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王重陽創建全真 馬丹陽棄家修行

第二十九回 王重陽創建全真 馬丹陽棄家修行

仙佛聖明只在心,何須泥塑與裝金?

點燭燒香跪了拜,怎如坐下修自身。

且說周娘子見王孝廉整日裏痴痴獃呆、呻呻喚喚的樣子,憂心忡忡,無奈之下便叫玉娃去請先生來給他瞧病。

不多時先生請到,周娘子將王孝廉形狀情由對先生說明,先生又與王孝廉診脈。看了半天,並無病脈,於是說道:「是個中風不語的病症,只要多吃幾付葯,包管痊癒。」說罷,即提筆寫了幾味葯料,收了謝禮而去。

先生走後,周娘子即叫兒子秋郎同玉娃將葯辦回,用鑵子熬好了倒在碗內,使秋郎雙手捧到書屋來。才叫一聲爹爹用藥,只見王孝廉圓睜雙目,狠狠地跺了一腳,嚇得秋郎連忙把碗放下,跑了出去。此後再讓他送葯,他竟不肯再來。秋郎去后,王孝廉偷着將葯倒在僻靜處。此後,便只有玉娃在他房內進進出出,端茶遞水。使女僕婦不敢到他門前,他若看見,便捶胸頓腳,故此都不敢來。就是周娘子念在夫妻之情,進來看他,他也不樂意。親戚朋友來看望他兩次,見他如此模樣,也不再來。因此眾人都說:「好好一個王孝廉,可惜得了壞病。」故人人稱他為「王害風」。從此他便被冷落,清清靜靜,獨自一人在書屋內悟道修真,修行打坐。

如此過了一年,一日鍾呂二仙又託夢要他去醴泉。他趁人不注意獨自一人離開了家門,在醴泉又遇着鍾呂二仙。二仙又授予他道書五卷,而後呂洞賓對他說道:「儒釋道雖不同宗,但其理相通,《孝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也可參讀。」言畢與鍾離權一同遁去。

且說呂洞賓昔年雲遊四海,曾在黃龍山黃龍寺遇黃龍禪師。兩人在一起談道說法,很能談得來,交情很深,從中呂洞賓悟出了儒釋道其理相通的道理。至於後人所傳說的呂洞賓和黃龍禪師相遇先是逗嘴,后是鬥法,而後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的故事,則是後人為了熱鬧而曲解呂洞賓和黃龍禪師的友好往來所編造出來的。尤其歷史上曾有一個時期佛道兩家不和,相互攻擊謾罵,那時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的故事則出現了好多版本。佛教的版本說呂洞賓鬥不過黃龍禪師,而且輸得很慘,藉以攻擊道教。道教的版本則言黃龍禪師鬥不過呂洞賓,同樣輸得很慘,藉以攻擊佛教。呂洞賓曾言:「世言我賣墨,飛劍取人頭,吾聞哂(shen)之。實有三劍,一斷煩惱,一斷貪嗔(chen),一斷色慾,是吾之劍也。」

不過說來也很有意思,那一時期的佛道相爭竟促進了佛道兩家理念的相互滲透和整合,最後使得佛教在中國本土化,使中國的佛教充分融合了儒道的思想和理念;道教也是如此,後來發展起來的全真道,不僅把道家的經典奉為道經,而且也把佛教和儒家的經典作為修道必讀之經書。所以現在有了「三教合一,萬法歸宗」之說。

閑話少說,且說王孝廉得了道書,站在那裏捧著書暗自思量:「我若就此回去,裝病之事便會被家人識破,日後又會亂事如麻,如此怎還能安心悟道、靜心修鍊,豈不壞我大事?罷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再說王孝廉私自出了家門,家人不多時就發覺了。周娘子一下子著了急:「這下如何是好,他呆呆傻傻的,可莫跑丟了。」於是慌忙讓家人出去找。

家人尋思莫不是又跑到甘河橋上去了,於是徑向橋上去找,哪能找得到?家人忙回家稟報,周娘子聞聽慌了神,忙央求親戚鄰居四處尋找。

王孝廉背着道書,邊走邊想,久聞師傅在終南山成仙得道,不如我也到那裏去,於是急忙向終南山走去。

王孝廉走到終南縣南時村,時年乃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他見此地人善地靈,乃是修道的好地方,於是就在此地住了下來。他在南時村掘地為穴,四周封高數尺,上書「活死人墓」,他還在地穴四周各植海棠一株,言道:「吾將來使四海教風為一家爾。」並且,他還改名嚞(zhe),字知明,號重陽子。王重陽這個道號,後來居然名揚四海,流傳千古。

家人及親朋鄰里在家四處尋他,自是尋不到他。周娘子哭了幾場,無奈之下,也只好由他去了。

王重陽在活死人墓里遵照師傅呂洞賓的囑咐,研讀道書及儒釋經典,潛心修道。如此修鍊了三年,大丹初成,遂離開了那個活死人墓,並遷於劉蔣村與和玉蟾、李靈陽真人為友,各結茅舍而居,至大定丁亥年(1167年)夏,已能出陽神,並有神通變化。他舉火將茅舍焚燒,離開劉蔣村開始雲遊。

王重陽東遊至山東寧海(今山東省煙台市牟平區),手提一個鐵罐,以乞討為名,探訪修行之人,尋機度人,在這裏他度化了馬員外夫婦。

寧海的這個馬員外,家中巨富,號稱「馬半州」。名從義,字宜甫。出生於金太宗天會元年(1123年)五月二十日子時。原籍扶風(今陝西),五代時因躲戰亂遷居寧海。馬員外年輕時,飽讀五經,才藝超群,但不願舉士做官。曾有一道士李無夢相之道:「額有三山,手垂過膝,真大仙之材。」並為其吟詩一首:

身體堂堂面圓耳長,眉秀目俊准直口方。

相好具足頂有神光,宜甫受記同步蓬庄。

馬員外娶妻孫氏,孫氏乃寧海豪族孫忠羽之幼女,名富春,乳名淵貞,出生於金太祖天輔三年(1119年)正月初五。她生而柔淑,心性幽靜,且聰明伶俐,容貌端莊,詩詞歌賦,無不精通。

孫、馬婚後,郎才女貎,夫唱婦隨,一時傾動寧海。後來生了三子,依次取名為庭珍、庭瑞、庭圭。夫妻兩人輕財重義,樂善好施,遇有借貸無資可還者,即將借據燒掉。

一日馬員外偶然做了一個怪夢,夢見兩個穿着深褐色衣服的人,其中一人兩肩補著白色的補丁,哭着對馬員外道:「我輩十萬人性命由公所主宰。」說完奔入南巷屠夫劉清家的豬圈裏。又見壁上有字寫道:「我輩已亥十萬人,大半已經辛巳被殺。此門若是不慈悲,後世軸上必遭殃。」馬員外醒來后聽到豬叫之聲。他披上衣服出去一看,見劉清的小兒子捆了兩頭豬正欲宰殺,其中一頭兩肩為白色。馬員外馬上想到,已亥既是豬,遂懷疑其夢不甚吉祥,便去找術士孫子元算卦。孫道:「公壽不過四十九。」馬員外感嘆道:「生死果不由人啊!」又對孫說道:「我欲尋有道之士,學長生久視之道。」此後馬員外每每與客人下棋,常自語道:「此一著不錯,當不死啊。」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馬員外與鄉人戰師同、遼陽高巨才同游於范明叔的怡老亭,酒興大發,賦詩一首:

報元守一是功夫,懶漢如今一也無。

終日銜杯暢神思,醉中卻有哪人扶?

中秋節時幾人再次在怡老亭聚會,時逢王重陽自終南縣而來。王重陽徑直來到怡老亭,有人問道:「布袍竹笠,冒暑而來,何故如此勤快?」王重陽道:「終南不遠三千里,特來扶醉人,以尋有仙緣的知己。」他坐下吃瓜,卻從瓜蒂開始吃,問其緣故,他說道:「甜從苦中來。」馬員外心想:上次所作的一首詩中,有醉中人扶之語,此人是如何知道?遂問其姓名,王重陽答道:「五行不到處,父母未生時。」范明叔道:「此十字曲盡妙意,非神仙不能出此語!」於是眾人與其談道論玄,很談得來。馬員外便將其請到家中,出示自作的《羅漢頌》一十六首,王重陽都隨口和之,馬員外心悅誠服,便拜其為師,並欲為王重陽築一茅庵以供其修道之用。

以前的一天傍晚,曾有兩隻鶴落於馬員外家的南園菜園裏。王重陽來此竟直指鶴落處為結庵之地,馬員外更是驚異。茅庵築好后,王重陽將庵名取為「全真」,並將其書於庵上。

孫氏對馬員外說道:「我觀王公面如芙蕖紅,目勝琉璃碧,聲若巨鍾,語如湧泉,堂堂然有正陽之采,當可傾心禮敬。」當晚馬員外在夢中作歌唱道:「燒得白,煉得黃,便是長生不老方。」次日王重陽為馬員外更名為鈺,字玄寶,號丹陽子。

王重陽在馬丹陽家住下來后,千方百計地說服這對夫婦棄家入道。馬丹陽雖口頭稱是卻遲疑觀望。孫氏雖尊重其人品,卻不信其道法。但王重陽在全真庵大力宣道揚教,驚動了寧海全州和附近州縣的民眾,前來聽講和看熱鬧的,每日絡繹不絕。

王重陽在全真庵宣教兩個月後,十九歲的青年丘長春自昆嵛山前來拜師入道,接着四十四歲的中年學人譚玉抱病而至,願拜師入道。

譚玉(公元1123-1185),字伯玉,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涉獵經史,善書法,為人慷慨重孝義。譚玉身患風痹,久治不愈。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譚聽說來了個王重陽道術高明,能治百病,便拄著拐杖前往求治。王重陽閉門不見,一直到傍晚譚守在門旁不走,突然庵門自開,王重陽以為「仙緣」所致,便將其叫進庵內同床而眠。次日清晨譚下床,竟發現多年的風痹好了。譚隨即拜王重陽為師,王重陽為其取道名處端,並賜道號長真子。其後,譚處端即入道乞討,並服侍在王重陽的左右。

這些馬、孫夫婦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中,而棄家入道之事卻仍在考慮中。儘管如此,夫婦二人一直都是盡心款待王重陽,從不怠慢。

金大定七年九月底,王重陽對馬丹陽夫婦說道:「得道之人可不食人間煙火。」馬丹陽夫婦將信將疑。王重陽便又對夫婦二人說道:「我欲鎖庵百日不食。」於是馬丹陽夫婦與王重陽商定,將全真庵築以環堵,把王重陽環鎖在庵內百日,起初每日只送一餐,每旬送一梨。鎖庵之日王重陽賜馬丹陽一枚梨令其食之,並畫一骷髏且題詩一首贈馬丹陽夫婦,勸二人隨其修道,其詩為:

堪笑人生憂里愁,我今須畫一骷髏。

生前只會貪冤業,不到如斯不肯休。

一個月後,每六日只給王重陽送芋栗各六個,每旬送梨遞增一個,隔窗送進。到了冬天,風雪捲入庵內,庵內只有筆硯枕席、草墊鋪蓋而已,但王重陽卻在庵內形神充暢,看似溫暖如春。十月十一日,王重陽又將一梨分成兩塊,令夫婦各吃一塊。思其寓意乃是:梨即離,分梨即分離。後來王重陽又每六日賜芋栗令夫婦二人吃,思其寓意乃是:芋栗即遇離,遇而分離之意。王重陽為他們所賜芋栗越來越少,六次以後便不再賜之,意在離其親戚鄉里,以至無所不離。

馬丹陽每次送梨,王重陽都以詩贈之,馬丹陽也隨韻和答。王重陽曾作《洞中仙》贈馬丹陽夫婦:

你待堅心走,我待堅心守。栗子甘甜美芋頭,翁母同張口。

開取四時花,綻取三春柳。一性昭然全待他,玉液瓊漿酒。

馬丹陽夫婦深致謝意,由馬丹陽代筆和道:

不敢心狂走,極謝師真守。芋栗今番六次餐,美味常開口。

不作東牟叟,不戀東風柳。參從風仙物外游,共飲長生酒。

金大定八年正月十一日,王重陽鎖庵百日期到啟鎖,馬丹陽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決定遵從師意,棄家隨師修道,並給妻子孫氏寫了一封離書,就此兩人了卻了夫妻關係並以道友相稱。此時馬丹陽還寫了一首《辭家》詩:

正做迷迷火院人,苦中受苦更兼辛。

偶因得遇通玄妙,豈肯耽家戀富春。

詩中富春即孫氏之名。孫氏起初對王重陽不大相信,只是見他舉止不凡,便對其格外敬重而已。但王重陽的鎖庵之舉使她震動不小,尤其她見王重陽雖鎖環百日,但在出環之時卻紅光滿面,神采奕奕。她開始相信王重陽,支持馬丹陽離家修道,但她自己卻不因丈夫出家和王重陽的啟發規勸而動心出家,依然決定在家看守着家產及子子孫孫們。馬丹陽見孫氏仍在戀家不悟,曾多次勸說催促,並以詞贈勉,促其及早出家入道,煉功超脫。王重陽也曾畫一天堂圖給孫氏看,並對其說道:「汝能出家定有此報。」但孫氏仍不為其所動。

同年二月,馬丹陽跟隨王重陽及丘長春、譚長真、王玉陽三師弟同赴昆嵛山,居於煙霞洞修鍊。一日馬丹陽忽患頭疼,王重陽命其回家醫治。這日王重陽突然對一弟子說道:「馬公破壞了道規。」弟子問何以見得?王重陽道:「昨夜我夢到他飲酒了。」他派弟子前去查實,弟子去后回報道:「飲酒乃作藥引子,不過喝得太多了。」馬丹陽的病越發嚴重了起來,忽有人來報:「馬公就要死了。」王重陽聞聽拍手笑道:「我三千裏外尋知友,怎會就這樣讓他死掉?他是因為通道不誠,故此得病。」王重陽遂賜水於馬丹陽,馬丹陽飲后其病即刻痊癒。王重陽寄語馬丹陽道:「凡人學道,先須依此一十二字,斷酒色財氣、攀緣愛念、憂愁思慮。自今後更無言可說,如不依此,便作靈丹,性命已不能了。」

同年八月,王重陽率眾弟子離開煙霞洞到了文登縣的姜實庵,建立「三教七寶會」,不少信眾紛紛加入。一日王重陽對弟子說道:「馬公來了不要讓他進來。」九月初馬丹陽來到姜實庵,王重陽將其拒之門外。馬丹陽只好住到了文登縣北面的蘇氏庵。十月王重陽要馬丹陽立下誓言,並將其寫到紙上燒掉。之後馬丹陽來見王重陽,王重陽贈詩一首:

擲下金鈎恰一年,方吞香餌任綸牽。

玉京山上為鵬化,隨我扶搖入洞天。

金大定九年春天,王重陽又率丘、譚、馬、郝四弟子回到寧海州,本州名士周伯通建「金蓮堂」並特邀王重陽及其弟子來住。王重陽等人住下后,大力宣道講經,來參訪的人絡繹不絕。

再說孫氏雖未隨王重陽一起出家修道,但她也曾聽王重陽在自己家的「全真」庵里談經說道,故也常常在家獨自打坐修鍊。一日孫氏正在自己房內打坐,忽見王重陽掀開門簾走進房來。孫氏猛然一驚,慌忙站起身,正要開言問他,卻見王重陽笑着說道:「道理精微,道法無邊,一體貫通,萬派朝宗。要活活潑潑做來,自自然然行去,方為有功。如你這般冷冷清清,孤孤單單,坐在這裏,總是無益。豈不知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似你這樣死坐,使陰陽不能相通,怎能懷胎,怎能產嬰兒?」幾句話把孫氏說得滿臉通紅,羞愧難當,退到房門口站下問道:「先生不在金蓮堂打坐,來此閨閣作甚?」王重陽又笑說道:「因你背了造化爐,靜坐孤修氣轉枯,大道不分男和女,離了陰陽定不成。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子無妻是曠夫。我今明明對你講,一陰一陽不可無,陰陽配合是正理,黃婆勸飲手提壺,西家女,東家郎,彼此和好兩相當,只因黃婆為媒證,配合夫婦入洞房,二八相當歸交感,結成胎孕在身傍,十月工夫溫養足,產個嬰兒比人強。你今依我這樣做,立到天宮朝玉皇!」

孫氏聞言氣得渾身打顫,掀開門簾跑出房去。她越想越懊惱,不由心中暗暗罵道:「好你個王重陽,平日裏道貌岸然,骨子裏卻禽獸不如!我家對你不薄,不想你今日竟做出此等下流之事。也不想想我孫某豈是那種輕薄之人,今日侮辱與我,羞煞我了。」孫氏越想越氣,她叫來轎子,坐上轎子直奔金蓮堂。

來到金蓮堂一看,見王重陽坐在那裏在和信徒們講道,不由暗想:「你來的好快!」她忙叫下人去叫馬丹陽,心中又罵道:「還再裝模作樣,畜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千年修仙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古典文學 千年修仙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九回 王重陽創建全真 馬丹陽棄家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