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是信號,不是根源(1)

孩子的情緒是信號,不是根源(1)

孩子的情緒是信號,不是根源

情感引導理智,還是理智控制、管理情感?在哲學界、心理學界、生物學界、神經學界,這是聚訟多年的話題。我們可以不去管誰引導誰,但我們不能忽視情感與情緒。我們常常聽見有人說「要不是因為在氣頭上,我本應該或我就不會如何如何了」這樣的話,或者「我的心一下子就涼了,再也沒有興趣或根本就不想再如何如何了」等,表明我們的理智確實有時受情緒的影響和控制。

了解自己的情緒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不僅動物有感情,植物也有。與人不同的是,它們更多的是本能的情緒和初級的情感,人卻同時擁有海馬結構中動物本能的情緒反應和經過高度處理的情感反應。認識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和情感的起因與訴求,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思考、分析和採取行動,有助於我們理解和體察他人的情緒和情感,進行更有效的溝通與互動。

如果讓你用5分鐘的時(色色小說間,寫出自己身上常見的20種情緒。你能寫出幾種?很多人可能連10種都寫不出來,或者寫出來的不是關於情緒的,而是理智、想法。我見過一些極端的例子,如問感覺如何,或有什麼情緒,回答是:「我覺得沒意思。」「我感覺挺陌生。」或者說了很多的我「感覺」,其實是我「認為」。還有的是情緒「品種」少,無論是受了委屈,還是惱火、憤怒、傷心、苦悶,都只有一個詞、一種情緒--恨,或者無論什麼情緒都用「鬱悶」、「很不舒服」等有限的語言來表達。

我們的情緒太複雜了,用再多的詞來描述也描述不完。但是,至少要有能力分清自己的20種情緒,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內心的感受和起伏的情緒,然後才談得上了解和體察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才談得上控制和管理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優秀父母都一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優秀父母都一樣
上一章下一章

孩子的情緒是信號,不是根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