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醫學家成為上帝(5)

假如醫學家成為上帝(5)

電影《我,機械人》將人類社會推演到公元2035年,總部位於芝加哥的美國USR公司開發出超能機械人產品--NS-5,其外形酷似人類,擁有強化耐久的鈦金屬外殼,可執行各種任務。從保姆、廚師、快遞、遛狗到管理家庭收支,簡直是無所不能。一時間,機械人的數量成3倍趨勢增長,平均每5人便擁有1個機械人。

這部戲的劇情描寫警探史普納與專門從事機械人心理研究的科學家蘇珊生活在一起,生活觀念南轅北轍的史普納和蘇珊卻在調查一樁疑似NS-5謀殺人類的案件中不期而遇……人類製造機械人時,通常會遵循所謂「機械人三定律」來設計並控制它們。但是,隨着調查的深入,人們發覺機械人似乎已經學會了自我思考,並且解開了控制他們的密碼,成為了完全獨立的「機器類」。這部戲帶給人類的思考是:人類必須開始重新思考如何面對機械人。

然而,機械人或者人類自身都值得信賴嗎?

拍攝於2001年的電影《人工智能》反彈琵琶,展現了:機械人歧視的命題。這部電影拍於2001年,其時代背景是一個自然資源缺乏,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現代*化的住所,精心設計的飲食,為你服務的不再是人類,而是機械人。園藝、家務、友誼,機械人可以滿足每一個需求,但讓人類超越「robot」的魔咒去真心「愛」機械人或許是無法做到的。在機械人發展過程中,為機械人賦予情感程序極具爭議。機械人被看作是現代設備,他們不應具有感情。但是由於很多父母沒有自己的孩子,所以電影中的情景與倫理困境不是沒有可能。

它的命題與《夥伴》是一致的,我們可以愛機械人嗎?有一家計算機公司做出了一個決定:製作一個具有情感的機械人。他的名字叫大衛(哈利-約爾-奧斯曼)——第一個被輸入情感程序的機器男孩,作為一個試驗品被該公司的員工(山姆-羅伯茲)和他的妻子(弗朗西斯-歐康娜)收養。他們自己的兒子因病被冷凍起來,直到能治療這種病的方法出現。儘管大衛逐漸溶入這個家庭,但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情況使得大衛對他現在的生活越來越無法忍受。人類與機器都無法接受他,大衛開始了自己的旅行,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色巨塔:電影中的生死、疾苦與救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白色巨塔:電影中的生死、疾苦與救療
上一章下一章

假如醫學家成為上帝(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