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拉攏

第68章拉攏

首里戰後,李文浩榮升內廷守備,執掌首里內外兵權。5首'**品階,自然比不上察倫、翁泰祥、馬安良、毛盛平等人,但論實權,卻是不遑多讓。論恩寵,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按職務來說,他是一名武將,政務上不能過多插手,但實際上因為尚真的寵信和支持,仍然擔任著宮廷「上賓」一職,在很多政事上都擁有便宜行事的權力,原本屬於國相和三司的權力,有不少都划給了他,方便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從古到今,但凡改革,必定會觸犯當權者的利益。前些天出台的《改制八策》的第一條,以唐朝「均田制」為範本的「均田策」就幾乎把朝堂上所有的官員給得罪了,尤其是以翁、馬、毛為首的豪門貴族。

可以這麼說,現在這大殿中的官員,站在李文浩這邊的只有謝成良和阮威。

謝成良乃「唐營」三十六姓後人,在琉球壓根就沒有什麼私產,均田策再怎麼均田,跟他也沒有關係。再加上他是尚真一手提拔起來的,尚真要改革,他當然得不遺餘力的支持。

而阮威呢,他壓根就不明白什麼叫「均田策」。開始的態度,跟他外公察倫一樣,極不反對,也不支持。直到以翁泰祥為首的頑固派以「戰敗」為由攻擊阮國正,他才決心站到李文浩這一邊。

改革不改革,他不明白也不想弄明白。小理但誰想動他父親,那麼誰就是他的敵人!

李文浩自然也明白這一點,阮威,或者阮家,此時此刻務必要將之拉攏。拉攏了阮家,等於間接地搭上了察倫這一條線。雖說察倫和阮國正關係不那麼和睦,但畢竟有翁婿之情,做不到雪中送炭,至少也不會落井下石。

這些天,李文浩被改革的事情弄得焦頭爛額,朝野上下反對如潮,他還真怕尚真扛不住,就此將改革的事情放棄。到那時候,那些個頑固派大臣豈能饒過他?必定會逼着尚真將他處置,性命堪憂先不說,這些年的心血必定付之東流!

好在這個時候山北出事了,阮國正戰敗了,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

阮國正大敗,於尚真來說,甚至於翁泰祥等人來說,都是非常惡劣的壞事,但對於李文浩來說,卻不啻久旱之甘雨,雪中之炭火。在殿議之前,他就籌劃好了一切——

拉攏阮家、示好察倫、推薦吳凌風!

阮國正乃琉球罕見的將才,尚真不會自毀長城,拉攏阮家,只需要在翁泰祥等人落井下石的表明下自己的立場就行,此刻他已經做到了。

但向察倫示好就不那麼容易。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尚真一手把李文浩提拔起來,其初衷是取代察倫,最後是因為察倫立下救駕大功才作罷。察倫不敢怪罪尚真,這一筆賬自然而然會記在李文浩頭上。

怎麼才能示好、甚至拉攏察倫呢?

李文浩早就胸有成竹,道:「大王,阮將軍此次敗績,非戰之罪,實是兵力不足所致。小琉球九股海賊合兵一處,計有三千餘人,有他們的支援,池田信雄才敢回師偷襲阮將軍的城北大營……」

他說到這兒,阮威就迫不及待地介面道:「大王,我願率本部兵馬回山北,十日之內,必定奪回城北大營!」

尚真聞言沉吟不語,不置可否。

吳凌風在一旁倒是聽明白了,剛才他還納悶慘敗后的池田信雄怎有能力回師擊敗阮國正,卻原來是有他人相助。小琉球有九股海賊,三千餘人,這台灣難道是個海盜窩?自己今後要想佔領、開發台灣,怕是要先把這些海盜給剿滅了!

剿滅?吳凌風不禁一陣苦笑,現在的他哪有這樣的能力,還是想一點現實的,溜出首里再說吧。

李文浩瞥了阮威一眼,在心裏嘆息一聲,阮威這小子武藝驚人,倒確實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但腦袋瓜子卻實在不大聰明,不曉得揣摩上意。現下的尚真,因為之前的首里破城,早已被倭寇嚇破了膽子,怎還會讓你把僅有的二三千可戰之兵帶走?不從山北調兵回防首里,還是他李文浩苦苦勸誡的呢。

既然知道尚真的心思,李文浩自然不會哪壺不開提哪壺,說道:「少將軍所言,本也是可行之策。然而首里乃王城所在,不可不防,因此少將軍不能輕動。山北兵力不足,增兵支援勢在必行,久聞具志頭守備官察宜河少年英雄,麾下有五百驍勇善戰之士,可堪重用。」

「察宜河?」尚真一愣,一時不明白李文浩的意圖。這察宜河他當然知道是誰,察倫的第三子,也是唯一一個有本事的兒子,李文浩說他少年英雄,倒也不算是恭維。只不過因為察倫的關係,尚真一直不肯重用察宜河,將他遠遠地調到具志頭做了個守備官。

但金子終歸是金子,無論在哪裏都能夠發光。察宜河上任不過兩年,就基本上肅清了琉球南部的盜匪,不僅訓練出一支五百人的團練,還和阮國義聯手,在山南開闢了一個商港。

這些政績早已足夠察宜河從守備官升級為守正官了,但一個察倫就已經讓尚真很頭痛了,他自然不願看到察倫的兒子冒出來,阮國義上呈的請功表,直到現在還按下不發。

李文浩眼下提起,自然不是在替察宜河鳴不平,這一點尚真倒是很清楚。「李愛卿的意思是想讓察宜河領兵支援山北?」尚真一邊說,一邊把眼光投向了察倫。

察倫久在朝堂,此刻心裏雖有些激蕩,但臉上卻絲毫不起波瀾,好似這察宜河跟他全無關係一樣。

「大王明鑒!」李文浩道,「察宜河驍勇善戰,麾下又有五百敢戰之士。此去山北,定能助阮將軍守御山北,教池田信雄不敢南犯!」

尚真還在猶豫,道:「但賊兵勢大,察宜河雖然能戰,麾下卻只有五百士卒,如何敵得過八千賊兵?」

「大王,兵不在多而在於精。五百兵卒雖少,但個個敢戰;倭寇和海賊雖眾,卻是烏合之眾。以微臣之見,阮將軍之黑甲兵已足夠守城。微臣執意要增兵山北,是怕池田信雄分兵南下,直撲伊江、國頭二城。這二城城牆矮小,又沒有大將坐鎮,定然難以抵擋。所以微臣建議,升具志頭守備察宜河為國頭、伊江守正,與阮將軍南北相應,共同守御山北!」

李文浩話一說完,一眾大臣都愣住了,連察倫的臉色都有些變化。要知道在琉球中山國,武將的升遷最為艱難。守備與守正雖然只一字之差,但若是沒有戰功,想要升為守正卻是萬難。李文浩如此大功,又得尚真信任,所領的也只是內廷守備,而不是王城守正,原因即在於此。察宜河有功那麼沒錯,但肅清的只是地方上盜匪,比起惡名昭著的倭寇,差了十萬八千里。

李文浩吹噓察宜河麾下勇士敢戰,察倫聽着雖然高興,但心中卻知道那五百人即便精銳,也萬萬比不上阮國正麾下的黑甲兵,怕是也及不上那些小琉球的海賊。

察倫心中明白,李文浩這麼說,實際上是在向自己示好呢。雖然對這個漢人有着很深的成見,但此刻卻不能不承他的請。

察倫兒子雖多,但成器的卻只有一個。察宜河困囿山南,兩年不得升遷,他這個做父親的,卻什麼忙也幫不上,內心之中,對兒子的愧疚那是日漸深重。

如今李文浩給他兒子整出這麼一個機會出來,實在是讓察倫喜出望外。國頭、伊江二城守正,手上最起碼也得有兩千的可用之兵,這樣的實力,在琉球可是僅次於阮國正了。

山北雖是抗倭前線,但國頭、伊江二城相對於山北城而言,卻安全得多。李文浩建議升察宜河為國頭、伊江二城守正,而不是到山北城擔任阮國正副手,便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李文浩明擺着是把察宜河放到山北去鍍金,而不是送死!

想到這裏,察倫抬眼望向李文浩,見對方正微笑着看着自己,也輕輕頷首,示意自己接受了他的好意。

「改革的事情,大王已經下定了決心,便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李文浩年輕氣盛,處事不知輕重,得罪的人實在太多,還是要老夫助他一臂之力啊!」

察倫在心裏說道。

....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怒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怒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68章拉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