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

第156章 :

妙真師父得知喜信,立時搬進忠勇侯府照料黛玉。

因未滿三月,不敢叫外人得知,但是親近如皇后卻是知道的,忙賜下大批補品,又命身邊極擅長此道的老嬤嬤到黛玉身邊,指點他們小夫妻各個注意事項。

黛玉和衛若蘭成婚十載,好容易有孕,自是千般小心,萬般謹慎。

等三月期滿,登門道喜者如過江之鯽,尤其是鳳姐惜春和寶玉等姊妹們,最替黛玉感到歡喜,各樣補品流水似的送過來,鳳姐惜春迎春等又把自己的經驗一一告訴黛玉。

黛玉笑容滿面,壓抑不住心中的喜氣,她萬萬沒想到就在自己即將絕望之際,竟會忽然有孕,送走客人,她輕撫腹部,心想自己定然不會重蹈母親的覆轍,不管這一胎是兒子還是女兒,她都會愛如珍寶。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在第二年的花朝節當日,黛玉平平安安地生下一個男嬰,重六斤三兩,長泰帝深覺此子來得不易,親自賜名為明澤,又賞賜許多東西。

最歡喜的莫過於妙真師父,丈夫終於有孫子了,別看她從前安慰黛玉說不急,實際上心裏比誰都着急,但是她不敢表現出來,誰都知道衛若蘭愛重黛玉如同生命。如今孫子誕生,她立刻把自己攢的那些梯己收拾出來,一箱一箱地往黛玉房裏抬,說是留給孫子把玩,又在府里大擺洗三、滿月、抓周宴,其架勢絲毫不比賈赦遜色。

說來奇怪,衛若蘭和黛玉先前久婚不育,長子誕生后就像是石榴開花后結了石榴果,皮里石榴籽兒無數,隔了不到兩年黛玉又生一子,一年半后又生下第三個兒子。

彼時,衛若蘭花半年光陰平定西北來犯之夷,立下赫赫戰功,晉封為一等忠勇伯。

衛大伯娶妻是為了生子,結果數年沒有新生,聽聞衛源在流放之地鬱鬱而終,衛大伯頓時大恨,寫信向衛若蘭提出過繼一個孫子到長房,衛若蘭斷然拒絕。

衛若蘭和黛玉十分疼愛膝下三子,哪個都是眼中珠掌中寶,悉心教導,如何會讓兒子小小年紀離開自己,從兒子變成侄兒?哪怕衛大伯說讓他們自己教導孩子也不行。所以,不管衛大伯怎麼生氣,夫妻二人就是不同意過繼,反倒將孩子看得更緊了。

衛大伯惱恨衛若蘭不孝,可他並不是衛若蘭之父,這些年衛若蘭如何照料他的人盡皆知,況且過繼之事須得心甘情願,所以沒有人同情衛大伯,反倒同情衛若蘭有這麼一個生父。

衛大伯沒多久就仙逝了,其妻並未守寡,而是帶着衛大伯留下的幾千兩銀子再嫁。

這些年發生了許多事,除了衛源死在流放之地,遭逢喪子之痛的衛太太在三天後長睡不起,倒是柳氏一直活着。其他人家被流放在外的罪人也有不少都沒了,其中王夫人死在流放之地,賈政垂垂老矣,寶玉因厭寶釵之諫,千里迢迢趕過去,一則辦理喪事,二則照料賈政。

值得一提的是,李紈依靠賈蘭成了誥命,戴鳳冠、披霞帔,重得榮光。

賈蘭是走武將之路,他文武兼備,和賈菌投入軍中,晉陞頗速,又娶了一門極有助力的妻室,可惜猶不知足,他和賈菌投效到一個皇子的門下,強爭苦奪不得,踏上了黃泉路,真真應了那句「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只留下李紈一人「枉與他人作笑談」。

長泰帝上了年紀,倒沒有像別人擔心的那樣猜疑衛若蘭等人,他仍然精神抖擻,絲毫不像花甲之年的老人,二十餘年來,又有三四位皇子因懷不軌之心被圈禁了,剩下幾位皇子再也不敢輕舉妄動,滿朝文武催促冊封太子,長泰帝也一直置若罔聞。

衛若蘭四十歲時成為一等忠勇公,長泰帝在位時,並不加封臣子為王,因此忠勇公已是最高的爵位了,而且衛若蘭自此留守京城,甚少離京。

衛若蘭眼見長泰帝因立儲之事煩不勝煩,遂建議他秘密建儲。

既是秘密建儲,那麼除了長泰帝以外,誰都不知儲君是誰,消息傳出去后,剩下幾位皇子都想成為儲君,顧不得你爭我奪,恨不得加倍孝順長泰帝,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密詔上。

衛若蘭五十歲時上書致仕,意欲將爵位傳給長子,自己帶黛玉遊山玩水。不料長泰帝沒有答應,衛若蘭年紀愈長,功力愈深,倒像是三十多歲的壯年一般,而長泰帝也頗得吐納之術的好處,除了衛若蘭,他不相信別人的守衛,因此仍讓衛若蘭掌管京營和龍禁尉。

衛家三子隨父習武,隨母讀書,個個文武全才,不曾沾染紈絝子弟的習氣,不過他們沒有一個從武,全部都是從科舉出身,並沒有因為長子可襲爵而懈怠。

他們繼承了黛玉的絕頂聰明,年紀輕輕就成就了「一門三進士,一狀元兩探花」的傳奇。

最讓京城各個高門大戶對三兄弟趨之若鶩的是衛家立下了一條家規:「凡衛家之子,終生不得納妾,子嗣有無全憑天命。」

衛若蘭和林黛玉夫妻情深,不知道多少閨閣女兒心生羨慕,哪個不像嫁得一心人,白頭到老不分離?因此,顧不得矜持,許多人家都想和衛家結親,紛紛請官媒登門說親,結果雀屏中選的都不是高門大戶,一個是溫婉清秀的翰林之女,一個是英氣勃勃的將軍之女,一個是自己的同窗之妹,好像都沒有過人之處,但是獨得丈夫的愛重。

衛若蘭和林黛玉並沒有嚴格按照當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規矩來替兒子挑選親事,處處約束他們,都是他們自己有中意的人選,然後自己夫妻考察過各方面后,出面請媒人登門,自然,那又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一段故事了。

完成兒子的終身大事,衛若蘭六十歲時又尚書請辭,長泰帝仍未同意。

直到衛若蘭六十五歲時妙真師父含笑羽化,作為人子,須得丁憂三年,他才得以攜黛玉離開京城,扶靈回到煙雨如畫山水如墨的江南。

三年後,衛若蘭沒有起複,而是上摺子將爵位傳給官居三品的習明澤,長泰帝近幾年也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倒是沒有為難衛若蘭,朝堂大事都交給十八皇子主持。雖無儲君之名,確有儲君之實,滿朝文武心裏明白十八皇子大概就是密詔上的儲君,因為長泰帝九十高壽,活着的兒子就只有圈禁中的大皇子和三十歲的十八皇子,皇孫都沒了好幾個。

皇后比長泰帝大幾歲,可能是無欲無求的原因,倒比長泰帝顯得更年輕些,這對帝后相濡以沫七十餘年,世間大約也只有衛若蘭和黛玉這對夫婦可比了。

不知是不是因為絳珠仙子下凡的緣故,黛玉雖然年過古稀,但是頭髮烏黑濃密,皮膚光潔白皙,眉眼清麗如昔,她日子過得舒心自在,好像從三十歲開始,歲月就不在她身上留下痕迹了,而衛若蘭則因內功高深,一如壯年,兩人和兒子兒媳同堂,竟顯得比他們還年輕一些,最難得是他們一生恩愛如初,一時被傳為佳話,人人都說他們是神仙眷屬。

數年後,偶然游到揚州地界,只覺得恍如隔世,衛若蘭忍不住說起往事,道:「那年我聽說你在寺廟裏替岳父大人祈福,我猛然想起書中你的命運,實在是太過悲慘,叫人憤憤不平,於是就貿貿然地登門將書稿交給了岳父大人,才有你我的姻緣。」

黛玉的眼睛一如少女時的明凈,嫣然一笑間,仙姿依舊,語氣裏帶着滿滿的感動,「我很慶幸,慶幸你得到奇書時身在江南,並且起了惻隱之心。如果沒有那時你的魯莽之舉,我想,我大概就會和書中所言一樣,小小年紀香消玉殞,不會有現在的兒孫滿堂。」

明澤三兄弟很爭氣,總共給黛玉生了十二個孫子,遺憾的是沒有一個孫女。

其中明澤的小兒子從生下來就體弱多病,不知道請了多少名醫,用了多少藥材,始終不見好轉,還是白髮蒼蒼的妙玉說這孩子改姓外姓,過繼給別人家才能養活。

衛若蘭和黛玉起先不相信這種說辭,可是孩子氣息越來越弱,許多太醫都讓準備後事。不得已,衛若蘭想到了林家,林家除了黛玉以外,並沒有後嗣,而且過繼給林家,依舊由自己兒子撫養,林家也能有后,於是和明澤商量后,又打點了一下林家剩餘的堂族,過繼給林如海為嗣曾孫,取名林陽,誰知竟真的好了,活蹦亂跳一如常人,讀書習武全然無礙。

衛若蘭和黛玉如今出來遊玩,就帶着這位十六歲的林姓小孫子。

林陽十分淘氣,衛若蘭和黛玉攜手站在林家祖宅後院水池邊看荷花,他從水裏冒出頭,頂着一張大大的荷葉,笑嘻嘻地道:「奶奶,看我!」

黛玉指着他大笑,道:「陽兒,看你這是什麼樣子,滿身都是污泥。」

水池既養荷花,底下自有污泥,林陽從水裏出來,難免沾染一些。

林陽在水裏扎了個猛子,不多時就把泥垢涮得乾乾淨淨,等他出來衛若蘭和黛玉已不在此處了,一問丫鬟,原來是揚州知府李謙來拜見。

這位李謙亦是熟人,原是衛家佃農之子,小名狗剩,黛玉喜他志氣,給他取名李謙,後來讀書識字,三十餘歲時考中進士,如今已經做到了揚州知府之職。他對黛玉心懷感激,每年都會送些自己所在之地的土儀,聞得衛若蘭和黛玉到了揚州,急忙登門。

黛玉已經七十多歲了,用不着避諱男女之別,見到李謙不免感慨萬千,猶在廳中說話,忽然有人急急忙忙地來通報:「聖人駕崩了。」

夫妻二人同時起身,臉上已見淚痕,顧不得李謙,忙命收拾行囊回京。

長泰帝在位總共一甲子,無疾而終,享年九十四歲,當天夜裏,皇后長睡不起,衛若蘭和黛玉抵達京城,痛哭不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紅樓之黛玉為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紅樓之黛玉為妻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6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