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神觀想法

存神觀想法

《內景經》還對《存思法》進行詳細闡述。早期道教《太平經》中就有存思五臟神萬病都可消除的說法,《內景經》繼承這一思想並加以進一步發揮。認為「存思百念視節度」,即要求存思身中百神,呼吸上下如一而除雜念。並認為「可用存思登虛空」,這是把存思之法當作學仙之道。可以說,存思是道教上清派典型的修鍊方法,也是《內景經》的核心內容。所謂存思之法,《內景經》中包含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指存思身內諸神,另外指存思身外之物。

道教認為人體多神,而以五臟神為主,故重視存思五臟神的色、形、氣、服飾、姓名等。《內景經》對於存思心、肝、脾、肺、腎等五臟神,都分別加以論述,其中對存思心神的論述最多。如經中述道:「心典一體五藏(臟)王,動靜念之道德行,清潔善氣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棟樑,晝日曜景暮閉藏,通利華精調陰陽。」這是認為心有神靈,且是五臟之王,倘若經常存思心神,那麼陰陽和順,臟腑調勻,均無疾病。存思肝神:「肝氣鬱勃清且長,羅列六府生三光,……五色雲氣紛青蔥,閉目內眄自相望。」

肝屬東方木位,主青,故肝氣旺盛清而且長時,如東方之木主春,肝為生氣之本,閉目冥想生氣遍照體內五臟之腑,與臟腑相應,上為五色雲,如日月星辰光亮明徹,久久即可自己內視臟腑。「內視」是存思法中一種重要思想,就是指修鍊者閉目存思,潛神入定后,內觀形體,神氣充溢而使體內朗然洞徹的景象。關於存思脾神:「脾長一尺掩太倉,中部老君治明堂,……黃衣紫帶龍虎章,長精益命賴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脾居中宮,存思脾神,即可增長精氣,延長壽命,心虛洞鑒,神靈自通。關於存思肺神:「肺部之宮似華蓋,下有童子坐玉闕。……素錦衣裳黃雲帶,喘息呼吸體不快,急存白雲和六氣,神仙久視無災害,同之不己形不滯。」肺為金宮,在五臟之上,狀似華蓋。

童子、白雲都是指肺神。當喘息不定呼吸不暢、身體不快時,就趕緊存思肺神,便能調和六氣而無災害,常用此道,可保形體不枯衰。關於存思腎神:「腎部之宮玄闕園,中有童子冥上玄,……蒼錦雲衣舞龍幡,……百病千災急當存,兩部水王對門生,使人長生■九天。」腎為水宮。玄闕園,喻指腎之外形。童子、水王都是指腎神。當人正生病時,就應立即存思腎神,這樣便能逢凶化吉,免除疾病而能升天成仙。

「三丹田」《內景經》提出「三丹田」之說。關於三丹田之名,在此經之前的早期道教籍中尚未出現。《太平經》、《大洞真經》提到泥丸、心、臍等與之相關的名稱,只有到了《內景經》才明確提出「三丹田」的概念。丹田有上、中、下之分,故合作「三田」。每一丹田中各居著一位神,故有「三神」。又因丹田之室,方圓一寸,故稱寸田,下面分別簡介三丹田。

一是關於吐納行氣的方法。《外景經》在《內景經》的基礎上,繼續強調這方面的內容,如「象龜引氣至靈根」,「呼吸廬間入丹田」,講的是人應當效法長壽之龜,引氣到丹田,以保持體內元氣。又如:「人盡食谷與五味,獨食太和陰陽氣」,「呼吸廬間以自償,子保完堅身受慶」,講的是常人都吃五穀,品五味,而修鍊黃庭經者的形狀只食太和陰陽氣,以充實體內元氣,經常這樣做,就會使元氣充足,神氣合一身體健康無損。

二是關於咽津和寶精、固精的問題。道教常稱津液為玉液、玉漿、醴泉、靈液等,認為此液由鍊氣而產生,是五臟之精華,甜美清香。若人們勤加修鍊,漱津咽液,那麼就以去病防病,強健身體。《外景經》很重視津液的作用,如「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玉池清水上生肥,靈根堅固老不衰」,「津液醴泉通六腑,隨鼻上下開兩耳,窺視天地存童子,調和精華治發齒,顏色光澤不復白」,可見經常叩齒咽津,可使齒堅發亮,童顏常駐,其妙無窮。歷來道經甚重視寶精、固精的問題,《太平經》主張「人慾壽,當愛氣尊神重精」,《內景經》也強調說:「急守精室勿妄泄,閉而寶之可長活。」《外景經》也強調固精、寶精的意義,如「長生要慎房中急,棄捐淫俗專子精……閉子精門可長活」,「急固子精以自持,……精神還歸老複壯」。

三是恬淡無欲的思想。《外景經》反覆強調這種思想,並在數處加以闡述:「物有自然道不煩,重拱無為身體安,虛無之居在幃間,寂寞廓然口不言」,「扶養性命守虛無,恬淡自樂何思虛」,「近存子身還自守,清靜無為神留止」,「恬淡無欲養華莖,服食玄氣可遂生」等等,這些都強調修鍊者要恬淡無欲,清靜無為、虛靜自守。這些思想是對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思想加以繼承,並有所發展,運用於存思修鍊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修真時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大修真時代
上一章下一章

存神觀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