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男人不是好東西

第3章 男人不是好東西

第3章男人不是好東西

「丁醫生,我還是喜歡叫你丁醫生。其實我來這裏,並不是想改變對男人的看法,主要是想知道,怎麼能扭轉媽媽對我的看法,不要總逼着我去相親、處對象?」

說話者是一位青年女子,雙肩不是很放鬆,肘部端著,雙手放在兩側的大腿上,兩腿併攏,後背沒有靠着沙發,說話時頭部微微前傾。

這已經是丁齊與這位求助者的第三次諮詢談話,前兩次會談都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多少與這位求助者明顯的阻抗情緒以及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有關。

在初次見面的「攝入性會談」中,丁齊就告訴她,不必叫自己丁醫生,因為心理諮詢師與求助者並不是醫生與患者的關係。可是對方堅持要這麼稱呼,出於尊重和接納的原則,丁齊也就由着她了。

所謂攝入性會談,是諮詢師從初次接待自助者開始,通過傾聽、提問、反射、引導等技術,確定求助者表面與潛在的目的、找出對方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並收集、整理有關的諮詢檔案信息。而今天這位求助者,已過了攝入性會談階段。

丁齊沒有露出笑容,但表現得很真誠與專註,以溫和耐心的語氣道:「我們不僅要改變看法,更要改變做法;而且重點不是你母親,主要是你自己。起初你不認為自己有心理問題,只是母親多事。經過諮詢后,你也意識到,內心確實存在衝突,生活中也受到了困擾。說明我們的會談還是有進展的,對不對?」

說話的同時,丁齊「打開」了一頁頁記錄。不是在茶几上打開的,而是在腦海中打開的,就像筆記本或電腦文檔——

姓名:劉國男

性別:女

年齡:二十七歲

職業:新媒體行業平面設計師

出生地:本市

文化程度:大學本科

婚姻狀況:未婚,無既往婚史。根據其母親介紹以及本人自述,亦無關係穩定的戀愛史。根據會談內容判斷,迄今應尚無性經歷。

……

問題與初步診斷:求助者堅持認為,男人都不是好東西。其母對此深感擔憂,曾多次給她安排相親,並勸說她應該找人戀愛結婚。求助者對母親的嘮叨很厭煩,也因此受到了困擾。其母在介紹求助者情況時,曾暗示了對其性取向的擔憂。

該求助者看似並非主動求助,而是在母親的一再要求下來進行心理諮詢。但她願意將心理諮詢作為解決問題的嘗試方式,連續三次約談,且后兩次都是獨自一人主動前來,說明其潛意識中還是有求助的期待,並非表面上的排斥。

其最初自稱的目的,並不是要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而是以此迴避母親的嘮叨,好有一個借口讓母親不再逼她找對象。雖尚未進行染色體異常檢查,但初步診斷的結果,求助者並沒有同性戀傾向。

在一般的女性同性戀中,主動的一方通常是性角色認知問題,被動的一方通常是性對象選擇問題,而男性則恰恰相反。求助者並沒有性角色認知或性對象選擇的偏差,她只是堅持認為男人不是好東西,言行所表現出的心理狀態,恰恰完全是以女性的認知身份與選擇角度。

求助者對自己所持的觀點、其現實處境與受到的困擾有清醒的認知,只是將之視為一種個性。而她的這種個性觀念,與周圍人群的理念形成衝突,並感受到了困擾,表現了心理活動的協調一致,也符合內向、追求完美的人格特點。

可以基本排除精神病性癥狀,亦未觀察到精神症特點,存在心理問題,但屬於正常人的精神活動範疇……

有點難以想像,這些是在腦海中「打開」的內容,就像清晰的書冊快速閃現,在不動聲色中完成了系統的記憶歸納以及信息整理。但這並不是什麼特異功能,只是一名優秀的心理專家,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所應具備的一項素質,看似是與一般人不同的「超常能力」。

掌握這種能力需要非常專註的狀態,以及長期的技巧訓練。理論上講這是優秀的心理諮詢師都要掌握的技能,但每個人的天賦不同,專註以及努力程度不同,掌握的水平當然也各有高低。

丁齊無疑是極有天賦也非常努力,他的這項專業技巧能達到幾乎是最高的水準。導師劉豐曾給這種技巧起了一個尚未得到業內公認的名字——心冊術。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除非是得到了對方的同意,否則諮詢師是不能做現場記錄的,尤其是在起初的攝入性談話中,更是儘可能不要做筆錄,以免引起求助者的疑慮和反感。這就要求諮詢師在長達一個小時左右的會談中,能準確記住求助者訴說的內容,並在散亂的話語中抓住最核心的要素並歸納整理,這一切都是在腦海中完成的。

這些歸納整理出的信息內容,可以包含各種表格與文檔,也就是說心理諮詢師在談話進行的同時,就在腦海中填寫了各種表格與文檔,這是一項非常專業的技能。在後面的會談中,還要及時應用這些已歸納整理好的信息,給求助者以合理的反饋。

往往只有在會談結束、求助者離開之後,心理諮詢師才能將這些信息記錄下來以免遺忘。而在下一次諮詢之前,要再度熟悉這些記錄,在正式會談時通常是不能現場翻閱的,而是在腦海中呈現與使用。

更需要注意的是,心理諮詢師在這個過程中還不能走神,要時刻保持着對會談內容以及求助者反應的關注,腦海中的資料不斷整理形成與反饋使用,是與會談同時進行的。丁齊雖然還很年輕,但在這一方面,已堪稱一位「心冊術」大師。

諮詢室中溫度和光線都非常舒適,但並沒有任何多餘的、可能會引起注意分散以及求助者不安的陳設。一長一短兩張沙發和一個茶几,茶几上並沒有本和筆,只有兩個紙杯。

筆在特殊的場合也可能成為一種傷害性的兇器,能不出現就最好不要出現,就算出現也不能放在求助者伸手能拿到的地方。心理諮詢室的門很隔音,卻不能鎖死,這一切都是為了防範某些意外情況,也是心理諮詢師的自我保護。

通過簡單觀察和詢問就能發現精神異常的病患,通常都會被送到精神科診治,理論上不是心理諮詢師的服務對象,但也要以防萬一。至少來到這裏的大部分求助者,很多都是有心理或情緒問題的。

在丁齊整理「心冊」的同時,劉國男則答道:「我本來不認為我有問題或者是我的問題,但是和丁醫生談了兩次,我也感覺有些問題需要解決,我確實有煩惱……丁醫生,周圍很多人認為我有病,你是不是也這麼看?」

丁齊語氣鄭重地答道:「這個問題,你在第一次見面時就已經問過了。我當時就告訴你,你沒有病,至少從醫學角度,你沒有神經症或精神病性癥狀。你是個正常人,但正常人也會有心理問題,有時會處於心理不健康的狀態,這會影響到人的生活。」

劉國男滿意地點了點頭:「嗯,丁醫生很專業,也很能堅持自己的觀點,你上次就是這麼和我分析的……既然這樣,怎麼才能讓我媽不再煩我呢?」

丁齊:「我們現在要解決的不是你母親的問題,而是你的問題。現在看來,你內心中的困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母親的嘮叨和猜疑讓你不勝其煩,她堅持你是有什麼問題才不願談對象的。第二是你自己的觀點,堅持認為男人都不是好東西。而通過我的觀察,你的隱含義就是和男人交往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是這樣嗎?」

說話時,丁齊又不禁想起了劉國男的母親。他當初可是費了好大的勁,才讓那位阿姨明白,心理諮詢中心不是社區婚介所一類的機構。

劉國男答道:「讓你這麼一總結,好像真是這麼一回事。但是第二個是我自己的問題,跟別人沒什麼關係!」

丁齊:「對於第一個問題,心理諮詢的目標就是幫助你去調整認知和行為,從而適應和調整您和母親之間的相處方式,使觀念衝突不再造成困擾,所以在這裏,仍然是你的問題。……對於第二個問題嘛,既然男人都不是好東西,你是怎麼看待你父親的,他也不是個好東西嗎?」

說出後面這番話的時候,丁齊盡量將語氣放得輕柔,觀察著劉國男的反應。而劉國男的反應很快,隨即就答道:「我父親很好,是個好人。」

丁齊:「但這與你堅持的觀念不符呀,他也是男人,而你說男人都不是好東西。」

劉國男:「我沒有把他當男人看,父親就是父親,不可能成為我的男人,在我的觀念里,所謂男人應該是……」說到這裏突然頓住了。

丁齊感覺自己快要抓到問題的關鍵了,立刻反饋道:「我試着幫你總結一下,在你的觀念中,僅僅具有性別意義的男人不是男人,有潛在可能和你發生兩性情感關係的才是男人?所以你說男人都不是好東西,其實是指這種男人?」

劉國男點頭道:「是的呀,不可能和我有那種關係的人,我管他是好是壞、是男是女。」

丁齊又一次強調道:「你說的這種關係,就是指兩性情感關係。主要有兩種,對你感興趣的男人或者說你可能會感興趣的男人,他們都不是好東西!至於別的人儘管性別也是男的,但不在你的評價範圍之內,是這樣的嗎?」

劉國男若有所思道:「好像是這樣的,但男人既然都不是好東西,我又怎麼會對他們感興趣呢?」心理諮詢的過程往往就是這樣反覆,很多事情在平常人聽來可能會感覺很「傻」,但有心理問題的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會覺得這很嚴肅、很重要。

丁齊終於笑了:「所謂感興趣,未必就是喜歡或者不喜歡,而是一種情感投入。你會關注他們,自覺或不自覺的,投入一種強烈的情感。比如你堅持認為某種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這就是你內心中的關注與投入的情感。」

劉國男:「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比如丁醫生你,我一開始並沒有在意你是不是男人。」

丁齊:「我第一次就建議,你如果對男人很反感的話,可以為你轉介一位女性心理諮詢師,你卻說沒那個必要,原來還有這麼個原因。」

劉國男:「其實就算我認為你也不是好東西,我也不想換個女的做諮詢……男人一般認為我很難搞,但女人一般都認為我有病。」

丁齊適時糾正道:「這只是你身邊所接觸到的個別人、你自認為他們對你的看法,不要把這種個別的、自我的認知,無限擴大到所有人身上,我們不能這麼思考問題。」

劉國男:「丁醫生,我先前告訴你,我根本不想來,是我媽媽非得逼我來的,其實也不完全是這麼回事。我那麼說,只是很反感我媽媽天天嘮叨,不由自主就想跟她對着干。我也想找心理醫生試試,只是不知道有沒有用。」

丁齊語氣懇切道:「嗯,其實我也注意到了。你來找所謂的心理醫生,一方面是想通過醫生證明你是沒有問題的,另一方面心情也很矛盾,有所期待。你持這種觀點從大學時代就開始了,你母親也一直在嘮叨,但並沒有過於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怎麼現在突然嘗試着要找辦法解決了,恐怕不僅是年齡的原因吧?」

劉國男的肩膀終於放平了,有些擔憂地說道:「其實我媽媽這些年一直在嘮叨,我雖然聽着有些煩,但也沒怎麼樣,畢竟是我的媽媽,她想說就說幾句唄。可是最近突然覺得特別受不了,有時候心跳好快,晚上經常會失眠,走到人多的地方別人多看我幾眼,我也覺得他們是在議論我,按照丁醫生您的說法,確實影響到生活了……」

丁齊的神情變得凝重起來,這位求助者確實很「難搞」,和他人的心理距離保持得很遠,潛意識裏有強烈的防備,直到現在才說出實話,這是前兩次諮詢中都沒有吐露的情況。他很認真地問了一句:「你說在人多的地方、有人多看了你幾眼,你就『感覺』他們是在議論你,但你認為他們真的是在議論你嗎?」

劉國男低下頭道:「我知道他們可能不是在議論我,只是我自己想多了,但總是忍不住有這樣的感覺。」說着話又不自覺地伸手去摸胸前的一枚藍寶石吊墜。

丁齊稍微鬆了一口氣,身體前傾道:「你既然能有這樣的自我認識,問題還不算太嚴重,但如果不做調整繼續發展下去,恐怕就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了。你好好回憶一下,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還想多問一句,你這三次來都換了不同的衣服,可始終戴着同樣的項鏈,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種連續提兩個問題,而且第二個問題顯然偏離了主題,本是諮詢談話過程中的大忌,但丁齊對細節的觀察卻很敏銳,認為這其中可能有關聯。

劉國男的神情陡然一驚:「丁醫生,您真是太神了!我想起來了,就是買了這條項鏈之後,感覺便不對勁了。

當時我是和三個閨蜜,也是大學的三個同學一起逛商場,在專櫃看見的這條項鏈。我們都試了,我是最後試的。她們三個都很喜歡,但是嫌貴沒捨得買,售貨員後來誇我戴着最漂亮,我就買下來了。

我戴上這條項鏈之後上班,發現有的同事總是多看我幾眼,到人多的地方也一樣,心裏總是感覺有點慌……」

丁齊:「既然這樣,你為什麼一直戴着它呢?」

劉國男微微一怔:「我為什麼不戴着?花了八千多呢!別人議不議論,跟我有什麼關係?」

丁齊微笑道:「但是你戴上它就感覺不自在,正是因為這種不自在,你反而不願意摘下來,是不是?」

這是一種很矛盾的心態,但它確實會在人們身上出現,劉國男有些猶豫地答道:「是的。」說話時神情變得有些迷惘。

丁齊想了想,又突然問道:「劉國男,你認為自己長得漂亮嗎?相比身邊其他的女性,你認為自己對異性是不是有足夠的吸引力?……你如果信任我,就不要有顧慮,如實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有些私密,但諮詢師會為求助者嚴格保密的。」

進行到第三次諮詢會談,丁齊終於打開了劉國男的內心世界,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剛才那一句看似突兀的提問真是太關鍵了。劉國男帶着有些委屈又有些迷惘的神情,一開口就訴說了很多,在丁齊的不斷引導下,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所在。

在丁齊的「心冊」中,有關劉國男的情況變得完整與清晰起來——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方外:消失的八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方外:消失的八門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男人不是好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