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史上十大反間毒計(六)

中華史上十大反間毒計(六)

之十晚清政潮

清光緒三十二年,天津道員段芝貴在給慶親王奕劻的兒子載振貝勒辦的壽宴上,獻出花十萬大洋買下的天津名伶大美女楊翠喜,並將其秘密送入載府中當小妾。載振被他的這份重禮弄得心花怒放,作為回報,段芝貴在數月內就由小小的道員升任黑龍江巡撫。這等獻美邀寵的案例,古往今來多得去了,玩得好甚至還可以搞出數段名垂千史的風流佳話,然而段芝貴本人也沒料到,這次普普通通的獻媚居然引發了晚清的一場巨大的政潮,當朝一等一的顯赫人物,權勢熏天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領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內閣學士,軍機大臣瞿鴻禨,郵傳部尚書,慈禧太后的寵臣岑春煊等等都先後捲入其中,甚至事關國運的一場政治改革也因此而胎死腹中。

段芝貴生平別無他長,只是論起拍馬獻媚,投機鑽營的確稱得上是專業人士。他在津門僅僅當一個小小的講武堂教習的時候,就通過買通袁世凱的師爺得知袁對一名青樓艷妓一直****不忘。當他把那位美人買來送入袁府的時候,很自然的就升為四品道員,可是人心苦不足,這次載振路過天津,他又故伎重施,終於一躍而成黑龍江巡撫,地道的二品大員。這等火箭般的升速在大清的歷史上實在罕見,再加上段芝貴此人一向官聲不好,滿朝文武都在背後指指點點,以敢於直言彈劾不法權貴,整貪倡廉而名動天下的御史趙啟霖上書慈禧太后,狠狠參了段芝貴一本。他雖然顧忌到朝廷臉面,奏摺中沒有明示幕後的慶親王父子,慈禧已是勃然大怒,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徹查此事,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中國幾千年歷史雖然沒有發展出類似西方的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卻也摸索出一套內部制衡的監察手段,御史制度就是對高高在上的皇權和顯赫的權貴的有力制約,以致孫中山先生在草創民國的時候,專門成立了監察院,實際上繼承的就是這套行而有效的御史制度。御史官員的品秩都不是很高,但是他們的能量相當大,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輿論,甚至直接影響皇帝的裁決。

當然御史也不是好當的,這些人第一要不好財,第二要不怕死。不好財是因為打鐵要身板硬,要懲治貪官當然先不能讓別人抓住把柄,所以充任御史的官員都相當清廉,即使是在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晚清,那些京城的御史仍是苦守每年數百兩銀子的微薄俸祿。不怕死是因為他們經常要冒險觸怒皇帝的,得罪高官並不可怕,如果是皇帝在背後支持甚至還是榮升的好機會,可是直接開罪皇帝本人就需要莫大的勇氣了。但他們的口號一向是「武死戰,文死諫」,動不動就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有的甚至自虐到巴不得皇上把自己殺了好青史流芳。除了那些個別兇悍的大暴君以外,一般的皇帝對他們也是相當頭疼,即使經常被他們弄得灰頭土臉,也還輕易殺不得,多數時候還要違心地裝出笑臉。明武宗正德皇帝有一次發飆,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想帶着軍隊出關和蒙古人作戰,三位內閣大員流淚苦勸都沒能勸住,倒是在居庸關被出巡的御史卡死。巡關御史明明知道他是皇帝,照樣不買帳,任憑他在關下怎麼威脅恐嚇就是不開城門,武宗只好怏怏地打馬回京,事後也不敢拿他怎樣。一般來說,能當好御史的人大概都是由特殊材料做成的,岳飛曾感嘆過,武將不怕死,文官不貪財,天下方有太平之日,這些人當真是既不怕死,也不貪財,實在是難找得很。幸好幾千年的儒家熏陶,培養出了無數輕生重義的忠直之士,儘管被今人譏為愚忠,書獃子,愣頭青等等,也確實勇敢擔負起了艱巨無比的監察工作。

趙啟霖的參劾奏章不僅嚇壞了段芝貴和貝勒載振,更是讓真正的大後台慶親王奕劻坐立不安。段芝貴當不當的成巡撫是小事一樁,即便兒子因徇私罷官問題也不是很大,但是他在朝中的政敵絕對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的。當初慈禧太后召四川總督岑春煊入京的時候,岑就在太後面前痛斥奕劻父子貪贓誤國,要不是慈禧有意偏袒,奕劻那次就被罷了官。岑春煊原本是個粗魯的武官,之所以飛黃騰達全拜庚子國難所賜。八國聯軍入京,慈禧倉惶西狩,一路上岑春煊領兵護衛,照顧得無微不至,每天晚上親自扶著腰刀在寢宮前站崗。慈禧深受感動,此後岑成了她座下第一紅人。但是即使是他,那次也沒能扳倒奕劻。慈禧精明了得,深知奕劻手腳不怎麼乾淨那是不假,但勝在沒有野心,比起忠心不二,易於操控,貪污受賄什麼的都是小節了。不過此次情況不同,太后動了真怒,大大小小的官員都在密切關注此案,如果真的鐵證如山慈禧也未必罩得祝

更糟糕的是另一位軍機重臣,清流的領袖人物瞿鴻禨也發現這個契機,動員一切力量向奕劻發難。平心而論瞿鴻禨和奕劻本人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但是他和北洋大臣袁世凱一直是死對頭,這個梁子還是當年戊戌變法袁世凱狠狠擺了光緒皇帝一道時結下的。瞿鴻禨深恨袁世凱兩面三刀的小人嘴臉,一直想報復,只是袁世凱甚得慈禧的寵幸,只能暗伏爪牙,等待時機。

當年的那場流血變法,袁世凱當然是負有責任。但他是一個精明的政治賭徒,不可能幼稚到把寶押在勝率並不大的光緒身上的。身為一代梟雄,他平生行事向來不擇手段,能用忠君愛國的理**感召的就用愛國的大旗感召那些熱血青年,能用私人情誼籠絡的就溫情脈脈地籠絡那些士為知己者死的壯士,能花錢行賄送美女擺平的更是不吝血本,尤其是為了餵飽這位當朝的首席軍機慶親王,甚至不惜挪用軍餉。當然奕劻也是袁世凱在朝中最有力的後援。

瞿鴻禨牢牢咬住此案不鬆口,正是為了來個一箭雙鵰,載振是慶親王的親兒子,段芝貴是袁世凱的大紅人,再加上此案鬧得滿城風雨,已經上達天聽,實在是為國除去兩位巨奸的天賜良機。欽差大臣載灃,孫家鼐接手此案,很快就將段芝貴一抹到底,但是對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奕劻,他們也不敢妄動。當然奕劻也沒閑着,一邊撒出大把銀錢,到處收買證人,一邊悄悄的把那位名妓送回天津,囑咐她如何應對盤查。果然再次複查的時候,段芝貴翻供,拒不承認有獻美行賄的事情,而楊翠喜也只承認在天津自己侍奉過載振,但並沒有到他府上當姨太太。段芝貴當初買楊翠喜的時候就留了個心眼,並不是親自出面去買,而是讓另一個大商人經手的,經手人如今也不認帳,說買過楊翠喜當丫鬟是不假,但並沒有將她轉手第三方。

所有的證辭彙總到兩位欽差手中,雖然漏洞百出,他們也只好裝糊塗,再加上有人馬上送了三萬兩銀票到那些辦案人手中,大家都樂得悶聲發大財,也就馬馬虎虎把復奏遞了上去。瞿鴻禨一看復奏,氣的青筋暴跳,但事已至此,也是無可奈何。這時有位工於心計的幕僚提醒他,太后看到這樣的復奏只怕要被趙啟霖氣死,不妨您乾脆火上澆油,只要激起公憤事情就好辦了。瞿鴻禨何等機敏,立時恍然,第二日就在太后盛怒之下召開的軍機會議上力主嚴懲御史趙啟霖,甚至警告道趙啟霖捕風捉影,誣告親貴,如不嚴懲,勢必讓百官寒心,要是讓人效尤,局面就更難收拾了。慈禧本來就有重懲趙啟霖的意思,見一向清正的瞿鴻禨居然也不替他說話,就重重地點了點頭。其他人眼見形式逆轉,和趙啟霖同為清流一黨的瞿鴻禨都翻臉了,於是各個指摘趙啟霖的不是,主張嚴懲。誰知道老奸巨猾的奕劻反而跳出來替趙啟霖說話,力主從輕處罰,他懇切地哀求道,趙御史雖然舉奏不實,卻對百官仍不失是個警告,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冕,應當從輕發落。慈禧畢竟不是傻子,見此情形頓時也是心明如鏡,只是將趙啟霖御史一職罷去了事。

瞿鴻禨早就聯絡好一干人等,只待趙啟霖一倒霉就一齊鼓噪喊冤大造輿論,甚至在眼巴巴的盼他被慈禧下令砍了腦袋,誰知道奕劻固然是恨他恨得牙根癢,卻也知道分寸,警醒地跳出了圈套。趙啟霖敢於上書彈劾,雖說是出於除貪懲腐的公心,並不一定是受了瞿鴻禨的唆使,但至少也是被他默許的,誰知道他們這些清流戰友居然指望用他的血來換奕劻的垮台,光想想只怕也是心寒。扳倒大貪官是重要,也不必玩的這麼絕吧,差點玩掉了吃飯的傢伙,至於自己得以僥倖脫逃全賴一心要扳倒的大奸臣奕劻在慈禧面前說盡好話,事後仔細思量會不會神經錯亂?

當然御史中也有聰明人,御史蔣式惺就是看到了奕劻的尷尬處境,狠狠地賺了個名利雙收。他逆勢而動,上書彈劾慶親王奕劻收受賄賂,言詞激憤,朝野震驚。以趙啟霖之剛愎,尚且不敢將矛頭直接對準這位親王,這位蔣御史莫不是發了瘋?慈禧太后迫於百官壓力,派欽差清查奕劻的家當。奕劻急得汗珠滾滾,正好道員吳某來他家拜訪,獻上一條秘計,讓他把家產摺合一下以別人的名義存放在滙豐銀行,這樣就可以躲過大劫。奕劻欣然從之,清查的結果當然是他一不小心成了大清立國三百年來罕見的清官,蔣式惺所奏不實,被罷去了官職,當然這又是奕劻在慈禧面前求情的結果。蔣御史含恨離職,眾人自發把酒相送,一時成了清官的楷模,御史的偶像。奕劻得勝還家,卻愕然發現六十萬白花花的銀子已經被人取走了,知道中計,卻也不敢聲張,只是暗地傷心嘔血。蔣式惺和吳道員一齊設計,騙得巨款,他雖然官職沒了,但清名既留,又發了大財,也算是不枉在京城一番苦熬了。

趙啟霖劾段芝貴一案雖然收尾,卻同時拉開了晚清最後一場大政潮的序幕。奕劻差點被瞿鴻禨設計參倒,痛定思痛,此後當然是和袁世凱結黨傾力報復,瞿鴻禨則拉攏了大紅人岑春煊和他們抗衡,各出奇計,在慈禧老太後面前極力離間。

首先倒霉的是岑春煊。袁世凱和他都在太後面前得寵,又都是行伍出身,有軍方背景,互相爭競得最激烈。袁世凱幾次在慈禧面前告發岑春煊和流亡海外的保皇黨康有為,梁啟超等勾結,意圖不軌,可太后對岑恩眷正隆,根本聽不進去。當時的照相術發明已久,而且重複曝光的相片合成技術也已經出世,袁世凱找高手偽造了一張康有為和岑春煊的合影給慈禧看,慈禧太后以前見過照相機,知道此物是洋人的奇技淫巧,所攝的東西最真實不過,登時怒髮衝冠,把岑春煊趕出京城。

其時大清的江山已經搖搖欲墜,慈禧太後有意啟動政改,雖沒有明示,可袁世凱最善於揣摩上意,於是跳出來主動要求完成十年前戊戌變法中康有為,梁啟超他們未競的事業,於是朝野大嘩。慈禧問計瞿鴻禨,瞿鴻禨痛栽袁世凱此舉根本就是看到太後年事已高在替他自己找後路,企圖通過政改架空太后的權利,並和康梁等流亡海外的戊戌餘孽勾結,擁立光緒皇帝複位。慈禧又一次氣得幾乎發狂,撤去了袁世凱的職務,一場真正自上而下的政改成了權利爭鬥的犧牲品。

無論是袁世凱,還是瞿鴻禨,都是看透了年邁的慈禧的弱點,一直對當年的那場政變耿耿於懷,最受不得這方面的挑撥。縱使慈禧精明過人,也被他們當工具一樣地反覆玩弄。年邁老人當政,大多不是愚頑顢頇就是偏執多疑,即便英明如漢武帝,年青的時候何等睿智神武,到老了照樣失心瘋逼死了太子,慈禧當然也不例外。

至於瞿鴻禨,鑒於以上兩位的沉痛教訓,真正地做到敏行訥言,不給對方以任何可趁之機。可惜他雖然深沉不露,他的夫人卻是位出了名的大嘴巴。有一次慈禧召瞿鴻禨覲見,又一次討論奕劻的貪墨問題,並說可能加以懲處。瞿鴻禨回家一高興忍不住和夫人吐露了太后的意圖,她夫人和閨中密友私聊時將這個消息傳播了出去,居然一直傳到香港,不久英國泰晤士報刊載了這一傳聞。英國駐華大使看到后大吃一驚,大清帝國的首席大臣垮台可不是小事,於是請他夫人在宴會上轉告了慈禧。慈禧聞聽才是真正的大吃一驚,仔細想想依稀記得只和瞿鴻禨密談過此事。奕劻得知后哈哈大笑,連夜彈劾瞿鴻禨勾結洋人報館,擾亂國政,第二天瞿鴻禨就被罷免還鄉。

瞿鴻禨為官極其清廉,對大清的忠心也是日月可鑒。大清滅亡后,他和一幫遺老遺少整日把酒澆愁,以淚灑面,死前已然清貧如洗,相比躲在租界裏拿着貪墨的大筆錢財舒舒服服作寓公的奕劻,他在道德上的確是高的不可同日而語。他是百分之百的清官,奕劻是不折不扣的貪官,但是說起權謀傾軋,他們的手法就沒有什麼道德上的高下之分了。

歷史是如此的複雜,以致清官和貪官,能吏和庸才,有心為惡與無心為惡,事實作惡與事實上行善經常組合糾纏在一起讓人看不清楚。我們歷朝歷代的萬千百姓是善良的,在他們的心目中,只要是清官,哪怕是無心作惡而確實做了傷害自己的事情都是可以原諒的,甚至是有心作惡而確實也做了惡那至少也是值得同情的。他們也是單純的,只要貪官得到了懲處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即便貪官們是被不名譽的手法如反間毒計整下去也不打緊。至於正義伸張的手段根本就不重要,或者說從來也沒人關注過。

後記

這個帖子說是寫反間毒計,實際上是試圖在寫人性,不過倒不是人性的陰暗面,而是人性的弱點。

有千年不變的月亮,就有千年不變的人性,當然就有千年不變的人性的弱點。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弱點,偉人智者也不例外,問題只在於是否能掩飾得巧妙。酒色財氣對於一般人就已經很難抵禦,當然光這是遠遠不夠的:

陳平得以離間項羽范增,是因為找到了項羽的弱點,輕易就嫉妒猜疑。

明末的太監們則不過找到了人性的一個共同弱點,即使鋼筋鐵骨的人物也經不起反覆失望,尤其是精神上和**上同時進行的。

王敦中計無非是因為他把人品看得太重。重視道德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僅僅因為人品上的不完美就將這個人全盤否定實在不是成事之道,這點漢高祖劉邦就相當高明,從他放手任用聲名狼藉的陳平就可以看出。

相比之下慕容垂就冤枉得很了,他的弱點僅僅在於他和兒子作為剛剛歸附的叛臣難免的狐疑心理。儘管這個弱點很難被抓住,但王猛還是充分利用並達到了他的目的。

賈後的弱點在於心太黑。心黑手毒,行事果決本身並不是弱點,但是這種人大多多斷少謀,容易被人利用。晉獻公的弱點就普通了,對美色的完全佔有慾會讓大部分男人瘋狂的。

嚴世蕃是個厲害角色,他的最後保命一計一舉抓住了所有人的弱點,以前的私黨賣主求榮的天性,辦案官員欲置己於死地而後快的操切,嘉靖必定要掩飾的自尊,一氣呵成,堪稱經典。

劉瑾成功地擋住了無數的進攻,但付出的代價是自己成了眾矢之的,當然他最直接的弱點是一個不相干的人的造反檄文。

蘇秦是抓住了兇手的貪功心切,吳起一次次中計的根源在於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名利狂。

李林甫則是抓人性弱點的全才,幾乎是見招拆招,利用了才子的清高耿介,名利之徒的好大喜功等等,當然他抓住的最大弱點毫無疑問是玄宗的盲目自信。

慈禧太後生平最大的弱點在於戊戌變法時架空了光緒帝卻沒能廢得徹底,反而成了一塊心病。無數人認識到這一點並加以利用,除了袁世凱,瞿鴻禨,當年在庚子事變中正是有人利用這一點鼓動她代表大清帝國向全世界宣戰,鼓動的方法就是騙她洋人策劃要把光緒帝重新扶上皇位。一個人的弱點終於放大成一個民族的悲劇。

一套二十四史幾乎就是完整的政治鬥爭史,無數的權謀機變,匪夷所思的奇謀秘計充斥其間,如果換一個角度再看,所有這些表象的背後折射出的其實是形形色色的人性的弱點。

世界上只怕沒有哪個民族像我們一樣熱衷五花八門的計策了,即使是小孩子也都能對各種詭計的普及教材《三國演義》說上幾句,當然這遠遠不夠,我們的祖先還總結出複雜的三十六計,以致我們民族的最高智慧象徵諸葛亮之所以千古留名,就是因為傳說中的他能用各種計策成功地控制住所有他想算計的人。

這一點西方人是不認同的。他們眼中的最高智慧象徵是牛頓,愛因斯坦這些破解自然奧秘的科學家。亞歷山大,愷撒,拿破崙,邱吉爾等等偉人固然是偉人,但是只怕沒有西方人認為他們是最有智慧的人。

即使在國人最引以自豪的計策謀略方面,我們似乎也應該有一點點汗顏的必要。當我們在為幾千年前的孫子兵法和簡單的田忌賽馬的博弈模型而歡呼叫好的時候,西方人發展出了真正的博弈論:

1944年,大數學家諾依曼和摩根斯坦合作的《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問世標誌着博弈論的誕生。

1950年,天才數學家納什的論文《N人博弈的均衡點》,《非合作博弈》給出了著名的納什均衡的概**,解決了非零和博弈的難題,博弈論獲得重大突破。時至今日,博弈論對經濟學,社會學,包括政治學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不過我們可以聊以自慰的是這些理論上的科學巨人,也就是常說的書獃子,哪怕是混在我國最底層的官場中也會被大字都不識的人輕鬆擊敗。其實失敗的原因他們本人只怕也很清楚,這就是遊戲的真正規則,他們永遠也弄不明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後唐幻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後唐幻世
上一章下一章

中華史上十大反間毒計(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