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眾說紛紜莫一衷

第31章 眾說紛紜莫一衷

86_86895「臣以為王巨臣實乃治世之良臣!」魯肅臉上是掩不住的激賞之色。

魯肅為人老實自謙,從不妒賢嫉能,對於能力比他強的人素來十分佩服。他在內政方面是一把能手,王巨臣十疏中的某些意見讓他大有耳目一新之感,所以才會第一個站出來誇獎王巨臣。

「包大人以為如何?」劉曦看向包拯。

「臣認為王巨臣有真才實學,人品方面暫時看不出來。人是用還是不用,皇上可以自行斟酌。不過這十條奏疏,每一條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臣請皇上採納。」包拯一揖到地。

包拯一向謹慎持重,對於王巨臣這個人,他了解的不多,所以不想那麼快發表意見,不過對於王巨臣的奏疏他卻是很贊同的,也希望皇帝可以暫時摒棄同外戚之間的矛盾,把這十條好好落實下去。

劉曦點點頭,他也覺得這十條奏疏中的思想很有意思,不過具體要如何實現還得反覆研究。「子龍,你怎麼看?」今日趙雲難得回來當值一天,劉曦不想錯過他的意見。

「末將不懂朝政上的事,不過既然魯大人和包大人都認可王巨臣的才學,為何不讓他為我所用呢?」趙雲說得誠懇。他生在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尤其注重唯才是舉,至於具體的出身背景倒成了最末一位要考慮的事,所以他才會出於對人才的愛惜希望皇帝用王巨臣這個人。

「臣反對!」說話的是高力士。

「喔?說說你的看法。」劉曦一向覺得,高力士的政治嗅覺極為敏銳,總能一眼看穿官場上的厲害關係。高力士既然出言反對,一定有他的理由。

「臣認為王巨臣此人當誅。」高力士此言一出,連皇帝都是一臉吃驚。

「為何?」

高力士道:「王巨臣的身份背景、言談舉止都太乾淨了。嘉禾衛仔細查過王巨臣的家,他家中連一輛馬車都沒有,所有的家財不是分給了貧苦百姓,就是送給了來往的學者。王巨臣在家都穿縫補過的破衣服,今日早朝上穿的那身還是王庭替他置辦的,為此他還硬塞給王庭十兩銀子。這樣一個人,若不是忠良賢臣,必是大奸大惡之徒。皇上用他很可能為自己招來危險,倒不如現在扼殺在萌芽之中。」

「臣認為不妥!」包拯斷然道,「高公公沒有真憑實據就懷疑王巨臣,是為妄言。皇上若因為高公公的一面之詞而懲罰王巨臣,那就是徇私枉法了。」

高力士冷哼道:「證據總會有的,我已讓嘉禾衛去查。就算挖地三尺,我也要把王巨臣的真面目挖出來!」

包拯卻是個不講情面的人,當下反駁道:「帶着偏見去查,臣懷疑嘉禾衛是否仍能夠勝任其職責。」

高力士卻堅持道:「皇上若用王巨臣,遲早要後悔。」

魯肅打圓場道:「兩位先莫要爭,依我看倒不如先討論一下十疏的內容。若是王巨臣有二心,在十疏之中總有體現。如若不然,就證明他一心一意只為大焉。此等賢人若是不用,恐怕會讓天下人齒冷,也不利於我大焉廣納良才的國策。」

包拯點頭道:「臣認為可以。」

「我看那十疏多半暗含陰謀。」高力士暗恨自己並不精通政事,否則的話就可以說出更有力的論點來反駁包拯。

「那十疏都是利國利民的善舉,高公公怎能胡言污衊?」

「大奸似忠,說的就是王巨臣!」

「王巨臣的品格有哪一點值得懷疑?」

「他……」

「諸位且住。」劉曦打斷下屬們的爭吵,抬手按了按太陽穴。他本來就拿不定主意,這下子聽了那麼多意見,更加難以決定對王巨臣這個人到底是用還是不用了。

「公瑾,你的意見呢?你怎麼都不說話?」劉曦求救似的看向始終一言不發的周瑜。

「臣……臣在思考皇上前幾日對臣說過的話。」周瑜,「皇上說為君者不可以像一個冷冰冰的機器。雖然臣不明白機器是何物,但大約能體會皇上的意思。王巨臣因殺奴一事打死長子,這件事雖然可以被說成是大義滅親,但臣總覺得虎毒尚且不食子,王巨臣可以選擇賠償彌補那家奴的家人,也可以讓兒子親自取得這家人的原諒,但是他偏偏選了最激烈也最容易博取名聲的做法,就讓臣不得不考慮他的野心了。古往今來,為人臣者若是能而不賢,必定會帶來災禍。」

劉曦心中突然靈光一現。他一直覺得王巨臣這個人有哪裏不對味,被周瑜一說才想起來,在剛聽說王巨臣「大義滅親」之舉時他十分震驚。王巨臣殺的是他的親兒子,還是養了幾十年本來應該繼承家業的長子,劉曦自問這種事他自己絕對做不出來。假如是他的兒子,他恨不能傾家蕩產為其脫罪。更何況雖然這麼說不符合人權,但是在這個時代,打死奴僕本來就是無罪的。王巨臣這麼做就真的有點殘忍偏激了。哪怕他真的有人人平等的思想,也犯不着拿自己兒子的命來證明。就因為這樣,劉曦心底始終對王巨臣有一種不怎麼舒服的感覺,在早朝的時候也沒有直接褒獎王巨臣。

「公瑾所言有理。」

「並且臣以為,王巨臣提出十條奏疏的初衷也有問題。」周瑜笑了笑,接着道,「但凡臣子都想要在君王面前一鳴驚人,這本來無可厚非。王巨臣本來可以在當官之後慢慢提出這些奏疏,但他偏偏選擇在還是自己白身的時候提,把十條奏疏放在一起提,多少是想賣弄一下才學,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那十條奏疏的內容卻有些不妥,或者說王巨臣提出的這十條奏疏執行到最後,可能唯一得利的就是他自己,讓他獲得天下人交口稱讚的名聲,對皇上卻大大有害。」

魯肅大吃一驚:「公瑾此話怎講?」

「且看他的第一疏,使天下土地重歸皇上所有,再由皇上來分配。表面上看這件事既有利於皇上,又有利於沒有土地可以耕種的百姓。沒有田地的人自然是歡天喜地可以分到田地,但是那些大戶人家花了真金白銀買下土地,立下字據,皇上說廢就廢,他們肯交嗎?他們不肯交,皇上拿什麼地分給無田之人?至於藩王,手中購入的土地更多,他們肯一下子把大半的產業送給皇上嗎?他們會不會鋌而走險保衛自己的財產?此令一出,天下必定動蕩,唯有那些少量分到田地的人念著王巨臣的好處,對皇上來說卻是得不償失。」

「第二疏禁止奴婢買賣,表面看倒是讓一部分百姓不必低人一等,但那原先的奴婢要怎麼辦呢?是恢復自由身,還是繼續為奴為婢?到了災年,流離失所的百姓無法自賣,又要如何活下去?如此種種都是問題。他王巨臣起了個頭,卻要皇上來收尾。臣以為除非皇上能讓天下人都有食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才可以實行廢奴令,否則的話這樣做是絕貧苦人的生路。臣以為,皇上若是要彰顯自己的仁德,不妨提高對奴婢生命、生活的保障,規定賣身之人必須自願,卻不能一下子廢除奴婢買賣。」

劉曦想了想,現代人之所以沒有這樣人口買賣制度的確是因為生產力到達了一定的水平,奴隸制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美國的南北戰爭不就是這麼回事嗎?周瑜能一針見血看出其中利害,真不愧是男神啊!

「至於第三、四、五、六疏,都有個共同的弊病,就是執行起來困難,或者壓根不能執行。身體沒有殘疾的人必須從事生產,這個身體狀況到底要由誰來界定?除了斷手斷腳,還有很多病症不適合做活計。若是大夫來定,朝廷怎麼能保障大夫說的是真話?若是官員來定,官員難道都懂醫術嗎?還有由官府向百姓發放借貸,到底應該借貸給誰,借貸多少,會不會變成強制攤派?擴建太倉收購糧食,朝廷有足夠多的錢嗎?統一收購的價格又該如何定?要是到了荒年囤積的糧食不夠多怎麼辦?強制平抑物價,物價到底應當定在多少?各地的物價總不能和長安的物價一樣吧?古之齊桓公可以定物價,是因為齊國不過天下一隅。以大焉之大,定錯一星半點,就會讓天下商人苦不堪言,百姓買不起或是買不到所需的貨物。所以這四道疏執行起來十分困難,尤其考驗官府的能力和廉潔程度。恕臣直言,如今天下的官吏,能執行好這四道疏的只有十之一二而已。」

周瑜說到這裏眾人的表情都嚴肅起來,顯然也想到了這些事並不好做。劉曦覺得周瑜的說法還是給他面子的,可以鑒定殘疾首先要通曉醫術,可以衡量借貸還得會點經濟學知識,這樣的下級官吏一百個裏面有一兩個就不錯了,恐怕得有七八十個是在想如何從中撈好處。更不用說宏觀調控物價了,新中國多少經濟學家做了幾十年,後來還是決定結束計劃經濟,回歸市場經濟。

「還有呢?」劉曦問道,他已經決定不用王巨臣了。看樣子這傢伙只是個空想家,而且還是個很有野心的空想家。

「第七疏建立太學是件好事,可混在這十道震驚天下的奏疏里一起說,估計到時候太學的學生感激的都是王巨臣而不是朝廷。第八疏建立平房給百姓租住也是一樣的道理。」周瑜勾了勾唇角,「相信皇上也不想為他人做嫁衣吧?」

劉曦又問:「那最後兩道疏呢?」

「第九疏鹽、鐵、酒專賣是個好想法。如今國庫空虛,正好可以充盈一下國庫。反正大焉本來就限制鐵器外流,再加上一點管制應當並不困難。只不過派誰去經營是個問題,這裏面的利潤太大,很難有人會不動心。若只是中飽私囊,朝廷還可以討回來,但這三樣里數鹽最重要,萬一經營的人貪心不足,禍害了天下百姓,可就要引起民憤了。」周瑜皺了皺眉,也覺得這件事很棘手。什麼人能在經手這麼大一筆財富的時候保持氣節呢?

「不,朕不打算開專賣之先河。」劉曦搖頭道,「官府就是官府,官府的職能是為民辦事,如果牽扯上經商,就會讓事情變得複雜。官府只能監督商人,卻不能變成商人,買賣天下人的權利。鹽、鐵、酒專賣在短時間裏是可以充盈國庫,但朕也可以從其他地方着手。只要朕的百姓富足了,國庫又何愁不豐?反而要是養肥了幾個專賣的衙門,朕以後還得動手清理。」

周瑜點點頭,認可了皇帝的想法:「那第十疏里就獲利所得納稅之事?」

劉曦搖了搖頭:「稅不在於加了多少,而在於是否公平,是否容易收取。就獲利所得徵收稅金,每一筆買賣具體獲利多少本來就很難查知,靠着刑罰和百姓的自覺交稅,並不是個好想法。」

廢話,這個時代連銀行都沒有,壓根不可能追查資金出入,要想人人自覺繳納所得稅,那不是異想天開嘛。

「對於王巨臣十疏,朕本來就覺得應當斟酌。朕猶豫不決的是到底要不要用這個人,畢竟他能想出這些也算是個人才。不過公瑾提醒的是,無論王巨臣的才學如何,他的野心已經暴露無遺。朕希望眾愛卿心中有個底,朕不打算重用他,但也不會殺他。今後我們的目標還是王庭,第一步是利用趙文山扳倒王庭。所以還是先看看趙文山的反應吧!」

「是,皇上。」。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皇上,請翻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皇上,請翻牌
上一章下一章

第31章 眾說紛紜莫一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