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二十一世紀的人(7)

從小培養二十一世紀的人(7)

近代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的行為有它的慣性,學會了的東西,經過反覆練習,成為不需思索就能自動反應的習慣。人們的日常生活絕大部分依賴這些習慣性的動作來完成。習慣一旦形成要加以改變就相當費力。因此嬰幼兒教育對人的啟蒙工作特別重要。中國有句老話「三歲到老」,就是說,嬰幼兒時期養成的性格到老難改。「孟母三遷」是中國重視嬰幼兒教育的傳統範例。這位母親為了兒女們的早期教育,曾經三次遷居,尋找一個教育兒女最好的環境。

這樣說來,我們如果關心21世紀的人能在這密切相關的地球上和平共處,協力發展,我們不能不在進入21世紀的時刻,多考慮一下當前和今後的嬰幼兒教育。針對我在前面所設想的21世紀的主要特點,發展上的不平衡和文化上的多樣性,我們應當用什麼指導思想去培養將在21世紀里生活的人?我想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見。

人所共知,20世紀後期科技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國家的教育改革。從小培養幼兒愛好和實物接觸,養成敢於更新試驗的習慣,發展了在客觀實際中探索規律的理性活動。這些科技思維和行為通過嬰幼兒教育植根到人的一生中。回顧我國20世紀初年的情況,就可以看到和這種教育的巨大差距,甚至方向性的差別。當時嬰幼兒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兒童的思想行為納入傳統的規範,所以把朗誦經典著作作為知識的入門,讀書成了受教育的同義詞。這種教育在一個滯止、封閉的社會中是有它的功能的。和我同齡的中國人雖則已有開始接受「新學」的,但還有不少是從背誦「四書」啟蒙。所謂「新學」就是對這種僵化的傳統教育的改革。如允許我提到我個人的經歷,我的母親正是在中國最早提倡新式幼兒教育的人。她在我家鄉創辦了一所蒙養院。所以嬰幼兒教育在這方面的改革在我國起步是較早的,但發展尚不十分理想。

如果說科技進步^H小說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之一,人們為適應這種需要,在教育上作出改革是相當重要的。儘管發達國家對這種改革也遠沒有完成,但是它們在這方面確是找到了一些可供發展中國家借鑒的經驗。在這裏我想著重指出,為克服當前世界上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態,實現全世界共同繁榮的目標,不僅應當在先進國家的嬰幼兒教育里總結出一套有效的經驗,發展中國家也應認真總結自己的經驗,提供本國及別國參考和借鑒,以促使它們能早日趕上先進水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從小培養二十一世紀的人(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