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魂歸

第1章 魂歸

先天二年,長安。

低壓的鉛雲咆哮翻湧,豆大的雨點嘩啦啦砸了下來。承天門樓上的殘血被慢慢洗凈,順着雨水蜿蜒出半城的猩紅。皇帝高高坐在門樓上,一字一字地念出了兩個名字:「常元楷、李慈。」

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以謀逆罪,斬首。

右羽林將軍李慈,以謀逆罪,斬首。

而他們身後的那位鎮國太平公主,同樣也活不了多久了。

皇帝冷笑着俯瞰長安城,又將宰相們的名字一個一個地清點過去。蕭至忠、崔湜、竇懷貞、岑羲……世人都說,大唐宰相七人,五人出自公主門下;而太平公主之所以把持朝綱,培養權臣,其實是想要效法則天皇帝,以女子之身,登臨大寶。

「嗤……休想。」

皇帝站起身來,喚道:「高力士。」

「聖人有何吩咐?」

「去鎮國太平公主邸。朕要親自送她上路。」皇帝一個字一個字地說道,眼中透著冷梟。他今年只有二十八歲,正是男人一生中最有雄心和抱負的年紀,還帶着一點年少的輕狂。他要親眼看着她死去,親手將她送到黃泉路上,才能真正地安下心來。

他還真是小看了這位姑姑。

區區一個鎮國公主,她竟然能夠調得動北衙禁軍,令左右羽林大將軍親自帶兵入虔化門,只差一點就廢了他這個皇帝。多虧他提前一天得到消息,先發制人,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皇帝長長吐出一口濁氣來,回想起當日那位權傾朝野的公主姑姑,心裏依舊有些發怵。

不怕。他暗暗為自己打氣。

左右羽林軍已經盡在他的掌控之中,蕭至忠和岑羲也已經被傳喚入朝,進門即殺。只剩一個據說最厲害的崔湜……唔,只要太平公主一死,管他崔湜還是竇懷貞,全部都要死。

皇帝在森嚴的守衛中踏上車輦,沿着寬敞的朱雀大街,朝太平公主府邸駛去。雨點噼啪地打在車蓋上,也震得他心裏一陣陣地發麻。他心中清楚,如果這回他沒有提前得到消息,如果他得到消息的時間晚了那麼一天,那麼如今身首異處的,很可能就是他自己。

真不愧是則天皇帝的女兒,權謀手段一脈相承。

車輦在太平公主府前停了下來,高力士親自撐起了傘蓋。皇帝讚賞地點點頭,舉步走下車輦,沿着朱漆的大門,走進了公主府。此時雖是初秋,院中花木卻依舊開得繁盛,大片的秋海棠在雨點中搖搖曳曳,開出一片刺眼的深紅。

皇帝心頭緊了一緊,在兩位金吾衛將軍的陪伴下,來到了正堂。

屋外下着滂沱大雨,屋內卻依舊燃著裊裊檀香。一幅雪白的宣紙攤開在案几上,濃墨肆意潑灑,流瀉出一派恢弘的山河氣象。太平公主一身大紅盛裝,手執長鋒紫毫,一筆一劃地在紙上題字。她的字承襲則天皇帝,一樣的金石刀筆,一樣的勁峭崢嶸。

案几旁跪着一個錦衣青年,眉頭深鎖,脊背挺直,正是皇帝少年的玩伴,立節郡王薛崇簡。

皇帝停下腳步,高力士即刻上前,一板一眼地念起了中旨。內容不外乎太平公主大逆不道,私調禁軍,圖謀皇位,實在為天下人所不齒云云。他念完了,又從臣侍手中取過鴆酒,砰地一聲擱在太平公主案前,虎著臉說道:「請快些上路。」

太平公主不緊不慢地繼續題字:「說完了?」

高力士一愣,氣勢陡然降了八分:「……說完了。」然後退到了皇帝身後。

皇帝輕咳一聲,看也不看薛崇簡,沉着聲音說道:「姑姑還是自裁為好,免得侄兒動用這些粗野的金吾衛,又要惹得姑姑不快。」

太平公主嗤笑一聲,將筆擱在了墨色盤螭的筆架上,捲起宣紙投入火盆中,看着它化為灰燼,才慢慢地說道:「要我自裁也不難,只是你要先回答我一句話。」

高力士剛想說一聲「放肆」,卻被皇帝攔了下來:「姑姑請問,侄兒知無不言。」

太平公主站起身來,寬大的袖擺拂過案幾,鋪展開一片刺眼的深紅。

「我的話很簡單,統共就只有一句:若我是男子,你今天還能坐穩這個位置么?」太平公主的語調冰冷,神色卻是極為平淡,彷彿只是在說一件不相干的事情。

皇帝想了片刻,竟然答不上來。

「原來你也不知道。」太平公主彎了一下嘴角,「我七月四日舉兵,你七月三日便得到了消息。眼下我不想知道是誰泄的密,也不想知道有多少人投靠了你。只是三郎,你捫心自問,若我是男子,你還有機會被立為東宮儲君,最後榮登大寶么?」

她停了一下,眼中竟透出一點笑意來:「我聽說王琚勸你先發制人,說女人從來都坐不穩天下;我又聽說崔日用為你定下反攻的計謀,先殺常元楷、李慈,再傳蕭至忠、岑羲入朝殺之,然後送我上路,最後將崔湜連根拔起;我還聽說……」

「夠了!」皇帝低聲怒吼。這等私密的事情也能「聽說」,她究竟還留有多少耳目!

太平公主果然不再多說,只是靜靜地望着屋外的滂沱大雨,眼中透出一點悲哀之意。

只因為她是女子,所以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帶了原罪。

她籠絡朝臣,是狂妄僭越;而三郎籠絡朝臣,卻是禮賢下士。她上朝議事,是牝雞司晨;而三郎上朝議事,則是天下為公;她手握重兵,是圖謀不軌;而三郎手握重兵,則是親賢遠佞。

那時三郎還不是太子,她的皇兄也還不是皇帝。

她親手扶持兩位皇兄上位,替他們平朝綱,安天下,到頭來卻聽見所有人對她說,應該還政於三郎,安分守己在家中相夫教子。

太平公主俯下.身,執起裝滿鴆酒的白瓷杯,目光漸漸地有些冷。

「姑姑。」皇帝終於開口了。他思考許久,才說道:「李氏江山,終究不能交到外人手中。」

他的聲音夾雜在滂沱大雨中微不可聞,偏偏又顯得如此理所應當。皇帝認真地想了片刻,才又說道:「姑姑且安心上路,朕會令大唐成為古往今來最強大的盛世。雖然朕很想讓姑姑看一看,這江山在朕的治理下如何蒸蒸日上。但眼下,卻是不成。」言下之意是,姑姑您必須要死。

太平公主反問道:「我不姓李么?」

皇帝被問住了,張口想要反駁,卻說不出半個字來。

太平公主舉杯飲盡鴆酒,才笑着說道:「當然在你眼裏,我大約算不上李家的人。」

皇帝暗暗鬆了一口氣,接着又反問道:「姑姑又何必這樣做呢?若你安安分分,朕定能保你一世安穩。你縱然有千般好萬般好,卻錯不該把持朝綱,妄圖以女子之身登上皇位。那個位置,從來就不是女子該肖想的。」

太平公主側頭望他,一雙鳳眼不怒而威,雲鬢上十二支飛鳳吐珠的金步搖,在火光下反射著熠熠的光華。她今日那身大紅的盛裝,像極了鳳凰涅盤時的烈火,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

「不、該、肖、想。」她一字一字地重複,又一字一字地詰問出聲,「為什麼我不該肖想?」

「我自幼出身在大明宮中,受弘文館名師教導,處事並不比你們差。」

「我先後替代則天皇帝、先帝、上皇處理朝政,安定民心,從未有過差錯。」

「我敢殺周興、來俊臣,敢縛薛懷義、張易之,敢廢韋庶人、扶上皇登基,自然也敢當皇帝。」

「我既然調動得了北衙禁軍,又大肆出動群相,早已經預先想好了今日的結局。」

她長袖一拂,眼中有着深切的冷意,「成者為王敗者寇,今日敗在你的手中,我無話可說。鴆酒我已經飲下,你自便吧。」

皇帝悵然立了半晌,沖金吾衛點了點頭,而後帶着高力士離開。

大雨依舊滂沱,皇帝的車輦緩緩離去,只剩下一隊森嚴的金吾衛守在太平公主府中,送她上路。

深切的絞痛從腹中傳來,疼得太平一陣一陣地發冷。

她知道藥效就要到了,便轉身走到薛崇簡面前,問道:「你今日還有什麼話要說?」

薛崇簡閉了一下眼睛,臉色漸漸泛白,卻依舊頂着母親威嚴的目光,咬牙道:「兒無話可說。」

他早就勸說母親不要謀反,不要試圖對抗三郎,可母親偏偏不聽。

一邊是他兒時的玩伴,一邊是他愛之敬之的母親,他夾雜在兩人中間,着實左右為難。

可現如今,一切都結束了。母親已經飲下鴆酒,三郎也已經掌控了大局。追隨母親的羽林將軍和中書令,一個接一個地被皇帝斬首。那個自小聰慧的李隆基李三郎,已經成長為真正的皇帝,任何人都壓制不住的皇帝。

薛崇簡定了定神,向太平深深叩首:「兒告退。」

母親既死,皇帝再沒有理由留下他的性命。他想找一處安靜的地方,一個人獨自赴死。

太平公主靜靜地看着他,沒有說好,也沒有說起。

她閉了一下眼睛,強行咽下喉頭湧起的腥甜,那雙微微上挑的鳳眼裏,也逐漸帶了一點濕意。

她說:「我這一生中,最對不起的人,是你的父親。」

塵封二十年的記憶被赫然掀開,裹挾著秋日肅殺的涼風,迎面席捲而來。太平記起那一日長安城的滂沱大雨,記得那一日天後威嚴的旨意,記得那一日……

「你父親被人誣告下獄,可我卻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她笑了一下,笑容卻比黃連還苦,「我被天後拘在長安,薛紹則被人帶到東都洛陽。我一個身子乏重的孕婦,哪裏能去到千里之外的地方。」

薛崇簡靜靜地跪在太平身前,沒有說話,也沒有起身。

這件泛黃的舊事,從來沒有人對他講過。就算是當年的母親和僕婦,也全都三緘其口。

「後來我才知道,他被牽連進了琅琊王謀反的案子裏,又被天後明旨下獄,伏誅。」

「他……是被活活餓死在了河南獄。」

太平抬手按住小腹,臉色漸漸變得蒼白,唇邊溢出一絲猩紅的顏色。鴆酒起效的時間很慢,足夠讓被鴆殺的人感覺到足夠多的痛苦,也能夠讓被鴆殺的人慢慢說完遺言。

她低頭看了一下薛崇簡,眼中愛恨交雜。

他越長大,就越是像那個人。

越像那個人,她就越對他狠不下心。

就算薛崇簡三天兩頭地違拗她的意思,就算薛崇簡和皇帝的關係愈發親密,就算她知道……她也一點都狠不下心。

太平從袖中取出一卷陳舊的黃帛,擲在薛崇簡懷裏。

「我嫁給薛紹時,曾將阿耶阿娘討過一道明旨:無論將來做錯了什麼,都罪不及夫、子。你父親過世,大兄又早夭,這道旨意便留給你。至於皇帝認不認,我做不了主。」

她緊緊按著小腹,冷汗一顆顆滾落下來:「但薛崇簡,我寧可當初不曾生下你。」

「阿娘!」

薛崇簡猛然抬頭,聲音漸漸有些嘶啞。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長眉入鬢,目如朗星,一舉一動都像極了那個人。就連心情激動時分外嘶啞的嗓子,也像極了那個人。

太平轉過身去,不再看他。

「阿娘……」薛崇簡慢慢垂下頭,想起記憶中模糊的生父,又自己的後父和兩位繼兄弟,心中百般滋味攪作一團,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

太平緩步走出屋外,大紅的裙裾在青石板上鋪開,鋪成滿目的妖冶。滿園的秋海棠烈烈綻放,森嚴的金吾衛向她彎腰致意,鎧甲發出嘩啦啦的聲響。天邊暗雲翻卷,籠罩着整座長安城,也用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雨,沖刷著半城的血腥。

她大概,很快就要死了吧。

太平仰起頭,豆大的水珠順着面頰滾落,也不知是雨還是淚。

她慢慢倒了下去,酒杯砰地一聲摔落在地上,濺了一地的細碎白瓷。

猶記得那一日,長安城的大門緩緩打開,少年郎揚鞭執轡,策馬而來。

猶記得那一日,她含笑嫁出大明宮,婚車過處,草木盡焚,比任何一場婚禮都要赫赫揚揚。

猶記得那一日,薛紹被金吾衛帶出府門,卻回頭對她笑道,阿月等我。

那時她懷着他們的第四個孩子,那時她只是個無權無勢的公主,那時她什麼都做不了。

後來薛紹杖責一百,餓死河南獄;她帶孕下嫁武攸暨,朝野嘩然;而天後為了平息流言,直接賜死了武攸暨的髮妻。

她哭過鬧過也恨過,卻再也無力回天。

她一夕之間像是變了個人,步步為營,苦心謀划;她殺酷吏,誅幸臣,廢權后,兩次扶持新皇上位;她受封鎮國太平公主,食封萬戶,三子封王;大唐宰相七人,五人出她門下,廷議要她過目,六軍供她驅遣……

可是那個人,卻再也回不來了。

太平慢慢合上了眼睛,眼前一片鋪天蓋地的紅,就像她出嫁那日,鋪滿了半座長安城的紅。

只希望來世,還能夠再看你一眼。

薛紹。

先天二年七月,鎮國太平公主以謀逆罪,為皇帝鴆殺,子族除薛崇簡外誅殺殆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唐]公主為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盛唐]公主為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魂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