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人有七情六慾,何為七情,《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佛教的「七情」與儒家的「七情」大意相同,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唯有中醫理論有所變化,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

何為六欲,生、死、耳、目、口、鼻。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論》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認為六欲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慾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也有說六欲是指:食,財,物,權,情,性。

而人還有五毒,佛家講,人有五毒:貪,嗔,痴,慢,疑。除去五毒而達到覺悟通的境界。

而人的七情六慾加五毒,皆由心生,是人的一種念頭。七情六慾則更是人生存最為基本的慾望。我將這七情六慾加五毒概括為:喜、怒、哀、愛、惡、欲、憂、懼、憎、驚、意、食、財、物、權、情、性、貪、嗔、痴、慢、疑、覺、悟、通最為基本的25種人的慾望,既是人心所生的25種念頭的基礎之上又衍生迷惘、執著、嫉妒、虛榮、貪婪、嗔恨等等等等煩惱,也衍生了包容、理解、寬恕、原諒、感動等等等等心態。而人的七情六慾與五毒,以及由此所衍生的各種念頭,如果不能平衡,則會發生各種各種的事故。例如執著無法讓人感動,終將會有一人在痴狂中痛苦,或是演變成恨,或是獨自傷悲。嗔恨不能被理解,迷惘不能被原諒,其後果是可想而之,也可發展為以你不可想的方向。

人的心態需要自我的調節,調節不當,便會出現因為某一個念頭的過勝而出現心理的不平衡。關鍵在於這種心理的不平衡可能會導致行事的差錯,而造成不可彌補的結果。可社會卻在平衡的存在之中,自有一種無形的平衡法則。雖是肉眼所看不見的,但卻無時無刻不存在着。所以,並不是個人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如食物鏈一樣,節節相扣,缺一不可。如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一般,既相生又相剋。這就是大自然存在的平衡法則吧。也是得失平衡法則。正如所羅門一生瘋狂的與不同的女人享受着魚水之歡,卻會遺憾沒有同一個女人白頭到老。一個一生只痴情於一個人,也只同一個人睡覺的,是否也會到老了遺憾自己沒有同別人睡過呢?

我們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一切都隨心而得,那樣,世界能平衡嗎?別人能得到平衡嗎?是否應該用一個換位的思維來想一想別人的感受呢?沒有遺憾,就沒有不舍;沒有丑就不能襯托出美。但人的心態卻只有自己才能平衡,當你自己無法平衡的時候,就讓大自然的平衡法則來幫你平衡吧!因因便有果,做事前,一定要想明白,這世上,正常人的智慧不會比你低,你再算計別人的時候,別人是怎麼想的,千萬不要覺得你就是最聰明的人,可以忽視大自然的平衡法則,而為所欲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絕對不是迷信,而是得失的平衡法則,大自然的平衡法則。因此才有了,好人有好報。就算一個惡人,沒有得到懲罰,那他一定在別的方面有着不一樣的善。千萬不要覺得做惡可以用逃避來躲避平衡法則對你的最終裁決。

當然,並不是說,我們就非要容忍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有時恨也可以讓一個人知道他自己的錯誤,但一定要平衡好自己的心態,不可做出過於激烈的事,不可過於的偏激。這個社會不會因為要適應你一個人的生活而改變它原本存在的平衡法則。只有你自己去平衡自己的心態,在適應於大自然的平衡法則之下去做自己覺得是對的任何事情。

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善良的人是絕大多數的,那種站着說話不腰疼,違背事實真相的去評論事情的是與非的人必定是少數。我也相信,人間自有真愛在,多數人的心還是善良的,絕對不是那種幸災樂禍的人。也不是那種看着被欺騙的人說是活該被騙,而維護一個騙子的人。大多數人的人心還是公正的,公平的,知道是與非,存在着善良,同情,仁愛。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世道對我不公,可我卻覺得這世道對我很公平。我不怨世道,更覺得這社會其實就是公平的。我寫這本書,雖然有很多很多的虛構與玄幻的成份,但你們要相信,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帶著作者本人的真實想法與對人世間的感受的。就算故事再虛構,也是帶著作者最為真實的心理想法來完成一部作品的。

我並不知道能有多少人能明白我到底想說明一個什麼問題,或許只是你們茶前飯後一個娛樂的項目吧。更或許有很多人,根本就不會喜歡我寫的文字。但我依然想以我自己的文字來表達我最為真實的心理感受。

我所說的真實感受,並非說我是書中某一角色,而是說,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那個樣子的。當然包括我的夢,我的夢是那樣的,那麼長,長達七萬年……

希望大家可以喜歡,但絕對不強求。白菜豆腐各有所愛,己所不欲,何必施於人?

至此,願人間真愛長存,都能合理的平衡自己的心態,不管平凡也好,波折也罷,只要能此生無悔於人生,便都是好的人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萬古夢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萬古夢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