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走出孤獨憂慮的人生

第八章 走出孤獨憂慮的人生

孤獨是現代人通病

許多寂寞孤獨的人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愛和友誼並非是從天而降的禮物。一個人想得到他人的歡迎,或被人接納,一定要付出許多努力和代價。

我們若想克服孤寂,就必須原理自憐的陰影,勇敢走入充滿光亮的人群。我們要去認識人,去結交新的朋友。

憂慮是健康的大敵

在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只有能保持內心平靜的人,才不會變成神經病。

不知道如何抗拒憂慮的人就會壽命減少。

再沒有什麼比憂慮,使一個人老得更快,而摧毀她的容貌。

消除憂慮的靈丹妙藥

能接受既成事實,這是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能接受最壞的情況,就能在心理上讓你發揮出新的能力。

憂慮最大的壞處就是摧毀我們集中精神的能力,一旦憂慮產生,我們的思想就會到處亂轉,從而喪失做出決定的能力。

運用亞里士多德法則

如果我們將憂慮的時間,用來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那憂慮就會在我們智慧的光芒下消失。

一旦作出決定,當天就要付諸行動,同時要完全不理會責任問題,也不必擔心後果。

運用亞里士多德法則的三個步驟:1.弄清事實2.分析事實3.作出決定(然後依此行事)

將憂慮減半的四和步驟

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問題的起因是什麼?

你能找到那些解決辦法?

你決定用哪種辦法?

讓忙碌消除你的憂慮

工作——讓你忙碌——是精神最好的治療劑。

憂慮最能傷害你的時候,不是在你有行動的時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之後。

要是我們為什麼事情擔心的話,讓我們記住,我們可以把工作當作很好的古老療法!

生活在今天的密封艙里

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去觀望遙遠的將來,而是去做手邊的清晰之事。

為明天做好準備的最佳辦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熱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一個好想法與壞想法的差別是,好想法考慮到原因和結果,從而產生一個符合邏輯、富有建設性的計劃;而壞想法通常會導致一個人的緊張和精神崩潰。

不要因小事而喪氣

我們通常都能很勇敢地面對生活里那些大的危機,卻被那些小事情搞得垂頭喪氣。

大多數時間裏,要想克服因為一些小事情引起的困擾,只要把自己的看法和重點轉移一下就可以了。你就會找到一個新的使你開心一點的想法。

計算事情發生的概率

我們所擔心事情中有99%根本就不會發生。

如果我們根據概率法則考慮一下我們的憂慮是否值得,並真正做到長時間內不再憂慮,90%的憂慮就可能消除。

適應不可避免的事實

事情既然如此,就不會另有他樣。

我們所有遲早要學的東西,就是必須接受和適應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實。

快樂之道無他——我們意志里所不及的事情,不要去憂慮。

讓憂慮「到此為止」

學會對自己說「這件事情只值得我擔一點點心,沒有必要去操更多的心。」

林肯認為「一個人實在沒有時間把他的半輩子花在爭吵上,要是那個人不在攻擊我,我就不會記他的仇。」

獲得心理平衡的最大秘密之一,就是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

不要試着去鋸木屑

唯一可以使過去的錯誤具有價值的方法,就是冷靜地分析我們過去的錯誤,並從錯誤中得到教訓,然後再把錯誤忘掉。

當你開始為那些已經做完或過去的事憂慮的時候,你不過是在鋸一些木屑。

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悲傷,卻會很高興地想辦法來彌補他們的創傷。

格蘭·里區菲——一個非常成功的美國商人。1942年,日軍入侵上海時,格蘭里區菲先生正在中國。他告訴我說:

「日軍轟炸珍珠港后不久就佔領了上海。我當時是上海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理。日軍派來一個所謂『軍方的清算員』——實際上他是個海軍上將,命令我協助他清算我們的財產。我一點辦法也沒有,能做的就是要麼和他們合作,要麼死路一條。

「我不得不遵命行事,因為別無他法。不過有一筆大約75萬元美元的保險費,我沒有填在那張要交出去的清單上,因為這筆錢是被用於我們的香港公司,跟上海公司的資產無關。但不久他們就發現了這件事。他們發現的時候我正好不在辦公室,而我的會計主任在場。後來,他找到我,告訴我說那個日本海軍上將大發脾氣,拍桌子罵人,說我是個強盜,是個叛徒,說我侮辱了日本皇軍。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我知道自己會被抓進憲兵隊去。

「憲兵隊,就是日本秘密警察的行刑室。我就是自殺也不願意被送到哪個地方去。我有些朋友在那裏被審訊了10天。受盡苦刑,慘死在那個地方。現在我自己也要進憲兵隊了。

「星期天下午聽到這個消息后,我非常緊張。多年來,每當我有煩惱的時候,總坐在打字機前,打下兩個問題及答案。那兩個問題是:第一,我擔心的是什麼?第二,我該怎麼辦?

「過去我都不把答案寫下來,只在心理琢磨。後來我發現同時把問題和答案都寫下來,能使思路更加清晰。因此,在那個星期天的下午,我直接回到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的住處。取出我的打字機,打下:第一,我擔心的是什麼?(我怕明天早上會被關進憲兵隊里。)第二,我該怎麼辦呢?(我花了幾個小時去思考第二個問題,並寫下了四種可能採取的行動以及後果。)

1我可以去和日本海軍上將解釋。可是他「不懂英文」,如果找個翻譯來跟他解釋,會使他更加惱火,我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2我可以逃走。但實際上,這點是不可能的,他們一直在監視我,如果打算逃走的話,很可能被他們抓住而槍斃掉。

3我可以留在房間里不去上班。但如果我這樣做,那個海軍上將很可能會起疑心,也許會派兵來抓我,進而根本不給我說話的機會就把我關進憲兵隊了。

4星期一早上,我照常上班。那個海軍上將可能已經忘掉了那件事。即使他還記得,也可能已經冷靜下來,不會再找麻煩。即使他來找我,我仍然還有個機會解釋。

「我前思後想,決定採取第四個辦法——像平常一樣在星期一早上去上班。做出這個決定后,我鬆了口氣。第二天早上我走進辦公室時,那個日本海軍上將就坐在那兒,叼根香煙,相平常一樣看了我一眼,什麼話也沒說。6個星期後他被調回東京,我的問題就這麼被解決了。

「這完全歸功於那個星期天下午我坐下來寫出各種不同情況及其後果,這個舉動讓我能冷靜的作出正確的決定。如果我當時遲疑不決、心亂如麻,就會在緊要關頭走錯一步。僅是滿面驚慌和愁容就可能引起那個日本海軍上將的疑心,促使他採取行動。」

採取行動的四個步驟,就能消除90%的無謂煩惱:

(1)清楚地寫下自己所擔心的是什麼?

(2)寫下可以怎麼辦。

(3)決定該怎麼辦。

(4)立刻就照決定去做。

格蘭·里區菲誠懇地告訴我,他死裏逃生的成功應歸功於這種分析憂慮、正視憂慮的方法。

他的方法為什麼這麼好呢?因為他既有效而又能直指問題的核心。在這四個步驟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步,也是最不可缺少的一步——決定該怎麼做。

如果我們的下了決定后不立即實施,反而再度猶豫不定的話,那我們的分析和判斷也就失去了作用,成了一種純粹的精力浪費。

威廉教授說:「一旦作出決定,當天就要付諸實施,同時要完全不理會責任問題,也不必關心後果。」他的意思是,一旦你以事實為基礎,做出一個謹慎的決定,就立即行動,不要停下來在重新考慮,不要遲疑、擔憂和猶豫,不要懷疑自己,不要回頭看。

我曾問過俄拉克何馬州最成功的石油商人菲利浦先生,如何把決心付諸於行動。他回答說:「我發現,如果超過某種限度之後,還一直不停的思考的話,一定會造成混亂和憂慮。當調查和分析對我們有害無益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該下決心、付諸行動、不再回頭的時候。」

你何不馬上利用格蘭·里區菲的方法來接觸你的憂慮呢?

第一個問題——我擔憂的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我能怎麼辦?

第三個問題——我決定怎麼做?

第四個問題——我什麼時候開始做?

第二部分析憂慮的方法——

1、解開憂慮之謎

如果我們把憂慮的時間用來分析和看清事實。那麼憂慮就會在我們智慧的光芒下消失。

前面提到的威利·卡瑞爾的萬能公式,能否解決所有令你憂慮的問題呢?當然不可能。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答案是:我們一定要掌握以下三個分析問題的基本步驟,來解決各種不同的困難。這三個步驟是:

一、看清事實。

二、分析事實。

三、作出決定——然後照辦。

太簡單了吧?不錯,這是亞里斯多德教的。他也使用過。我們如果想解決那些逼迫我們,使我們象日夜生活在地獄一般的憂慮問題,我們就必須運用它。

我們先來看第一條:看清事實。看清事實為什麼如此重要呢?因為除非我們能把事實看清楚,否則就不能很聰明地解決問題。看不清事實,我們就只能在混亂中摸索,這是已故的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學院院長郝伯特·赫基斯所說的,他曾協路過20萬個學生消除憂慮。他告訴我說:「混亂是產生憂慮的主要原因。」他說,世界上的憂慮,大多數是因為人們沒有足夠的知識作出決定而產生的。「比如說,我有一個問題必須在下星期二以前解決,那麼在下星期二之前,我根本不會試圖作出什麼決定。在這段時間裏。我只是集中精力去尋找有關這個問題的所有事實,因此我不會憂慮,不會失眠。等到星期二,如果我已經看清了所有的事實,一般說來,問題本身就會迎刃而解了。」

我問赫基斯院長,這是否表明他已完全擺脫憂慮?他說:「是的,我想我現在生活里完全沒有憂慮。我發覺。一個人如果能夠把他所有的時間都化在以一種很超然、很客觀的態度去看清事實。他的憂慮就會在他知識的光芒下消失得無影無蹤」

可是我們大多數人會怎樣做呢?如果我們一直假定二加二等於五。那不是連做一道二年級的算術題也有困難了嗎?可是事實上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硬是堅持說二加二等於五——或者是等於五百——害得自己和別人的日子都很不好過。

對此。我們能怎麼辦呢?我們得把感情成分擯棄于思想之外,就像郝基斯院長所說的。我們必須以「超然、客觀」的態度去認清事實。人們憂慮的時候,往往情緒激動。不過,我找到兩個辦法有助於我們以清晰客觀的態度看清所有的事實:

一、在收集事實時,我假裝不是在為自己,而是在為別人。這樣就可以保持冷靜而超然的態度,也可以幫助自己控制情緒——

二、在收集造成憂慮的各種事實時,我也收集對自己不利的事實——那些有損我的希望,和我不願意麵對的事實。

然後我把這一邊和另外一邊的所有事實都寫出來——而真理就在這兩極的中間。

這就是我要說明的要點;如果不先看清事實的話,你、我、愛因斯坦,甚至美國最高法院,也無法對任何問題做出很聰明的決定。愛迪生很清楚這一點。他死後留下了2500本筆記本,裏面記滿了他面臨各種問題的事實。

所以,解決我們問題的第一個辦法是:看清事實。在沒有以客觀態度收集全部事實之前,不要先考慮如何解決問題。

不過,即使把全世界所有的事實都收集起來,如果不加以分析,對我們也沒有絲毫好處。

根據我個人的體會,先把所有的事實寫下來。再做分析,事情就會容易得多。實際上,單是在紙上把問題明明白白地寫出來,就可能有助於我們做出一個合理的決定。正如查爾斯·吉特林所說的:「只要能把問題講清楚,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

就拿格蘭·里區菲來說——他是一個在遠東地區非常成功的美國商人。1942年,日軍侵入上海,里區菲先生正在中國。他告訴我說:「日軍轟炸珍珠港后不久就佔領了上海。我當時是上海亞州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理。日軍派來一個所謂『軍方的清算員』——實際上他是個海軍上將——命令我協助他清算我們的財產。我一點辦法也沒有,要麼就和他們合作,要麼就是死路一條。

「我開始遵命行事,因為我別無它法。不過有一筆大約75萬美元的保險費,我沒有填在那張要交出去的清單上,因為這筆錢用於我們的香港公司,跟上海公司的資產無關,不過,我還是怕萬一日本人發現此事,我的處境會非常不利。他們果然很快就發現了。

「他們發現時我不在辦公室,我的會計主任在場,他告訴我說。那個日本海軍上將大發脾氣,拍桌子罵人,說我是個強盜,是個叛徒,說我侮辱了日本皇軍。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我知道我會被他們抓進憲兵隊去。

「憲兵隊,就是日本秘密警察的行刑室。我有幾個朋友就是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被送到那個地方去。有些朋友在那裏被審訓了十天。受盡苦刑,慘死在那個地方。現在我自己也要進憲兵隊了。」

「星期天下午聽到這個消息后,我非常緊張。多年來,每當我擔心的時候,總坐在過字機前,打下兩個問題及其答案。兩個問題是:

一、我擔心的是什麼?

二、我該怎麼辦?

「過去我都不把答案寫下來,只在心裏琢磨。後來我發現同時把問題和答案都寫下來。能使思路更加清晰。所以,在那個星期天下午,我直接回到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的住處。取出我的打字機,打下:

一、我擔心的是什麼?

我怕明天早上會被關進憲兵隊里。

二、我該怎麼辦呢?

「我花了幾個小時想着這個問題,寫下了四種可能採取的行動以及後果。

(1)我可以去向日本海軍上將解釋。可是他「不懂英文」,如果找個翻譯來跟他解釋,會使他更加惱火,我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2)我可以逃走。這點是不可能的,他們一直在監視我,如果打算逃走的話,很可能被他們抓住而槍斃掉。

(3)我可以留在我的房間里不再去上班。但如果我這樣做,那個海軍上將很可能會起疑心,也許會派兵來抓我,根本不給我說話的機會就把我關進憲兵隊了。

(4)星期一早上,我照常上班。那個海軍上將可能正在忙着,忘掉了那件事。即使他還記得,也可能已經冷靜下來,不再找麻煩。即使他來吵,我仍然還有個機會解釋。

「我前思後想,決定採取第四個辦法——像平常一樣星期一早上去上班,然後,我鬆了口氣。

「第二天早上我走進辦公室時。那個日本海軍上將就坐在那兒,叨根香煙,像平常一樣地看了我一眼,什麼話也沒說。六個星期後他被調回東京,我的憂慮就此告終。

「這完全歸功於那個星期天下午我坐下來寫出各種不同的情況及其後果,然後鎮定地做出決定。如果我當時遲疑不決、心亂如麻,就會在緊要關頭走錯一步。僅是滿面驚慌和愁容就可能引起那個日本海軍上將的疑心,促使他採取行動。

「採取以下四個步驟,就能消除我百分之九十的憂慮:

一、清楚地寫下我所擔心的是什麼?

二、寫下我可以怎麼辦。

三、決定該怎麼辦。

四、馬上就照決定去做。」

里蘭·里區菲誠懇地告訴我:他的成功應歸功於這種分析憂慮、正視憂慮的方法。

他的方法為什麼這麼好呢?因為它有效而又直攻問題的核心。而最重要的是第三步。也是最不可缺少的一步。決定該怎麼做,除非我們能夠立即採取行動,否則我們收集事實和加強分析都失去了作用—一變得純粹是一種精力的浪費。

威廉·詹姆斯說:「一旦作出決定,當天就要付諸實施,同時要完全不理會責任問題,也不必關心後果。」(在這種情況下,他無疑把「關心」當作是「焦慮」的同義詞。)他的意思是,一旦你以事實為基礎,作出一個很謹慎的決定,就立即付諸行動,不要停下來再重新考慮,不要遲疑、擔憂和猶豫;不要懷疑自己;不要回頭看。

我問一位奧克拉荷馬州最成功的石油商人懷特·菲利浦,如何把決心付諸行動。他回答說:「我發現,如果超過某種限度之後,還一直不停地思考問題的話,一定會造成混亂和憂慮。當調查和多加思考對我們忍無益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該下決心、付諸行動、不再回頭的時候。

你何不馬上利用格蘭·里區菲的方法來解除你的憂慮呢?

第一個問題——我擔憂的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我能怎麼辦?

第三個問題——我決定怎麼做?

第四個問題——我什麼時候開始做?

2、如何減少工作上的憂慮

我們常花一、兩個小時開會討論問題,卻沒有人明白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如果你是個生意人,也許會認為:「這個標題真荒謬。我干這行已經十幾年了,居然有人想要告訴我怎麼消除生意上百分之五十的麻煩——簡直是荒謬絕倫。」

這話一點也不錯。如果我在幾年前看到這樣的標題,也會有這樣的感覺。這個標題好像能幫助你,實則不值一文。

讓我們開誠佈公吧。也許我的確不能幫你解決生意上百分之五十的憂慮,從我剛才分析的結果來看,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可是,我所能做到的是,讓你看看別人是怎樣做的,剩下的就要看你了。

前面曾經提過世界著名的亞力西斯·柯瑞爾博士的這句話,「不知道怎樣克服憂慮的人,都會短命。」

既然憂慮的後果如此嚴重,那麼,如果我能幫助你消除——即使是其中的百分之十,你也許會滿意。我下面就要告訴你一位企業家,如何不只消除了他百分之五十的憂慮。還節省了百分之七十過去用於開會、用於解決生意問題的時間。

當然,我不會告訴你那些根本無法證實的事情,這件事情的主角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里昂·胥孟津。多年來,他一直是西蒙出版社幾個高層單位的主管之一,現任紐約州紐約市袖珍圖書公司的董事長。

下面就是他的經驗

「15年來,我幾乎每天都要花一半的時間開會和討論問題。會上大家很緊張,坐立不安、走來走去,彼此辯論、繞圈子。一天下來我感到筋疲力盡。如果有人對我說我可以減去開會時間的四分之三,可以消除四分之三的神經緊張,我一定會認為他是痴人說夢。可是我卻制定出一個恰好能做到這一點的方案。這個辦法我已經用了八年。對我的辦事效率、我的健康和我的快樂,都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下面就是我的秘訣:第一、我立即停止15年來我們會議中所使用的程序——我那些很惱火的同事先把問題的細節報告一遍,然後再問:『我們該怎麼辦?』第二、我訂下一個新的規矩——任何一個想要把問題同我的人必須先準備好一份書面報告,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一、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以前我們常常花上一、兩個小時,還沒人弄清楚真正的問題在哪裏。』)

二、問題的起因是什麼?

(『我吃驚地發現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卻沒能清楚地找出造成問題的基本情況是什麼。』)

三、這些問題可能有哪些解決辦法?

(『過去會上一個人建議採用一種方法,另一個人會跟他辯論。辯論常常跑題,開完會也拿不出幾種辦法。』)

四、你建議用哪種辦法?

(「過去開會總是花幾個小時為一種情況擔心,不斷地繞圈子,從未想這所有可行的方法,然後寫下來:這是我建議的解決方案。』)

「現在,我的部下很少把問題拿上來了。因為他們發現,在認真地回答了上述四個問題之後,最妥當的方案就會像麵包從烤箱中自動跳出來一樣。即使非討論不可,所花時間也不過是過去的三分之一,因為討論的過程有條理而且合乎邏輯,最後都能得到很明智的結論。」

法蘭克·畢吉爾,這位美國保險業的巨子,運用類似方法,不僅消除了煩惱,而且增加了收入。他敢。「我剛開始推銷保險的時候,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熱情。後來發生了一點事,使我非常氣餒。我開始看不起我的職業、幾乎都要辭職了——可是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在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我坐下來,想找出我憂慮的根源。

「一、我首先問自己:『問題到底是什麼?』我的問題:我拜訪過那麼多人,成績卻不理想。我和顧客談得好好的,可最後快要成交時,他們就對我說:『我再考慮考慮,下次來再說吧。』我又得花時間去找他,使我覺得很頹喪。

「二、我問自己:『有什麼可行的解決辦法?』回答之前,我當然得先研究一下過去的情況。我拿出過去12個月的記錄本,仔細看看上面的數字。

「我吃驚地發現,我所賣的保險、有百分之七十是在第一次見面成交的;另外有百分之二十三是在第二次見面成交的;只有百分之七,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才成交實際上,我的工作時阿,幾乎有一半都浪費在那百分之七的業務上了。

「三、那麼答案是什麼呢?很明顯:我應該立刻停止第二次以後的拜訪,空出的時間用於尋找新的顧客。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就把平均每次賺2.70元錢時成績:提高到了4.27元。」

法蘭克·畢吉爾現在每年接進的保險業務都在100萬美元以上。可是他曾經想放棄他那份行業,幾乎就要承認失敗。結果呢,分析問題使他走上成功之路。

下面再列一下這幾個問題,看看你是否也能應用它們:

一、問題是什麼?

二、問題的成因是什麼?

三、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四、你建議用哪一種方法?

3、小結

分析憂慮的基本規則

規則一:收集事實,記住郝基斯院長所說的:「世界上

的憂慮,一半是因為人們在還沒有足夠的知識

來做決定之前,就想做決定。」

規則二:在仔細權衡所有事實之後,再做決定。

規則三:一旦很謹慎地做出決定之後,就要立即行動去

實現,不要為結果擔憂。

規則四:當你或你的同事為某個問題憂慮時,請寫出下

列問題和答案:

(1)問題是什麼?

(2)問題的起因是什麼?

(3)所有可能解決的方法是什麼?

(4)最好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性的弱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外國文學 人性的弱點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走出孤獨憂慮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