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與他人相爭(1)

第三章:與他人相爭(1)

第三章:與他人相爭

何為「禮」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1(《八佾篇》)

孔子所言的禮,絕非僅限於儀式、禮儀這樣狹小的範圍。關於坐卧行進的禮節只能屬於禮的支流末節,禮的關鍵在於維持全社會的秩序。因此,禮一字中包含的范^H小說圍非常廣泛,大到一國的政治刑律,小至人們的一舉一動;外至威儀典禮的細枝末節,內至自身心境想法。孔子是在解釋:一個禮字包含這樣高遠的含義。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2(《顏淵篇》)

1林放問什麼是禮的本意。孔子說:「問得太重要了!禮,與其鋪張奢侈,不如儉樸。拿喪禮來說,與其輕鬆周備,不如發自心底真正地哀傷。」

2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你一旦這樣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讚許你是仁人了。

欲修禮成仁,首先要克己棄私慾。這難道不是精神修養之道嗎?若克己修禮,則天下歸仁秩序井然。這難道不是政道的秘訣嗎?《禮記》中記載周的刑政,實際上也是為此。

向孔子問禮之根本的林放是魯國人。林放看到當時講禮之人只拘泥於細節,只重視繁文縟節,於是懷有這樣的疑問——所謂禮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他又考慮到周禮所尊崇的不應該是這樣繁文縟節般的細節,於是向編撰過《禮記》且精通禮的孔子詢問禮之根本。

在常人看來身為魯國人的林放應該是不諳禮節的,而他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孔子首先讚賞道「你的問題意義重大」,佩服其問題得當,於是回答了該問題。

孔子的回答並不是事無巨細啰唆的解釋,而是言簡意賅,充滿妙處。而回答林放的問題也是如此。啰唆地解釋禮之根本是這樣的,必須是這樣的,正因問題是根本性的,比較重大,所以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於是就變得沒有止境。因此,孔子沒有提及禮之根本,而是指出陷入禮節細節的弊端,據此自然地就使提問之人理解了何為禮之根本。這就是所謂的機智的回答。孔子是聖人,其言論中經常有機智的回答,有子在《學而篇》中斷言:

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1(《學而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當論語遇上算盤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當論語遇上算盤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與他人相爭(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