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二

序 二

儘管任何一段歷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獨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國,卻是最不可能重複的。在一個擁有近13億人口的大國里,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日漸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試驗場,它在眾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轉的姿態向商業社會轉軌。

在過去的20多年中,世景變遷的幅度之大往往讓人恍若隔世。有很多事實在今天看來竟是如此的荒謬和不可思議,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許私人買汽車跑運輸,一個今天已經消失的經濟犯罪名詞—「投機倒把」在當時是一個很嚴重的罪名。在江浙一帶,你如果騎着自行車從這個村到另外一個村,而後座的筐里裝了3隻以上的雞鴨,如被發現的話,就算是投機倒把,要被抓去批鬥,甚至坐牢。在溫州地區,我們還找到了一份這樣的材料,一位婦人因為投機倒把而被判處死刑。到20世紀80年代末,買空賣空還是一個惡劣名詞,茅盾在小說《子夜》裏生動描寫過的那些商人給人們留下了太過深刻的印象。到1992年前後,商業銀行對私營企業的貸款還規定不得超過5萬元,否則就算是「違紀」。

整個20世紀80年代,在很多城市,到民營工廠上班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而自己開一個小鋪子做一點小生意,就會被蔑稱為「個體戶」,也就是一個「沒有組織的人」,一個不受保護的體制外的流浪漢。這個社會印象一直要到「萬元戶」這個名詞出現之後,由蔑視到暗暗的羨慕,再到全社會的無度的稱頌。20年前的國營和集體企業都是一些可怕的龐然大物,很多大型國有工廠幾乎具備一切的社會功能,「除了火葬場,什麼都有」。一個工作崗位是很珍貴的,是可以「世襲」的,父親在退休之後可以馬上指定一個自己的子女頂替,企業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重要得像「一個更大的家庭」。現在已經是富豪的宗慶后當年就是在鄉下「插隊落戶」,為了回到城裏,他懇請在一間區校辦工廠上班的母親提前退休,她把這個崗位讓給了兒子,後者騎着三輪車到各個學校的門口賣練習簿和鉛筆,籌足了一點錢后他創辦了娃哈哈兒童保健品廠,現在它已是中國最大的飲料公司。

在剛才,我提到了「一群小人物」,也許沒有別的稱謂更適合這一群改造歷史的人們。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將在歷史上扮演一個如此重要的角色。一位溫州小官吏曾慨然地對我說,「很多時候,改革是從違規開始的。」誰都聽得出他這句話中所揮散著的清醒、無奈和絕然,你可以反駁他,打擊他,蔑視他,但你卻無法讓他停止,因為,他幾乎是在代替歷史一字一句地講出上述這句話。

從一開始,我就決定不用傳統的教科書或歷史書的方式來寫作這部著作,我不想用冰冷的數字或模型淹沒了人們在歷史創造中的激情、喜悅、吶喊、苦惱和悲憤。其實,歷史本來就應該是對人自身的描述,司馬遷的《史記》在這方面是最好的借鑒,它應該是可以觸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滿了血肉、運動和偶然性。

我想多寫一點人的命運。我真的找到了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1978年,高考恢復,上百萬青年如過江之鯽般地湧向剛剛打開大門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的無線電專業便招進了幾十個年齡相差超過20歲以上的學生,其中3位是李東生、陳偉榮、黃宏生。十多年後,他們三人分別創辦了TCL、康佳和創維,極盛之時這三家公司的彩電產量之和佔全國總產量的40%。

也是1978年前後,從湖南和四川的監獄里先後走出了兩個當地口音很重的男人,他們一個叫楊曦光,一個叫牟其中,他們入獄是因為他們分別寫了一個同題的萬言書《中國往何處去》而被打成反革命。在向來崇尚憂國論道的湖南和四川,他們是公認的「地下青年思想家」,是時刻準備用熱血去喚醒迷亂中的祖國的大好男兒。這是兩個如此相似的男子。楊曦光出獄后就參加了全國高考並一舉登榜,3年後他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再兩年考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生,他後來改名楊小凱,成為中國經濟學界的代表人物,他用模型、數據和十分尖利的思想在理性層面上一次又一次地拷問年輕時提出過的那個問題,在2004年,皈依基督教的他離開人世。而牟其中則走上了另外一條更驚心動魄的道路,他出獄后當即借了300元,創辦了一家小小的貿易公司,隨後的10年裏他通過「罐頭換飛機」等手法迅速暴富,竟成為最早的「中國首富」之一,他的政治熱情從來沒有喪失過,反而在首富的光環下越來越濃烈,終而他在年過50之際再度入獄,至今還在武漢的監獄中日日讀報,有時還寫出一兩封讓人感慨萬千的信件來。

這樣的關於命運的故事將貫穿在整部企業史中。在我看來,企業史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企業家創造歷史的過程。只有通過細節式的歷史素描,才可能讓時空還原到它應有的錯綜複雜和莫測之中,讓人的智慧光芒和魅力,以及他的自私、愚昧和錯誤,被日後的人們認真地記錄和閱讀。在1978年到2008年的中國商業圈出沒著這樣的一個族群:他們出身草莽,不無野蠻,性情漂移,堅忍而勇於博取。他們的淺薄使得他們處理任何商業問題都能夠用最簡捷的辦法直指核心,他們的冷酷使得他們能夠撥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脈脈而回到利益關係的基本面,他們的不畏天命使得他們能夠百無禁忌地去衝破一切的規則與準繩,他們的貪婪使得他們敢於採用一切的手法和編造最美麗的謊言。

他們其實並不陌生。在任何一個商業國家的財富積累初期都曾經出現過這樣的人群,而且必然會出現這些人。我相信,財富會改造一個人,如同繁榮會改變一個民族一樣。在書稿整理的某一個夜晚我甚至突然生出過一個很怪異的感慨:我很慶幸能生活在這個充滿了變化和激情的大時代,但是說實話,我希望它快點過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傳記紀實 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
上一章下一章

序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