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天下謀

第233章天下謀

秦懷玉的紅翎急報帶來了驚天之喜,但卻也帶給武后一絲遺憾、一抹悲傷。

喜的是秦懷玉部不拘一格,以一把大火將朔方燒成了一片白地,也燒光了默啜的十萬大軍,可謂是上演了一場絕地大反擊!

這個消息太振奮人心了,讓武后多日來的鬱悶和擔憂瞬間一掃而光,也讓北地岌岌可危的局勢瞬間逆轉,一切都變得明朗了,也讓大唐掌握了主動權。

默啜的十萬大軍盡滅,嗯,就算是這個數字有些許水分,但是從魏黑臉附筆來看,至少也達到六七成。

六七成就是六七萬人,要知道這些可不是普通的突厥人,死去的都是默啜的嫡系大軍,也是突厥人中的精銳。

自陰山一戰以來,突厥人也還沒有徹底緩過氣來,如今傾其所有,頂着天也就能聚攏個十多二十萬控弦之士。

而朔方前後兩戰,就滅掉了超過十萬騎,整個突厥鐵騎一下子就被打掉了一大半,而且被消滅的還是大小可汗的嫡系。

默啜的嫡系鐵騎折損大半,無論他本人有沒有受傷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突厥是一個以武力為尊的國家,甚至都不能稱之為國家,更像是一個部落聯盟,可汗永遠誕生在最強大的部落里,若是這個部落衰落了,那麼可汗的寶座立即就會變動,被他人取而代之。

故此,默啜眼前最要緊的事情已不是和大唐死磕,而是趕緊回到老巢平定那些蠢蠢欲動的部落,穩固自己的汗位。

這樣一來,整個北地的戰事實際上已經結束,那些淪陷的土地立即就會回來,而武三思的任務也變得簡單了,無非就是接收失地,安撫民心,再裝模作樣地派大軍溜達溜達,就有大把的功勞可撈。

當然了,武三思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趁著默啜焦頭爛額的時候,和他談一談,花點錢糧把武懿宗那個混球給撈回來,再把雲州的手尾給收拾得乾淨一點,最好是把程伯獻的罪名給坐實。

秦懷玉,吾之副將也!雖然是開國元勛一系,但卻幹了一件漂亮事,解了朕的難題。看在這份上,雖然不能再讓你繼續統軍,待回朝以後,就給你安置一個高位,再封一個爵位,讓你安安心心混吃等死。

武后之所以如此高興,因為朔方大勝可不僅僅是影響一個朔方、一個北地。只要北地平靜了,沒有了默啜的虎視眈眈,安西四鎮之外的吐蕃人就不是個事。

她高興之餘,又為趙無敵的死而黯然神傷,一個出身寒門、沒有根基的少年,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之才,就這麼英年早逝,讓她如何不痛惜?

縱觀大唐諸將,如秦懷玉等將門子弟都心向李唐,而沙吒忠義、黑齒常之之流的外族將領也或多或少受了大唐的恩惠,至於武氏子侄……

武懿宗之事證明了就沒有一個可造就的將才,嗯,也許武攸暨可以一試。

趙無敵本是最合適的人選,只要示之以恩,多加賞賜,還不死心塌地地為吾賣命?

只可惜,人已經死了,說什麼都已經晚了。只能是看在他的功勞份上,給他的家人多加賞賜錢糧財帛,給他的子嗣……這麼年輕,說不定還沒有子嗣,哎……

這是唯一讓武后不滿的地方,可是,世上事十常八九如人意,又哪裏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天地尚不全,何況於人?

一封紅翎急報,寥寥千餘字,卻解決了大唐的危局,西北二地的狼煙將平息,遭遇劫難的邊民也將進入休養生息之中,用時間來撫平心中的傷痕。

而且,這次朔方大勝,其對於大唐帝國的意義,可不僅僅是逼退了如狼似虎的東突厥、讓不可一世的默啜大可汗鎩羽而歸這麼簡單。

這次大勝還瓦解了東突厥與吐蕃以及搖擺不定的西突厥之間的聯盟,而今東突厥大可汗默啜的慘敗,耗盡了東突厥的底氣,加上其內部為了爭奪權利的內鬥,讓他們至少在十年內以內都沒有能力騷擾大唐,給大唐北地帶來了難能可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

而沒有了默啜和東突厥的領頭羊作用,西突厥十姓這個牆頭草立馬就蔫了,哪裏還有底氣跟大唐勒索?

只要派快馬將默啜大敗的慘狀傳示安西四鎮,借他三個膽子,斛瑟羅都不敢要一百萬石錢糧。

不過,就沖着朕高興的份上,既要你們知曉默啜的慘敗,也不取消那一百萬石錢糧了,就算是朕的賞賜好了。

至於吐蕃人,就和突厥人一樣,得益於高原的地勢,唐軍無力攻進他們的老巢,不過,就國力來說,也不過是一個蠻夷之地,豈敢獨自抗衡大唐?

只要他們知道了默啜的慘敗,保准連夜拔營,灰溜溜地打哪來回哪去,都不帶隔夜的。

這就是蠻夷的劣根性,佔據優勢時一個個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彷彿是天老大、地老二,人間他第一,可是一旦風雲變幻,局勢急轉直下,對他們不利且無利可圖之時,立馬偃旗息鼓,悄然離去。

自大唐立國以來,吐蕃人一直保持着對大唐的侵襲,不過,除了欺負一些邊地小民之外,何曾佔到真正的便宜?

縱然是高原上的第一智者、雄才大略的祿東贊,終其一生也就是為他的主子松贊干布求娶了一位大唐公主,除此之外,也沒什麼讓人稱讚的功績。

倒是他的兒子、被譽為吐蕃戰神的論欽陵,竟然在大非川設伏、一舉擊敗了大唐新一代戰神薛仁貴,不禁讓人刮目相看。

不過,而今的吐蕃內部也不平靜,論欽陵日漸權重,引起了其他勢力的不滿,也讓吐蕃贊普頗為忌憚,寢食難安。

主弱臣強,從來都是一個帝國的大忌,就如一個家族一樣,誰也受不了一個大權獨攬且獨斷專行的僕從,論欽陵正是犯了這個大忌,從而導致君臣失和,互相猜忌。

以武后敏銳的眼光來看,吐蕃這次之所以於冬日出兵威逼安西,與東突厥遙相呼應,多半又是論欽陵的自作主張,並未徵得吐蕃贊普的同意。

想到這裏,武后不由得暗暗冷笑:「自古以來君臣失和,以至於互相猜忌,無不是取死之道!嘿嘿,論欽陵之死期不遠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敵之大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無敵之大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3章天下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