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一十八章 吃不起

五百一十八章 吃不起

(2011.11.26-古北口長城:卧虎山&蟠龍山)

一、緣

來北京10餘年,只在約10年前去過一次八達嶺,爬過一個烽火台。當時滿城牆的人頭攢動,嶄新的青磚、整整齊齊的白灰勾的牆縫、就這樣中規中矩的擺成了既定的樣子,也讓我心裏對的他的感覺就是波瀾不驚,淡然而過,10多年就再也沒想去過。

去看看古老的古北口,不一樣的野長城,古北口在別人口中似乎因為一個古一個野打動了我,讓我重新想去長城,追尋這段恆更時空的長長的城牆。

二、時空隧道

上午灰濛濛的天色中去了卧虎山長城,遙遠清冷的古長城,幾世風雨,依然孤立

少經修飾的古長城,一磚一石任由歲月擺放,只有我們一小隊人,三三兩兩的走在其上

如時空隧道盤蜿蜒沉默,只一眼就愛上他的古拙蒼涼

下午斜陽中去了蟠龍山長城,奔跑在夕陽下的長城古道上,只覺得心比身跑得更快,感覺真好。。。

共同望向千年前的太陽,陽光一如當年的溫暖,光照下的長城靜看日出日落年復一年,一如當年,同一片光照下的人呢?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長城標本,真實的解構了長城內部

三、長城上的精靈

曾經在長城行走過的人們不知都經過了幾世輪迴,這些長城上的精靈們,也不知在此守住了幾世的枯榮

磚洞中倒蓮一樣的小蜂窩

裝了一袋子什麼東東?

倔強美麗的野棗

隨風起舞的野草

冬日中的絢爛

四、快樂的過客

時光流轉、苦樂無常,但這一刻,我們如此快樂,不知能否感染到你不再沉默蒼涼,只一刻也好。。。

五、關於古北口

古北口長城位於密雲縣古北口鎮東南。距離北京約120千米,面積84.1平方公里。地處燕山山脈,蟠龍、卧虎兩山南面的淺山丘陵區。潮河從北部山谷峽口流入密雲水庫。地勢險要,在山海關與居庸關中段,山陡路險,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從古至今就是內地通向松遼平原和內蒙古的咽喉要地,有"京師鎖鑰"之稱。是長城諸多關口中的重要關口,長城中的咽喉要塞之一。在京北燕山屏立、峰巒疊嶂中,潮河南來峽谷洞開,所以有北京東北門戶之稱。由卧虎山長城、蟠龍山長城、金山嶺長城和司馬台長城組成。

自古以來古北口因其蟠龍山,卧虎山兩山雙峰壁立,潮河,湯河穿鎮而過被譽為"地扼襟喉趨溯趨,天窗鎮鑰枕雄關。"古北口是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明朝洪武年間修長城時,初建古北口關井跨山建成,其城建築于山頂之上,隨山勢升降,蜿蜒曲折,呈現為不規則的多角形,被比喻為鳥窩式。明朝詩人唐順之寫詩說「諸城皆在山之坳,此城冠山為鳥巢。到此令人思猛士,天高萬里鳴弓綃。」

古北口城北,東有蟠龍山,西有卧虎山,山勢險峻,崖壁陡立,兩山緊鎖潮河,河岸只有一輛車可通過的道路。金代曾於此處修建鐵門扼守,所以就叫「鐵門關」,也稱古北口關。清朝,在古北口河西村增設柳林營,建提督府,開闢御道,修行宮,置重兵駐守關口。古北口長城,蜿蜒曲折,起伏跌宕,敵樓密而形式各異。享譽中外的司馬台長城,就是古北口長城中的一段,其驚、險、奇、特,被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贊為長城之最。

①卧虎山長城。位於密雲縣

古北口鎮河西村,海拔665.2米。建於明洪武八年。城牆全長13.6千米,設敵樓20餘座。

②蟠龍山長城。位於司馬台長城和卧虎山長城之間。全長5000米,設敵樓19座。將軍樓和二十四眼樓為建築精華。將軍樓地處蟠龍山的制高點,為指揮機關所在地,樓呈正方形,寬10.1米,樓南北共有4個箭窗,東西各有3個箭窗,東、南、西、北各有1門;二十四眼樓造型為正方形,雙層。每層每面3個箭窗,共24孔故名。但目前二十四眼樓已被日本炸掉了一半,殘缺不全。

整個古北口長城並沒有被人工修過,非常具有滄桑感,而殘破的城牆和彈眼更是讓人彷彿處身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在夕陽的照射下,令人潸然淚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極限通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無極限通靈
上一章下一章

五百一十八章 吃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