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十六章 愚公行動(求收藏)

第二章第三十六章 愚公行動(求收藏)

申飛揚在上江壩下了車,知道還要爬三四里山路就打了退堂鼓:「何必一定要跑這一躺,地形資料我們都有,在那個基礎上設計就是了,這山路爬得很冤枉。」

康明、魏雙河、魏永壽他們好說歹說哄得申飛揚往前走,看在臘野雞的份上,申飛揚還是到了實地。一路上康明已經將涵管計劃對他說了,他實地一看,也覺得有點納悶:怎麼當年金股長就沒想到用涵管渡水呢?這地形一不過山二不過水,兩山所夾的谷地很坪坦,正是修建涵管的理想地形,如果不到實地看,還真的難以推翻原來的設計思路。

涵管的造價比渡水橋造價要低得多了,七八十萬就能拿下來,二十萬項目經費雖然嚴重不足,但也不是象渡水橋工程那樣連想都不敢想。心裏有了一個底,就對康明他們說:「你們的想法確實不錯,但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剛才我們走過來的路,一根涵管幾噸重,你們怎麼運進來?難道用肩膀扛上來?」

康明他們也知道這條爛路是工程施工的最大障礙,修好這條路再來施工是不可能的,二十萬元錢全部用來修路也最多只能修一條毛路的一半,但康明早就有了另一種想法,由於涵管計劃不知道行不行得通,所以就沒說出來,一聽申飛揚說涵管計劃可行,心裏那口氣就吐了出來:「申工,我有一個辦法,也可能能解決路的問題,不知道行還是不行。」

路的問題你能解決?申飛揚、魏雙河、魏永壽一齊看向康明,好象他是一個仙人,會移山填海的法術。

康明繼續說:「這個事,還要兩位支書有決心,並能發動群眾才行,否則,只靠項目費遠遠不足。」

兩位支書一聽就緊張,魏雙河說:「要錢恐怕收不起那麼多,那些年也試過,每個人將近一千,鄉里人窮,哪裏拿的出那麼多錢,幾十元一個人,我還是有點辦法的。」魏永壽也說:「下村的人經濟條件還好些,上村的人就更困難了。」

康明卻說:「靠群眾集資是不行,每個人幾十元錢,你們兩村加起來才兩千多人,最多也不會超過二十萬,對項目來就,也解決不了資金問題。我的辦法是,發揚愚公精神,出義務工,項目只提供基本生活費用。」

兩支書當即表示:「出工沒問題,按人頭分下去,每個人多少個義務工,這是對大家有好處的事,我們發號召,肯定行得通,再與幾個老老一商量,有他們一句話,沒人敢不聽。」

康明在那次水斗中,就領教過族裏有威望的幾個老頭的威懾力,如果他們也能理解這樣的行動,那義務工的問題可能還真不是問題。於是說:「這就好辦了,我看義務工的分派,還是按受益面積分派比較公平,這樣與情與理也說得過去。」

魏雙河就說:「康幹部,這事你就不用擔心了,我們有我們的辦法,你只說,怎麼搞。」

申飛揚聽了半天還是沒聽出個門道來,說:「這與路有什麼關係?難道你們想先發動村民修路?那經費又從哪裏來,那可是交通局的事,水利局只管水利工程。」

「那到不是。」康明說:「申工,你們搞工程,是不是只能讓你們請工程隊來施工?」申飛揚說:「原則上是如此,這樣才能保證工程質量。不過,有些特殊情況的小項目也可以由工程所在地請人施工。」

「那,我們這個小項目能不能歸入有特殊情況的範疇?」

申飛揚冷笑着說:「你們這裏啊,可算是特殊情況里的特殊情況,我估計,沒哪一個工程隊會到這裏來施工,他們一看那條路就嚇回去了,工程是講究速度的,進度越慢、拖得越長,利潤越低,況且,你看這條路,材料都根本沒辦法弄進來。」

康明一聽就高興起來:「這就好啊!」見眾人用奇怪的眼神看自己,康明笑了笑,說:「我們自己干,村民就是施工隊。申工,這設計費我們絕不少你們的,並弄點加班費給你,還花高薪請你當技術指揮,你干不幹?」

申飛揚笑着搖頭說:「我沒法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康明說:「你先別推辭。我是這樣想的,不就是一些涵管的管道嗎,那麼大的管道我們是沒辦法運進來,但我們能化整為零,把鋼筋、水泥、河沙運進來,到現場來澆灌管道。你們別那麼看我,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麼,鋼筋、水泥、河沙的運輸,也不是靠人扛肩挑,你們看,」康明指著幾匹正在向竹藝廠運竹子的馬隊說:「那不是有馱竹子的馬隊嗎?他們馱竹子出去,回來的時候是空載的,讓他們馱那些材料進來沒有問題,我問過了,他們同意只要一半的運費。」

眾人恍然大悟,都佩服康明的腦袋聰明靈活,殊不知康明為這事是日思夜想,早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案,只怕申飛揚說這地方不宜修涵管。一聽申飛揚說可以修,而且是修涵管的好地方,那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康明這才認真地看着申飛揚,問:「怎麼樣,干不幹?」

申飛揚聽康明這麼一解釋,心想還真是一個施工的好辦法,它不但解決了路爛的問題,也解決了施工的問題。涵管的主要造價在挖溝、築基等人工上,既然人工不要錢,這山裏又有的是石頭,築基的片石打起來多的是,澆涵管的碎石租台碎石機來碾,一點問題也沒有,這就只要購買鋼筋、水泥、河沙等基本材料了,工程造價一下子降到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還不到,二十萬元錢拿下這項目,所缺也不多了。

申飛揚出道以來,一直沒有單獨負責過一個項目,昨天金方明對他說,讓他單獨負責這個項目,原本以為這項目根本上不了馬,也沒多大興趣,聽康明這一說,那希望就來了,況且人家還說要高薪請自己當技術指揮,那自己就能多多少少撈一筆額外收入,只是這事不能聲張,畢竟是利用職務之便的非法行為。所以,他對康明說:「干!只是,我不好親自出面,但我可以找個人來把握技術問題。」

康明聽懂了他的話,說:「那沒問題,但你一定要當技術總監,我只相信你的技術,這項目是你負責把,那就沒什麼問題了,隔三差五的來指導一下就行了。兩位支書,怎麼樣,干不幹?」

倆位支書齊道:「干,怎麼不幹?他娘的,這是造福子孫的事,我們不幹,子孫們會罵我們的。」

康明一聽,大部分事都得到了解決,餘下的一就容易多了:「走,我們去找潘大山,這裏是他的地盤,挖溝時在動他們村裏的土,關於青苗費賠償問題還是在找他談談,還有那些馬隊,得他出面組織一下,以後的麻煩就少得多了。」

潘大山對康明提的要求一口應承下來,他說:「難得我們兄弟投緣,兄弟你安排的事我沒二話,我只提一個要求,既然你們做涵管,那些渡水橋的石頭就用不了那麼多,能不能剩下的給我,如果同意的話,那青苗補償費就全免了,我去做工作,保證不給你們設阻力。」

康明不知道他用這些石頭做什麼,反正那些石頭不知道是誰的,既然用不完,不如做個順水人情,還能節省一大筆青苗補償費,何樂而不為呢?當即向上下兩村支書說:「依我看行,工程是在迎光村施工,能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就少很多麻煩。不知道兩位支書的意思如果?」

魏雙河說:「我沒意見。」魏永壽也說:「我也沒意見。」

這樣一來,那青苗費不用給,工程費用就夠用了,康明高興地說:「那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了,不知道潘大支書要這些石頭做什麼?」

潘大山呵呵一笑,說:「真人面前不說假話,你們來,我告訴你們這些石頭的用處。」大家跟着潘大山出了門,見他指著對面的一排旱土,說:「看見那一片土沒有?去年我帶大家種了一片藥材,可天老爺不配合,旱了七七四十九天,使大家血本無歸。你們要修這涵管,那對面的渠道里就有水來了,我想在上游開個口子,修一條灌水渠道橫過那片旱土,今年再帶他們種藥材,把失去的損失搶回來。」

康明想起去年那場差點打起來的水斗,就是魏三進種藥材引起的:「你也種藥材?」

魏雙河說:「潘大老闆可是種藥材發家的,他是我們鄉里的第二個萬元戶。」

「那第一個萬元戶是……」

「老四呀,他原來是竹藝廠的廠長,後來當了副鄉長,這廠就轉給我了。」

其實誰也知道,魏四海是實際上的竹藝廠老闆,康明見這裏沒有外人,就戲謔了一句:「他呀,現在是鄉里最大的欠債戶。」

大家呵呵一笑。

如果覺得還可以,請別忘記了收藏,收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官途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官途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第三十六章 愚公行動(求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