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汾陽郡王奴

18.汾陽郡王奴

可大部分學生對召集的鐘聲置若罔聞,該玩的玩,該溜的溜。

最後在論堂抱廈內集合的,只有高岳、劉德室、張譚,及衛次公等寥寥十來人而已。

對面坐着的,為王監司、夏侯知館等一行,主要是太學館和四門館的有司,王監司看到,即便這群學生到來,各個也都不穿禮服,也只能搖頭嘆氣,接着他先端起文牒,當眾宣讀《大曆十二年舉格》。

這舉格,就是朝廷為當年科考專門下的「紅頭文件」。

只聽王監司讀到:「公卿百寮子弟,京畿內人士,外州府舉士人等修明經、進士業者,並隸名所在監、官學者,仍精加考試。所送人數,其國子監明經,今年送二百五十人,進士三十人;宗正寺,送進士十五人;京兆府,送進士二十人;東都、同華、河中送進士不得過三十人,送明經不得過五十人;其鳳翔、山南東西道......」

這邊,高岳親眼見到那七十歲的老國子監學生張譚,因撐不住,已伏在案几上打起呼嚕了。

高岳卻始終在振奮精神聽着舉格的宣讀,他知道官府的文件雖然很枯燥,可其中卻有許多有效信息:

現在他明白了,為什麼之前衛次公說,今年國子監又要「童山濯濯」即「剃光頭」了,從這舉格內容來看,每年科考宗正寺、京兆府和同華二州送來的舉子,似乎隱隱有着優先及第的特權,再加上公卿子弟公然通榜的,就憑國子監這群窮學生根本無法與其抗衡。

另外,參加明經考試的比進士考試人數多得多,這也就意味着考中明經科的可能性要高得多,果然「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話不假。

高岳頓時心思又轉動起來,當初為什麼要參加進士科,而非明經科?明經科出身也可以做官啊,幹嗎非得走獨木橋呢?

就在他彷徨時,王監司已將舉格讀完,接着他嘆口氣,語重心長地對各位說到,「昔日開元、天寶年間,我們國子監足有學生數千,進士不由國子監出身者深以為恥。先輩郭代公元振、崔中郎(中書侍郎)湜、范禮尚(禮部尚書)履冰等莫不自太學登第。如今喪亂之後,物態澆漓,稔於世祿,以京兆為榮美,以同華為利市,莫不捨本逐末,去實務華,以至於近年來進士及第,兩監(長安為西監,洛陽為東監)殆絕,哀哉痛哉!」

就在王監司捶胸頓足時,衛次公在高岳身邊冷哼聲,「老生常談!」

接着王監司絮絮叨叨地說個不停,留戀過去的黃金歲月,衛次公便高聲打斷他,「五日後就要春闈,我等還要溫課,請業長學官儘快舉辦鹿鳴宴。」

王監司有些尷尬,然後不再說了,而後左右伸頭,「蘇博士呢?蘇博士呢?」

原來鹿鳴宴的主持人到現在卻還沒來!

眾人忙着找,另外名博士答道,「蘇博士家裏斷炊了,子女嗷嗷待哺,本人一大早跑去昆明池網魚去了。」

衛次公不滿的聲音更加大了。

這時高岳聽到論堂牆外,也傳來聲長長的嘆息,他恰好坐在窗邊,就循聲望去。只見位個子頗高、精神俊朗的讀書人,身着白衣頭頂烏色紗帽站在牆外,窺探論堂內的一切,大概是覺得斯文掃地,這時他和高岳四目相對,那讀書人看了高岳下,便匆匆離去了。

素色屏風下,王監司為了彌補,就親自來主持,然而籩豆等祭器還沒擺好,衛次公就上前,揭開了祭品盤子上的帷布,裏面赫然是兩顆葫蘆。

「鄉飲酒禮,明明祭品要用少牢的,現在羊頭沒有豬頭也沒有,用兩顆爛葫蘆來蒙蔽。」衛次公憤怒指責。

王監司氣得說不出話來,倒是夏侯知館沖着衛次公反駁,「整個太學的博士和助教都要靠種菜圃、撈生魚才能維持生計,你叫我們到哪裏去找少牢來?」

爭吵里,七十歲的張譚壓根就趴在案几上沒醒來過,估摸他不光眼花,耳朵也近乎聾了。

鄉飲酒禮最終變成了場鬧劇,衛次公怕是也要以「侮慢業長」的罪名接受處分,而高岳則和劉德室則趁機溜出了論堂。

劉德室捧著行卷說,「賢弟沒必要浪費時間,我們現在就去汾陽郡王府!」

郭子儀家宅所在的親仁坊並不遠,務本坊南面為崇義坊,次南為長興坊,而長興坊對面即是親仁坊。

待到他倆走到親仁坊前時,看到這汾陽王的宅邸果然非同小可,足足佔據了半個坊面,宅院外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白幡子排滿了宅牆之外,來弔喪的達官貴人、宮廷內侍塞滿巷子,高岳和劉德室根本擠不進去。

「讓開,讓開!」汾陽王府對外開着的狹窄永巷裏,幾名穿着喪服的大鬍子男子,用扁擔扛着水桶,或背着布囊,喝開堵在那裏的人群,往外走着,「還讓不讓人出去打水取米了?」

高岳靈機一動,心想這幾位應該都是王府里的家奴,便上前去攀談起來,「我們不是來弔唁霍國夫人的,而是有要事向汾陽王的掌書記彙報,請問這裏可算是捷徑?」

帶頭的一位身材高大長相威猛的看着高岳,滿臉的不相信,「汾陽王府里每日混進來走門路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看你倆也是其中之一,快快離去,別找不痛快。」

劉德室嚇得便要打退堂鼓,卻被高岳拉住,接着高岳又繼續換笑臉,對那挑着桶的漢子遞上他們準備好的名刺,「我倆都是國子監太學生,絕不是鼠輩。」

那漢子聽說是太學生,又看到他們的衣裝,口氣有些鬆動,他便將木桶送給另外位扛上,吩咐道「老白,你去碾坊那裏,這群弔喪的繼續圍下去,怕是到入夜都開不了飯。」

接着那漢子便引著高、劉二人踏入了窄窄長長的永巷。

這永巷左右容兩三人交錯,抬頭望去只能看到一線天,有些幽閉恐懼症的劉德室瑟瑟地拉着高岳的衣袖。

走了大約五十步,永巷牆壁上一扇小窗打開,一位年輕女子探出頭來,居高臨下看着那引路大漢,「喂,李懷光。叫你們帶的胭脂水粉,給我從市集上買來了嗎?」

那漢子抬了眼,就鞠躬回答說,「稟小郡主,我引個客人,您要的東西交給白元光他們去做了。」

「那快些。」那小郡主說完,就合上窗牖。

聽到這段對話,劉德室差點沒噗出血來,挨在永巷的牆邊抖得更厲害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官
上一章下一章

18.汾陽郡王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