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不同之處

第二十四章 不同之處

「這武漢的民夫,是要比別處的好用些。」

「都是民夫,緣何不同?」

上官庭芝和李元祥有點不解,他們從揚州過來時,也見識過江都的民夫,不敢說人人都是「偷奸耍滑」,可「渾水摸魚」的本領,着實不差辦公室里的老油條。

二人漫步堤壩,往常的錦袍,這光景是沒辦法穿的。別說他們,連張德上工地勘察,都是短袖長褲皮靴子,至多再家一根竹杖。

寬袍大袖跑去工地上裝逼的官僚不是沒有,但多半是「空降」來的,而且一向是鼻孔看人,瞧不起武漢的「庶民」。

不過鄙視是雙向的,都是「有地位」的人,在武漢地頭,怕你個鳥毛門第啊。

嘀——

急促的長哨聲響起,監工騎着驢子不斷地選差,各種旗幟繩索分割開的包干區工地,陸續開始換班。除了男丁之外,女子並不在少數。男人可以當牲口用,但女人總歸不能當男人用,倒不是說「紳士風度」,而是效率不行。

專門劃分的女子包干區,多是工坊中的倭女、羌女、獠女、扶余女……武漢並不鼓勵蓄奴,當然武漢官商集團在海外是鼓勵蓄奴的,屁股決定腦袋,經濟收益決定生產結構,老張再看不慣,也阻撓不了什麼。

這些個奴籍女工之所以上工,是因為作為被徵發的「民夫」去幹活,根據勞動量,可以按比例縮短「奴籍期限」。

是的,武漢的「奴籍」是有時效性的,和世家大族中那些「奴籍」世代傳家完全不同。

這同樣和武漢商賈集團的良心無關,商人講良心講社會責任,是相當不靠譜的事情。僅僅是因為處於「人口增加」和「勞動積極性」考慮,再一個,「奴」是資產,而且是個人財產,又有幾個商人會對私產不好好維護呢?

但只要是財產,除貴金屬之外,無一例外都是「貶值」的,除非給這個財產加上特殊的包裝,比如人文主義、歷史情懷啥的。於是不難看出,一個「奴」作為財產,黃金使用期,也就是十年二十年,女性的「奴」,在貞觀朝也就是十年光景。

所以這是一筆賬,一旦超過某個「保質期」,這個財產再繼續「維護保養」下去,就不怎麼划算。

而在武漢,「奴」的後代對主人而言,不是「奴」,也就是說,長期回報不用多想了。商賈們也沒這個資格去爭奪這個「權利」,儘管他們很想,而且幾次三番跟老張玩過心眼。

張德的反應很粗暴,直接將十幾個自以為「羽翼豐滿」的巨賈滅門抄家,全族盡數一筆勾了打包給了李道興。

至此,商賈們在武漢地頭,自以為摸到了觀察使大人的底線,當然代價有點大。

「蓄奴」的基礎不存在之後,商賈們自然是會選擇利益最大化,「奴」還是要用的,但十年使用期到了之後,趕緊拍拍屁股走人。

要是這個「奴」從財產轉變為「人」之後,還想繼續在工場中上班,情況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原先作為私人財產要被提供的伙食、住房,盡數要掏錢;其次,同樣是勞動換取果實,但為財產時,「奴」沒有人身自由也沒有經濟負擔,「人」有人身自由但有經濟負擔。

大部分「脫籍」之人,往往「脫籍」的那一刻,就是「負翁」,不得不舉債度日。而舉債的對象,往往就是曾經的「主人」。

於是讓老張不得不感慨的是,十年「奴籍」,真正願意「脫籍」的人,和願意繼續為「奴」的人,幾乎是對對分持平。

整個女子包干區的工地上,幾乎所有來上工的女子,都是有點想法的人,可以說是相當的難能可貴。

「師伯,適才尋歡郎同我說起民夫合用不合用,都覺得武漢的民夫,着實要比淮揚的好用。這是為何?」

上官庭芝和李元祥追上了視察工地的張德,略有氣喘好奇地看着張德。

「噢?你們兩個覺得武漢的民夫,和淮揚的民夫,有什麼不同?」

頗有趣味地看着兩人,老張倒是有點意外,沒想到兩個後生仔還能有這點觀察力,相當不錯。

「一人一日之功,武漢民夫抵得上三個淮揚民夫。」

「武漢民夫只顧幹活,淮揚民夫若是累了,便要偷摸躲事,若是監工厲害,便要合夥起來抗命作弄。總之,同樣監工,武漢的工地,要輕鬆的多。」

老張聽了他們兩人的話,連連點頭,雙手持着竹杖,看着工地上茫茫多的身影:「說的都對,不過都是表象。老夫就說一個外邊決計不知道的『不傳之秘』,此乃武漢絕學,將來你們若是做官,可以考慮用一用。」

二人一聽,居然要「傳功」,頓時屏氣凝神,就等老張給他們來個「灌頂」,你學飛刀我學劍……

「說到底,就一個。」

老張豎起一根手指,「淮揚的民夫,多是農戶。武漢的民夫……哪裏是什麼民夫?他們也算民?」

「……」

二人一愣,上官庭芝眨巴了一下眼睛:沒了?這就沒了?說好的絕學呢?

但上官庭芝身旁的李元祥,卻是若有所思,到底是帝王之家出身,檔次是差了些,可也是個「上位者」,小時候也受過「帝王熏陶」,斤兩還是要比上官庭芝高那麼一丟丟。

頃刻間,「尋歡公子」心緒萬千,他知道「有恆產者有恆心」,但萬萬沒想到,「沒有恆產也可以有恆心」。

隱約摸到了一點感覺,可就是這麼一點感覺,是如何都看不透了。

江王殿下打定主意,等尋個機緣,便去認真跟張德「求學」,這要是能被「解惑」,就算將來做個閑散王爺,也不會日子苦逼。

「怎麼?聽不懂老夫說的?」

老張哈哈一笑,拍了拍兩個後生的肩膀,「早晚會懂的,不急於一時。」

「是。」

二人老老實實施了一禮,然後看着換班的工地,那些個下工的民夫,盡數到了指定的區域用餐,卻是沒有亂成一團,雖說也是各自奔赴,但到了地腳,立刻規規矩矩地排隊。

不多時,工地上就飄散起了飯香,和大多數自帶乾糧的「力役」工地不同,武漢的工地有個極大的賣點,那就是肉食從來不缺,逢「六」還會有一頓甜口的紅燒肉,肥肉塊頭極大,油光鋥亮,李元祥之流肯定看一眼都覺得膩,但對「民夫」們而言,這簡直就是量身打造的頂級美味。

「到底還是人多了好使啊。」

老張感慨一聲,手頭只有三五十萬人的時候,哪敢玩這麼大,但手頭有了一百多萬人,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不遠處「漢岳弛道」的一處出口,已然能夠看到一處「市場」,「市場」並沒有城牆柵欄,但連成一片的臨時工棚,自然而然就成了「寨牆」。整個「市場」的規模比任何一處武漢本部的「市場」都要大,它本來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市鎮」。

老張從一開始,就是按照一個縣來打造的,只是手頭沒編製,所以也就只能先建一個縣,指着它說這是「市」。

外地來的老哥一瞧這地界,紛紛表示「女裝大佬掏出來就是大」,這他媽要是「市」,老子學安北都護府大都護裸奔!

「這還得取個名字,要不還是叫咸寧算了。」

想名字就是難啊,老張內心默默地感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工科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朝工科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不同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