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卷十

○禮容語上

(原闕)

○禮容語下(雜事)

魯叔孫昭子聘於宋,宋元公與之燕,飲酒,樂。昭子右坐,歌終而語,因相

泣也。樂祁曰:「過哉!君。非哀所也。」已而告人曰:「今茲,君與叔孫其皆

死乎?吾聞之,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已失,何以能

久?且吾聞之,主民者不可以媮,媮必死。今君與叔孫其語皆媮,死日不

遠矣。」居六月,宋元公薨。間一月,叔孫婼卒。

晉叔向聘於周,發幣大夫及單靖公。靖公享之儉而敬,賓禮贈賄同,是禮而

從,享燕無私,送不過郊,語說《昊天有成命》。

既而叔向告人曰:「吾聞之曰:一姓不再興。今周有單子以為臣,周其復興

乎?昔史佚有言,曰:『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德莫若讓,事莫若資。』今單子

皆有焉。夫宮室不崇,器無蟲鏤,儉也;身恭除潔,外內肅給,敬也;燕好享賜,

雖歡不逾等,讓也;賓之禮事,稱上而差,資也。若是而加之以無私,重之以不

侈,能辟怨矣。居儉動敬,德讓事資,而能辟怨,以為卿佐,其有不興乎?夫

《昊天有成命》,頌之盛德也。其詩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

夙夜基命宥謐。』謐者,寧也,億也;命者,制令也;基者,經也,勢也;夙,

早也;康,安也;后,王也;二后,文王、武王。成王者,武王之子,文王之孫

也。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面治未成。及成王承嗣,仁以臨民,故稱

『昊天』焉。不敢怠安,蚤興夜寐,以繼文王之業。布文陳紀,經制度,設犠牲,

使四海之內懿然葆德,各遵基道,故曰『有成』。承順武王之功,奉揚文王之德,

九州之民、四荒之國,歌謠文武之烈,累九譯而請朝,致貢職以供祀,故曰『二

后受之』。方是時也,天地調和,神民順億,鬼不厲祟,民不謗怨,故曰『宥謐』。

成王質仁聖哲,能明其先,能承其親,不敢惰懈,以安天下,以敬民人。今單子

美說其志也,以佐王室,吾故曰『周其復興乎』。」故周平王既崩以後,周室稍

稍衰弱不墜,當單子之佐政也,天子加尊,周室加興。

晉之三卿,郄錡、郄犨、郄至,從晉厲公會晉諸侯於加陵,周單襄公在會。

晉厲公視遠步高。郄錡見單子,其語犯;郄犨見,其語訐;郄至見,其語伐;齊

國佐見,其語盡。

單襄公告魯成公曰:「晉將有亂,其君與三郄其當之乎?」魯侯曰:「寡人

固晉而強其君,今君曰『將有亂』,敢問天道乎?意人故也?」

對曰:「吾非諸史也,焉知天道?吾見晉君之容,而聽三郄之語矣,殆必有

禍矣。君子目以正體,足以從之,是以觀容而知其心。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

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體目不相從,何以能久?夫合諸侯,國之大事

也,於是觀存亡之徵焉。故國將有福,其君步言視聽,必皆得適順善,則可以知

德矣。視遠曰絕其義,足高曰棄其德,言爽曰反其信,聽淫曰離其名。夫目以處

義,足以踐德,口以庇信,耳以聽名者矣,故不可不慎也。偏亡者有咎,既亡則

國從之。今晉侯無一可焉,吾是以雲。夫郄氏,晉之寵人也。是族在晉有三卿五

大夫,貴矣,亦可以戒懼矣。今郄伯之語犯,郄叔訐,郄季伐;犯則凌人,訐則

誣人,伐則掩人。有是寵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誰能忍之?齊國武子亦將有禍。

齊,亂國也。立於**之朝,而好盡言以暴人過,怨之本也。惟善人能受盡言,

今齊既亂,其能善乎?」

居二年,晉殺三卿。明年,厲公弒於東門。是歲也,齊人果殺國武子。

《詩》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

日監在茲。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佛時仔肩,視我

顯德行。」故弗順弗敬,天下不定,忘敬而怠,人必乘之。嗚呼!戒之哉!

○胎教(雜事)

《易》曰:「正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

《春秋》之元,《詩》之關雎,《禮》之《冠》、婚,《易》之《乾》、《坤》,

皆慎始敬雲爾。

素成,謹為子孫婚妻嫁女,必擇孝悌世世有行義者。如是,則子孫慈孝,不

敢淫暴,黨無不善,三族輔之。故鳳凰生而有仁義之意,虎狼生而有貪戾之心,

兩者不等,各以其母。嗚呼!戒之哉!無養乳虎,將傷天下。故「素成」,胎教

之道,書之玉版,藏之金櫃,置之宗廟,以為後世戒。

青史氏之《記》曰:「古者胎教之道,王後有身,七月而就蔞室,太師持銅

而御戶左,太宰持斗而御戶右,太卜持蓍龜而御堂下,諸官皆以其職御於門內。

比三月者,王后所求聲音非禮樂,則太師撫樂而稱不習;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則

太宰荷斗而不敢煎調,而曰不敢以侍王太子。太子生而立,太師吹銅曰聲中某律,

太宰曰滋味上某,太卜曰命雲某。

然後,為王太子懸弧之禮義。東方之弧以梧,梧者,東方之草,春木也;其

牲以雞,雞者,東方之牲也。南方之弧以柳,柳者,南方之草,夏木也;其牲以

狗,狗者,南方之牲也。中央之弧以桑,桑者,中央之木也;其牲以牛,牛者,

中央之牲也。西方之弧以棘,棘者,西方之草也,秋木也;其牲以羊,羊者,西

方之牲也。北方之弧以棗,棗者,北方之草,冬木也;其牲以彘,彘者,北方之

牲也。五弧五分矢,東方射東方,南方射南方,中央射中央,西方射西方,北方

射北方,皆三射。其四弧具,其餘各二分矢,懸諸國四通門之左;中央之弧亦具,

餘二分矢,懸諸社稷門之左。

然後,卜王太子名,上毋取於天,下毋取於土,毋取於名山通谷,毋悖於鄉

俗。是故君子名難知而易諱也,此所以養隱之道也。

正之禮者,王太子無羞臣,領臣之子也,故謂領臣之子也。身朝王者,妻朝

后,之子朝王太子,是謂臣之子也。此正禮胎教也。周妃后妊成王於身,立而不

跛,坐而不訁差,獨處不倨,雖怒不罵,胎教之謂也。成王生,仁者養之,孝者

襁之,四賢傍之。成王有知,而選太公為師,周公為傅,前有與計而後有與慮也。

是以封於泰山,而禪梁父,朝諸侯,一天下。由此觀之,主左右不可不練也。

昔禹以夏王,而桀以夏亡;湯以殷王,而紂以殷亡;闔閭以吳戰勝無敵,而

夫差以之見禽於越;文公以晉伯,而厲公以見殺於匠麗之宮;威王以齊強於天下,

而簡公以殺於檀台;穆公以秦顯名尊號,而二世以劫於望夷之宮。其所以君王同

而功跡不等者,所在異也。

故成王處襁褓之中朝諸侯,周公用事也。武靈王五十而弒於沙丘,任李兌也。

齊桓公得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稱為義主;失管仲,任豎刁,而身死不葬,

為天下笑。一人之身榮辱具施焉者,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無忌而削地復,趙任

藺相如而秦兵不敢出,安陵任周瞻而國獨立,楚有申包胥而昭王反覆,齊有陳單

而襄王得其國。由此觀之,無賢佐俊士,能成功立名、安危繼絕者,未之有也。

是以國不務大而務得民心,佐不務多而務得賢者;得民心而民往之,得賢者而賢

者歸之。

文王請除炮烙之刑而殷民徙,湯去張網者之三面而二垂至,越王不頹舊冢而

吳人服,以其所為順於人也。故同聲則處異而相應,意和則未見而相親,賢者立

於本朝,而天下之士相率而趨之。何以知其然也?管仲者,桓公之讎也。鮑叔以

為賢於己而進之桓公,七十言說乃聽,遂使桓公除仇讎之心,而委之國政焉。桓

公垂拱無事而朝諸侯,鮑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走桓公而無自危之心者,同聲於

鮑叔也。

衛靈公時,蘧伯玉賢而不用,彌子瑕不肖而任事。史魷患之,數言蘧伯玉賢,

而不聽。病且死,謂其子曰:「我即死,治喪於北堂。吾生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

子瑕,是不能正君也。生不能正君者,死不當成禮,死而置屍於北堂,於我足矣。」

靈公往吊,問其故,其子以父言聞。靈公戚然易容而寤,曰:「吾失矣!」立召

蘧伯玉而進之,召彌子瑕而退之,徙喪於堂,成禮而後去。衛國以治,史魷之力

也。夫生進賢而退不肖,死且未止,又以屍諫,可謂忠不衰矣。

紂殺王子比干,而箕子被發而佯狂;陳靈公殺泄冶,而鄧元去陳以族徙。自

是之後,殷並於周,陳亡於楚,以其殺比干與泄冶,而失箕子與鄧元也。燕昭王

得郭隗,而鄒衍、樂毅自齊、魏至,於是舉兵而攻齊,棲閔王於莒。燕度地計眾,

不與齊均也。然而,所以能信意至於此者,由得士故也。故無常安之國,無宜治

之民;得賢者顯昌,失賢者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鑒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未知惡古之所以危亡,不務襲跡於其所以

安存,則未有異於卻走而求及前人也。太公知之,故國微子后,而封比干之墓。

夫聖人之於聖者之死,尚如此其厚也,況當世存者乎?其弗失可知矣。

○立后義(雜事)

古之聖帝將立世子,則帝自朝服升自阼階上,西鄉於妃。妃抱世子自房出,

東鄉。太史奉書西上堂,當兩階之間,北面立,曰世子名曰某者參。帝執禮稱辭,

命世子曰度大祖、大宗與社稷於子者參。其命也,妃曰不敢者再;於三命,曰謹

受命。拜而退。太史以告太祝,太祝以告太祖、太宗與社稷。太史出,以告太宰,

太宰以告州伯,州伯命藏之州府。凡諸貴已下至於百姓男女,無敢與世子同名者。

以此防民,百姓猶有爭為君者。

夫勢明則民定而出於一道,故人皆爭為宰相而不奸為世子,非宰相尊而世子

卑也,不可以智求,不可以力爭也。今以為知子莫如父,故疾死置後者,恣父之

所以。比使親戚不相親,兄弟不相愛,亂天下之紀,使天下之俗失所尊敬而不讓,

其道莫經於此。疾死致后復以嫡長子,如此則親戚相愛也,兄弟不爭,此天下之

至義也。民之不爭,亦惟學王宮國君室也。

殷湯放桀,武王弒紂,此天下之所同聞也。為人臣而放其君,為人下而弒其

上,天下之至逆也;而所以有天下者,以為天下開利除害,以義繼之也。故聲名

稱於天下而傳於後世,隱其惡而揚其德美,立其功烈而傳之於久遠,故天下皆稱

聖帝至治。其道之下,當天下之散亂,以強凌弱,眾暴寡,智治愚,士卒罷弊,

死於甲兵,老弱騷動,不得治產業,以天下之無天子也。

高皇帝起於布衣而兼有天下,臣萬方諸侯,為天下辟,興利除害,寢天下之

兵,天下之至德也。而天下莫能明高皇帝之德美,定功烈而施之於後世也。故天

下猶行弊世德與時其功烈風俗也。夫帝王者,莫不相時而立儀,度務而制事,以

馴其時也。欲變古易常者,不死必亡。此聖人之所制也。惡民更之,故拘為書,

使結之也,所以聞於後世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