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佛教的亘古見證(8)

佛塔:佛教的亘古見證(8)

桑奇的每座塔門皆是仿照古時木造結構,由三道橫樑和兩根立柱搭建而成,左右飾以對稱的浮雕凸梁。而在凸梁的兩端,各刻有一個向內收卷的螺旋圈圈,考古學者大都認為這是類似西方卷草蕨類的裝飾,馬歇爾則稱它為「渦形螺旋」。然而仔細觀察,橫樑上的精緻雕刻就如同一張張橫掛在藍天下的長幅畫布,畫面中的人、獸、植物,紛紛自左右兩邊的渦形螺旋登場或退場。因此,這看似單純裝飾的螺旋圖案,正是類似紙張或布匹捲軸的巧妙設計!

捲軸符號與雕刻放在同一個二度空間,暗示著門楣上的佛典傳說與本生故事永遠沒有句點,這是一個永不落幕的戲劇舞台,因為在尚未開展的捲軸中,還有無限的故事正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悄悄地上演。

為何要建造佛塔?

在佛陀四十九年的傳法生命中,他不時地告訴人們:不要有「渴求世間有永恆」、「執著萬物不離散」的想法,因為這是與世間真相背離的想法,也是苦惱恐懼升起的地方。佛陀曾教導大眾:「人心被恐懼怖畏所逼迫時,會去尋求山嶽、森林、園苑、樹靈、神祠等地方為安穩的保護。但這不是安穩的歸依處,因為這樣的保護無法令人安穩,無法脫離一切痛苦。」(巴利文《法句經》188、189偈)

那麼,人們為何要建造佛塔?為何要保留佛陀與聖弟子的遺骨?難道是為了給出家僧伽和在家信眾心靈的依靠與感情的寄託嗎?當然不是!最初建造佛塔的目的,只是源於一個單純的想法——「紀念佛陀」!誠如印順導師所說:「佛弟子對於佛陀的懷念,是存在於內心的,將內心的思慕表現出來,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對佛陀遺體、遺物、遺跡的崇敬,就是懷念佛陀的具體表現。(色色小說」憶念佛陀的教導恩澤、思慕導師的身教言行、讓朝訪者感受聖者猶如活在眼前,並心生親授教誨的心情,正是佛塔最初始的目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能。

然而,「因感情而生思念,因崇拜而生依賴」,平凡的人性需求有形物體以安定身心,因此,隨着人世的變遷與需要,佛塔逐漸變成了僧俗二眾的精神中心,興建佛塔甚至成為僧伽的責任之一。在《四分律》中記載着:「汝當善受教法,應當勸化作福治塔,供養佛法眾僧和尚阿闍梨。」顯示建塔的地位與已與供養三寶同等重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印度朝聖之旅·桑奇佛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印度朝聖之旅·桑奇佛塔
上一章下一章

佛塔:佛教的亘古見證(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