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隱逸上

○陶潛宗少文(孫測從弟彧之)沈道虔孔淳之周續之戴顒翟

法賜雷次宗郭希林劉凝之龔祈朱百年關康之(辛普明樓惠明)

漁父褚伯玉顧歡(盧度)杜京產(孔道徽京產子棲剡縣小兒)

《易》有君子之道四焉,語默之謂也。故有入廟堂而不出,徇江湖而永歸。

隱避紛紜,情跡萬品。若道義內足,希微兩亡,藏景窮岩,蔽名愚谷,解桎梏於

仁義,示形神於天壤,則名教之外,別有風猷。故堯封有非聖之人,孔門謬雞黍

之客。次則揚獨往之高節,重去就之虛名。或慮全後悔,事歸知殆;或道有不申,

行吟山澤,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風雲以為氣。求志達道,未或非然,故須含貞養

素,文以藝業。不爾,則與夫樵者在山,何殊異也!若夫陶潛之徒,或仕不求聞,

退不譏俗;或全身幽履,服道儒門;或遁跡江湖之上,或藏名岩石之下,斯並向

時隱淪之徒歟!今並綴緝,以備《隱逸篇》焉。又齊、梁之際,有釋寶志者,雖

處非顯晦,而道合希夷。求其行事,蓋亦俗外之徒也。故附之雲。

陶潛,字淵明,或雲字深明,名元亮。尋陽柴桑人,晉大司馬侃之曾孫也。

少有高趣,宅邊有五柳樹,故常著《五柳先生傳》云:

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

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

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

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其自序如此。蓋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而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

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卧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夫賢

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

「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後為鎮軍、建威參軍,

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不

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

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粳,乃使

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嘆曰:「我不

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以遂其志,曰: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兮,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

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

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弱子候

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而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倚南窗而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而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

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其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

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扁舟。既窈窕

以窮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

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

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芸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

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義熙末,征為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潛嘗往廬

山,弘令潛故人龐通之齎酒具,於半道栗里要之。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舉籃

輿。及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忤也。

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尋陽與潛情款。後為始安郡,經過潛,每

往必酣飲致醉。弘欲要延之一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送

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逢弘送酒至,即便就酌,

醉而後歸。

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

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將候潛,

逢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潛弱年薄宦,不潔去就之跡。自以

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宋武帝王業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

其年月。義熙以前,明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雲甲子而已。與子書以言其

志,並為訓戒曰:

吾年過五十,而窮苦荼毒。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黽

勉辭事,使汝幼而饑寒耳。常感孺仲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兒子。此既一事

矣。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良獨罔罔。少來好書,偶愛閑情,開

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爾有喜。嘗言五六月北窗

下卧,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陋,日月遂往,疾患以來,漸就衰

損。親舊不遺,每有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汝輩幼小,家貧無役,柴水

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鮑

叔、敬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佗人

尚爾,況共父之人哉!潁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

至於沒齒。濟北氾幼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詩》雲「高

山景行」,汝其慎哉!

又為《命子詩》貽之。元嘉四年,將復征命,會卒。世號靖節先生。其妻翟

氏,志趣亦同,能安苦節,夫耕於前,妻鋤於後雲。

宗少文,南陽涅陽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鄉令。母同郡師氏,

聰辯有學義,教授諸子。

少文善居喪,為鄉閭所稱。宋武帝既誅劉毅,領荊州,問毅府諮議參軍申永

曰:「今日何施而可?」永曰:「除其宿釁,倍其惠澤,貫敘門次,顯擢才能,

如此而已。」武帝納之,乃辟少文為主簿,不起,問其故。答曰:「棲丘飲谷,

三十餘年。」武帝善其對而止。少文妙善琴書圖畫,精於言理,每游山水,往輒

忘歸。征西長史王敬弘每從之,未嘗不彌日也。乃下入廬山,就釋慧遠考尋文義。

兄臧為南平太守,逼與俱還,乃於江陵三湖立宅,閑居無事。武帝召為太尉行參

軍,驃騎道憐命為記室參軍,並不就。

二兄早卒,孤累甚多,家貧無以相贍,頗營稼穡。人有餉遺,並受之。武帝

敕南郡長給吏役,又數致餼賚。后子弟從祿,乃悉不復受。武帝開府辟召,下書

召少文與雁門周續之並為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禪及元嘉中頻征,並不應。妻羅

氏亦有高情,與少文協趣。羅氏沒,少文哀之過甚,既乃悲情頓釋,謂沙門釋慧

堅曰:「死生之分,未易可達,三複至教,方能遣哀。」

衡陽王義季為荊州,親至其室,與之歡宴,命為諮議參軍,不起。好山水,

愛遠遊,西陟荊、巫,南登衡岳,因結宇衡山,欲懷尚平之志。有疾還江陵,嘆

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澄懷觀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圖之

於室,謂之「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古有《金石弄》,為諸桓所重,桓氏

亡,其聲遂絕,唯少文傳焉。文帝遣樂師楊觀就受之。少文孫測,亦有祖風。

測,字敬微,一字茂深,家居江陵。少靜退,不樂人間。嘆曰:「家貧親老,

不擇官而仕,先哲以為美談,余竊有惑。誠不能潛感地金,冥致江鯉,但當用天

之道,分地之利。孰能食人厚祿,憂人重事乎?」齊驃騎豫章王嶷征為參軍,不

起,測答府云:「何為謬傷海鳥,橫斤山木?」母喪,身自負土,植松柏。嶷復

遣書請之,闢為參軍。測答曰:「性同鱗羽,愛止山壑,眷戀松雲,輕迷人路。

縱宕岩流,有若狂者,忽不知老至。而今鬢已白,豈容課虛責有限魚鳥慕哉?」

永明三年,詔征太子舍人,不就。欲游名山,乃寫祖少文所作《尚子平圖》於壁

上。測長子賓,宦在都,知父此旨,便求祿還,為南郡丞,付以家事。刺史安陸

王子敬、長史劉寅以下皆贈送之,測無所受,齎《老子》,《莊子》二書自隨。

子孫拜辭悲泣,測長嘯不視,遂往廬山,止祖少文舊宅。

魚復侯子響為江州,厚遣贈遺。測曰:「少有狂疾,尋山採藥,遠來至此,

量腹而進松木,度形而衣薜蘿,淡然已足,豈容當此橫施?」子響命駕造之,測

不見。后子響不告而來,奄至所住,測不得已,巾褐對之,竟不交言。子響不悅

而退。侍中王秀之彌所欽慕,乃令陸探微畫其形與己相對,又貽書曰:「昔人有

圖畫僑、札,輕以自方耳。」王儉亦雅重之,贈以蒲褥筍席。

頃之,測送弟喪還西,仍留舊宅永業寺,絕賓友,唯與同志庾易、劉虯、宗

人尚之等往來講說。荊州刺史隨王子隆至,遣別駕宗忻口致勞問。測笑曰:「貴

賤理隔,何以及此?」竟不答。建武二年,征為司徒主簿,不就,卒。測善畫,

自圖阮籍遇蘇門於行鄣上,坐卧對之。又畫永業佛影台,皆為妙作。好音律,善

《易》《老》,續皇甫謐《高士傳》三卷。嘗游衡山七嶺,著《衡山、廬山記》。

尚之,字敬之,亦好山澤,徵辟一無所就,以壽終。

彧之,字叔粲,少文從父弟也。早孤,事兄恭謹。家貧好學,雖文義不逮少

文,而真澹過之。徵辟一無所就。宋元嘉初,大使陸子真觀採風俗,三詣彧之。

每辭疾不見,告人曰:「我布衣草萊之人,少長壟畝,何宜枉軒冕之客!」子真

還,表薦之,又不就征。卒於家。

沈道虔,吳興武康人也。少仁愛,好《老》、《易》,居縣北石山下。孫恩

亂后飢荒,縣令庚肅之迎出縣南廢頭裏,為立宅臨溪,有山水之玩。時復還石山

精廬,與諸孤兄子共釜庾之資,困不改節。受琴於戴逵,王敬弘深貴重之。郡州

府凡十二命,皆不就。

有人竊其園菜者,外還見之,乃自逃隱,待竊者去后乃出。人又拔其屋后大

筍,令人止之,曰:「惜此筍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與。」乃令人買大筍送與之,

盜者慚不取,道虔使置其門內而還。常以捃拾自資,同捃者或爭穟,道虔諫之不

止,悉以其所得與之。爭者愧恧,后每事輒雲「勿令居士知」。冬月無復衣,戴

顒聞而迎之,為作衣服,並與錢一萬。及還,分身上衣及錢悉供諸兄弟子無衣者。

鄉里少年相率受學,道虔常無食以立學徒。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資給,受業者鹹得

有成。宋文帝聞之,遣使存問,賜錢三萬,米二百斛,悉供孤兄子嫁娶。征員外

散騎侍郎,不就。累世事佛,推父祖舊宅為寺。至四月八日每請像,請像之日,

輒舉家感慟焉。道虔年老菜食,恆無經日之資,而琴書為樂,孜孜不倦。文帝敕

郡縣使隨時資給。卒。子慧鋒,修父業,不就州辟。

孔淳之,字彥深,魯人也。祖惔,尚書祠部郎。父粲,秘書監征,不就。

淳之少有高尚,愛好墳籍,為太原王恭所稱。居會稽剡縣。性好山水,每有

所游,必窮其幽峻。或旬日忘歸。嘗游山,遇沙門釋法崇,因留共止,遂停三載。

法崇嘆曰:「緬息人外三十年矣,今乃傾蓋於茲,不覺老之將至也。」及淳之還,

乃不告以姓。除著作佐郎、太尉參軍,並不就。居喪至孝,廬於墓側。服闋,與

徵士戴顒、王弘之及王敬弘等共為人外之游,又申以婚姻。敬弘以女適淳之子尚,

遂以烏羊系所乘車轅,提壺為禮。至則盡歡共飲,迄暮而歸。或怪其如此,答曰:

「固亦農夫田父之禮也。」

會稽太守謝方明苦要之,不能致,使謂曰:「苟不入吾郡,何為入吾郭?」

淳之笑曰:「潛游者不識其水,巢棲者非辯其林,飛沉所至,何問其主?」終不

肯往。茅室蓬戶,庭草蕪徑,唯床上有數帙書。元嘉初,復征為散騎侍郎,乃逃

於上虞縣界,家人莫知所在。弟默之,為廣州刺史,出都與別,司徒王弘要淳之

集冶城,即日命駕東歸,遂不顧也。元嘉七年卒。默之儒學,注《穀梁春秋》。

默之子熙先,事在《范曄傳》。

周續之,字道祖,雁門廣武人也。其先過江,居豫章建昌縣。續之八歲喪母,

哀戚過於成人,奉兄如事父。豫章太守范寧於郡立學,招集生徒,遠方至者甚眾。

續之年十二,詣寧受業。居學數年,通《五經》、《五緯》,號曰十經,名冠同

門,稱為顏子。既而閑居讀《老》、《易》,入廬山事沙門釋慧遠。時彭城劉遺

人遁跡廬山,陶深明亦不應徵命,謂之尋陽三隱。劉毅鎮姑孰,命為撫軍參軍,

征太學博士,並不就。江州刺史每相招請,續之不尚峻節,頗從之游。常以嵇康

《高士傳》得出處之美,因為之注。

武帝北討,世子居守,迎續之館於安樂寺,延入講禮,月余復還山。江州刺

史劉柳薦之武帝,俄辟太尉掾,不就。武帝北伐,還鎮彭城,遣使迎之,禮賜甚

厚,每曰「真高士也」。尋復南還。武帝踐阼,復召之。上為開館東郭外,招集

生徒,乘輿降幸,並見諸生,問續之《禮記》「慠不可長」、「與我九齡」、

「射於矍圃」之義,辯析精奧,稱為名通。續之素患風痹,不復堪講,乃移病鍾

山。景平元年卒。通《毛詩》六義及禮論,注《公羊傳》於世。無子,兄子景遠,

有續之風。

戴顒,字仲若,譙郡銍人也。父逵,兄勃,並隱遁有高名。顒十六遭父憂,

幾於毀滅,因此長抱羸患。以父不仕,復修其業。父善琴、書,顒並傳之。凡諸

音律,皆能揮手。會稽剡縣多名山,故世居剡下。顒及兄勃並受琴於父,父沒,

所傳之聲不忍復奏,各造新弄。勃制五部,顒制十五部,顒又制長弄一部,並傳

於世。中書令王綏嘗攜客造之,勃等方進豆粥,綏曰:「聞卿善琴,試欲一聽。」

不答,綏恨而去。桐廬縣又多名山,兄弟復共游之,因留居止。勃疾,患醫藥不

給。顒謂勃曰:「顒隨兄得閑,非有心於語默,兄令疾篤,無可營療。顒當干祿

以自濟耳。」乃求海虞令,事垂行而勃卒,乃止。

桐廬僻遠,難以養疾,乃出居吳下。吳下士人共為築室,聚石引水,植林開

澗,少時繁密,有若自然。乃述莊周大旨,著《逍遙論》、注《禮記》《中庸》

篇。三吳將守及郡內衣冠,要其同游野澤,堪行便去,不為矯介,眾論以此多之。

宋國初建、元嘉中征,並不就。衡陽王義季鎮京口,長史張邵與顒姻通,迎

來止黃鵠山,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澗甚美,顒憩於此澗。義季亟從之游,顒服其

野服,不改常度。為義季鼓琴,並新聲變曲;其三調《游弦》、《廣陵》、《止

息》之流,皆與世異。文帝每欲見之,嘗謂黃門侍郎張敷曰:「吾東巡之日,當

宴戴公山下也。」以其好音,長給正聲伎一部。顒合《何嘗》、《白鵠》二聲以

為一調,號為清曠。

自漢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顒亦參焉。宋世子鑄丈六銅像於

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改,乃迎顒看之。顒曰:「非面瘦,乃臂胛肥

耳。」及減臂胛,瘦患即除,無不嘆服。十八年卒,無子。景陽山成,顒已亡矣。

上嘆曰:「恨不得使戴顒觀之。」

翟法賜,尋陽柴桑人也。曾祖湯、祖庄、父矯,並高尚不仕,逃避徵辟。法

賜少守家業,立室廬山頂。喪親后,便不復還家,不食五穀,以獸皮及結草為衣,

雖鄉親中表,莫得見焉。徵辟一無所就。后家人至石室尋求,因復遠徙,違避征

聘,遁跡幽深,卒於岩石間。

雷次宗,字仲倫,豫章南昌人也。少入廬山,事沙門釋慧遠,篤志好學,尤

明《三禮》、《毛詩》。隱退不受徵辟。宋元嘉十五年,征至都,開館於雞籠山,

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會稽朱膺之、潁川庾蔚之並以儒學總監諸生。時國子學

未立,上留意藝文,使丹陽尹何尚之立玄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

軍謝元立文學,凡四學並建。車駕數至次宗館,資給甚厚。久之,還廬山,公卿

以下並設祖道。后又征詣都,為築室於鐘山西岩下,謂之招隱館,使為皇太子、

諸王講《喪服經》。次宗不入公門,乃使自華林東門入延賢堂就業。二十五年,

卒於鐘山。子肅之,頗傳其業。

郭希林,武昌人也。曾祖翻,晉世高尚不仕。希林少守家業,徵召一無所就,

卒。子蒙,亦隱居不仕。

劉凝之,字隱安,小名長生,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陽太守。兄盛公,

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萊、嚴子陵為人,推家財與弟及兄子,立屋於野外,非其力

不食。州里重其行,辟召一無所就。妻梁州刺史郭銓女也,遣送豐麗,凝之悉散

之屬親。妻亦能不慕榮華,與凝之共居儉苦。夫妻共乘蒲笨車,出市買易,周用

之外,輒以施人。為村裏所誣,一年三輸公調,求輒與之。又嘗認其所著屐,笑

曰:「仆著已敗,今家中覓新者備君。」此人後田中得所失屐,送還不肯復取。

臨川王義慶、衡陽王義季鎮江陵,並遣使存問。凝之答書曰,頓首,稱仆,不為

百姓禮,人或譏焉。凝之曰:「昔老萊向楚王稱仆,嚴陵亦抗禮光武,未聞巢、

許稱臣堯、舜。」時戴顒與衡陽王義季書,亦稱仆。荊州年飢,義季慮凝之餒斃,

餉錢十萬。凝之大喜,將錢至市門,觀有飢色者,悉分與之,俄頃立盡。性好山

水,一旦攜妻子泛江湖,隱居衡山之陽,登高嶺,絕人跡,為小屋居之。採藥服

食,妻子皆從其志。卒年五十九。

龔祈,字蓋道,武陵漢壽人也。從祖玄之,父黎人,並不應徵辟。祈風姿端

雅,容止可觀。中書郎范述,見之嘆曰:「此荊楚之仙人也。」自少及長,徵辟

一無所就。時或賦詩,而言不及世事。卒年四十二。

朱百年,會稽山陰人也。祖凱之,晉左衛將軍。父濤,揚州主簿。

百年少有高情,親亡服闋,攜妻孔氏入會稽南山,伐樵採若為業。以樵若置

道頭,輒為行人所取,明旦已復如此,人稍怪之,積久方知是朱隱士所賣,須者

隨其所堪多少,留錢取樵若而去。或遇寒雪,樵箬不售,無以自資,輒自榜船送

妻還孔氏,天晴迎之。有時出山陰,為妻買繒采五三尺,好飲酒,遇醉或失之。

頗言玄理,時為詩詠,往往有高勝之言。隱跡避人,唯與同縣孔顗友善。顗亦嗜

酒,相得輒酣對盡歡。

百年室家素貧,母以冬月亡,衣並無絮,自此不衣綿帛。嘗寒時就顗宿,衣

悉裌布,飲酒醉眠,顗以卧具覆之,百年不覺也。既覺,引卧具去體,謂顗曰:

「綿定奇溫。」因流涕悲慟,顗亦為之傷感。除太子舍人,不就。顏竣為東揚州,

發教餉百年穀五百斛,不受。時山陰又有寒人姚吟,亦有高趣,為衣冠所重。竣

餉吟米二百斛,吟亦辭之。百年卒山中。蔡興宗為會稽太守,餉百年妻米百斛。

百年妻遣婢詣郡門奉辭固讓,時人美之,以比梁鴻妻。

關康之,字伯愉,河東楊人也。世居京口,寓居南平昌。少而篤學,姿狀豐

偉。下邳趙繹以文義見稱,康之與友善。特進顏延之等當時名士十許人,入山候

之,見其散發被黃布帊,席松葉,枕一塊白石而卧,了不相眄。延之等咨嗟而

退,不敢幹也。晉陵顧悅之難王弼《易》義四十餘條,康之申王難顧,遠有情理。

又為《毛詩》義,經籍疑滯,多所論釋。嘗就沙門支僧納學算,妙盡其能。徵辟

一無所就。棄絕人事,守志閑居。弟雙之,為臧質車騎參軍,與質俱下,至赭圻,

病卒,瘞於水濱。康之時得病小差,牽以迎喪,因得虛勞病,寢頓二十餘年。時

有閑日,輒卧論文義。宋孝武即位,遣大使巡行天下。使反,薦康之宜加徵聘,

不見省。康之性清約,獨處一室,希與妻子相見,不通賓客。弟子以業傳受,尤

善《左氏春秋》。齊高帝為領軍時,素好此學,送本與康之,康之手自點定。又

造《禮論》十卷,高帝絕賞愛之,及崩,遺詔以入玄宮。康之以宋明帝泰始初,

與平原明僧紹俱征,辭以病。時又有河南辛普明、東陽樓惠明皆以篤行聞。

普明,字文達,少就康之受業,至性過人。居貧,與兄共處一帳,兄亡,仍

帳施靈。蚊甚多,通夕不得寢,而終不道侵螫。僑居會稽,會稽士子高其行,當

葬兄,皆送金為贈,后至者不復受。人問其故,答曰:「本以兄墓不周,故不逆

親友之意。今實已足,豈可利亡者余贈邪?」齊豫章王嶷為揚州,征為議曹從事,

不就。

惠明,字智遠,立性貞固,有道術。居金華山,舊多毒害,自惠明居之,無

復辛螫之苦。藏名匿跡,人莫之知。宋明帝召,不至;齊高帝征,又不至。文惠

太子在東宮,苦延方至,仍又辭歸。俄自金華輕棹西下,及就路,回之豐安。旬

日之間,唐宇之祆賊入城塗地,唯豐安獨全,時人以為有先覺。齊武帝敕為立館。

漁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許人也。太康孫緬為尋陽太守,落日逍遙渚際,

見一輕舟陵波隱顯。俄而,漁父至,神韻蕭灑,垂綸長嘯。緬甚異之,乃問:

「有魚賣乎?」漁父笑而答曰:「其釣非釣,寧賣魚者邪?」緬益怪焉。遂褰裳

涉水,謂曰:「竊觀先生有道者也,終朝鼓枻,良亦勞止。吾聞黃金白璧,重利

也;駟馬高蓋,榮勢也。今方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隱鱗之士,靡然向風。子胡

不贊緝熙之美,何晦用其若是也?」漁父曰:「仆山海狂人,不達世務,未辨賤

貧,無論榮貴。」乃歌曰:「竹竿籊々,河水浟々。相忘為樂,貪餌吞鈎。

非夷非惠,聊以忘憂。」於是悠然鼓棹而去。緬,字伯緒,太子仆興曾之子也。

有學義,宋明帝甚知之。位尚書左丞,東中郎司馬。

褚伯玉,字元璩,吳郡錢唐人也。高祖含,始平太守。父逖,征虜參軍。

伯玉少有隱操,寡慾。年十八,父為之昏。婦入前門,伯玉從後門出。遂往

剡,居瀑布山。性耐寒暑,時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餘年,隔絕人物。王僧達

為吳郡,苦禮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才交數言而退。寧朔將軍丘珍孫,

與僧達書曰:「聞褚先生出居貴館,此子滅景雲棲,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

載矣。自非折節好賢,何以致之?昔文舉棲冶城,安道入昌門,於茲而三焉。卻

粒之士,餐霞之人,乃可暫致,不宜久羈。君當思遂其高步,成其羽化。望其還

策之日,暫紆清塵,亦願助為譬說。」僧達答曰:「褚先生從白雲遊舊矣。古之

逸人,或留慮兒女,或使華陰成市,而此子索然,唯朋松石,介於孤峰絕嶺者,

積數十載。近故要其來此,冀慰日夜,比談討芝桂,借訪荔蘿,若已窺煙液,臨

滄洲矣。知君欲見之,輒當申譬。」

宋孝建二年,散騎常侍樂詢行風俗,表薦伯玉,加徵聘本州議曹從事,不就。

齊高帝即位,手詔吳、會二郡以禮迎遣,又辭疾。上不欲違其志,敕於剡白石山

立太平館居之。建元元年卒,年八十六。伯玉常居一樓上,仍葬樓所。孔珪從其

受道法,為於館側立碑。

顧歡,字景怡,一字玄平,吳興鹽官人也。家世寒賤,父祖並為農夫,歡獨

好學。年六七歲,知推六甲。家貧,父使田中驅雀,歡作《黃雀賦》而歸,雀食

稻過半。父怒欲撻之,見賦乃止。鄉中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於舍壁后倚聽,

無遺忘者。夕則然松節讀書,或然糠自照。及長,篤志不倦。聞吳興東遷邵玄之

能傳《五經》文句,假為書師,從之受業。同郡顧顗之臨縣,見而異之,遣諸子

與游,及孫憲之並受經焉。年二十餘,更從豫章雷次宗諮玄儒諸義。

母亡,水漿不入口六七日,廬於墓次,遂隱不仕。於剡天台山開館聚徒,受

業者常近百人。歡早孤,讀《詩》至「哀哀父母」,輒執書慟泣,由是受學者廢

《蓼莪篇》,不復講焉。晚節服食,不與人通。每旦出戶,山鳥集其掌取食。好

黃、老,通解陰陽書,為數術多效驗。初以元嘉中出都,寄住東府。忽題柱雲

「三十年二月二十一日」,因東歸。后元兇弒逆,是其年月日也。弟子鮑靈綬,

門前有一株樹,大十餘圍,上有精魅,數見影。歡印樹,樹即枯死。山陰白石村

多邪病,村人告訴求哀,歡往村中為講《老子》,規地作獄。有頃,見狐狸黿鼉

自入獄中者甚多,即命殺之。病者皆愈。又有病邪者問歡,歡曰:「家有何書?」

答曰:「唯有《孝經》而已。」歡曰:「可取《仲尼居》置病人枕邊恭敬之,自

差也。」而後病者果愈。後人問其故,答曰:「善禳惡,正勝邪,此病者所以差

也。」

齊高帝輔政,征為揚州主簿。及踐阼乃至,稱「山谷臣顧歡上表」,進《政

綱》一卷。時員外郎劉思效表陳讜言,優詔並稱美之。歡東歸,上賜麈尾、素琴。

永明元年,詔征為太學博士,同郡顧黯為散騎侍郎。黯,字長孺,有隱操,與歡

不就征。會稽孔珪嘗登嶺尋歡,共談《四本》。歡曰:「蘭石危而密,宣國安而

疏,士季似而非,公深謬而是。總而言之,其失則同;曲而辯之,其途則異。何

者?同昧其本而競談其末,猶未識辰緯而意斷南北。群迷暗爭,失得無准,情長

則申,意短則屈。所以《四本》並通,莫能相塞。夫中理唯一,豈容有二?《四

本》無正,失中故也。」於是著《三名論》以正之。尚書劉澄、臨川王常侍朱廣

之,並立論難,與之往複;而廣之才理尤精詣也。廣之,字處深,吳郡錢唐人也,

善清言。

初,歡以佛道二家教異,學者互相非毀,乃著《夷夏論》曰:

夫辯是與非,宜據聖典。道經云:「老子入關之天竺維衛國,國王夫人名曰

凈妙,老子因其晝寢,乘日精入凈妙口中,後年四月八日夜半時,剖右腋而生。

墜地即行七步,於是佛道道興焉。」此出《玄妙》內篇。佛經雲「釋迦成佛,有

塵劫之數」,出《法華無量壽》。或「為國師道士,儒林之宗」。出《瑞應本起》。

歡論之曰:五帝三皇,不聞有佛;國師道士,無過老、庄;儒林之宗,孰出

周、孔?若孔、老非聖,誰則當之?然二經所說,如合符契。道則佛也,佛則道

也,其聖則符,其跡則反。或和光以明近,或曜靈以示遠。道濟天下,故無方而

不入;智周萬物,故無物而不為。其入不同,其為必異,各成其性,不易其事。

是以端委搢紳,諸華之容;剪髮曠衣,群夷之服。擎跽罄折,侯甸之恭;狐蹲狗

踞,荒流之肅。棺殯槨葬,中夏之風;火焚水沉,西戎之俗。全形守禮,繼善之

教;毀貌易性,絕惡之學。豈伊同人,爰及異物,鳥王獸長,往往是佛。無窮世

界,聖人代興。或昭五典,或布三乘。在鳥而鳥鳴,在獸而獸吼,教華而華言,

化夷而夷語耳。雖舟車均於致遠,而有川陸之節;佛道齊乎達化,而有夷夏之別。

若謂其致既均,其法可換者,而車可涉川,舟可行陸乎?今以中夏之性,效西戎

之法,既不全同,又不全異。下育妻孥,上絕宗祀。嗜欲之物,皆以禮伸;孝敬

之典,獨以法屈。悖禮犯順,曾莫之覺,弱喪亡歸,孰識其舊?且理之可貴者,

道也;事之可賤者,俗也。舍華效夷,義將安取?若以道邪?道固符合矣。若以

俗邪?俗則大乖矣。屢見刻舷沙門,守株道士,交諍小大,互相彈射。或域道以

為兩,或混俗以為一,是牽異以為同,破同以為異,則乖爭之由,淆亂之本也。

尋聖道雖同,而法有左右,始乎無端,終乎無末,泥洹仙化,各是一術。佛

號正真,道稱正一,一歸無死,真會無生。在名則反,在實則合。但無生之教賒,

無死之化切。切法可以進謙弱,賒法可以退誇強。佛教文而博,道教質而精;精

非粗人所信,博非精人所能。佛言華而引,道言實而抑;抑則明者獨進,引則昧

者競前。佛經繁而顯,道經簡而幽;幽則妙門難見,顯則正路易遵。此二法之辨

也。聖匠無心,方圓有體,器既殊用,教亦易施。佛是破惡之方,道是興善之術。

興善則自然為高,破惡則勇猛為貴。佛跡光大,宜以化物。道跡密微,利用為己。

優劣之分,大略在茲。夫蹲夷之儀,婁羅之辯,各出彼俗,自相聆解。猶蟲躍鳥

聒,何足述效。

歡雖同二法,而意黨道教。宋司徒袁粲託為道人通公駁之。其略曰:

白日停光,恆星隱照,誕降之應,事在老先,似非入關,方昭斯瑞。又西域

之記,佛經之說,俗以膝行為禮,不慕蹲坐為恭。道以三繞為虔,不尚踞傲為肅。

豈專戎土,爰亦茲方。襄童謁帝,膝行而進;趙王見周,三環而止。今佛法垂化,

或因或革。清信之士,容衣不改;息心之人,服貌必變。變本從道,不遵彼俗,

俗風自殊,無患其亂。孔、老、釋迦,其人或同,觀方設教,其道必異。孔、老

教俗為本,釋氏出世為宗,發軫既殊,其歸亦異。又仙化以變形為上,泥洹以陶

神為先。變形者白首還緇,而未能無死;陶神者使塵惑日損,湛然常存。泥洹之

道,無死之地,乖詭若此,何謂其同?

歡答曰:

案道經之作,著自西周;佛經之來,始乎東漢。年逾八百,代懸數十。若謂

黃、老雖久而濫在釋前,是呂尚盜陳恆之齊,劉季竊王莽之漢也。又夷俗長跽,

法與華異,翹左跂右,全是蹲踞。故周公禁之於前,仲尼誡之於後。又佛起於戎,

豈非戎俗素惡邪?道出於華,豈非華風本善邪?今華風既變,惡同戎狄,佛來破

之,良有以矣。佛道實貴,故戒業可遵;戎俗實賤,故言貌可棄。今諸華士女,

氏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濫用夷禮。又若觀風流教,其道必異。佛非東華之道,

道非西夷之法,魚鳥異川,永不相關。安得老、釋二教,交行八表?今佛既東流,

道亦西邁,故知俗有精粗,教有文質。然則道教執本以領末,佛教救末以存本。

請問所歸,異在何許?若以翦落為異,則胥靡翦落矣;若以立像為異,則俗巫立

像矣。此非所歸,歸在常住,常住之象,常道孰異。神仙有死,權便之說。神仙

是大化之總稱,非窮妙之至名。至名無名,其有者二十七品。仙變成真,真變成

神,或謂之聖,各有九品。品極則入空寂,無為無名。若服食茹芝,延壽萬億,

壽盡則死,葯極則枯,此修考之士,非神仙之流也。

明僧紹《正二教論》以為,「佛明其宗,老全其生。守生者蔽,明宗者通。

今道家稱長生不死,名補天曹,大乖老、庄立言本理」。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

並好釋法,吳興孟景翼為道士,太子召入玄圃,眾僧大會。子良使景翼禮佛,景

翼不肯。子良送《十地經》與之,景翼造《正一論》,大略曰:「《寶積》雲

『佛以一音廣說法』。《老子》雲,『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一之為妙,空玄

絕於有境,神化贍於無窮。為萬物而無為,處一數而無數。莫之能名,強號為一。

在佛曰『實相』,在道曰『玄牝』。道之大象,即佛之法身。以不守之守守法身,

以不執之執執大象。但物有八萬四千行,說有八萬四千法。法乃至於無數,行亦

達於無央。等級隨緣,須導歸一。歸一曰迴向,向正即無邪。邪觀既遣,億善日

新。三五四六,隨用而施。獨立不改,絕學無憂。曠劫諸聖,共遵斯一。老、釋

未始於嘗分,迷者分之而未合。億善遍修,修遍成聖。雖十號千稱,終不能盡。

終不能盡。豈可思議?」司徒從事中郎張融作《門律》云:「道之與佛,遙極無

二。吾見道士與道人戰儒墨,道人與道士辨是非。昔有鴻飛天首,積遠難亮,越

人以為鳧,楚人以為乙。人自楚、越,鴻常一耳。」以示太子仆周顒。顒難之曰:

「虛無法性,其寂雖同,位寂之方,其旨則別。論所謂『逗極無二』者,為逗極

於虛無,當無二於法性邪。足下所宗之本,一物為鴻乙耳,驅馳佛道,無免二末,

未知高鑒,緣何識本?輕而宗之,其有旨乎?」往複文多不載。

歡口不辯,善於著論。又注王弼《易》二《系》,學者傳之。知將終,賦詩

言志曰:「五途無恆宅,三清有常舍。精氣因天行,遊魂隨物化。鵬鵾適大海,

蜩鳩之桑柘。達生任去留,善死均日夜。委命安所乘,何方不可駕?翹心企前覺,

融然從此謝。」自剋死日,自擇葬時,卒於剡山,時年六十四。身體香軟,道家

謂之屍解仙化焉。還葬舊墓,木連理生墓側。縣令江山圖表狀,武帝詔歡諸子撰

歡文議三十卷。

又始興人盧度,字孝章,亦有道術。少隨張永北侵魏。永敗,魏人追急,阻

淮水不得過。度心誓曰:「若得免死,從今不復殺生。」須臾見兩楯流來,接之

得過。然後隱居廬陵西昌三顧山,鳥獸隨之。夜有鹿觸其壁,度曰:「汝壞我壁。」

鹿應聲去。屋前有池養魚,皆名呼之,次第來取食乃去。逆知死年月,與親友別。

永明末,以壽終。

杜京產,字景齊,吳郡錢唐人也。祖運,劉毅衛軍參軍。父道鞠,州從事,

善彈棋。京產少恬靜,閉意榮宦,頗涉文義,專修黃、老。會稽孔顗,清剛有峻

節,一見而為款交。郡命主簿,州辟從事,稱疾去。與同郡顧歡同契。始寧東山

開舍授學。齊建元中,武陵王曄為會稽,齊高帝遣儒士劉瓛入東為曄講,瓛故往

與之游,曰:「杜生,當今之台、尚也。」京產請瓛至山舍講書,傾資供待。子

棲躬自屣履,為瓛生徒下食。孔珪、周顒、謝瀹並致書以通殷勤。永明十年,珪

及光祿大夫陸澄、祠部尚書虞忭、太子右率沈約、司徒右長史張融表薦京產,征

為奉朝請,不至。於會稽日門山聚徒教授。建武初,征員外散騎侍郎。京產曰:

「庄生持釣,豈為白璧所回?」辭疾不就,卒。

會稽山陰人孔道徽,守志業不仕,與京產友善。道徽父祐,至行通神,隱於

四明山,嘗見山谷中有數百斛錢,視之如瓦石不異。采樵者競取,入手即成沙礫。

曾有鹿中箭來投祐,祐為之養創,愈然後去。太守王僧虔與張緒書曰:「孔祐,

敬康曾孫也。行動幽祗,德標松桂,引為主簿,遂不可屈。此古之遺德也。」道

徽少厲高行,能世其家風。隱居南山,終身不窺都邑。豫章王嶷為揚州,辟西曹

書佐,不至。鄉里宗慕之。道徽兄子總,有操行,遇饑寒不可得衣食,縣令吳興

丘仲孚薦之,除竟陵王侍郎,竟不至。

永明中,會稽鐘山有人姓蔡,不知名,隱山中,養鼠數千頭,呼來即來,遣

去即去。言語狂易,時謂之謫仙,不知所終。

京產高祖子恭以來及子棲,世傳五斗米道不替。棲,字孟山,善清言,能彈

琴。刺史齊豫章王嶷聞其名,辟議曹從事,仍轉西曹書佐。竟陵王子良數致禮接。

國子祭酒何胤掌禮,又重棲,以為學士,掌昏冠儀。以父老歸養。棲肥白長壯,

及京產病,旬日間便皮骨自支。京產亡,水漿不入口七日,晨夜不罷哭,不食鹽

菜。每營買祭奠,身自看視,號泣不自持。朔望節歲,絕而復續,嘔血數升。時

何胤、謝朏並隱東山,遺書敦譬,誡以毀滅。至祥禫,暮夢見其父,慟哭而絕。

初,胤兄點見棲嘆曰:「卿風韻如此,雖獲嘉譽,不永年矣。」卒時年三十六,

當時咸嗟惜焉。

建武二年,剡縣有小兒,年八歲,與母俱得赤班病。母死,家人以小兒猶惡,

不令其知。小兒疑之,問云:「母嘗數問我病,昨來覺聲羸,今不復問,何也?」

因自投下床,撫匐至母屍側,頓絕而死。鄉鄰告之縣令宗善才,求表廬,事竟不

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南史
上一章下一章

卷七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