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軍師團

關東軍師團

1,第一師團(東京師團)

通稱:玉編成時期:1888年5月14日編成地:東京補給軍區:東京二戰投降時所在地:萊特島

1936年2月22日,師團前往滿洲駐屯的命令被頒佈,其中就有第1師團。之後為了防衛蘇軍,繼續駐屯在滿洲。然而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戰局一直不見好轉。

許多駐屯在滿洲的師團被調入太平洋各島作戰。第1師團就受命被調入萊特島。

1944年11月1日,第1師團奇迹般的在萊特島西岸的奧爾默克登陸,準備北上以卡里格拉為據點進攻塔克羅班。但是在東岸登陸的美軍已經完全佔領了塔克羅班地區。11月5日美軍和第1師團在李蒙峽谷遭遇,在之後的50天內,第1師團和美軍互有攻守,呈膠着狀。然而最終第1師團因補給不利,無奈撤向李蒙峽谷的西側的坎奇伯特山中。12月25日,第14方面軍司令官的山下奉文大將下達了「自給自足,永久抗戰」的命令。第1師團奉命轉移到色布島上。1945年1月,撤離該島。萊特登陸時有1萬5千名士兵的第1師團此時只剩下800名士兵了。

2,第八師團(弘前師團)

通稱:杉編成時期:1898年10月1日編成地:弘前補給軍區:弘前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呂宋島(菲律賓)投降時所屬部隊:第41軍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5(青森),第17(秋田),第31(弘前),第32(山形)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5(青森),第17(秋田),第31(弘前)第8師團是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陸軍軍備擴張的產物。甲午戰爭后,日本為了向海外擴張,新設了6個師團(第7師團----第12師團)。而第8師團就是其中一個。兵員來自青森、岩手、山形和秋田這東北四縣。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派出了新編成的第4混成旅團(以第17步兵連隊為核心)作為先鋒,師團主力與1932年4月派駐滿洲並參加了熱河作戰。1937年正式被命令派駐在滿洲,關特演(關東軍特種演習)中也有第8師團的身影。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還是繼續在滿洲駐屯。在這期間,1939年步兵第32連隊(山形)被編入第24師團。

日軍在太平洋方面節節敗退,戰局對日本越來越不利。1944年7月,第8師團被派往日美決戰的主戰場之一的菲律賓。師團主力前往呂宋島,而以步兵第5連隊為基幹而組成的高階支隊(支隊長:高階於菟雄大佐)被派往萊特島之後全軍覆沒。師團主力作為振武集團(后改稱第41軍)的中堅力量,長期和美軍對峙。但是在美軍的強大火力下,第8師團只能龜縮在馬尼拉以東的地區拚死抵抗,不久就迎來了投降的一天。

3,第九師團(金澤師團)

通稱:武編成時期:1898年10月1日編成地:金澤補給軍區:金澤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台灣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0方面軍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7(金澤),第19(敦賀),第35(富山),第36(「魚青」江)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7(金澤),第19(敦賀),第35(富山)第9師團是由來自石川、富山、福井這日本北陸三縣的士兵而組成的。

1932年因為128上海事變而緊急出動。1935年開始的兩年間在滿州駐屯。1937年2月師團因為整編和兵員調動的原因被調回國內整休。但是時隔不久,盧溝橋事變爆發,不到一個月戰火就燒到了上海。除了谷壽夫所在的第6師團,第9師團、第3師團和第16師團等等都是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之後,師團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於1939年回國,第二年(1940年),步兵第36連隊被編入第28師團,師團成了步兵三個連隊的編成。

1940年,師團再次被任命在滿州駐屯,所分派的任務是滿州地區的警備和對蘇聯的備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第9師團依然駐守在滿州。然而隨着太平洋上日軍的連連敗北,駐紮在滿州的精銳部隊一個個被調上了太平洋前線,第9師團也不例外。

1944年6月美軍在中太平洋的重鎮:塞班一舉登陸。最初,第9師團是被準備作為抑制美軍在塞班登陸的阻擊部隊而在塞班佈防的。7月7日隨着塞班守軍的全軍覆沒,第9師團被編入第32軍(擔任沖繩防衛,指揮官:牛島滿中將)。第9師團在沖繩南部構築了相當規模的阻擊美軍登陸的陣地(事後的事實也證明,讓美軍大嘗其苦頭)。從日俄戰爭開始到二戰,第9師團都是在惡仗、硬仗中披荊斬棘的走過來,對此第32軍的首腦給予第9師團極大的希望。並且按照第9師團的戰術特點,量身訂製了以第9師團為中心在灘頭給美軍致命一擊的作戰計劃。但是為了填補部分部隊從台灣調往菲律賓后,在台灣產生的兵力空白,第9師團無奈於12月末奉命前往台灣,儘管在第32軍首腦的強力反對之下。失去第9師團的第32軍放棄了積極的灘頭阻擊作戰,不得已採用了利用地形的持久戰的戰略。1945年4月,美軍跳過台灣直接攻擊沖繩,日本大本營的許多作戰參謀對於當時把第9師團調往台灣的行為稱之為「參謀本部這輩子最白痴的行為」。就這樣,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的第9師團沒有和美軍交過手,就在台灣無奈的投降了。

4,第十師團(姬路師團)

通稱:鐵編成時期:1898年10月1日編成地:姬路補給軍區:姬路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呂宋島(菲律賓)投降時所屬部隊:

第14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10(岡山),第39(姬路,第40(鳥取),第63(松江)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10(岡山),第39(姬路),第63(松江)

師團司令部設在兵庫縣姬路市的第10師團是在甲午戰爭后的1898年新設立的。

1931年918事變爆發后,第10師團立即編成了混成第8旅團於12月出動,入滿之後參加了松花江流域作戰以及吉林省內的討伐作戰,1934年3月正式回國整編。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第10師團又立即被動員起來,被投入到華北戰場。1938年3月左右的徐州會戰中,在台兒庄栽了個大跟頭。面對着十倍於己的西北軍、川軍以及湯恩伯的中央軍,雖說對外聲稱是撤退,但是在日軍勢如破竹的一連串攻勢中未能達到戰術目的,實際上第10師團的確丟盡了面子。徐州會戰之後重振旗鼓,在武漢會戰中稍微挽回了些面子,突破了胡宗南鎮守的羅山防線而直下信陽。到1939年為止,第10師團一直在華北從事展開討伐作戰。

1939年10月第10師團回國。1940年被命令駐屯滿州。與此同時,步兵第40連隊(鳥取)被抽出來配屬到了第25師團。太平洋戰爭之初第10師團還是在滿州繼續駐屯。1944年2月師團的一部被派往中太平洋,而師團主力於7月前往南太平洋。最初的預定是派往台灣,但是最後還是被抽調去了菲律賓的呂宋島。

第10師團在尚武集團(屬於第14方面軍,指揮官:山下奉文大將)的指揮下,於1945年1月開始與登陸上來的美軍展開了約半年的拚死相搏。面對強大的美軍,第10師團發起一次次的肉搏戰,拚命的抵抗。在物資和火力佔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的攻勢下,第10師團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處於全面崩潰的狀態,於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

5,第十一師團(善通寺師團)

通稱:錦編成時期:1898年10月1日編成地:善通寺補給軍區:善通寺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四國投降時所屬部隊:第55軍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12(丸龜),第43(德島),第44(高知),第22(松山)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12(丸龜),第43(德島),第44(高知)以四國四縣(香川、德島、愛媛、高知)為師團管區的第11師團司令部是設在善通寺,是甲午戰爭後日本軍備擴張的產物。

1932年1月至5月的128事變(日本人稱之為:第一次上海事變)中,第11師團也出動了。

1937年8月,813上海事變再次把第11師團招到上海。在上海羅店附近,中央軍精銳羅卓英的第18軍的堅強防守下,第11師團也嘗到了苦頭。在他們面前是後來被稱為:「白色鐵牆」的堅固工事。無論是炮擊還是轟炸都不起作用,這個陣地的攻防戰持續了近一個月。第11師團終究用人海戰術成功的突破了「白色鐵牆」。之後,第11師團沒有參加南京攻堅戰,而是途徑台灣回了國。1938年9月被派駐滿州。1939年10月,步兵第22連隊(松山)被抽調出編入了第24師團。

太平洋戰爭初期,第11師團還是在滿州駐屯。1944年2月,第11師團和第1師團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調出來,編成了第6派遣隊並派往關島。這支部隊後來改稱獨立混成第10連隊,在關島全軍覆沒。

之後,師團在滿州駐屯到1945年4月。1945年4月,第11師團和第57師團(弘前)一起被調回本土。第11師團駐守在四國,準備和美軍的本土決戰。在準備中,第11師團迎來了投降的一天。

6,第十二師團(久留米師團)

通稱:劍編成時期:1898年10月1日編成地:久留米補給軍區:久留米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台灣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0方面軍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14(小倉),第24(福岡),第46(大村),第48(久留米)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4(福岡),第46(大村),第48(久留米)

第12師團在1898年被設立,由來自福岡、佐賀、長崎(九州北部,含大分縣一部分)的官兵構成的。

1932年的128上海事變中,師團主力雖沒有出動,但是派出了以三個步兵大隊、一個山炮大隊為基幹組成了混成第24旅團(旅團長:下元熊彌少將)於1932年3月前往上海。旅團在上海的吳淞口登陸成功,與在吳淞鎮—廟行鎮—大場鎮一線固守的**張治中的第5軍混戰成一團。混成第24旅團花了將近3個月才佔領了廟行鎮。之後與第9師團(金澤)一起攻下了南翔鎮。5月5日,《淞滬停戰協定》被簽訂之後,旅團奉命回國。

1936年4月第12師團奉命到滿州駐屯。1941年7月小倉的第14連隊被編入新設的

第25師團。在滿州期間,第12師團的主要任務是討伐當地的抗日游擊隊。1944

年11月師團被派往台灣。第12師團從朝鮮釜山經海路前往台灣,途中載着第12

師團的運輸艦中的3艘被美軍的潛水艇擊沉。1945年1月,雖然遭受了一定的損

失,第12師團主力陸續到達台灣,在台灣西海岸擔當防衛。就這樣,這支生力

軍在沒有和美軍交過手的情況下,在台灣無條件投降了。

7,第十四師團(宇都宮師團)

通稱:照編成時期:1905年7月6日編成地:宇都宮補給軍區:宇都宮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帕勞群島投降時所屬部隊:南方軍屬

下的帕勞地區集團

所屬步兵連隊(編成時):第2(水戶),第15(高崎),

第50(松本),第59(宇都宮)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水戶),第15(高崎),

第59(宇都宮)

隨着日俄戰爭末期兵力增強的需要,第14師團就是新設立的4個師團中的一個

。1905年8月跟隨第3軍(乃木希典大將)進入滿洲。

1927年開始兩年間,第14師團在滿州駐屯。1932年的128事變(第一次上海事變

)時,第14師團奉命前往上海增援。停戰之後,被歸為關東軍所指揮,參加了

滿州境內大大小小的戰鬥。1934年5月回國。

3年後的1937年7月的盧溝橋事件再次讓第14師團踏上了中國的土地。第14師團

被部署在華北,渡過了永定河南下,參加了保定會戰和太原會戰。徐州會戰中

作為合圍徐州的策應部隊,第14師團在師團長土肥原賢二的指揮下,切斷了隴

海線,在蘭封和商丘拿桂永清和黃傑開了刀,把薛岳狠狠擺了一道。好在薛岳

在卧薪嘗膽之後在萬家嶺拿松浦淳六郎的第106師團好好出了口惡氣。1939年末

到1940年初回國整編。步兵第50連隊被編入了第29師團。

1940年8月,第14師團被任命在滿州永久駐屯,第三次踏上了中國大陸。太平洋

戰爭爆發,經過了關特演(關東軍特別演習),師團依然在滿州不動。然而以

瓜島的敗北為轉折點,日軍在太平洋上開始節節敗退。1943年8月,日本大本營

策定了絕對國防圈(千島列島、硫磺島、內南洋「馬里亞那諸島—卡羅林島—

馬紹爾群島」、西新幾內亞、緬甸),但是要守這麼漫長的防衛線,太平洋上

現有的兵力是不夠的。所以在滿州駐屯的第14師團被抽調出來派往帕勞群島。

第14師團在1944年4月末到達帕勞群島。師團主力擔任帕勞本島的防衛任務,而

步兵第2連隊負責擁有機場的佩里留島的防衛任務。帕勞群島的南端的安加維爾

島的防衛則是交給了步兵第59連隊第1大隊。1944年6月美軍攻佔塞班。進入9月

美軍加強了對帕勞的轟炸。1944年11月20日,日軍守備隊的指揮官:中川州男

大佐(步兵第2連隊長)向大本營發出最後一封訣別電報之後切腹自盡。到11月

20日為止的70天裏,日軍利用洞穴和壕溝展開游擊戰,讓美軍大吃苦頭。與此

同時,安加維爾島的守備隊約1200名官兵在第81師約2萬名美軍的猛攻下,33天

后全軍覆沒。在帕勞本島的師團主力雖然沒有遭到美軍的攻擊,在飢餓和空襲

的威脅下也損失慘重,無條件投降對他們來說是種解脫。

8,第二十三師團

通稱:旭編成時期:1938年4月4日編成地:熊本補給軍區:熊本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呂宋島(菲律賓)投降時所屬部隊:

第14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64(熊本),第71(鹿兒島),第72(都城)

第23師團本來是要被投入到中國華北戰線上的。但是原來駐紮在北滿州海拉爾

的騎兵集團被抽調南下華北之後,為彌補滿州的空缺,第23師團立刻被派往了

滿州。師團主力擔任海拉爾地區的警備。1939年5月11日,滿州和外蒙古的國境

交接地帶:諾門坎附近的蘇蒙軍有越境行為。小松原師團長按照關東軍制定的

方針,立刻向諾門坎派遣了以師團搜索隊為基幹的東支隊(東八百花中佐)。

諾門坎事變之後,第23師團在滿州被重建。1944年被決定派往台灣。但是在前

往台灣途中突然被要求前往菲律賓。1944年2月進駐菲律賓,編入尚武集團(直

屬於第14方面軍)。在向菲律賓的運兵途中,步兵第64連隊和野炮兵第17連隊

的第1大隊在美軍潛艇的攻擊下葬身魚腹。

1945年1月,美軍開始在呂宋島登陸。在經過1個月的防禦戰之後開始撤退,在

展開持久游擊戰不久以後在呂宋島無條件投降。

9,第二十四師團

通稱:山編成時期:1939年10月2日編成地:滿州補給軍區:熊本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沖繩(全軍覆沒)投降時所屬部隊:第32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22(松山),第32(山形)

,第89(旭川)

大本營命令編成第24師團是1939年10月6日的事,在滿州哈爾濱不到一天的時間

就編成完畢。10月7日編成之後立即配屬給第5軍(土肥原賢二中將)。移駐東

安,擔當蘇聯/滿州國境的防衛、警戒工作。直到1942年為止一直在滿州駐屯。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陸海軍江河日下。8月開始的瓜島攻防戰也

以日軍的敗北而告終。1943年9月,大本營宣佈了「絕對國防圈」,並漸漸將駐

滿州的兵力投入到太平洋前線。第24師團於1944年7月編入牛島滿中將的駐紮在

沖繩的第32軍。

進駐沖繩之後,第24師團擔任沖繩島的中部的防衛任務,並開始構築阻擊陣地

。1944年末,第32軍的精銳:第9師團被抽調去防守台灣。為了彌補第9師團離

開所造成的空缺,第24師團移駐到第9師團原來的駐地:沖繩島的南部。美軍於

1945年3月23日完成對沖繩的包圍圈,在派出艦載轟炸部隊對沖繩狂轟濫炸之後

,於4月1日在讀谷村登陸。因為精銳的第9師團被調走,不得不放棄原先在灘頭

陣地痛擊美軍的計劃的第32軍,開始利用沖繩的地形展開戰略持久戰,而第24

師團作為第32軍最後的王牌被雪藏到最後。然而沒多久的4月22日,第32軍司令

部決定投入第24師團,去抵抗島西北面(首里)的美軍的攻勢。

5月4日,日軍對已經登陸的美軍展開了總反攻,那是因為第32軍的參謀長木谷

義雄希望在第32軍主力在沒有遭到美軍重創之前能夠發起大的攻勢來挽回戰機

。然而在美軍的強大攻勢下,這顯然是徒勞的。在總反攻中,步兵第32連隊的

第1大隊一舉突破美軍防禦縱深,攻下了棚原高地也許是這次反攻中的唯一亮點

。之後,日軍放棄首里,準備退回島的南部展開游擊戰,於5月29日開始總撤退

。第24師團在真璧附近進行了最後大規模的抵抗。6月30日,第24師團長雨宮巽

、參謀長木谷義雄等在宇江城城窟切腹自殺。至此師團規模的抵抗徹底結束。

10,第二十五師團

通稱:國編成時期:1940年7月10日編成地:滿州補給軍區:大阪

二戰投降時所在地:小林(九州)投降時所屬部隊:第16方面軍

所屬步兵連隊(投降時):第14(小倉),第40(鳥取)

,第70(篠山)

1940年7月,第25師團在滿州的東寧編成完畢后,直接受關東軍司令部的指揮

。1940年10月,第25師團被編入第5軍(波田重一中將),於1941年7月參加了出來,編入了第31軍(小畑英良中將),1944年3月被派往「絕對國防圈」的要衝:關島。

但是運送途中,步兵第18連隊乘坐的運輸艦遭到美軍潛水艇的襲擊而葬身魚腹。在塞班,第18連隊雖然被重建后重新派往關島,但是還是留了第1大隊在塞班。此外,步兵第50連隊也被派駐在提尼安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軍火狂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重生之軍火狂人
上一章下一章

關東軍師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