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啟程

第754章啟程

在另一個時空中著名的楊文幹事件爆發了,可在這裏卻已面目全非。頂點23S.

楊文干乃關西楊氏遠支,和李氏是親戚,算是李唐外戚中的末流,只是楊文干一直跟隨在李建成身邊,李建成登太子位,楊文干便轉任東宮宿衛。

像是貼身侍衛這種職位,非親信之人不能擔任,由此可見,楊文干與太子李建成情誼還是非常深厚的,所以升遷的也非常迅速。

其實從武德元年開始,這人就發跡了起來,先是領千牛備身,再入左武衛府領校尉之職,后又轉任驃騎將軍。

看這軌跡也許有人會說,這人靠着太子李建成,就在京師打轉,然後節節升遷,肯定是個無能之輩,諂上欺下之徒。

這你就錯了,此人早年參加過征伐遼東之戰,在遼東城下是出過力的,之後楊玄感叛亂,他也參加過平叛之戰。

之後追隨於李建成身邊,在晉地剿匪,南下長安,都曾立下軍功,是實實在在開國之臣中的一個。

有人可能又要說了,這樣一個人為何到李建成登上太子之位才開始發跡?

這就要追溯到漢王楊諒謀反的時候了,楊文干一脈受到了很大的牽連,一家人死的死,被貶的被貶,等到楊文干長成,也只能靠着和李氏的一點點關係,弄個小軍官來噹噹了。

這樣的人在關西族群中數不勝數,根本沒人會看重,若非機緣巧合,在李建成身邊呆了幾天,李建成覺著其人說話還算順耳,辦事也還爽利,楊文干這一輩子也別想有何出頭之日。

所以說,這人對李建成那叫個忠心耿耿,辦起太子交代下來的事情,從來都是不遺餘力,務求完美。

而這一年,就有人舉起私藏兵甲,密謀不軌事。

和李元吉那事其實差不多,不算捕風捉影,可也絕對屬於欲加之罪的範疇。

當然,作為驃騎將軍,掌管着一部分宮廷禁衛,又出身東宮部屬,這身份確實比較敏感。

而最為可怕的是,武德三年的時候,這人曾被外派出去,督造玉華山仁智宮,舉報他的人言之鑿鑿,他在督造仁智宮期間,在仁智宮中藏了許多兵器衣甲,只等皇帝去行宮避暑時便要發作。

仁智宮是李淵登基之後命令建造的行宮之一,其實都是從楊廣的離宮中挑出來,重新修繕而成,規模都不大,不然的話,李淵就是傾家蕩產他也修不起。

而這些行宮都有講究,算是李淵為將來巡視關西選定的地方,可見李淵野心不小,只是遺憾的是,李淵進了長安城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他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這件事動靜先是不大,可在玉華宮隱蔽處真的搜出兵甲之後,事情就鬧大了。

楊文干隨即被拘押,又從他府中搜出兵甲若干,還有他和太子來往的一些書信,其中一些影影綽綽的話語,讓李淵看了震怒非常。

其實李淵怒的不是太子有取而代之之心,太子嘛,若沒有登上皇位的野心,那叫什麼太子?

實際上,楊文干或者其他人為太子,秦王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只要沒有切實的證據,都不算什麼。

比如說長孫無忌在長安縣,就能老老實實的當個縣令了?為秦王蓄養些死士,藏點兵器甲胄什麼的,還不是挺正常的事情。

再者說了,滿長安你尋摸一下,貴族府邸中哪個會毫無準備?這年頭別說防賊防盜,你疏忽一下,說不定就稀里糊塗的掉了腦袋呢。

其實真正讓李淵憤怒的是,他認為兩個兒子又掐起來了,在這樣一個時節,弄的一地雞毛,是他絕對無法容忍的事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兩個兒子的爭鬥變本加厲,李淵終於感覺到了厭煩。

厭煩的結果就是,楊文幹當即人頭落地,隨後李元吉被當庭責打,還被送進了大理寺牢獄待勘。

秦王……嗯,秦王還病著呢,李淵一氣之下,也不再派人探看其病情,病的那麼重,還讓人耍弄手腳,那你就一直病著吧,再給你加派些護衛,老老實實的呆在府中面壁思過就是。

一番風雨,又被皇帝壓了下來,隨即便有人提請招太子李建成回京,李淵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這封詔書沒能到得了潼關,半路上就被人劫了下來。

此事預示著,圍繞着儲君之位,爭鬥數載的人們,紛紛失去了耐心,開始放開手腳,肆意施為。

這樣一個過程和結果,其實除了李唐內部的原因,外部的環境也在起著作用。

這一年三月間,在李淵召回太子的詔書剛剛出城之際,一行十餘人,大搖大擺的縱馬出了長安城。

只一出城,騎士們便放開了馬韁,漸漸加速,往長安縣治趕去,不用問了,「病重」的秦王李世民就在其中。

作為秦王,天策上將,尚書令,想要悄然走出長安城而不被人發現是需要技巧的,而李世民從不缺少這樣的技巧。

唯一讓他有些擔心的是,讓長安陷入一片混亂當中,當然,他的父親讓這一切受到了控制。

就像獨孤懷恩被殺時那樣,皇帝總會選擇進行權力平衡,而非是來個火中取粟什麼的。

一切都在預料之中,出了長安城的李世民好像甩掉了枷鎖一般,一身的輕鬆,甚至還有着些得意,操弄權柄,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感覺對於他這樣的人來說,如飲佳釀,熏染欲醉。

實際上,他的控制欲和李淵如出一轍……

而在之後的一段日子裏,秦王府部屬以及他們的家眷,不論知情不知情的,或請調外方,或悄然出走,紛紛離開了京師長安。

這樣的事情多了,只能暫時掩人耳目,不可能讓人毫無察覺,這是個時間差的問題,李世民篤定李破起兵來攻之在須臾。

就算之後露出些許風聲,秦王也還在府中養病,再加上之前齊王李元吉,驃騎將軍楊文干之事,就算奏到皇帝面前,恐怕他那父親也會以為太子,秦王相爭的延續,不會太過在意的,更不會讓人細加查證,以免引起更大的風波才對。

只要父親不來插手,太子在潼關,齊王李元吉在大理寺,其他人還能掀起什麼風浪來呢,等到河邊戰報傳至京師,就更不會有人來理會了吧?

嗯,還是那句話,一切盡在秦王掌握之中,只是苦了房玄齡和杜如晦,段志玄等人。

杜如晦身體越來越是糟糕,只能留在秦王府中,那裏已成不測之地,一旦事泄,杜如晦恐怕先就要掉了腦袋。

房玄齡和段志玄則在串聯秦王部屬,風險很高,不過兩人身體健全,一旦時機來了,他們就會出城到長安縣與秦王匯合。

至於秦王的家眷,大事在前,還顧得上那許多?再者說,男子漢大丈夫,若是顧惜妻子兒女,還能成得什麼事業?

嗯,不得不說,父子相承,他和李淵當年在太原率軍南下的時候的想法還真就別無二致,根本沒有本點先安置好家眷的意思。

…………………………………………

只是李世民不曉得的是,與此同時,漢王李破也已離開了晉陽。

李破離開晉陽時的模樣要是被李世民親眼目睹,一定會嫉妒的兩眼發紅。

光明正大,氣勢恢宏。

漢王起兵了,是日,晉陽城下,三軍林立,群臣環伺。

臣子們大多都是來送行的,而比如禮部尚書王澤等人,卻是要隨軍南下,去搏一搏家族的百年富貴什麼的。

此時將隨同李破一道南下的只有五千餘騎兵,此為李破中軍,其餘步騎,皆已陸續按照軍府建制去到絳郡彙集。

剩下的一些軍伍,則要在之後押送糧草才能啟程,這無疑需要一段時間。

臨行之前,李破還在囑咐兵部侍郎王智辯,等到秋收過後,立即招募府兵,不得拖延。

王智辯顯得信心滿滿,因為蘇到底沒爭過他,漢王府司馬王慶已經到兵部任職,之外還有漢王府長史薛萬均也到了兵部。

有這兩位在,其他各部就都要讓兵部三分,而另外的好處則是,他這個侍郎可能很快就要晉陞為尚書了。

回想當年還在雁門任職雁門郡尉的時候,他又哪裏會想到有今日之成就?

唯一有點遺憾的是,作為兵部尚書卻不能隨同大王一道南下,這在他印象中,無疑屬於例外,要知道,從文帝時到大業年間,哪個兵部尚書不是鼎鼎大名的軍中上將?

隨駕而征更是題中應有之義,到了他這裏怎麼就例外了呢?

當然了,這點小遺憾並不算什麼,作為漢王的部屬和臣下,他很安心,因為他本就認為漢王殿下是一個能夠讓人安心侍奉的君王。

李破也很安心,他將身後交給了陳孝意為首的臣子們,再加上府中還有漢王妃李碧坐鎮,和以往征戰並無不同,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為了不讓臣子們覺得他兒女情長,李碧只抱着兒子送他出了府門,到了城外,陳孝意和何稠兩位老臣為他共同把酒三盞,李破哈哈大笑翻身上馬,率軍啟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北雄
上一章下一章

第754章啟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