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快慢

第575章快慢

在官場上做不到平衡,那就意味着有人不滿。

而和許多事情一樣,絕對這個字眼是不會存在的,所以絕對的平衡不會在任何時候出現,能做到的,是大體上的平衡而已。

而且,文武之間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後果都是災難性的。

於是,文人們更喜歡太平盛世,也就有了打天下易治天下難的說法,文人的自我標榜,反過來,武人們就比較喜歡亂世,他們也有自己的說法,那就是亂世出英雄,同樣能讓男兒熱血沸騰起來。

現在李碧其實就提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用後來的話說,就是平衡正在傾斜,歸零是不成的,得重新給大家找個支點出來。

按照李碧的想法,稱王就是這樣一個機會,一些有功之臣必要顯赫於人前,這事兒慢不來,而且一些職位就算你等得起,也不可能賞賜於他人,不然的話,眾人必然不服,你真以為你是諸葛孔明,一來就能佔個好位置?

李破沉吟良久,笑着拍了拍妻子的手,贊道:「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好吧,李碧一看他那個樣子,就知道後面肯定有歪理等著呢,一下甩開他的手,先灌了一杯,瞪大眼睛瞅著丈夫,心說,你要說的不對,可別怪我揍你。

李破眨巴着眼睛,心想,呀,還不好糊弄了,生完孩兒之後,這婆娘養的膘肥體壯的,連智商都高了許多,難道生孩子還有這樣的副作用?要不哪天俺也試試……

「稍安勿躁,賞罰之事,我心裏有數兒,那麼多的官位,又要做到人盡其才,何其難也,咱們在雁門時,有代州三郡之地,初設總管府時你也見到了,陳孝意,溫彥博等人皆是身兼數職……」

「那時候咱們身邊人才少,只能這麼用人,如今得了晉陽,南下遂收晉地於掌中,難道你就覺着地方大了,人才也夠用了不成?」

「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只一個兵部尚書的人選,我之前就思量了多少時候,想的頭髮都差點白了,也沒想出個合適的人出來。」

「尉遲恭和步群兩個開府最早,也都是我的心腹之人,可讓他們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坐下,你覺著合適嗎?」

「其他幾個人又有誰可任職兵部尚書?在這個位置上,年歲,軍功,以及在軍中的威望資歷等等等等,都缺一不可,不然的話,尉遲恭和步群頭一個就會不滿。」

「還有工部尚書,何稠倒是合適,可那人的歲數禁得住操勞嗎?連這樣重要的位置都空着,又得要眾人信服,怎麼還能快的起來?」

行了,母老虎的毛兒一下就順了起來,給李破斟滿酒杯,有點扭捏的道:「還是夫君想的周全……哼,李淵真是可恨,若非當初其為太原留守,也不會帶走那麼多的人,如今卻讓咱們捉襟見肘。」

「早晚有一日,要讓那狗賊知道咱們的厲害……」

好吧,這個帽子李淵戴的還真就不冤,當初李淵收納亡命,聚斂人才的時候,其中自然是晉人居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都跟着李淵去長安了。

可作為關西世閥中人,用晉地人才掣肘關西大閥子弟的想法確實挺美好,不過呢,很快李淵就拋棄了這種不切實際的念想。

長安人才匯聚,南北皆有,晉人想要在其中站穩腳跟都不容易,何談掣肘根深葉茂的關西大閥?

在承平時候,晉人也不出彩,文比不過江南才子,武就更不成了,到了戰亂時節,晉人的處境愈發尷尬,晉地門閥出來的人物,多數都可以說是文不成武不就,有那麼幾個傑出的,也掩蓋不了晉地人才匱乏的本質。

其實呢,這還是得怪當初的漢王楊諒,他謀反不打緊,可害苦的卻是晉人,當年一場亂事牽連的人可不在少數呢,其中以晉人居多。

還有就是裴王兩姓,這兩個晉地家族一南一北,既讓晉地平和了許多,也壓制了晉地各個世族的崛起。

而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裴王兩族皆以衣冠而名傳天下,什麼是衣冠之族?根子上就是以讀書明理而求晉身的家族。

這顯然和關西貴族立足於世的理念完全相悖,所以晉人在楊堅父子兩人主政的時候,得到重用的晉人是少之又少。

所以說,裴王兩姓將晉地的風氣徹底給帶偏了,這麼說好像不太準確,可在這幾百年的風雲動蕩中,卻是真理。

沒有武功防身的晉地門閥,既抗衡不了如狼似虎的關西世族,也無法跟河北,山東軍事集團相提並論。

並代邊塞民風彪悍,屢抗突厥,在歷次戰爭中歷練出了一大批的老兵悍卒,可晉地門閥竟然無人可以收斂指使,就是裴王兩姓帶動的風氣在作祟。

好吧,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晉地的王者之氣日漸不足,晉人想要在亂世當中突圍而出,已經越來越不可能。

就像現在,晉人先是屈膝於李淵,后又被李破所統轄,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這時候的晉地,竟然尋不出誰來統領大家造反,只能讓兩個關西人耀武揚威了。

於是,現在晉地的情形是,低級官吏不用發愁,高層建築上卻缺磚少瓦……

瞧著妻子咬牙切齒的模樣,李破又樂了,「李淵的日子如今可不定比咱們好過多少,咱們是乏人可用,西京所在卻是人才多的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該怎麼用了。」

李碧一聽也笑了,還是特歡樂那種,李淵用人確實讓人不敢恭維,不然晉地丟的也不會這麼乾脆。

當然了,兩個笑的頗為狡猾的傢伙也不會去提,李淵能讓長安城中那些人俯首聽令,費了多大功夫,又是怎樣一個艱辛的過程,在這一點上,可能當世諸侯之中怕是沒有誰能比李淵做的更好。

其實,按照原定的軌跡來說,去歲一年才是李唐迅猛發展的一年,西破薛舉,東滅劉武周,除掉兩個勁敵的李唐算是穩穩站住了腳跟。

這是兩場至關重要的勝利,都帶着些幸運的成分,薛舉病亡,劉武周立足未穩,也就都成了李唐的墊腳石。

可現在的形勢是,薛舉敗亡,晉地卻丟了個乾淨,這無疑拖累了李唐擴張的腳步,影響也是全方面的。

戰無不勝的秦王李世民被拖在了黃河邊兒上,蜀中戰事一直僵持不下,潼關坐擁雄兵的李建成也變得毫無作為,不能兵進河南去攻打王世充。

全方位的由攻轉守的李唐,立即暴露出了許多弱點。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今的形勢將李淵用人上的缺陷放大了起來,內部鬥爭開始逐漸加劇。

於是,李淵良好的政治聲望產生出的副作用也明顯的開始困擾李唐,就像晉地的這夫婦兩個,對李淵的賢名就非常羨慕嫉妒恨,其他諸侯其實也是如此。

所以一種比較奇怪的狀態就此形成,凡和李唐接壤的諸侯,都紅着眼睛瞅向長安,相互之間卻都安然無事,這種隱隱約約的默契,才是李唐最可怕的敵人。

當然,因道路阻隔,消息幾乎完全斷絕下來的情況,也讓關西內部動蕩的消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護。

若是能夠清楚的知曉長安中的風雲涌動,李破和李碧此時說不定笑的會更加開心些。

實際上,如今焦頭爛額的李淵父子,對戰事上的事情已經完全失去了興趣。

李淵在忙着補窟窿,將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了平息獨孤懷恩死後引發的政治動蕩中去了,李世民也沒閑着,除了在黃河邊兒上品嘗一戰失利,徹底失去了渡河機會的苦果之外,還要不停應對來自長安的一連串兒壞消息。

最為可怕的是,關中竟然又有了亂象,京兆武功人孫朗糾集同鄉友好攻入縣城,殺縣令謝文行等人,開倉放糧,不多時便聚有數萬眾。

這場亂事很快就被平定了下來。

隨之華陰人劉海又反了,他失敗的更快,連縣城都沒進去,就被近在咫尺的潼關守軍擊破。

這是典型的農民起義,為了口吃的鋌而走險,沒有任何政治上的訴求和目的。

武功和華陰兩縣,一東一西,都在京兆邊緣,幾乎毫無干連的兩個地方,卻先後有人作亂。

這無疑是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因為京兆可不是別的什麼地方,那是關西腹地的中心所在,離著長安城咫尺之遙。

自從幾年前李秀寧,李神通等人聚兵十數萬攻打長安以來,京兆再無什麼匪患,如今卻亂事重現……

李世民太清楚這意味着什麼了,這幾年戰事太多,接連徵發關西府兵,民夫,糧價居高不下,就算稅賦比之大業末年輕了不少,卻還是讓百姓不堪重負,想要揭竿而起,謀一條生路了。

亂事平息的很快,有些將領們還在洋洋得意的報上軍功,那殺的都是些什麼人?老弱婦孺居多,壯年男子都沒幾個,李世民只想像了一下,便已不寒而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北雄
上一章下一章

第575章快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