一個把產值做到將近100億元的企業。趙新先是靠「三九胃泰」起家的。這個配方是幾年前他在粵北鄉間從老鄉那裏得來的,原料是南方特有的三椏苦和九里香,對治療胃病有奇效。當年推廣產品時,他不像別的廠家那樣扛着產品四處推銷,而是穿上整潔威嚴的軍服,到各大中心城市去開「學術報告會」。他一個月跑了10個城市,開了10場學術報告會,所到之處必颳起一陣「三九旋風」,等他回到深圳,訂單已如雪片般追蹤而來。辦廠第一年,南方藥廠就拿下1100萬元的銷售收入。

在廣告營銷上,趙新先有兩個中國發明。一是

計程車頂箱廣告。1988年,他在一部美國電影中偶爾瞥見一輛車頂背着個廣告燈箱的計程車,第二天,他就跟廣州市計程車公司洽談,在400多輛計程車上安裝了「胃藥之王,三九胃泰」的頂箱廣告。這些車傳播效應出奇好,這種廣告形式很快風靡全國。二是明星廣告的首倡者。也是在這一年,他說服著名老電影藝術家李默然為產品做廣告,這則全國最早明星廣告在央視一播出,頓時就引起轟動。人們開始討論,明星到底能不能做廣告,李默然到底收了企業多少錢,這些爭議讓始料未及的李默然困擾不已,卻把三九胃泰的名氣越炒越大。某種意義上,在整個1980年代,三九是最成功的市場化企業之一。

在企業史上,三九最出名的還不是它的效益驕人,而是它獨步天下的「一人機制」。在公司里,趙新先是總經理兼黨委書記,下面不設副總經理。集團總部只設黨務部、財務部和人事部3個機構,甚至連總裁辦公室都沒有。他之下設5個秘書,分別處理相關具體事務。三九的管理模式,在當時國內的所有國企中絕無僅有,甚至是不可想像的,它突破了僵化的國營體制對企業的束縛,帶來的結果是真正的政企分開,從而解決了國企十多年來始終難解的老大難問題。

關於「一人機制」最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1992年9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金旁+容)基到三九集團視察,看后十分滿意,臨走時朱(金旁+容)基提出要跟藥廠的領導合影留念,他對趙新先說,「老趙,把你的那些副廠長叫來一起照」,趙說,「副總理,我這沒有副廠長,領導就我一個人,我是廠長、書記、總工程師一身兼」。

這個細節被記者寫進了報道中,「一人機制」頓時在國內傳為美談。客觀地說,一直到趙新先退休的那一刻前,他都牢牢地掌控著這家國企,而其得失成敗也可謂「成也一人,敗也一人」。

三九的興衰與多元化有關。從1996年到2001年,三九出手購併了140多家地方企業,平均每一個月購併2家,在這種跑馬圈地式的瘋狂購併中,三九集團迅速擴張成全國最大的中醫藥企業,總資產猛增到186億元,所屬企業遍及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形成了醫藥、汽車、食品、制酒、旅遊飯店、商業、農業和

房地產八大行業,甚至包括一家華南地區最大的夜總會。2000年,趙新先在資本市場上強勢出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一舉成為3家上市公司的主人,無疑稱得上是國企資本運作第一人。在當時的資本市場上,只有唐萬新的德隆系同時控股了湘火炬、新疆屯河及合金控股3家上市公司。在一次與媒體記者的交談中,趙新先不無得意地說,「在資本市場上,三九的表現僅次於德隆。」

2002年,三九廠慶,趙新先吩咐重新

裝修廠史陳列室。設計人員在陳列室入門處,放置了一艘航空母艦模型,軍艦的甲板上放了56架飛機,分別代表集團直屬的56家二級子公司,在它們的旗下則還有上百家三級、四級公司。趙新先對這個創意十分滿意,每有貴客來,他必在軍艦前介紹,他說,「這就是中國中藥產業的航空母艦,我們要讓飛機達到100架。」到他退休之前,飛機最多的時候為98架。

為了實現航空母艦的夢想,趙新先在國際和國內兩大戰線同時出擊,分別實施「麥當勞計劃」和「沃爾瑪戰略」。

「麥當勞計劃」是在全球建立一個連鎖型中藥診所網絡。趙新先計劃在5年內開辦1000家連鎖診所。三九先後在加拿大、英國、美國和馬來西亞等國相繼開設了50多家中醫藥醫療中心,但最後都因為種種原因,使這個激動人心的計劃最終也跟三九很多項目一樣,成了一個「半拉子工程」。

「沃爾瑪戰略」則是在國內編織一張最大的連鎖藥店網絡。趙新先的規劃是在國內形成1萬家店的連鎖規模。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裏,三九連鎖藥店就發展到了1000家的規模,但由於開店費用很高,而規範化管理及營運成本又控制不力,連鎖藥店很快呈後續乏力之勢,趙新先再次犯下「戰略清晰、戰術紊亂」的老毛病。美國的《財富》中文版在一篇評論中,直接稱之為「中國大躍進式的冒進,美國安然式的牛皮泡泡」。

趙新先是那種頗有戰略直覺的企業家,在產業的每一個轉型點,他都能很早意識到,並迅速地做出反應。但他在項目的執行上則總是顯得「大而不當」,在一次又一次的佈局和衝殺中,三九的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但是能夠給企業帶來直接效益的項目卻始終未現。2003年,四處狂奔而無所收穫的趙新先和他的三九衝到了懸崖的邊緣。秋天,媒體披露三九共欠銀行貸款餘額98億元,已經陷入巨額財務危機。此文一出,頓時把三九的資金窘境曝光天下,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銀行的「討債大軍」紛沓而至,三九總部一片混亂。

在這樣的時候,試圖自救的趙新先突然把矛頭對準了國有資產的擁有者。他認為,「三九負債率偏高的根源在於三九集團是一個怪胎,作為國有企業,其國有出資人是存在的,但卻沒有實際出資,國有出資人沒有履行出資義務。對於三九集團而言,國家不僅沒有出一分錢,而且也從未享受過債轉股、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

很顯然,已經超過了60歲慣例退休年齡的趙新先不想再坐等下去了,他想利用此次財務危機,徹底——至少部分解決三九的產權問題。2004年3月,在北京的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趙新先在接受中外記者採訪時,再度把矛頭直指國資委,他說,國資委應當擔負起企業股東為獲得發展的流動資金增加投資,投入新的資本金的職能。

趙新先的這些言論其實是拿他的職業生命當了賭注。他大膽逼宮國資委,無非想達到兩個目的:其一,國資委擔負起出資人的職能,對三九注資50億元,這樣,銀行逼債風波自然化解;其二,國資委同意三九進行股份制改造,那麼他及團隊就可以順勢成為三九的真正主人。這兩個目的無論達成哪一個都是令人滿意的。而他之所以敢於如此動作的原因是,三九自創辦以來一直由他掌控,從人事、財務到產業沒有第二人瞭然全盤,如今亂局如麻,除他之外何人敢接、誰人能解。

然而,事態並非如他所願。在國資委看來,187家大企業是國有經濟的嫡系主力軍,如果三九股權變革得到清晰,其他企業一旦隨風效仿,未來局勢誰也難以預料。從這個角度看,趙新先得手的概率微乎其微。果不其然,就在北京發言兩個月後,5月16日,國資委黨委書記李毅中親赴深圳,突然宣佈免去趙新先三九企業集團總經理、黨委書記職務。10月,一直深受趙新先重用的三九集團副總裁、年僅43歲的陳重因病猝亡,在清理他的辦公室時,發現數額巨大的不明存款;隨後,國家審計署介入對三九的審計事宜,集團副總裁榮龍章等多人相繼被雙規或通緝。種種跡象表明,這些三九重臣們的問題都與趙新先有絲縷牽連。2005年底,趙新先因涉嫌「向境外轉移資產被宣佈雙規」。

1995年,正如日中天的趙新先作為特聘兼職教授,受邀參加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元旦座談會,兼任院長的朱(金旁+容)基對他說,「你放心。即使南方藥廠垮了,我還要請你當教授,為什麼?因為你可以從這裏總結經驗,企業是怎麼垮的?當然我不希望垮。」

此言悠悠,竟藏無窮宿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傳記紀實 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上一章下一章

企業史人物 一人三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