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得已的措施」(2)

2. 「不得已的措施」(2)

日本答覆中國援助的時間也顯然略晚。在中國救援隊抵達東京之前,德國40人救援隊、瑞士25人救援隊均已抵達日本。「日本肯定把接受盟國或者與自己意識形態相近國家的援助,放在第一位考慮。」外交學院亞太研究中心主任蘇浩教授說,「況且,中日兩國政府和民間本來也存在一些隔閡。」?髸

在人命攸關的節骨眼上,中國人不計前嫌要往日本送錢、送物、送人,而日本政府首先考慮的卻仍是意識形態的問題。用中國人的一句話說:熱臉貼著冷屁股。

2011年3月29日,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在東京都港區的中國大使館召開記者會,對於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他向遇難者表示哀悼,並希望災區人民早日重建家園。此外,程永華對日本在接受救援物資方面的做法提出批評,稱應該使救援物資更加順暢地送達地震災區。

程永華表示,中方提供的礦泉水等第二批救援物資3月28日運抵日本后,日方稱中方應負責卸貨並將其運往災區,對此感到不解。他提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中方接受國際救援物資的情況,稱國際上一般都是由接收方來安排運送的。程永華稱,為了儘快將物資送往最需要的地方,中國大使館已經安排運輸公司運送。

另據報道,新加坡、香港等地欲送物資予日本災民,也遇上障礙。新加坡早在地震當天已表示願運水和毛氈到日本,但遲了8天才付運,原因是日本政府拒絕新加坡派軍機運送;運抵東京后還要由新加坡政府租車運送。有輿論便批評日本政府在協調物資運送上官僚欠彈性。

有香港人也表示,曾聯絡日本駐港總領事,表示欲送水予災民,但對方婉拒接收,據她所知,連特區政府也有同樣遭遇,只是近日總領事改口風@,向特區政府稱可送杯麵給予災民,但運輸及在當地分發物資,仍要特區政府負責。港媒引述《每日新聞》報道說,日本外務省方面聲稱,為了不增加受災國的負擔,國際社會原則上是支援國自行運送救援物資的。

此事披露后,引起日本網民各種議論。不少網民批評日本政府的做法,指政府的表現比1995年阪神大震災時差。災區縣的網民抱怨說,震災兩個星期了,當地的商店裏還是由麵包雞蛋到電池手紙什麼都缺,「現在才知道日本是發展中國家!」有網民為政府辯護,指出物資短缺是因為公路大面積毀壞,像瓶裝水這類救援物資日本也不缺,只是沒法運進災區。但這種說法馬上又招來反駁:「想運送的話,派自衛隊直升機去總可以吧,怪就怪在沒人下命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日本我誤解你了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日本我誤解你了嗎?
上一章下一章

2. 「不得已的措施」(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