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國患思賢良 聚財用奇謀

第四十九章 國患思賢良 聚財用奇謀

劉徹的英雄心自來有之。在他很小的時候,便聽過本朝許多人物的事迹。尤其是高祖皇帝肇基之初那些壯懷激烈的英雄傳奇。

金戈鐵馬、奇謀密計,萬軍對陣,流血盈野!這些對於他的先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的事。但是對於出生於繁華未央宮的劉徹來說,每當聽到這些,少年的心就充滿了熱血沸騰的誘惑。

由於這樣的情懷,他自小就熱衷於弓馬武藝,自覺勤奮苦練,跟宮中的很多侍衛都討教過,而李廣就是他曾經最欽佩的一位將軍,飛馬騎射之術就是他一手傳授。

先帝駕崩,劉徹即皇帝位的時候還不到十六歲,至今已十餘年矣。

可是,他並沒有得到想像中的無上天子權力,因為長樂宮中那道如山般的陰影籠罩着他。

經過文、景兩位皇帝的苦心經營,留給劉徹的是一個朝廷穩定、民間日漸繁榮的大好局面。

政局穩定當然是一件於國有利的事。但是同樣的,也給朝堂上帶來了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勛貴大臣們的心都惰了。

劉徹暗中嘆了口氣。今日留下這幾位大臣商議匈奴事,他本來心中還是存有幾分希望的,希望他們還能有那種為國的勇氣,可是,他終究是失望了。

「暮氣沉沉的朝堂啊!這不是朕想要的。朕對外需要的是手中利劍的鋒芒,對內需要的是經緯天下的無雙國士。」

要說朝中還是不乏能臣勇將的,比如丞相竇嬰,在漢景帝時,就有保國之功,被景帝稱為社稷之臣。

能做到社稷之臣,那可不容易。而竇嬰就是其中之一。

在由於景帝削藩而引起的那場"七國之亂"時,舉全國之力方才平息了這場叛亂。而將帥用命,更是其中的關鍵。

叛亂平息后論功,公認的功勞最大的兩個功臣,一是周亞夫,二就是竇嬰了。

竇嬰是竇太后的親侄子,當時以宗室之親,不辭辛勞,親冒矢石,領軍衝殺在最前線,便宜指揮,統帥得當,為平息叛亂立下了巨大功勞。

竇嬰對漢室的忠心,那是沒的說的!因此景帝駕崩時,遺命他以大臣身份輔佐幼帝,足見對他的信任。

可是天下承平這些年,他身上當年的銳氣早已不復再見,當起了按部就班唯唯從命的平和宰相。這讓劉徹對他漸漸失望起來。

其實,即位之初時,劉徹對竇嬰還是很讚賞的,這源於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那是劉徹剛剛懂事的時候,竇太后非常寵溺小兒子梁孝王,那年重陽節諸王來給太后賀宸,一家人在長樂宮後花園圍座。

竇太后也不知道是有些高興過了頭,還是飲了幾杯酒的緣故。閑談之際,轉身對自己的兒子漢景皇帝說了這麼一句話「武兒仁孝,如果你以後皇位傳給他,一定也會做得很好的。」

當時景帝的臉色變得非常難看,但他卻不敢反駁自己的母后,只得強裝笑臉,違心的說了一句「千秋之後可傳梁王。」

當時竇太后大喜,連聲誇讚,兩個皇兒都孝順。周圍之人雖然看出皇帝的不悅,但無人敢開口說此事的不妥。

這時候,只見坐在座位最末的魏其侯竇嬰舉了一杯酒,站起身來,先祝了太后壽語。然後轉身對皇帝拜了拜,冷著臉說道:「天下者,高皇帝之天下也,父子相傳,乃當時的約定,陛下怎能擅自送給梁王呢!」

漢景帝心中大喜,臉上卻裝出發怒的樣子訓斥了他幾句。而竇太后被竇嬰駁了話頭,無法再繼續說下去,此事就此作罷了。

當時劉徹就在旁邊,他雖然年紀幼小,但卻記住了此事,並在當上皇帝后還念念不忘竇嬰當年犯顏進諫的恩情。

只是,魏其侯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鋒芒畢露的人了,繁雜的政務早已消磨盡了他當年的銳氣,一如這個暮氣沉沉的朝堂。

「天下英傑何其多也!朕這次一定要好好選拔一批賢才,完全為朕效力的賢才,與朕一起打造一個全新的大漢!」皇帝劉徹握緊了手中寶劍,暗自下定了決心。

青郊外酒樓中,幾個書生終於從醉中醒來了,只是個個頭感到疼的厲害,齜牙咧嘴的喝了卓文君給他們準備的醒酒湯,方才逐漸感覺好起來。

距離朝廷召開的詞林苑招賢還有半個多月時間,既然閑來無事,這幫人就天天在酒樓喝酒作賦,談論國事,司馬相如作陪,倒是逍遙快活。

偶爾也會去後院,看看那處釀酒作坊的操作,美其名曰免費品酒,與在此處的元召小冰兒崔弘說笑些時候,倒是與三個孩子相處得甚是融洽。

司馬相如已經把元召那次所吟誦的《俠客行》抄錄整理了出來,與嚴安等人逐句賞析了一遍,越發覺得這首詩作的妙處。

自古書生俠客夢!何況這幾個人本來就是文武雙全之輩。這樣的詩句正切合他們的心境。司馬相如竟然依律給它譜了琴曲,吟唱起來更添豪情颯沓之氣,後來終於在世間流傳開來,成為英俠之輩的最愛!這對於元召來說倒是始料未及的事。

元召又經過幾次改良,終於蒸餾出來的酒口感更好了些,聶壹已是大為滿意。

閑暇之時元召與他秘密商談了幾次,至於說了些什麼,外人無從知曉。只是再以後這北地大商看元召的眼光與從前不同。

「你確定這次匈奴人會提出那樣的條件?你怎麼知道他們會有這樣的條款?」聶壹壓抑住心底的激動,看着平靜的在仔細端詳盞中酒的元召。

「當然!並且朝廷很快就會答應這件事。呃,你不用那麼看着我吧?因為很明顯,這是所有條件中最容易解決的嘛。」

「你……你真的是個八歲的孩子?好吧,只要這次你說准了,以後所有北地邊塞的商品配貨你說了算!聶家會無條件全力支持的。」

元召點了點頭,沖聶壹笑了笑,這正是他想要的承諾。

「不用懷疑,只要參考我跟你說的那些去做,不出三年,邊塞、草原直至整個北方的商品交易就是聶伯伯說了算了。到時候……呵呵,聶家想不成為江北第一大豪門都難啊!」

聶壹的血湧上來,彷彿已經預見到這個誘人的前景。難道聶家會在我的手裏發展成為百年大族?很有可能啊!記得從前有個奇人給我搖過一卦,說在中年時會有天外飛來客贈場大富貴!難道……會應驗在元哥兒你身上不成?

元召聽他如此說,倒是心下一愣,真有這麼神的人?不過他臉上卻並不表現出來,只是笑笑說:「富貴是肯定有的,只是大小就需要聶伯伯自己去掌握了。」

聶壹握了握拳頭,鄭重道:「放心!既然事先能搶得此先機,我一定會好好佈置,竭盡全力。」

「這種酒我會分成幾類,度數越高的,不妨價格定的貴一點,我想,匈奴人會更喜歡這種吧?他們的錢反正也大多是搶來的,閑着也是閑着,就拿來換酒喝嘛。呵呵!」

聶壹心中一動,他試探地問道:「這麼說來,與草原上的匈奴人進行這樣的商品貿易,是對我大漢有利嘍?」

「是啊!用這些茶啊、酒啊、鹽啊什麼的,把他們手中的錢換過來呀,要不他們手裏很多錢幹什麼用啊,等着他們去打造刀劍配置馬匹啊?然後更有力量來踐踏大漢的國土?」

聶壹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一拍大腿。

「我就說嘛!我們大漢的子民,怎麼會去為敵人做事。從前對匈奴人賣出點什麼東西,總覺得心裏有些忐忑,那麼做會不會是算出賣我們中原的行為。今天聽元哥兒這麼一說,聶伯伯是豁然開朗啊!這……這原來也是一種愛國嘛!」

「所以,這次聶伯伯回去后,不用再有顧慮,就好好佈置準備,一旦朝廷開放邊市的詔令到達,就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了,估計有可能這次最少會開放五六處,才能滿足匈奴人的需求,草原上欠缺的東西太多了。」

聶壹頻頻點頭,經商利在先機!這個道理他比誰都明白,早在心裏開始盤算下一步的打算了。

兩人正在敘話之際,牆角處轉出一人,哈哈大笑。

「你們在商議發財大計,卻已被我聽罷多時了,可否說與我參詳參詳?」

聶壹回頭看時,來人翩翩佳公子,正是司馬相如好友,這幾天經常往後院來的徐樂。

元召不動聲色,只是沖他笑了一下:「就是商量往北面運點酒賣罷了。不知道徐叔叔想知道什麼?」

徐樂此人卻是心思十分細膩,他早看出眼前這個孩子的不同尋常之處。他先與聶壹互相打個招呼,然後對元召說道:「我家祖居川下,倒是薄有家財,經營的就是鹽業,元哥兒如果有此門路,倒是可以商議商議。」

元召頗有些意外,看不出這公子哥樣的人,家裏面原來是開鹽礦的。不過,這徐樂人還不錯,雖然也是一介書生,但卻沒有一絲驕傲之氣,很是隨和,元召對他印象挺好的。

元召想了想,又問了幾句徐家經營的一些情況。徐樂很是誠懇,並不隱瞞,一一詳說。

原來他們家在漢中川下一帶,祖輩經營鹽業,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也有幾個井礦,更有三四個大鹽池,門第也算可以的了。

到了徐樂這一輩,家中倒有幾個堂兄弟,正主卻只有這一根獨苗,就走上了讀書的這條路子,希望他在仕途上能有所成就。

家裏的產業暫時交給叔叔伯伯們打理,只讓他安心讀書。

只是徐樂從小耳濡目睹,骨子裏終究是有商賈之念的,也懂得變通,並不是那等迂腐的書生可比。

今天無意中聽到元召對聶壹所說的一番話,他的心裏,隱隱感覺似乎有一個機會擺在了眼前,因此才現身出來打算詳細詢問仔細。

其實徐樂還是有些底氣的,徐家的製鹽業雖然比不了齊和江淮兩地所產的海鹽,但在這西部之地,還是有很大優勢的,無論規模還是鹽粒品質都算上乘了,因此,他對元召和聶壹提出可以合作的要求時,心裏還是有些優越感的。

可是,當他疑惑的接過元召遞過來的一個小包,打開來,看到那些晶瑩細膩白亮亮的碎粒時,不禁目瞪口呆。

「這是鹽?那些粗黃的大粒子竟然能做成如此精美!」出身於製鹽世家的書生徐樂捧在手心,眼神炙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血丹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血丹心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國患思賢良 聚財用奇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