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台寺

第一章 天台寺

開皇17年7月。

大隋建國至今,已是17個年頭了;南陳滅亡也已有8年之久——當然了,這個8年,只是按照建康城破、陳後主降隋算起的。如果以三吳、嶺南的零星反抗義軍被隋軍撲滅作為天下一統的標準的話,天下太平才不過6年多而已。

烈日炎炎,草木蔥蘢,江南炎夏,好不令人悶燥。

括州臨海縣、天台山中,一行甲胄鏗鏘的大隋左翊衛勁卒,在盤曲蜿蜒的山道上氣喘如牛地小跑着,汗水順着甲葉的縫隙層層滴落,連綴在一起之後便猶如雨夜屋檐下的珠串一樣淅淅瀝瀝,着實讓人看着難受。

後世有李太白詩云:「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雖是常見的李氏誇張之語,卻也可以看出天台山之雄峻非比尋常。那群士卒清晨登山,上午正是最熱的時候,到了將近正午,因為已然爬到了四五百丈的高處,故而雖然列日當頭,居然倒是逐漸涼爽了起來。一行在蒼松竹林之間小憩一陣,用山泉灌了個水飽后,登時恢復了精神,繼續踏上登頂的征途。

他們此行的目的地,天台寺,已經出現在視線盡頭了。

一個看似校尉職銜、穿着明晃甲胄的軍官手搭涼棚眺望了一番,回頭拿着馬鞭在一根老竹上啪啪磕了兩下,伴着簌簌而落的竹葉大喝道:「歇好了氣力便趕緊繼續趕路,晉王殿下有令,可是要儘快請得智顗大師親赴揚州!能早一天便是一天。」

……

天台寺內,住持智顗大師端坐一處斗室之內,面前只有一個未曾受戒的短髮沙彌服侍。兩人低聲碎語,也不儘是說些佛理,尤其是那小沙彌言辭頗有機鋒見地,竟也能讓年高德劭的智顗大師屢屢微露讚許,渾不似尋常假正經出家人的嚴肅。

斗室頗為簡陋,雪洞一般沒有裝飾,也沒有床榻桌案、供奉神龕,僅有一些字幅掛於四壁。中間兩個相對的蒲團之間,放着一個未曾上漆的木盤,無非是陶壺粗碗,點着兩盞釅茶。室內氛圍融洽,顯然是不知道外頭有兵馬迫近。

智顗大師年約六旬,法相莊嚴:他乃是天台宗事實上的開山鼻祖,一代宗師,修行氣度自然是沒什麼好多說的。

後世東瀛某小國自命佛法傳統淵深,其實不過都是從智顗大師的徒子徒孫那裏學去的皮毛而已。九百年後某號稱「第六天魔王」的東瀛軍閥頭子,在被禿驢們欺負得冒火之後,一橫心把號稱「東瀛佛國祖庭」的比睿山延歷寺給燒了。而那延歷寺只是東瀛法祖最澄法師隨遣唐使來國清寺苦學多年有成后、回國蓋成的,按照這個倫序演演算法,天台寺可算是「東瀛祖庭之祖庭」了。

智顗大師如此高人,按說能夠坐在他對面的沙彌定然也不是凡品了。不過細細觀之,那竟然是一個不過十三四歲的少年人,唇紅齒白,眉目清明,頭上髡了一副寸許短髮,並無燒戒,顯然也不是嚴格按照佛門弟子的要求嚴格修持之人,平素剃髮應該也不勤快。觀其形貌,雖然年紀還小,卻已然有五尺半身段(隋尺),骨架清癯俊健,眉宇間透出一股天然莫名的英朗氣息。

如果非要給這種氣場一個詳細一些的描述,那隻能說,這是一種數百年詩禮浸潤的世家積澱、和個人從小顛沛苦楚的歷練所磨合出來的氣質。就好像一顆深在遠山凍頂絕壁之上的釅茶,飽經風霜、光華內斂之後,等待着滾珠碎玉般的沸泉,將其內涵慢慢浸潤熬煉出來。

一老一少的對坐論道,被突如其來的意外打斷了。

「大師!山門外有大批朝廷兵馬過來了,不知是何事情,看着來得很急。」

聲到人到,隨着這一聲壓抑而急促的喊聲,斗室的門被一個三十好幾的中年人撞開了,只見那中年人跌跌撞撞,一身的讀書人打扮磕髒了好幾處,頜下五綹長須紛亂駁雜,好不狼狽。

智顗大師淡定地轉過頭去,對着中年書生微微頷首,隨後古井不波地問道:「率更,你雖沒有正式入我門下,也算是在此靜修多年的了,怎得這般沉不住氣。來人打着何人旗號?多少兵馬?」

中年書生也知道自己此前魯莽失態,趕緊正了正衣冠,單手不倫不類地打個問訊,說道:「回稟大師,來人約莫一兩百眾,都是左翊衛的衣甲徽號,距離寺里只有一里多地了。某怕他們是要對小師弟不利的,也不敢查問來意,便趕緊回來報信了。」

智顗大師白眉一挑,「左翊衛?那便是宇文述那老狐狸派來的了。晉王殿下往年與老衲交遊論法,也不曾派遣兵馬前來,怎得這次……莫非真箇是知道了蕭居士的身份?」

說着,智顗大師目光轉向那個少年沙彌,少年也是心中一凜:「弟子該往何處避走,還請大師明示!」

見對方並不拘泥,也沒做出啥不合時宜的剛烈出格舉動,智顗大師心中略定。看了一下中年人,又看看少年,智顗拍板道:「來人已經如此這般近了,這寺中又無其他下山之路,便去後院外牆下竹林間避走一時,待退兵再出來便是。老衲與晉王殿下多有書函往來,也曾蒙晉王誠志問法,想來宇文述便是得了什麼消息要想邀功,只要不曾有確鑿的真憑實據,也是不敢妄為的。」

「弟子本是該死之人,得蒙大師庇護數年,已然是法外之幸。今日又要連累大師承擔如此風險……大師得晉王如此賞識,本可輕易北去,執掌一名山古剎……」

少年人眼圈一紅。他自小失怙,祖父與叔父也在六年前死於非命,後來母親也病亡了。他本人從7歲時便得蒙智顗大師收錄教養,雖然智顗是個出家人,但是在少年眼中其親近程度實則與親祖父別無二致。此刻聽了對方的大包大攬,他這般說自然是真情流露。

「咄!休要胡說!老衲一介出家人,只求宣化弘法,難不成還拘執那些俗禮虛名?當年武帝崇佛極盡,捨身珈藍,雖後來橫遭侯景之禍,綿延橫禍數十載,但終究是大恩於我佛門,老衲雖未能全部身受,怎敢不令其果報有終。」

說完,中年人便扯著小沙彌去到後院,開了一扇柴門,放其自走入後山竹林之中,自己返身回到寺中。

……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左翊衛的隋兵便來到寺前,不過還算收斂,只有為首數十人入內,也不敢喧嘩嘶鬧,只是恭敬肅請智顗大師出來相見,轉交晉王殿下手書。

智顗為了不讓人看出異狀,依然如同楊廣此前多次相招時那般拿捏,並不出來相迎。那校尉也不以為忤,問明了去向,親自到智顗的禪房門外行禮恭請。

「左翊衛門下校尉劉灌,奉晉王殿下手諭,懇請大師速往揚州相見。」

「將軍遠來不易,且入奉茶。」隨着一聲嘎吱響動,明顯很久沒上油的木門緩緩打開,智顗示意那名校尉入內,一邊奉上茶水,一邊觀其行色,見着實看不出一絲殺氣后,才緩緩坐回蒲團問道,「晉王殿下此前相召,莫不是以文士往還,今日為何勞動將軍?」

劉校尉一口氣喝乾了一碗濃茶,拱了拱手說道:「好教大師得知,此番實在是晉王急切得緊——晉王妃突染重疾不起,遍訪揚州名醫無效。嗣後卻是王妃自言得神人託夢,說是命數有些違礙,非得大師代懺開解,方得無恙。晉王伉儷情深,不忍愛妻受苦,又怕尋常信使往還遲延、招呼不周,故而命宇文述大人遣人日夜兼程快馬趕來——倒是末將來得唐突了。」

聽了如此這般說辭,智顗倒是鬆了一口氣——原來動用這些武夫前來,只是要自己走一趟揚州,給晉王妃做做法事經懺,並無他意。只是以他數十年的養氣功夫,面上自然是看不出絲毫情緒波動的。

「勞晉王殿下費心了,既然信重老衲,老衲自當從命——劉校尉準備何日啟程,可是今日便要下山么?」

「若是大師身體沒什麼不便的話……」

「既如此,還請劉校尉先出去片刻,待老衲略作準備,一個時辰后便下山——下山的山路老衲也是走得慣了,入夜時分總能到臨海縣上歇息的。」

「大師自便。」劉校尉說着,便恭恭敬敬退了出去。

……

智顗目送劉校尉掩門離開,也不馬上動作,靜靜打坐喝完一碗茶,把前因後果想明白了,才起身繞到寺中人跡罕至的後院——這裏尋常不得他的首肯,僧眾是罕有到此的——轉入後院后,便見到中年書生在一旁窺伺。

「來人只是晉王請老衲去揚州做經懺的,和蕭居士並無瓜葛,讓他不必躲藏了。」

「那便好,那便好!我說小師弟也不是這等薄命之人。」中年書生聞言果然面露喜色,一邊說着一邊就往後牆邊的小門走去,想讓外出躲藏的小沙彌趕緊回來。

中年書生在竹林中行不多遠,壓着嗓子喊了幾聲,便聽到了小沙彌的回應:對方居然躲在後山陡坡上兩叢交錯的老竹上,從坡頂一眼望去,顯然是看不見的,若是剛才那群隋兵搜查,想來也不可能找到。

小沙彌一聽來的隋兵不是抓自己的,也是面露喜色,緊繃的神經也鬆弛下來,正要讓中年書生搭把手把他拉上去。

卻不防,老竹表面光滑,又被少年人緊張之下汗水打濕了一段,要想發力爬起來的時候,小沙彌居然腳下一滑,「咔嚓」一聲折了一段竹枝倒了下去,沿着山坡滾出足足七八丈坡地,才被下頭的竹子架住。而小沙彌的腦門在一根竹管上狠狠磕了一下,瞬間便有嫣紅的血色透了出來。

「師弟!」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竊隋好駙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竊隋好駙馬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天台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