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甘丹頗章

第1319章 甘丹頗章

圖魯拜琥,瓦剌蒙古和碩特部台吉,祖父博貝密爾咱、父哈尼諾顏洪果爾、大哥拜巴嘎斯都是瓦剌蒙古的盟主,不過,瓦剌蒙古的盟主,並非瓦剌蒙古的大汗,並不能約束瓦剌蒙古各部,只能憑藉自己的威望,為瓦剌各部排解內部的矛盾和爭執。

大明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喀爾喀蒙古與瓦剌蒙古各部之間發生戰爭,僵持不下之際,圖魯拜琥只帶着兩名侍衛,孤身深入喀爾喀,曾巧妙地調解兩部之爭。因此,代表烏思藏藏佛教格魯派(黃教)與蒙古諸部聯繫的東科爾三世呼圖克圖甲哇嘉錯和喀爾喀蒙古各部領袖,共同贈他以「大國師」的稱號。

大哥拜巴嘎斯遇害后,他因驍勇善戰而繼任和碩特部汗和瓦剌蒙古的盟主,對外自稱「國師汗」,漢人稱之為「顧實汗」。

大明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圖魯拜琥遣使至盛京貢馬匹、方物,歸順滿清。

同年秋,應烏思藏黃教攝政索南群培、名義首領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及其師傅羅桑曲吉的邀請,圖魯拜琥與準噶爾汗巴圖爾,共同起兵南下,南下之前,圖魯拜琥與巴圖爾約定,只要巴圖爾協助和碩特部打下藏區,和碩特部將不再回來,原先和碩特部的牧地,包括烏蘭伯勒奇爾,全部轉交給準噶爾部。

南下之前,圖魯拜琥放棄瓦剌蒙古盟主之位,傳位於大哥拜巴嘎斯的長子、侄子鄂齊爾圖汗。

圖魯拜琥與巴圖爾是從伊犁出發,穿過鹽澤(柴達木盆地),迂迴進入青海的,並沒有經過河西走廊,因而沒有與當地的天命軍發生爭執。

大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正月,顧實汗圖魯拜琥,與盤據青海以西、一直與烏思藏黃教為敵的喀爾喀蒙古部卻圖汗部,進行一場決定雙方命運的一場戰鬥,結果圖魯拜琥以少勝多,大敗卻圖汗部,並擒殺卻圖汗,據有其地,並其部眾。

大明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圖魯拜琥親往拉薩會見黃教攝政索南群培、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阿旺羅桑嘉措的師傅羅桑曲吉,獲「佛教護法王」尊號。

大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圖魯拜琥進入康藏地區,並於次年攻滅康區白利土司頓丹多吉,釋放了被白利土司關在監獄里的格魯派所有喇#嘛,正式吞併了大明的朵甘都司。

同年,圖魯拜琥趕赴烏蘭伯勒奇爾,出席蒙古領主大會,參加制定《喀爾喀—衛拉特法典》。

大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圖魯拜琥率兵進入前藏,打敗一貫反黃教的藏巴汗丹迥旺波。

丹迥旺波敗退之際,著人向圖魯拜琥求和,圖魯拜琥不允,留下長子達延駐守拉薩,自己親率大軍向後藏追擊,丹迥旺波無力自保,在日喀則宣佈無條件投降,交出首城日喀則以及茶葉、酥油、糌粑、金銀珠寶一千餘馱,在固實汗面前認罪。

圖魯拜琥按照處死蒙古貴族習俗,將藏巴汗丹迥旺波裝入牛皮袋裏,投入湍急的雅魯藏布江中。

丹迥旺波兵敗身死,白教噶瑪派的藏巴汗政權,在統治烏思藏地方約二十四年後正式結束,黃教

格魯派不僅擺脫了生死存亡的危局,還在圖魯拜琥支持下,掌控了烏思藏的局勢。

圖魯拜琥坐鎮拉薩,建立西藏地方政權,新添噶倫達本等官職,健全烏思藏地方行政機構。

最初的議政大殿,是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在拉薩哲蚌寺的寢宮甘丹頗章,所以也稱為「甘丹頗章政權」,與烏思藏列代的帕木竹巴政權、仁蚌巴政權、藏巴汗政權一脈相承。

圖魯拜琥以黃教護法王的身份,成為掌握整個藏區的最高統治者——汗王,形成了由蒙古汗王和黃教格魯派領袖聯合統治烏思藏的局面。

甘丹頗章政權的各級官員,由汗王圖魯拜琥和黃教格魯派領袖制定,都是盡忠儘力的蒙古族、藏族的有功人員組成,圖魯拜琥把這些人封為貴族,賜給莊園和農奴。

圖魯拜琥還牢牢控制軍隊的指揮權,他的親信部隊,駐紮在拉薩北面的當雄一帶,由汗王直接統轄,被稱為「當雄八旗」。

華夏永昌三年(公元1645年),圖魯拜琥給自己的老師羅桑曲吉贈給「班禪博克多」稱號,從此後確立了班禪活佛轉世系統,由於羅桑曲吉又是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的師傅,班禪系逐漸與達#賴系分庭抗禮。

華夏永昌六年(公元1648年),拉薩布達拉宮重修,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移居布達拉宮,行政管理機構也隨着轉移,但習慣上還是稱之為「甘丹頗章政權」。

甘丹頗章政權是一種政教合一的政權,首領稱為第巴,第一任第巴,是黃教格魯派攝政索南群培,也就是說,索南群培是甘丹頗章政權第一任正式的行政首腦。

但索南群培卻不是甘丹頗章政權的最高首腦,他是第一任第巴,卻只能管理烏思藏的日常雜務,軍事、賦稅都不屬於他的權利範圍。

甘丹頗章政權的管理者,是一個三人小組:第巴索南群培、班禪大師羅桑曲吉、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因為阿旺羅桑嘉措太過年輕,實際的執政者是索南群培和羅桑曲吉。

但烏思藏甘丹頗章政權並非獨立政權,和碩特汗國才是獨立的政權!

和碩特汗國原先臣屬於滿清,是滿清的一部分,但滿清已經滅國,和碩特汗國已經走向獨立。

烏思藏只是其汗國的一部分,汗國名義上還包括瓦剌蒙古,也就是衛拉特蒙古各部。

汗王圖魯拜琥,不但是烏思藏的最高軍事領袖,也是最高政治領袖和最高宗教領袖,當雄八旗,是他的立國之本。

劉宗敏看着漢清部送來的一大疊訊息,腦袋有些大,他是軍人,戰場拼殺絕對不會落後於人,但藏人、蒙古人如何管理烏思藏,他才管不著。

非白即黑。

軍人的眼中,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自己人,一種是敵人,沒有中間的灰色地帶。

烏思藏地方官府如何管理他的百姓,由誰擔任官員,官員們的稱謂是什麼,一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會不會主動歸順華夏!

第四營征伐烏思藏,不是來學習歷史的,已經發生的事情,都已經成為過去,今日之烏思藏,主動歸順華夏的人,或許可以保住性

命,甚至還能保住全家和財物,但烏思藏的百姓,似乎不知道華夏,很難有主動歸順之人。

不過,這些訊息,倒是對今日的烏思藏有所了解,烏思藏最強的軍隊,或許就是圖魯拜琥的「當雄八旗」,不知道當雄八旗的戰鬥力如何。

劉宗敏有些擔心,第一師已經深入藏區,四面都是藏人和蒙古人,便催促軍隊加快速速。

他留下第三師賀錦部殿後,兼押運糧食,自己親率第二師高祿部、第四師羅泰部一路急性,於五月八日趕到芒康。

此時第一師已經擊潰了十八蒙古土司的聯軍,斬首一千三百餘人,沒有戰俘,但蒙古土司都有戰馬,大部分向西逃竄了。

劉宗敏讓第一師休整兩日,卻分出第四師掃蕩芒康及芒康山以東的部落、村莊,第二師掃蕩芒康以西、以北,除了漢人和主動歸順的人,一律屠殺。

芒康山本身是橫斷山脈的一部分,西面隔着瀾滄江是并行的他念他翁山,再向西,渡過怒江,便是伯舒拉嶺;東面隔着金沙江,便是沙魯里山。

伯舒拉嶺、他念他翁山、芒康山、沙魯里山都是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幾乎都是南北走向,自西向東排列在烏斯藏與四川、雲南之間,因為橫著切斷了東西方的交通,故稱為「橫斷山脈」。

橫斷山脈遠遠不止這四座山脈,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并行於這些山脈之間,兩岸都是絕壁斷谷,別說種地,連通行都十分艱難,但三江的支流河谷,卻是被當地百姓開發為耕地,天命軍在山谷中穿行,行軍、作戰兩不誤。

三日後,第四師殺至金沙江西岸,將規劃中的芒康縣的東部掃平了,開始的時候,羅泰凶神惡煞一般,幾乎是見人就殺,連老人、孩子都不會放過。

後來則是留下年輕的女人不殺。

越殺越手軟!

等殺到金沙江畔的時候,稍稍對天命軍不滿的青壯,只是抓捕,扣押起來,不再屠殺了。

與此同時,第二師高祿部,也將芒康以西、以北蕩平了,蒙古貴族都是望風而逃,傷亡的基本上都是最下層的藏人。

第三師賀錦部押著糧食趕到芒康的時候,劉宗敏將整個第三師留在芒康駐守,並開始在芒康立城,抓捕的藏人、蒙古人青壯,必須參加為期一年的勞役,先修築芒康城,等芒康修築完畢,還要擴展芒康周圍的茶馬古道。

劉宗敏給第三師的任務,除了駐守芒康立城,看護大軍的糧食,防範北面玉樹方向的敵人,還要派兵征服金沙江東岸的甘孜地區,根據皇上的指示,甘孜要立府,隸屬於四川,將來由成都派出城防軍接管。

芒康倚山傍河,東有芒康山、西有他念他翁山可以依託,又能將芒康河水引入城內,非常適合立城,但芒康位於深山峽谷,並沒有多少人口,最後還是按照皇上的指示,立為芒康縣。

芒康縣是烏思藏的最西部,究竟隸屬於哪個府,現在還說不定,等到征服了西北方向再說,暫時只能作為軍糧屯放之地。芒康芒康倚山傍河,第三師押著糧食趕到芒康的於此與此同時,第二師再再再再想再,必須參加勞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滅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滅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19章 甘丹頗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