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一 如何逼瘋皇帝

三百八十一 如何逼瘋皇帝

因為大宋對宗室的管理辦法一直沒有改變,所以在趙禎駕崩后,陝西的事情不管有多重要,趙盛都必須放下,快馬加鞭回京奔喪,然後為皇帝守靈,再按照規矩被關進高牆裏面軟禁起來,了卻一生。這是禮法,在禮法大於天的這個時代,誰敢違背那就是大逆不道。

既然趙盛不能再在京城之外活動,那麼他的老婆孩子自然也不能留在陝西。只是趙盛的第二個孩子剛剛兩個月大,因此得到趙禎駕崩的消息,只能是趙盛快馬回京,老婆孩子在後面慢慢趕路。

當趙禎駕崩將近兩個月後,載有趙盛家眷的船隊走到汴梁近郊時,發生了一件與「燭光斧影」並稱的大宋千古懸案——「軍令案」。

當天趙盛家眷船隊眼見已經快要看到金明池,突然河岸上塵頭大起,這立即引起了王府護衛的警惕。這些護衛大都是上過戰場的老兵,一看這煙塵就知道大隊人馬正奔此處而來。雖然這裏已經是汴梁城外,天子腳下,但是考慮到自家主人特殊的身份,護衛頭領還是命令護衛們上岸警戒。

不多時,果然一支官軍奔到河岸,為首的一個軍官高聲呼喝,聲稱受樞密院調遣,捉拿藏於宗室船隊中的反賊。護衛當然不能容他們搜查,立即刀槍相向。那軍官自恃有樞密院命令,這又是個向新皇帝表忠心的大好機會,立即命令軍士強行登船,雙方就發生了衝突。那些久在京師疏於訓練的官軍卻不是那幫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護衛們的對手,雖然人多,卻根本無法突破護衛們的防線,還折了不少人。軍官見出了意外,連忙叫人去搬兵,誰知這一搬兵讓整個京城都亂了套,因為誰都不知道樞密院這個命令是誰發出的,皇帝也不承認自己曾命令樞密院調兵,可樞密院派人檢視,那軍官手裏的命令確實是真的,關防也是真的。

這下樂子大了,皇帝急忙下令追查。可是查了一個月,也沒有什麼結果,此時倒是在護城河裏發現了一具屍體,這具屍體的身上帶着一方偽造的樞密院關防。經查,這個死人生前正是個刻版偽造銀行票據的慣犯,因此焦頭爛額的開封府只得把黑鍋扣在這具屍體頭上草草交差。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一個偽造銀行票據的人和宗室完全不搭界,怎麼會想起針對趙盛來呢?而且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卒,怎麼就能順利的把偽造的樞密院命令交給軍官,還不讓那軍官生疑的?他最後又怎麼會死在護城河中的?

而且市井中又起了傳言,說那人身上雖有一方偽造的樞密院關防,但是極為粗糙,是個人就能看出是假的,絕對不是當日那份命令上的關防大印。

汴梁百姓本就喜歡八卦,再在有心人的添油加醋之下,他們很快就「還原」了事情的真相。在他們看來事情應該是這樣的:

老皇帝本來屬意勤政愛民又戰功赫赫的趙家三郎,準備把皇位傳給三郎的,可是沒想到四郎勾結韓琦等奸臣,趁老皇帝病中逼宮,奪得了太子之位。此後雖然趙家三郎依然以大局為重,兢兢業業為國效力,但是現在這位皇帝總是擔心自己無才無德,又得位不正,怕他哥哥爭奪皇位,再加上他自己到現在還沒有個兒子,因此就想把他侄子幹掉,然後把他哥哥關進宗人府收拾掉,所以才讓樞密院找個人以搜查反賊的名義殺人,只是找的那個人把事兒辦壞了,這才拋出一句死屍來擦屁股。

有人還故作神秘地說:「若非早有這樣打算,為何那人剛一掌權,就把警察司給撤了,又把狄樞密給貶了?狄樞密可是忠臣,都做到樞密使了,還能在先帝病重時衣不解帶守衛宮門。若是他在樞密院,誰能搞什麼陰謀詭計?那警察司過去破過多少奇案?就是怕警察司能把來龍去脈查個水落石出,才早早把警察司撤了的呢。」

凡事就怕胡亂聯繫,這一頓聯繫讓事情看起來還真是那麼回事一樣。不管這些傳言有多少漏洞,反正老百姓是信了,因為誰也想不出出了當今官家還有誰有必要對付趙盛的家眷,也沒有誰有這個膽子。因為這件事的刺激,老百姓們又津津樂道地比較起趙盛、趙曙兄弟兩個來,趙盛的赫赫戰功和在陝西治理地方的功績都被擺了出來,反觀趙曙,就是翻閱卷宗,發現了幾個冤假錯案而已。

對了,趙曙曾經釋放了一個死囚,結果死囚出獄后沒幾天,就因為謀財害命把一個地主家十餘口給滅門了。據說因為這事兒對趙曙的名聲打擊太大,被刑部和地方的官員聯手給壓下了呢。

這些事情都被翻了出來,趙曙的名聲一時竟有日趨狼藉的趨勢。

自從趙禎立了趙曙為太子之後,李不棄從宮中得到消息的渠道有所減少,但是在趙曙登記之後,那些渠道反倒又恢復了,這真是不得不感謝趙曙那位賢惠的太妃母親。這位張太妃似乎有一種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心理,更兼記性好的出奇,對多年前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都記得一清二楚,逼得李舜舉、甘召吉這幫原本趙禎身邊的老人兒都不得不各自尋覓退路。

李不棄不會容許權閹,但是此時大宋根本就不可能產生權閹,因此他和這些宦官們的關係一向是不錯的。宦官因為身有殘疾,一旦主子不在了,就很難如正常官員一樣升遷,因此準備退路只能是求財了。李不棄正是大宋公認的財神爺,這些宦官們怎麼可能不和他搞好關係呢?

所以雖然趙曙登基提拔了一批人上來,原來趙禎身邊的老人逐漸失勢,但是如李舜舉、甘召吉這些人積威還在,在宮中還有深厚的人脈,都不用李不棄暗示,趙曙每天的情況就會不時傳到李不棄耳中。

李不棄知道自從「軍令案」在民間推動了波瀾之後,趙曙經常夜間不能入睡,就是睡着也只能睡一兩個時辰,而且脾氣十分暴躁,還一把一把掉頭髮,就這樣,他每天晚上還要忙活着造人。誰讓他到現在都沒有一男半女呢?他哥哥趙盛可是都有一兒一女了。

這也是他的硬傷啊!怎麼能怪老百姓相信本來趙禎是想傳位給老大呢?

存在這麼大的心理壓力,也難怪趙曙才登基幾個月就在上朝的時候暈倒了。這個樣子下去,這位身體本來就極差的皇帝不是因為心事重重倒下,就是在憂鬱中爆發。李不棄就準備搬個小板凳看趙曙究竟要走哪條路。

按說皇帝這個樣子,明白事理的大臣就應該求穩為主,但是總有人急不可耐要表現一把。這不,好幾個御史上本說李不棄在廣南和陝西主政時使用國債有貓膩,利用職權為福安銀行謀利,要求徹查。

沒辦法,福安銀行雖然收縮了業務,縮小了規模,但是作為最老牌兒的銀行深得百姓信任。一說起銀行,老百姓還是首先想到的是福安銀行,這不是讓一些急於擴張份額的新銀行老闆着急嘛!而且福安銀行控制着東京的橄欖球博彩業,這可是一塊大肥肉,不知道多少人眼紅呢。

對此,李不棄沒有表態,只是在戶部和開封府查封了福安的賬本後來到開封府交給查案的判官一本賬冊。

從宮裏傳出來的消息說,當天,這本賬冊就放在了趙曙的桌案上,趙曙看了之後又是一夜沒睡着覺。

笑話!想查福安銀行?也不看看皇帝和各家勛貴從裏面賺了多少錢?要從福安查出事來,那皇帝和勛貴大臣們能跑得了?

於是福安銀行的事兒就拖着,半年後才給了個查無實據的結論。但是半年時間封賬,已經讓福安銀行的買賣做不下去了,在查完帳之後李不棄就指揮着福安銀行清賬,關張。

這讓京城幾家新開張的銀行老闆心滿意足,卻不知道李不棄肚子裏也在奸笑。

李不棄穿越前好歹為了炒股零打碎敲自學過財會金融,還能在一幫大宋經濟人才的輔助下給福安銀行建立起粗略的財會制度。現在福安銀行的關鍵人員早就被李不棄轉移到實業銀行、航運銀行、海外開發銀行和陝西開發銀行這四家銀行中了,其他開銀行的人沒有熟練人才,不熟悉銀行運作,沒有完整的財會制度也敢開銀行?那不就是給人家作提款機嘛!

現在開拓海外的事業正在急需大量資金的時候,有了這些銀行,李不棄正好可以作幾樁沒本兒的買賣了。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大宋君臣一定不知道一家銀行倒閉會引起多麼大的社會震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炮灰逆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宋炮灰逆襲錄
上一章下一章

三百八十一 如何逼瘋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