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社會調查

100、社會調查

「各位學子,你們都是我大唐未來的精英,既然你們進入了我們四門學之後,我也就希望你們能夠真正的為大唐未來而努力讀書。我希望你們將來能夠成為我大唐的棟樑之才,而我希望大家能夠真正的思考,為了什麼讀書。我原先剛剛進入四門學的時候,我曾經思考,我們為什麼讀書。我現在希望問問你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張超說道。

馬上有人說:「我是為了報效我大唐而讀書。」

「我是為了光宗耀祖而讀書!」「我是為了百姓做些事情而讀書。」……

大家讀書也都是各自有着各自的理由,而張超聽到了這話,並沒有生氣。自古以來也都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學習文化之後有一定成果了,那自然也都是希望能夠步入仕途。而這個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到了一千多年之後都沒有能夠徹底消滅,都沒有能徹底的改變。所以張超知道短時間之內不可能改變,不過張超卻可以讓他們能夠有所進步,讓他們能夠都逐步改變一下他們未來的前途。

「各位,你們說了那麼多,我認為我們都是為了大唐崛起而讀書。大家都是為了大唐的崛起,而努力苦讀。不管是為了報效大唐,還是光宗耀祖,甚至是為了百姓做些事情,那也都是一個目的,那也就是我大唐崛起。如果沒有我大唐的崛起,那大家讀書有何用?」張超問道。

「啪啪啪啪……」各位學子紛紛開始鼓掌。

張超當然知道這個各位學子都不能夠不贊同,因為在後世為了國家崛起而讀書,那是一代偉人的名言。而這個時代也都沒有人敢反駁,因為如果敢反駁那也就是不希望大唐崛起,這樣肯定是要被處罰的。在做的也都不是什麼「年輕人」了,在古代來說都已經是非常成熟的人了。所以大家也都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必須要說好話,說好聽的話,這樣才能夠拍馬屁。在中國,不論什麼時候都要首先考慮「政治正確」再說別的,如果不考慮政治正確,那恐怕會死的很慘。

「好了。各位學子,你們以後都是我大唐的精英。可是我認為精英不代表特權,並不代表是能夠為所欲為。相反,真正的精英應該關心百姓,能夠真正的為百姓做事,能夠真正的走到百姓當中,然後真正的能夠體會百姓的艱苦,真正的感受到百姓需要什麼。只有你們真正感受到了百姓需要什麼,那才能夠真正的能夠按照百姓的需要去施政。避免反而做出傷害百姓的事情。所以,你們必須要走到百姓身邊,去看看我大唐九成以上的百姓生活到底如何。如果不能夠知道他們的生活,那是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未來的需要的。接下來,你們將會要下到下面的百姓當中,真正的體會百姓的日常生活。並且你們啊喲弄清楚,目前的百姓土地情況,還有各種的生產關係。土地是誰的。擁有自己土地的自耕農有多少,靠着租種別人土地的有多少。你們都必須要弄清楚。並且了解一下他們的租種土地的百姓分成比例如何,這樣了解一下大家如何能夠獲得生存的重點。」

「這次考試,我會親自審閱你們上交的體會和報告,然後如果合格了可以獲得兩個學分!」

本來大家對於到鄉間去做事調查感覺不太滿意,也都不太當做一回事。可是現在聽到了能夠獲得兩個學分,這個讓他們也都感覺非常激動了。因為兩個學分可不少了。比起一般的普通課程還要多,幾乎比得上一些不太重要的儒家經典了。所以聽到了這個考核效果,也都紛紛開始去參加這個社會實踐。

張超之所以弄出這個社會調查,其實一方面是張超希望了解大唐最底層的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況,尤其是這些百姓的生產關係。生產資料,還有各種的擁有財富的情況。張超知道如果沒有了解那些普通百姓的生產關係和生產資料情況,那是很難進行改變改革的。當年張超曾經看過王安石的變法,王安石的變法其實名為變法,看起來也都是轟轟烈烈,可是實際上王安石卻並不太了解底層的情況。尤其是王安石他沒有經過詳細的社會調查也就貿然的實行變法,或者說是他只是調查了普通百姓方面,卻沒有準確的認識到普通百姓的生產關係。他只是看到了百姓需要什麼,卻並沒有注意到百姓的生產關係。王安石他只是認識到了百姓苦,他馬上提出了解決方案。可是王安石卻嚴重疏忽了百姓的生產關係,土地掌握在誰的手裏面,還有各種的控制百姓一方的手段,和生產關係的所產生的階級,這樣他們必然會造成失敗。

後世馬克思之所以能夠如此偉大,能夠影響到了全世界,那也就是他成功的總結出來了古今中外的生產關係,而用一個詞來概括也就是「階級」。雖然很多古代人也都明白這個「階級」的思維,可是卻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雖然也都明白階級,可是對於相關的理論研究卻非常的膚淺。古代人對於生產關係的研究總結並不深刻,他們很多也都是停留在表面裏面。而「老馬」其實最大的重點也就是成功的開創了一個把階級研究的理論提出來,然後讓無數後人跟着他的劃分方法來進行劃分,這樣也都能夠成功的過去的歷史給分析得一清二楚。

所以張超來到了大唐,他要進行改革,可是他要做的是找到大唐的生產關係。只有知道了大唐的生產關係發展,並且了解到了生產力的重點,那才是真正能夠調查清楚進行改革的重點。所以他委託這些學生去進行調查,讓他們都能夠真正的體會到普通底層農民的生活,還有了解到那些農民的生產關係,生產資料佔有情況。還有自耕農的比例,佃農的比例等等。只有了解到了這些,那以後才是能夠擔任官員的重要手段。如果不懂得這些。那最後也都是一群不接地氣的官員在上面指手畫腳,然後最後他們根本不了解基層。這些古代官員太多了,古代的官員脫離實際的施政簡直是數不勝數,所以張超想要避免這種情況那是必然的。

沒多久,各位學生也都出去進行到農戶那裏進行調查,希望能調查出來寫一份報告然後交給張超。獲得兩個頭學分。不過,張超這個行為,也都有人表示了不滿。

「張超,你這個是什麼意思?你如此讓學生們去幫助百姓務農,成何體統?學子也就應該有學子的樣子,而不是跑去不務正業。學子應該好好讀書,可是你卻以書院博士的名義卻讓他們幫助百姓做事,幫助百姓務農,這個像什麼話?讀書人應該有讀書人的樣子。而不是想着什麼去做什麼農事。你如此從事農事,那簡直是有辱斯文。到時候弄得學子們渾身都是泥土,豈是文人應該做的事情?」賈萬春說道。

賈萬春這話,顯然是繼續諷刺張超,說什麼張超在這裏讓學子去從事農事是錯的了。自從幾天之前,李世民來到了四門學,並且稱讚了四門學的學分制之後,這個賈萬春也都不被人看好了。因為李世民都公開的支持了張超實行學分制。這個讓賈萬春非常受到了打擊。因為李世民也都主動給張超撐腰,那他這個反對的人能說什麼?所以因為李世民支持張超的學分制。那這樣讓張超徹底在四門學站穩腳跟了。四門學裏面張超獲得了李世民的授權,可以說是說一不二,這個賈萬春也都被張超排擠到了負責後勤的崗位之上。

可是這個賈萬春也都是每次都反對張超的意見,好像如果不反對張超的意見,那這樣必然會造成他失去了影響力。反正張超贊同或者提議的東西,他也都拚命反對。所以這個賈萬春也都是反對這個推廣去讓學子去體驗農業生活。不過張超看都不看這個賈萬春,因為他根本不把這個賈萬春當做一個對手。賈萬春只是一個七品小官,他年齡也都有了幾十歲了,他一輩子前途也就是到這裏了,不會有什麼進步。自己和他一般見識做什麼。反正官場之上都是年輕人有優勢。年輕意味着無限可能,而老人哪怕你是一個宰相,那你也都遲早要退下來。所以後世廣東也都有寧負白髮翁,莫欺少年窮的道理。

張超雖然太理會他,可是卻也都不會把他怎麼樣。因為表面上的敬老還是需要的,任何老官員都希望年輕一輩的尊重,這個不光是中國人有敬老愛老的傳統,更是因為很多老人都是希望能夠通過讓自己年輕的時候尊重別人,然後自己老爺也都是別人尊重自己。這個也就是一句老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沒幾天,張超也都接到了很多關於那些學生送來的消息,尤其是關於普通底層農民的調查結果。

「老楊,我們學生調查結果如何了?」張超問道。

這個老楊,也就是當時張超的教師,現在張超當了四門學博士,那也就是還是尊稱他為老楊。而如果嚴格來說這裏的四門學的教師都是張超當年的老師,可是張超現在也都是博士了,總不可能每一個都尊稱老師。所以也就用了老x這種稱呼,即表明了尊重,也都可以體現上司和下屬之間的親近。

「張博士,我們的調查回來了。我們目前所能夠查看到的,也就是關於百姓農桑的事情。大概每一戶百姓都有一百畝土地,分別是二十畝的永業田,和八十畝的口分田。而這些土地都是屬於一戶人的,接下來他們也都要承擔租庸調的賦稅,然後這個也就是我大唐的均田制。目前幾乎每一戶百姓也都擁有土地,都是擁有自己自耕的土地,所以佃農很少。我們大唐目前因為剛剛經歷隋末亂世,人口大量的減少,所以土地還是足夠分配的,並沒有多少佃農。」

「而之前我們隋朝的資料,我們能夠知道大概在前隋時期,我們還是有很多佃戶的。那個時候佃戶都是和土地的東家大概是三七分,佃戶七成,田地主人一般為三成。不過哪怕只有三成。也都沒有多少人願意去租種那些土地,以為你大家都有自己的土地,自然也都不會希望去平白無故的去被人颳走三成啊!只有那些出身不好的人,或者是乾脆因為某些原因無法獲得土地的人才去選擇這種租種的佃戶。」

張超從這份報告裏面得出了兩個結論,那也就是唐朝初期土地實行均田制,每一個戶人家都有一百畝的土地。其中二十畝是永業田。是屬於他們自己的私產,可以進行自己自由出售的土地,屬於自己的了。不過另外八十畝,都是口分田,所有權並不是自己的,普通百姓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而這個就好比後世的房產七十年產權一樣,一旦到了時間還是要交還給官府的。

至於經過了前面隋朝的動亂,那大量的人口凋敝。所以土地也都非常多,能讓剩下的人都獲得土地,並沒有太多的土地兼并。所以目前天下一片和諧,根本沒有什麼因為土地而產生的糾紛。不過,張超卻不會因此感覺輕鬆,因為他知道土地兼并很快也都會到來了。

「現在天下的土地都是屬於自耕農為主,萬一以後自耕農遇到了天災人禍,那難免要出售土地給別人。可是接下來天下人口越來越多。可是土地卻不會增加。土地不會增加那肯定會造成人多地少,那個時候朝廷如何解決呢?」張超說道。

而老楊馬上說:「張博士。其實很簡單,朝廷已經規定,只有遷移和無力喪葬等等情況才能夠出售永業田,而或者是遷往人少地多的寬鄉和賣充住宅、邸店的,並准許賣口分田。所以朝廷還是限制了隨便賣賣土地的,這個是有保障的。」

「呵呵!」張超呵呵了兩下。顯然對於這個規定非常的不屑。

要知道張超在後世當官,都知道有很多官員借用權力把國家法律束之高閣,然後實行讓自己利益獲得滿足。這個還是在那個信息溝通非常暢通,各種輿-論監督網絡監督等等手段都是比較完善的時代了,這種官員也都是屢禁不止。可是在古代。這個沒有任何監督,沒有任何的輿-論壓力,他們能夠老老實實的聽從這個規定嗎?古代的土地,都必然是越來越兼并的,這個肯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況。

因為那些很多官員有特權,王公貴族,士族等等都是有政治特權的,他們通過政治特權來逼迫百姓出售土地,然後他們趁機兼并大量的土地進來。這樣他們利用政治特權來實現獲得經濟利益的手段,這種在後世有一個術語,叫做超經濟強制。這種手段是利用了權力,超越了經濟自我分配調控的手段來進行吞噬。這種並非是市場經濟來自我調控,他是利用權力來進行的,所以被稱之為超經濟強制。

這種不是一道命令也就能夠解決這種土地兼并的,在沒有能解決「超經濟強制」的特權的情況下,任何的命令都是沒有用的。說什麼限制土地兼并,可是卻沒有能夠廢掉王公貴族還有士族的政治特權,那他們自然也就是根本不可能能夠真正有效的抑制土地兼并。古代的王公貴族,士族等等人都不用進行交稅,他們擁有不用交稅的特權,然後他們卻一邊不斷的吞噬大量土地,然後大量土地也都不用交稅了。他們的在土地上面的收益比起普通的自耕農大很多,再加上他們擁有超經濟強制的特權,可以逼迫百姓出售土地給他們,這樣他們肯定是大量快速的吞噬土地。而這個吞噬過程也就是像是一個滾雪球一樣的情況,一旦開始吞噬那也就是停不下來的。

「王公貴族和士族他們兼并土地,可是他們的經濟模式卻沒有改變。首先他們吞併了土地,其實規格探究地還是把大量土地出租給了那些沒有土地的家庭,然後讓那些家庭來生產糧食養活他們。可是實際上這個過程什麼生產力成果都沒有帶來,他們其實只是把土地的所有權更改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並沒有生產出任何東西。就好比後世某些官員的『搞地皮』,其實他們賣掉了地皮,在這個過程中看起來是增加了經濟水平,可是實際上卻只是一個紙面上的東西而已。在賣掉地皮的過程當中,從中生產出任何的有價值的東西。土地本身的價值其實非常虛假,真正能夠源源不斷產生的價值還是土地上面的那些生產物。」

「王公貴族和士族,甚至是以後未來的庶族地主階級,他們其實雖然看起來是兼并了土地,可實際上卻沒有能有任何的促進生產的過程。他們其實都是寄生,他們都是寄生在普通百姓身上吸血而獲得收入。他們從中並沒有產生任何的生產力,也都沒有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價值產生。而這個也就是古代的土地兼并和後世土地集中最大的區別了。」張超想到。

張超作為一個後世官員,也都偶爾看過一些所謂的網絡小說,很多網絡小說都把土地兼并當做洪水猛獸,凡是任何有可能造成土地集中的事情他們也都要徹底禁止。可是張超卻知道並不一定是如此,張超不贊同古代的那種土地兼并,而是贊同新時代的土地集中。古代的土地兼并和新時代的土地集中,最大的區別也就是在於社會生產模式上面的不同。

很多小說裏面的穿越者費盡心機去限制土地兼并,其實限制土地兼并不如想辦法改變一下社會生產模式。只要社會生產模式改變了,那也都不會害怕土地集中了。土地集中並不是什麼真正的洪水猛獸,而限制土地兼并是應該的,可是土地集中卻未必是壞事。

古代的土地兼并只是一次權貴對於百姓的掠奪,而這個掠奪過程當中並沒有產生任何的經濟模式改變。可是後世的土地集中,卻是在不同的社會經濟模式之下的不同的結果。古代土地兼并是為了寄生,是權貴為了寄生在百姓身上吸血。而後世的土地集中是為了能更好的生產。就好比後世的商人購買地皮,他們也許是為了能擴大生產,修建廠房,然後這個廠房接着能夠生產出更多的工業產品,這樣也就是有了價值。

哪怕繼續從事農業,後世的土地集中並非是為了寄生,而是為了把土地集中起來,最後統一集約化的按照計劃種植某些作物,為整個社會提供產品,最後同樣的土地創造出了更大的生產價值。可是古代卻不同,古代的土地兼并並沒有能夠創造任何更大的生產價值,他們只是單純的更換了一個土地地契上面的名字,可是生產的都還是普通農民,從中並沒有改變任何東西。所以對於生產創造的價值來說一點都沒有增加,這個才是古代土地兼并的最大問題。

「土地集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經濟生產模式都沒有進步。正因為經濟生產模式沒有任何進步,這個才是我們中國一直沒有擺脫一亂一治的情況。土地兼并只是一個看起來嚴重的問題,可是事實上更主要的是我國的生產模式一千多年了都沒有變化,這才是土地兼并的嚴重問題的構成。如果經濟生產模式改變了,那接下來所謂的土地兼并,那也都可以轉變成為土地集中,對於社會的危害幾乎可以忽略了。」張超分析說道。(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改革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大唐改革家
上一章下一章

100、社會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