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鳥龍類的葷素之爭

似鳥龍類的葷素之爭

@似鳥龍類的葷素之爭

有關似鳥龍類的最大爭議點在於它們的食性。因為它們一直屬於肉食恐龍的大本營——獸腳類,「獸」字當頭,其中包括了暴龍、異特龍等大批兇殘殺手。現在似鳥龍類偏偏要「反出師門」,吃齋去也。長期以來,古生物學者普遍認為似鳥龍類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性,捕食昆蟲和其他一些小動物,偶爾吃吃果子。但是這些推測都缺乏化石證據,僅僅是推測而已。2001年,美國紐約自然史博物館的諾雷爾博士(MarkA.Norell)在兩具來自蒙古戈壁、保存狀況相當完好的似雞龍化石上面發現了其嘴喙的組織構造。嘴喙呈梳子狀,說明該種恐龍可能是採用濾食的方式來進食,就像現生的鴨類一樣。所以,諾雷爾認為沒有牙齒的似鳥龍類可能從溪流或池塘的淺水處,過濾細小的浮游生物為食。而後,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古生物處的恐龍專家巴雷特博士(PaulM.Barrett)從似鳥龍類恐龍的每日最低熱量收支入手分析,認為原來那些浮游生物食性、肉食為主的雜食性等觀點都站不住腳,似鳥龍類的角質喙與胃石顯示這類恐龍應該是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巴雷特首先從似鳥龍類的體型推測,認為它們的每日最低熱量收支不可能靠浮游生物來維持。如果以雀形目鳥類的新陳代謝標準來衡量,體重440千克的似雞龍每日至少需要43**57兆焦耳(1兆焦耳=239千卡)的熱量,這意味着似雞龍需要進食乾重3.34千克的食物;若以冷血爬行動物的標準來衡量,似雞龍每日至少要1.46兆焦耳的熱量,需進食乾重0.07千克的食物。按此需求,可以對比現生的、有着類似食性的火烈鳥(Flamingo)。體重只有2至4千克的火烈鳥要維持活動能力的話,每日至少要過濾400升的水取得食物,放大到似雞龍或似鳥龍,它們所需過濾的水更難以估量了。此外,浮游生物的數量也會因季節變化而多寡,因此就算似雞龍是一台晝夜開機、365天無故障不休息的過濾機,恐怕也吃不到幾成飽。此外,似鳥龍類頭骨並沒有用來濾食的適應性構造,這樣的腦袋插進水裏,後果恐怕不太樂觀。再退一步講,假如似鳥龍類真的是以濾食為主要進食方式,那麼其發達的前肢所用何處?撐在地上嗎?如果是植食性的話,前肢就可以用來輔助進食,抓取食物。就在這個研究進行到關鍵階段的時候,來自中國的標本幫了巴雷特一個大忙。2003年,中日古生物學者在中國內蒙古上白堊統地層中發現了至少14具中國似鳥龍(Sinornithomimus)化石,在其中都發現了胃石,這是似鳥龍類食性的直接證據,說明似鳥龍類與許多現生的鳥類一樣,也靠胃石來消化食物。那些吃下去的食物經過胃部肌肉的運動,與石塊互相摩擦,把食物碾碎成黏稠的糨糊狀,胃石成了對付粗糙食物最有效的工具。很多鳥腳龍類恐龍,如鴨嘴龍(Hadrosaurus)、禽龍(Iguanodon)等吞噬大量植物的恐龍,也是靠此來消化大量食物的。以上種種證據都表明,似鳥龍類原來真的是以植食為主的獸腳類恐龍。這種頗為奇特的食性特徵在獸腳類可謂是一朵奇葩,大大拓寬了人們的視野。至少,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在距今7000萬年前的亞洲與美洲大陸上,一群群如飛毛腿的似鳥龍類無需整天窩在水邊「抽水」,而是捧著樹枝或果子大快朵頤。遺憾的是,這些靈氣十足、毫無危險性的恐龍也隨着那顆致命的大隕石一起,在距今6500年前灰飛煙滅了。但是如果要問,如今什麼動物最能模擬兩足恐龍的奔跑模式,這個答案非鴕鳥莫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把恐龍做成大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把恐龍做成大餐
上一章下一章

似鳥龍類的葷素之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