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肢解」蘇聯(6)

第九章 「肢解」蘇聯(6)

美國中情局對蘇聯經濟格局做了分析后認為,蘇聯是資源型經濟,弱項在於石油出口。如果國際石油價格下降,其出口換匯的能力下降,主權風險就增加。在與美國的軍備競賽上就會落後。這一雙方軍備競賽是爭霸博弈中的「納什均衡」,相當於傾全國之力相拼,直到弱勢的一方被拖垮為止。

美國先從控制國際油價入手。20世紀70年代,蘇聯開始介入美國中東石油勢力圈,第一次石油危機后,油價攀升,蘇聯靠石油出口大賺一筆。而美國在中東與蘇聯展開了對中東石油的拉踞戰。1973年10月,以色列發動了第三次戰爭,埃及、敘利亞及其他阿拉伯國家聯合反擊以色列。戰爭初期,以色列遭遇慘重打擊,向美國求救。美國向以色列空投大量武器,並拖延聯合國安理會採取行動,使以色列得以穩住陣腳。1976年3月,埃及總統薩達特與蘇聯反目,宣佈廢除埃蘇友好合作條約。美國總統福特緊跟着聲明對埃及的支持。美國在中東與埃及、沙特阿拉伯、約旦等結成「友好關係」,逐漸將蘇聯勢力逐出中東。

從另一種意義上說,地緣政治就是設計力量邊界的學問。1970年代初,美國突然一反常態,提出「尼克遜主義」,積極向中國示好,並同中國改善關係。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中美發表了《上海公報》,兩國關係趨向於正常化。

而在1980年代,能影響國際油價的單個產油國只有沙特阿拉伯。其產量能占歐佩克總量的40%,與其他歐佩克成員不一樣的是,沙特可以迅速地增加產量,即能夠靠控制出口石油的量來影響國際油價。美國通過以對沙特軍售及為沙特政府提供保護等條件,換回沙特石油增產,低油價使歐洲停止從蘇聯買天然氣而改從中東進口石油作為替代。同時,美國使用種種辦法壓低油價,有一種方法就是大量拋出其石油儲備。1985年夏,沙特政府大幅度增加石油產量,國際石油價格下跌了三分之二以上。1985年11月,每桶原油的價格已從原來的30美元跌至12美元。而蘇聯的石油,多分佈於凍土地帶,凍土上開採石油,開採費用比沙漠大得多。因此,蘇聯石油開採成本在20美元每桶左右。而中東開採石油,成本在5至7美元每桶徘徊,蘇聯開採石油越多,虧損就越大。

對蘇聯來說,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危機四伏的地步。不僅僅石油價格下跌,外匯也大幅縮水,美元貶值使蘇聯換回的外匯實際價值也更加縮水。除此外,美國還組織了全方位的針對蘇聯的貿易戰:實施部分貿易禁運,利用十五國組成的巴統委員會對蘇聯進行封鎖,包括防止及限制各種戰略物資、高技術及產品流向蘇聯。+激情小說利用經濟合作組織等機構來封鎖給蘇聯提供的貸款,而蘇聯從西歐能借的貸款利息一下大幅攀升,由原來7%至8%上升為17%。美國通過協議規定西歐從蘇聯進口的天然氣不得超過其能源需求量的30%。等於切斷了蘇聯與西歐的貿易通道,而西歐國家不得不轉向其他方向尋找代替能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要相信美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要相信美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肢解」蘇聯(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