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春天並不浪漫(5)

1982 春天並不浪漫(5)

(五)滿城瘋魔君子蘭

滿城瘋魔君子蘭

1982年,物質生活的改善似乎超出了人們原先那點卑微的奢望。城市商場里出現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三年前才開始在中國製造的洗衣機到年底已經達到200萬台的產量,電視機總量達到1000萬台,電冰箱的需求量也呈井噴式的成長,在幾年前,新婚家庭的三大件是「自行車、縫紉機、手錶」,而現在已經變成了「新三大件」: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對家電的需求直接引爆了其後長達十多年的中國家電熱,由於這些產品的技術要求並不高,使得那些先覺醒起來的企業—包括國營公司中的弱小者及民營企業—尋找到了發展的縫隙,一些日後將風雲一時的家電公司都將在這兩年內一一登台亮相。

不過在這一年,中國最緊俏而奇異的商品,還不是松下電視、東芝冰箱或可口可樂,而是吉林省長春市的君子蘭。

已經無法考據,這種造型高挑、氣味淡雅的觀賞植物為什麼會一夜之間身價百倍,而這股瘋狂的「君子蘭風」為什麼又會發生在向來商品意識淡薄的東三省。

長春人向來有種栽君子蘭的風俗,但從來沒有人把它看得很金貴。瘋狂從街巷中的小道消息先開始的,在此前的一年,一些「有人靠君子蘭發財了」的傳聞已經隱約瀰漫在長春的大街小巷,據說,一個商販養的君子蘭被什麼外商看中,出價一萬美元買走;據說,一位港商要用一輛「世界上公認的超豪華高級皇冠轎車」來換一盆名叫「鳳冠」的君子蘭,結果被主人郭鳳儀—一家花卉公司的經理給當場拒絕了;據說,一個老頭養了幾株珍貴的君子蘭品種,死活不讓人看,但是某夜被人偷走,結果氣得立馬斷氣;據說,有個人從瀋陽長途開車來到長春偷花,得手后連夜返回,最後在倉皇逃竄中車翻人亡……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翻新、在製造、在發酵,每一個都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與此同時,長春當地的媒體也推波助瀾,連篇累牘地發表文章說君子蘭好,品格高雅,花中君子,放在家裏能夠清新家中的空氣,養人容顏,有益健康等等等。就這樣,原本幾元錢一盆的花卉一日一日地扶搖直上,幾百元,幾千元,上萬元,而當時,一般工人的工資僅三四十元左右,如果養出一盆君子蘭,倒手賣出成百上千元,無疑是發了大財。於是,在炒賣預期的推動下,君子蘭瘋了。

到1982年,滿城瘋魔君子蘭,這株秀氣小巧的植物成為長春人生活唯一的主題。它的價格一漲再漲,倒手賺錢者大有人在。年初,市面上出現了5萬元一盆的君子蘭,很快,10萬元的也出現了,到9月份,在城裏最熱鬧的紅旗街花市上,最貴的一盆叫價竟達15萬元!這是所有長春人一輩子都沒有看到過的金錢數字。就這樣,一種除了觀賞別無他用的植物在開放之初的東北無比詭異地誘發了一場經濟泡沫。

這個泡沫還將持續兩年,1983年,長春市政府做出了《有關君子蘭交易的若干規定》。為一種花草的買賣專門以政府名義做出規定,舉國這是第一例。《規定》要求:「賣花要限價,一株成齡君子蘭不得超過500元,小苗不得超過5元。同時還規定,除了按交易額徵收8%的營業稅之外,一次交易額超過5000元以上的,稅率要加成,超過萬元以上的,還要加倍。」這份規定不但沒有起到抑制作用,反倒像是往烈火中澆了一盆油,君子蘭價格再被催漲。1984年10月,長春市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通過決議,把君子蘭定為「市花」,號召全體市民「家家戶戶養君子蘭,至少要栽三株到五株,不種君子蘭,愧為長春人!」至此,瘋狂到達頂峰卻也迅速轉入疲態。由於投機過於劇烈,引發種種社會動蕩,尤其可怕的是,很多企業單位動用公款投資君子蘭,成為瘋狂最強勁的動力。終於在下一年的6月1日,長春市政府迫於各方壓力發佈了《關於君子蘭市場管理的補充規定》,明文規定,「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不得用公款買君子蘭;在職職工和共產黨員,不得從事君子蘭的倒買倒賣活動,對於屢教不改的要給予紀律處分,直至開除公職和黨籍。」此規定一出,君子蘭風夏然而止,花價一落千丈再無波瀾,只留下一地捧著花盆的市民欲哭無淚。

長春君子蘭事件在當年並非孤例。1982年前後,江浙一帶也曾爆發過五針松(一種觀賞型松樹盆景)的炒賣事件,其瘋魔狀況也毫不遜色。這些現象頗似17世紀荷蘭發生的鬱金香事件。①它可以被看做貧窮日久的底層民眾對財富渴求的一次妖魔式釋放。「潘多拉的盒子」真的被打開了。

客觀地說,1982年宏觀經濟的緊縮,並沒有造成意識形態上的全面迴流,它所表現出的種種粗暴是一個習慣於用行政手段和思路解決經濟波動問題的政府,在面對新環境時缺乏市場經濟管理能力的體現。在中央決策層,改革依然是主流的力量,一些重大的變革在繼續推進中。

這一年的一月,在鄧小平和胡耀邦等人的力主下,國務院宣佈精簡機構,這是建國之後該機構規模最大的一次縮減,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好評。用日本《東京新聞》的評論說「官越大,減的越多」,其中,副總理減少了八成,部長級減少了七成,司局級減少了五成,其餘減少了1/3,部委從52個減少到41個。外電樂觀地認為,「國務院做出了一個新典範,如果全國各省市起而仿效,中國的機構臃腫之症將可以治好一半。」在3月8日,國務院宣佈增加一個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這個機構成為中國體制改革的探索者,它的權力將日漸增大,一度握有股票上市等審批權,直到1998年3月被撤銷前,它一直是最顯赫和權重的經濟主管機構。(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傳記紀實 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上一章下一章

1982 春天並不浪漫(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