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名動天下

第188章 名動天下

兩個月前,當皇上派來江南抗倭的欽差中途無故消失后,整個江南官場陷入恐慌。倒不是他們多疑,而是前面幾年皇上每次徹查貪腐,都是先行派人下來暗查。拿到確實證據后再動手,等真正查到頭上時,文武百官連喊冤的機會都沒有。

太平盛世這麼好的年景,當官的哪有不貪的。身處官場這個大染缸,沒有共同的利益,同僚絕對會把你排除在外。

如今皇上又來這一出,雖然有的人不信,可找不到欽差晏衡本人,所有人心都提着。但心總這麼提着也不是個事,恐懼之下他們找到了今上之弟,在江南修養的謹王。

謹王,單從封號可見一斑。不是代表美玉之意的那個瑾,而是謹小慎微的謹。當日封王時慶隆帝擬定這個封號,一是因為這個皇弟性格懦弱,而是勸誡他做事要謹慎些。

江南官員不是沒想到這一點,但面對一手挑起貪腐之事的大殺神,他們難免病急亂投醫。謹王早已在當年的奪嫡中被嚇破了膽,這會哪敢擾亂慶隆帝計劃。不僅不敢擾亂,他還往前推了一把。

「皇兄聖旨上明明白白寫着,命晏衡南下追討倭寇。你們不是也查出他中途下船,是因為身懷六甲的夫人身體有恙,那你們還擔心什麼。」

有了謹王這句話,再加上這段時間風平浪靜,一直緊繃着神經的江南官員終於忍受不住,再次鬆懈下來。

直到端王到來。

一聽來的是這位他們樂了。端王誰不知道,皇子中最愛美食的一位,常因一個特別的菜譜纏着酒家掌柜。江南富庶,於吃食一途格外精細,他們完全不怕照顧不好這位。

於是在端王到來之前,兩江總督、巡鹽御史、布政使等江南實權官員着重搜羅了本地最好的廚子,給他奉上了一桌精心烹制的酒宴。眼看着端王沒拒絕,而且還吃得很高興,酒過三巡眾人終於把心放回肚子裏,用曖昧的眼光招上來幾名瘦馬。

這邊正等著揚起的聲音響起,正座上吃飽喝足的端王卻突然冷了臉。

「本王聽聞牙行最好的瘦馬,價值黃金萬兩。」

這是要查了?兩個月前的驚懼重新襲來,如黑雲壓城般籠罩在在場官員心頭。

端王視線掃過在場所有人,學着父皇的威勢,直到把所有人看得心生忐忑后,他突然收斂氣勢,話語中也帶出點笑意:「看你們怕的,為官之人總要有點享受,都跟苦行僧似得誰還會當官。」

這是原諒他們了?江南官員不是沒察覺出問題,可他們每個人都不幹凈,真要查下來所有人都得完蛋。畢竟皇上前兩年的雷霆手段擺在那,連京城的滿朝文武都爭不過,江南再厲害又能怎樣。這會他們生不起絲毫反抗之心,只能寄希望於,端王跟他們有同樣的想法,對他們寬容一二。

「這些瘦馬也都是底下人孝敬來的,我等只是在有重要賓客到來時召其過來賞曲。」

「我等為官之人也不過是*凡胎,總有鬆懈之時。皇命不敢忘,不過閑下來時卻也會享受一二。」

「方才王爺之言實在道出了我等心聲,王爺不愧是鳳子龍孫,能察人所不察。」

眾人一邊說着自己如何勤政,另一邊又強調這點消遣手段算不上什麼。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誠懇的態度連端王都幾乎相信了。不過也只是幾乎,這段時間任職禮部,他很清楚如今的官宦人家日子有多奢靡。單論擺設和排場,只不過是換了點忌諱物件,其本質比起皇家來也差不到哪兒去。

這些錢財哪來的,祖產可經不起這般霍霍,歸根結底還不是貪來的。

江南這些官員也是一丘之貉,想起晏衡所說抗倭戰功之事,他幾乎壓抑不住內心憤怒。不過想到目前境況,他還是強行恢復鎮定。貪腐要查,但現在還不是查的時候。

「本王能查人所不查?這話說得沒錯。本王夜觀天象,發現破軍星起,直指東南。東南有海島,倭寇世居於此,如今朝廷派西北戰神晏大人前來抗倭,天時地利人和,是時候一舉蕩平此隱患。」

說完他看向兩江總督,意思再明白不過。

兩江總督心裏發苦,掌管江南府兵的官員正是他的親信,這些年一直受他庇護,前些年那些戰功是怎麼來得他也多少清楚。如今有端王坐鎮,肯定不能再渾水摸魚。可那些早已習慣化裝成地痞流氓向商鋪收保護費的府兵,如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頂起事。

怎麼辦?

還沒等他想出辦法,旁邊端王已經開始發難:「總督遲遲不應,莫非是想違抗本王意思?本王自知人微言輕,但本王此次乃是奉父皇旨意而來。總督看不起本王,難道還看不起本王的父皇?」

眼見端王神色中露出不悅,江南總督心裏苦得跟被黃連水泡過似得。

「王爺乃天潢貴胄,生來身份高貴,您這樣說可真是折煞下臣。下臣不敢對皇上和王爺有絲毫不恭,只是冬日倭寇入侵之時,府兵浴血奮戰傷亡慘重,如今怕是人員不整,污了王爺貴眼。」

此言正和端王心意,來之前他就心中有數,這般*的江南,估計也拿不出多少趁手的府兵。兵貴精而不貴多,不然養著些酒囊飯袋白瞎朝廷糧餉。

「本王為父皇辦事,自然要盡心儘力,一點傷病又算得了什麼。擇日不如撞日,總督帶路本王親去江南大營選人。」

王爺這是默認了?太多精兵他拿不出來,但撐場面的還是能臨時湊起來。便招呼著端王,兩江總督忙命人前去報信,要掌管府兵的下屬將精兵全都挑出來。

等端王兜了個圈子過去時,就見到一批精氣神格足的江南府兵。好生讚賞了總督一番,然後他眼皮都不眨一下地要回了這些兵卒的指揮權。掌兵的將領就是再傻,也知道精兵才是他的依仗。若是晏衡來要調兵,這會他肯定想盡理由推脫。偏偏來的是端王,人家親爹可是手握天下生殺大權的皇帝,人家本人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親王,人家有任性的權利。

別說「一小股」府兵了,就算真要整支府兵的掌控權,在皇帝沒發話阻止前,他們也得乖乖奉上。

總督垂死掙扎:「王爺,戰場上刀劍無眼,倭寇又向來兇狠,這些事還是交給我們下面人去辦。」

不止帶兵將領,這些精兵門也滿臉希望的看過來,他們都清楚一個好將領的重要性。打仗這事本就兇險,遇到個瞎指揮的簡直是讓他們上去送命,這位從京城裏來的王爺細皮嫩肉,一看就沒什麼經驗。

被眾多不信任的目光看着,端王無所謂地笑笑,輕飄飄地扔下一句話:「本王本來就沒想親自衝鋒陷陣,本王會將指揮權交給晏大人。」

前一句話讓府兵門墜入地獄,總督升起希望;後面一句則完全碾碎了總督希望,同時讓府兵們升入天堂。原來是晏大人,皇上親自從西北調過來的晏大人。聽說比倭寇還要兇殘的瓦剌人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其本人更是作戰神勇,堪比關公秦瓊在世。

比起將軍端王完全沒有帶兵經驗,但將軍的那點帶兵經驗跟晏大人比起來又不夠看了。皇上聖旨已經下來,這仗必須要打,與其跟着半吊子水平只會欺壓百姓的將軍,就算沒有絲毫了解他們也願意跟着晏大人。

端王可不管他們願意不願意,整個天下都是他父皇的,他代表父皇前來,就算這些當官的不願意又能拿他怎麼樣?輕飄飄扔下這句解釋,端王直接命親衛清點人數,帶兵走人。

與此同時晏衡也在飛快地收攏水匪勢力。他原先在村中住了大半個月,與附近的村民也算相熟。又兼之有端王和平王兩位殿下做保證,村民們很容易相信她。而水匪那邊,能過安生日子,打贏了甚至能當官,誰還願意落草為寇,所以沒過幾天他就集齊了一大批人馬。

韋家人記性都很好,當年他能在幽州城滅火時趁機收攏西北軍,如今有了經驗的他,在面對比西北軍規模小很多的水匪時更是駕輕就熟。見他這般熟稔,無論是端王帶來的府兵還是臨時集合起來的水匪,不知不覺間全都有了信心。

更讓人欣喜的事還在後面,端王只選了精兵,能在府兵整體*的情況下維持住本心,這些精兵的品性可見一斑。且這些精兵大多出自湖邊各個村落,與有些個水匪自幼相識,這會很快就相親相愛,真正做到了「官匪一家」。

人心齊,泰山移。

晏衡深知倭寇狡猾,清繳之事必須得快刀斬亂麻。命村民準備好火油后,他又將府庫中剩餘的兵器發給水匪。待人員稍微齊聚后,便划船向倭寇藏匿之點駛去。

這麼大的動靜想不走漏風聲都難,他們到時倭寇早有防備。他們將船連在一起,依託背後島礁形成一道水上防線。見此晏衡毫不猶豫,命人抄小路繞道後面將油潑過去,放火箭,燒他個烽火聯營。

史書記:建文四十年六月,大越水師大敗倭寇殘匪。湖水赤紅,七日未消,倭寇驚懼,百年內再不敢來犯,晏太尉鐵血之名響徹天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步步錦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步步錦繡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8章 名動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