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華夏聯盟(下)

第503章 華夏聯盟(下)

經濟危機,對大華民國是危也是機,而對大夏聯邦而言就是一個良機,而且利大於弊,因為大轄聯邦剛剛建立,百廢待興,最缺的是人,大華民國出現經濟危機,這就意味着有更多生活陷入困頓的人選擇移民到大夏聯邦,萬磊當然要借這個機會大撈人口。

若是換是平常,大夏聯邦大撈人口有挖友邦牆角的嫌疑,不過現在大華民國還得感謝大夏聯邦,因為大夏聯邦在幫他們解決了部分失業人口的問題,緩解了他們的改革壓力。

除了撈人之外,萬磊還有撈工廠設備的打算,那些企業雖然陷入破產或者生產困頓,不過他們用的那些設備對大夏聯邦來說,還是很有用的,萬磊可以便宜買回來,用以打造大夏聯邦的工業體系,這樣就省錢省心省力了。

當然,萬磊也不只是想着佔便宜,他對大華民國還是比較公道的,他打算把這幾年從土著那裏收刮來的金銀作為援助金,以低息的方式借給大華民國政府,讓他們用來搞產業升級,同時也向大華民國一些生產優質產品的企業下大量定單,甚至還提前付了大把定金,讓他們有錢渡過這一危機。

萬磊舉大夏聯邦之力幫大華民國渡過危機,表面上看或許是因為他重情義,不過實際上卻有深遠的政治考量,他想藉此機會,讓大夏聯邦與大華民國成為平等對話的友邦。

以前,大華民國與大夏聯邦的關係就是兄弟之邦,大華民國國強民富,時常以老大哥的身份照顧大夏聯邦,這樣雖然表面上看沒什麼,畢竟大家都是同祖同根,長者照顧幼者理所應當。

不過從長遠上看,這種兄弟關係對大夏聯邦很不利,因為大夏聯邦在氣勢上就弱給大華民國一大截,很容易就演變成一種變味的宗藩關係,大華民國為宗,大夏聯邦為藩,大夏聯邦就易於喪失前取性與競爭性,直白的來說,就是形不成自己國家的特色。

要想改變這一種不對等的邦交情況,大夏聯邦就要在氣勢上爭取拔高一節,變兄弟之邦為對等的友邦。這不,萬磊主張在大華民國與大夏聯邦之間的中間地帶——檀香山島開聯盟會議,就是要營造這一種兩國對等的氛圍。

不只是大夏聯邦與大華民國的邦交關係要改變,萬磊還打算改變南華民國與大華民國的邦交關係,所以特彆強調要大華民國把南華民國的代表也請來,大家平等地坐到一起談如何渡過經濟危機。

檀香山位於太平洋中部,是海運的樞紐,離南華民國也不算太遠,九月十二日,三國代表團相繼坐船抵達位於檀香山島中的海港城市——協德城。協德城是跨洋船隊中途休息補給的基地港,從幾年前開始興建,現在已經初具規模,足以接待三國代表團。

而檀香山群島即不屬於大華民國,也不屬於大夏聯邦,而是萬磊特意留在自己名下的私有封地,而且大華民國與大夏聯邦之間也有協定,檀香山作為中立區和保護區,兩國都不準在該群島駐軍。

協德城取協和萬邦崇明竣徳之意,單從名字上看,就不難看出這座城市除了是基地港之外,還有另一個用途,就是外交中心。

三國邦交峰會從九月中旬開始密集召開,經過近一個月的磋商,三國同意建立華夏聯盟,聯盟的總部就設在協德城。作為三國交流的主要平台,聯盟主要作用是協調各國之間的邦交關係。

在聯盟成立的同時,也通過了多項多邊協定,比如說領海劃界協定,大華民國與大夏聯邦各自的領海範圍以白令海峽到檀香山群島一帶為界線,以東歸大夏聯邦,以西歸大華民國。

而大華民國也結束了對南華民國的海上封鎖,向將香料群島以南大片海域划給南華民國。當然,有得到必須有付出,南華民國付給大華民國兩百萬兩黃金作為無息貸款,大夏聯邦更是付出價值兩千萬銀元以上的金銀作為無息貸款。

領海劃界之外,三國還簽訂了貿易對等條約,規定三國普通商品的進出口關稅不可超過百分之十,而且原料的進出口關稅更要低到百分之五以下,以此消除貿易壁壘,營造公平競爭的外貿環境,並且歸定以後如果出現貿易糾紛,就由聯盟下設的海事法院審理,以保證公平公主。

華夏聯盟成立,大華民國實際上喪失了「宗主國」的地位,變成了與大夏聯邦和南華民國地位對等。當然,雖然損失了些利益,不過卻得到了大量無息貸款,這也讓大華民國有渡過經濟危機的資本。

這不,鐵鉉拿到這些貸款之後,就大刀闊虎地進行經濟改革,而改革的重點就是進行產業升級,變原有的粗放型經濟體變為制約型經濟體,扶持新興產業——電器產業,使主打產品將由原來的低端生活用品變為相對高端的電器產品。

當然,鐵鉉這樣改革,並非冒險,因為萬磊已經表示以後會大量進口電燈,電扇,電熱水器和電鑽等等電器。而且大華民國自身也將要進行電氣化革命,須要大量的電線電纜電燈等等惠民的器材,總之,市場無比廣闊。

除了扶持電器產業,鐵鉉也開始實行水利振興計劃,政府用以工代賑的形式,大量招收失業工人從事水利工程。全面維修原有的河道和灌溉系統,同時也大造新的大型水庫,一方面為各大城市輸送自來水,另一方面還可利用水力來發電,所得電力將通過電網系統輸送到千家萬戶,爭取早日實現家家通水通電。

不只是大華民國政府努力改革,大夏聯邦與南華民國也積極配合,一方面大量招收移民,緩解大華民國的失業壓力,另一方面大量收購破產企業,一些暫時失去活力的企業還主動轉移到海外。兩國在構築自己的企業體系的同時,也緩解了大華民國的經濟頹勢,同時也是在進行一次全球性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玩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玩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503章 華夏聯盟(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