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明廷的剿撫並用和高迎祥的犧牲(1)..

第六節 明廷的剿撫並用和高迎祥的犧牲(1)..

第六節明廷的剿撫並用和高迎祥的犧牲

明廷任命盧象升為五省軍務總理時,曾指望通過東西夾剿迅速平定農民起義,為此立下了六個@月內「完局」的限令。到崇禎九年春,限期快過完了,農民起義雖然遭到一些挫折,但總的形勢是雙方互有勝負。官軍疲於奔命而農民起義仍然方興未艾。朱由檢不禁焦急起來,先後發佈了加緊剿殺和招撫「脅從」的詔令,企圖雙管齊下,一舉撲滅農民起義。三月,他「諭兵部:勒總理盧象升及河南、陝西、鄖陽各巡撫尅期剿寇軍令狀」(63),對任事諸臣施加壓力,暗示如果不能按期平「寇」,將難逃朝廷。五月,他又裝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發佈了所謂「大赦山陝脅從群盜」的詔書,其中說:

「朕仰承天道,俯御萬方,念此軍民,誰非赤子?止因官貪吏狡,年歲凶荒,以致饑寒所迫,甘作非為。一二無知,漸至脅從遂眾。數年來無辜被僇,不知其幾矣。朕痛心惻念,寢食靡寧。……為此再頒赦書,遣官馳諭,所在撫按大書榜示,從俗開導。如有悔罪投誠,棄邪歸正,即稱救回難民,逐一查明籍貫,在本地者編入保甲,在各省者分遣護歸,舊業清還,多方撫卹,使安井裏之樂,永消反側之心。……如有執迷不悟,怙終罔悛,彼既自外生成,豈得復容覆載?督、撫飭厲將士,合力夾剿,務盡絕根株,無滋餘孽。嗚呼,撫順剿逆,朝廷法實無私;出死入生,若輩不可失算。詔布遐邇,咸使聞知。」(64)

這一詔書雖然說了不少動聽的話,但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奉命齎詔前往招撫的兵部職方司員外郎包鳳起,在奏疏中就提出需要解決安插之地,需要賑貸「牛種諸費」,還要有「專心料理之人」,才可以做到『可居可耕,新附樂業」(65)。朝廷既然除了一紙詔書之外什麼也不給,所謂解散「脅從」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下面我們將看到,朱由檢頒佈的這道大赦詔書,除了對少數動搖分子有一定的引誘作用以外,並沒有能夠阻止農民起義的繼續發展。

高迎祥在明末農民戰爭的前期,是一位名聲卓著的領袖人物。他領導的那支起義軍長期轉戰於陝西、寧夏、甘肅、山西、河南、安徽等地,許多力量較小的起義軍都曾同他聯合作戰,有力地打亂了明王朝的統治秩序。由於他領導的起義軍實力最強,故被朝廷視之若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明兵科都給事中常自裕曾向朝廷獻策道:「賊渠九十人,闖王為最強,其下多降丁、甲仗精整,步伍不亂,非他鼠竊比。宜合天下之力,懸重購必得其首。第獲闖,余賊不足平。」(66)崇禎八年,盧象升在疏中也特別指出:「闖王又第一稱強,誰能當者?豫楚必將鼎沸矣。」(67)於是,一場以圍殲高迎祥部為主要目標的反革命軍事行動開始了。九年五月,盧象升部官軍齊集於豫西洛陽一帶,堵住農民軍由陝西折回中原的路,陝西巡撫孫傳庭和三邊總督洪承疇部官軍,則充當圍剿高迎祥部的主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農民戰爭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末農民戰爭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節 明廷的剿撫並用和高迎祥的犧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