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 黃金斬首,打響美元保衛戰(1)

2.第2章 黃金斬首,打響美元保衛戰(1)

本章導讀

2013年4月,黃金市場風雲突變,金價的暴跌震撼了全世界。

「黃金已死」「黃金無用」「牛市終結」「泡沫破裂」「金價將跌到500美元」等論調甚囂塵上。黃金從萬眾矚目的投資明星,一夜之間淪為輿論爭相貶損的「棄兒」。

人們開始懷疑「亂世藏金」的信念是否依然有效,對黃金白銀的投資價值的信心發生了根本性動搖,悲觀情緒瀰漫,唱衰之聲橫行,甚至連超發貨幣終將導致通貨膨脹這一基本邏輯也變得含混不清。市場感受與理性邏輯嚴重脫節,價格信號和財富直覺相互錯亂。可以說,對黃金的看法已陷入了空前的迷茫。

黃金真的沒有希望了嗎?

事實絕非如此!

2013年,美國政府和華爾街對黃金市場的打壓力道之猛烈,為30年來所未見;這反過來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此瘋狂和如此激烈的行為,意味着美元對黃金的恐懼也是30年來所未見!

對美元信心的脆弱,恰是打擊黃金的原因!

本章將深入分析「四·一二」美國鎮壓黃金事件的台前幕後,以及美元困境的根源。從歷史上看,黃金從來就是財富的「諾亞方舟」;以現實行情分析,黃金的生產成本就是市場的大底;放眼未來的趨勢,黃金必是美元危機的最大受益者。

「四·一二」黃金大屠殺

對於美國人而言,一場金融和經濟的災難可能已經近在咫尺。美聯儲和它所倚重的金融機構聯手打擊金銀價格,以嚇阻投資人的行為就是明證。

保羅·羅伯茨,美國前財政部部長助理,2013年4月4日

(美國)政府厭惡黃金價格的暴漲,這的確是事實,特別是在他們推行歷史上最嚴重的貨幣貶值政策的時候……(4月12日金價暴跌是否被操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真相)。

比帕·馬格倫,前美國總統經濟政策特別助理,2013年6月7日

2013年4月12日,這是黃金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自年初以來,金價就從1700美元附近震蕩向下,至4月11日已悄悄地滑到一個巨大深淵的邊緣。4月12日,美國東部時間8:30,金價定格在1542美元,這是大災難之前的最後一刻平靜。

這一天恰逢周五,紐約黃金期貨市場剛開盤就黑雲壓頂,電閃雷鳴,100噸黃金的賣單從天而降,這突如其來的沉重拋盤如同巨浪一般砸向毫無準備的市場,多頭倉皇應戰之下,金價大幅下挫。在隨後的兩個小時中,驚魂未定的市場稍事喘息。交易員們被毫無徵兆的空頭伏擊打得暈頭轉向,一時間,謠言四起,人心惶惶。然而,巨大的拋盤卻突然銷聲匿跡,市場重新恢復了平靜。

這是大地震之前特有的寂靜,一種強烈的不祥之感籠罩着整個市場。

10:30,真正的災難終於降臨了。300噸黃金的拋盤洶湧而出,其規模相當於2012年全球黃金礦產量的11%!目瞪口呆的交易員們看到的不再是10米高的巨浪,而是30米高的海嘯!恐懼將每一個人的心凍結到冰點,瞬間過後,瘋狂又把所有人的大腦燃燒到爆裂,奪路而逃就像求生的本能,支配着一切行為。市場態勢頃刻逆轉了,賣空的呼喊震耳欲聾。

1525美元的關鍵支撐點被瞬間擊穿,2000年以來的黃金牛市走向在此決然折轉,所有在這一牛熊分界點上設置自動止損的多頭買家,就像被魔咒喚醒的木乃伊戰士,突然加入了空頭大軍,轉身殺向自家陣營,頃刻間多頭人馬自相踐踏,潰不成軍。

此時,正值紐約市場流動性最豐沛的時刻,倫敦和歐洲主要黃金市場均在開盤狀態,從而能夠充分感受到金價雪崩所帶來的極端恐怖,空頭打擊對時間的掐算精確到了分鐘!

黃金暴跌的衝擊波瞬間傳遍全球,倫敦市場也同時被閃擊。不過,相對於紐約黃金期貨市場而言,倫敦更傾向於實物黃金交易,對於準備提取黃金現貨的客戶而言,紐約期貨暴跌在某種程度上給他們提供了打折買貨的機會。但是,當倫敦市場的買家準備抄底時,卻突然發現他們的計算機交易系統極為罕見地出現了「故障」,此時大家既不能買也不能賣。儘管他們還能通過電話下單,但在市場行情急劇變化的時刻,倫敦現貨黃金可能發生短缺,致使他們的交易很難全部實現。

驚慌失措的倫敦實物黃金的買家們,不知道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與此同時,紐約市場的金價卻仍在雪崩之中。如果金價持續暴跌,那麼絕大多數多頭將被打爆倉,黃金行情必然加速惡化。倫敦的買家為了對沖持有實物黃金的風險,既然無法在倫敦的現貨金市場買入來攤低成本,那就只能在紐約的期貨金市場賣空以彌補損失。他們必須當機立斷,逃生的本能再度支配了一切。

先賣空,再發問!

倫敦的交易員們也跳上了空頭的戰車,碾壓着多頭的屍體,繼續狂飆突進。

紐約期貨金的暴跌趨勢,在本應遭到反擊的倫敦實物金市場上,不僅兵不血刃地一路橫掃過去,同時還將持有實物黃金的倫敦買家順利繳械,並迫使他們加入了做空黃金的大軍。

空頭前所未見的強大攻勢,在1525美元止損點被擊穿后,觸發了大規模多頭止損的倒戈,再迫使倫敦市場的實物黃金買家變節加盟,一時間如入無人之境。

賣空!賣空!賣空!

從紐約到倫敦,從新加坡到香港,從上海到東京,驚恐萬狀的黃金投資者們慘遭屠殺,各國市場血流成河。

華爾街媒體興奮地評論道:黃金的暴跌之勢就像自由落體一般,空頭們「銳利的刀鋒如同劃過柔軟的奶油」。

黃金市場的心理防線已經徹底崩潰了。場內公開喊價的交易結束后,電子盤交易持續進行。至17:07,金價暴跌至1476.1美元,當日最大跌幅高達88.8美元!

這預示著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面!

在黃金期貨市場中,多空雙方均採用保證金交易,用小資金以槓桿方式撬動大交易,槓桿比例可高達1:20。當價格下跌時,多頭的保證金將承受同等倍數的損失。當天金價的暴跌幅度,必然將大批多頭的保證金賬戶擊穿。整個周末,銀行和經紀公司並沒有休息,而是高速轉動起來,加班加點地逐個清點賬戶。緊接着,海量的追加保證金的「最後通牒」,被迅速送達驚魂未定的多頭客戶,他們只有24小時的時間,要麼繳械投降,被交易所強制平倉;要麼在周日之前拿出大筆現金來補足保證金。

此刻,痛苦萬狀的多頭,不僅遭到了慘重的資金損失,而且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煎熬。周末所有媒體機器全部開動起來,唱空黃金的新聞和評論鋪天蓋地,「金價崩潰」「牛市終結」「泡沫破裂」「可笑的黃金哭了」「爆倉」「狂拋」等極具震撼力的標題充斥着電視、廣播、報紙和網絡,恐怖氣氛在媒體的渲染下被高倍放大、快速傳播、大面積傳染。絕望的情緒經過一個周末的心理發酵,將黃金市場推向了4月15日星期一的「物種滅絕級」大災難。

2013年4月12日上午8:30和10:30,紐約黃金期貨市場遭到兩輪猛烈的「空襲」

10年一遇的不幸叫災難,50年一遇的不幸叫重大災難,100年一遇的不幸叫特大災難,而200萬年一遇的不幸呢?恐怕只能叫「物種滅絕級」災難了。

2013年4月15日,黃金市場遭遇的就是滅絕級災難!

在整整一個周末,追加保證金的通知單如雪片一般充斥着全球黃金市場,高倍槓桿下的黃金多頭們已面臨滅頂之災。星期一,亞洲市場剛開盤,絕路逃生的人們自相踐踏,死傷無數,黃金歷史上最嚴重的大潰敗由此拉開了序幕。

倫敦市場暴跌,美國市場崩潰,電視新聞的黃金價格顯示已跟不上黃金暴跌的速度,全世界都目瞪口呆地見證著人們心目中的財富「諾亞方舟」,居然在短短的幾個小時中就沉沒了。

當天,紐約期貨黃金價格從周五收盤的1501美元,以自由落體的狀態收盤於1361美元,狂跌了140美元,跌幅達到了9.3%,創下30年來最大的單日跌幅紀錄!

以市場波動性而論,當日盤中交易更為驚心動魄。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16日驚呼:「以正態分佈的理論為計算基礎,你會看到周一(黃金市場)的波動性,在5億個交易日裏才會發生一次,即200萬年一遇。」[1]

當這種級別的災難降臨時,恐龍也會滅絕。

華爾街的媒體啦啦隊扯開嗓門高呼:黃金完蛋了!

「中國大媽」逆襲華爾街

然而,黃金投資者並沒有「被滅絕」,接下來發生的事令全世界大吃一驚!

4月16日,就在期貨黃金價格暴跌的驚濤駭浪中,於無聲處炸響了一聲驚雷!

全世界的實物黃金搶購者們,就像聽到了發令槍一樣,幾乎在同一時刻,從各個角落中突然殺了出來。他們猛烈而毫無徵兆地衝進了各大城市的金店和銀行,半個世紀以來從未見過的黃金搶購狂潮席捲了整個世界!

在中國大陸,最早聞風而動的就是「中國大媽」了。她們看不懂《華爾街日報》,也不知道紐約黃金期貨的技術圖形,看到黃金價格下跌,就像聽說北京三環的房價從5萬元(每平米)跌到了3萬元,哪有不搶的道理?她們只在乎值與不值,哪管期貨不期貨。老百姓的思維很樸實:金比紙貴重,地比錢踏實!

不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發生了大規模的黃金搶購風潮,而且幾乎每一個省會城市都出現了黃金賣斷貨的報道。

這到底是多大的購買規模呢?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數據說明了一切。

上海黃金交易所是中國所有合法黃金現貨交易的總集散地,一切國內的礦產金、回收金,以及進口的海外金,都必須首先進入上海金交所,然後才能合法交易和向全國輸送。在零售市場中,所有黃金製品的最終源頭都出自上海金交所。上海金交所的會員包括金融機構,黃金、白銀、鉑等貴金屬製品的生產、冶鍊、加工、批發和進出口貿易的企業法人。簡而言之,上海金交所的出庫量,就是中國市場中所有合法黃金的總源頭。

2013年4月,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出庫量同比暴漲182%,達到了驚人的236噸![2]該所2012年的全年出庫量為1138噸,2013年4月的出庫量接近2012年第一季度的總和!

到4月底,國內黃金市場已經基本斷貨,上海金交所的現貨黃金的溢價比國際市場每克高出近10元,而正常情況一般不超過1元,這意味着在國內買黃金要比在國外買黃金每盎司貴了50美元!如此之高的溢價,反映出實物黃金在中國市場已處於極度短缺的狀態。

因為國內金價太貴,大批「中國大媽」紛紛奔赴香港掃貨,直接導致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庫存被「洗劫一空」,成交總金額高達創紀錄的1600億港幣,相當於400噸黃金的交易量!至4月24日,香港實物黃金存貨已瀕臨枯竭,不得不緊急從倫敦和瑞士補貨,訂購量為平常的4倍!

4月底,隨着國內「五一」長假的臨近,大批「中國大媽」再度攜巨款「轟炸」香港,香港的金店又一次賺得盆滿缽滿。據香港媒體報道,從4月29日到5月2日,全港1200家珠寶店黃金銷售同比暴漲50%,4天賣出黃金40噸!

「中國大媽」一戰成名,她們在國際黃金期貨價格暴跌,黃金市場人氣崩潰的危機中,橫掃了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黃金實物,震驚了國際金融市場,也震動了華爾街的大佬們。

4月10日,高盛發佈報告,強烈看空黃金,並建議客戶們大舉做空黃金。僅僅13天後,在全世界實物黃金井噴般地搶購風潮面前,高盛不得不改口宣稱,雖然繼續看空黃金,但不建議客戶繼續做空黃金了。

其實,搶購黃金的風潮不僅僅在中國爆發,世界各地投資實物金銀的熱情也如燎原之火,熊熊蔓延。

紐約期貨金價暴跌之後,美國的實物金銀投資者們立刻開始了大規模搶購。

4月16日,美國最大的貴金屬商Amark和CNT,宣佈其白銀庫存已經斷貨,它們也是美國財政部指定的金銀幣製造的原材料供應商。受其影響,美國重要的貴金屬訂貨網站SDBULLION,當天在首頁上掛出「斷貨!」(「SOLDOUT!」)的顯著提示:「由於今天史無前例的實物銷售規模,訂單送貨將會延期20天」。

有着41年貴金屬從業經歷的比爾·海恩(BillHayne)不禁感慨:「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規模的金銀短缺,美國眾多的貴金屬批發商都已斷貨,訂單提貨被延期4周~6周處理。實物金銀的買家與賣家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50∶1,致使所有貴金屬購買的手續費暴漲。」

4月17日,全球最大的金銀幣提供者——美國財政部鑄幣局發佈的報告顯示,美國人當天狂買了創歷史紀錄的6.35萬盎司的金幣,即兩噸黃金!而「中國大媽」在「五一」節橫掃香港市場時,出手規模為每天10噸!

4月24日,就在香港黃金賣斷貨的同時,美國鑄幣局宣佈1/10盎司的金幣也賣斷了貨,供應中斷長達一個多月之久。1/10盎司金幣是美國最受普通家庭喜愛的金幣投資品種,2013年以來銷售同比暴漲了118%。整個4月,美國鑄幣局黃金銷售近21萬盎司(6.8噸),銷售金額3.11億美元,創下了鑄幣局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印度作為世界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在4月進口了142.5噸的黃金,比前三個月的平均水平大幅增長66%;在澳大利亞,帕斯鑄幣局(PerthMint)4月黃金銷售創歷史紀錄,達到11.2萬盎司(3.6噸),同比暴漲534.4%;在日本東京銀座商業區的金店裏,日本人大排長龍,需要耐心等待三個小時才能買到黃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
上一章下一章

2.第2章 黃金斬首,打響美元保衛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