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驚變(二)

第九十六章 驚變(二)

想到此處,李之不禁渾身冒起涼氣,那個什麼彭師爺這一招太狠了,一旦此次事件就此失控,長安城內十王澤王府一系就此湮滅不講,勢必會令十王之間互有鼎立之勢破解開來。

而且,局勢大亂,必會令久病高宗龍顏盛怒,進而催發病情急轉直下,武后一系乘勢勢起,一連串政事驚變就從此展開,哪一家事先準備妥當,當然不僅把損失降到最低,從中漁利也會是唾手而得。

或許臨淮郡王不會因此而遭受打擊,但從此被各路人馬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哪一日被武后惦記起來,會招來無數落井下石之輩。

既然武後日後洛陽建國一事不可更改,李之本意是讓臨淮郡王就此蟄伏十幾年,等待李宗皇族再一次勢起。

太平公主和那個假和尚如此一來,把他全盤計劃全部打亂了不說,武則天因為此次意外得勢,說不定會令其早幾年登基,那才是對他、對臨淮郡王最大打擊。

腦筋急轉之下,也無心再留在此間,千恩萬謝之後,李之催促着二百多件衣物包裝完好,連午飯也顧不得食用,就招呼大家一同趕回長安城。

一路無話,見到李之面上急迫神態,幾女也不敢輕言打擾,等到臨近臨淮郡王府,李之也考慮好了應急對策。

囑咐清綺把瑜然、龐啼安排在自己房內,就徑直去往書房等候臨淮郡王的到來。

盞茶功夫,臨淮郡王疾步而至,想必他心中同樣意識到什麼。

二人相見就直插主題,但主要還是李之在轉述聽來一切。

果不其然,臨淮郡王面色也越來越凝重,聽到李之自己的推論后,已是再也坐不住了,負着兩手,在書房內不停走動。

「薛懷義這個男寵或者面首,我也略有聽聞,但僅是一絲蛛絲馬跡,絕無你這般詳盡!正文,說說吧,你不會毫無想法的,先給我講講,看是否有可行之機!」

望着沉思良久后的臨淮郡王,李之臉上忽然展開一縷笑意,「或許此次危機也是一種機遇,關鍵在於我們掌握了那個薛懷義致命把柄。」

「此話怎講?可不能將此事透露給當今聖上,難保他受不了這個巨大刺激而一命歸天!」

「我哪裏有那麼傻?多麼隱秘事件,即使逃過了高宗治罪風險,便是與我們同一陣線李姓氏族,也不容我洞悉如此齷齪事,更不要說武后那一系了。如今武則天遠離長安城,就此滯留洛陽,已心存另起爐灶之心,便是整個長安城所有勢力萬眾一心,也僅會引起天下大亂,而那一方不見得傷筋動骨!」

「那你握有致命把柄一說從何成立?」

「嚇跑他!當然還包括那位太平公主,也要嚇得她不敢再冒頭!當然,這需要一定的計謀,再不驚動當今聖上前提下,暗施巧手而已!」

「好一個暗示巧手,若你不是我未來女婿,我就要治你假傳聖旨之罪了!」

「郡王大人莫要火起,小子我怎會幹出那等軌愈之事?容小侄問您老一句,朝廷內部,事關那些王公大臣、公主皇戚犯禁查辦歸屬哪一部門?」

「你這臭小子,連具體部門許可權都不清楚,居然就大言不慚什麼計謀暗施,可氣煞我也!當然是三司推事,三個司法機關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共同聯辦!」

「我是說那種暗中巡查的具體承辦方。」

「大理寺!大理寺是中央專門的審判機關,其主要職能是審理中央官吏徒刑以上的案件,所謂王公大臣、公主皇戚自然也歸於這一級,大理寺卿負責申報和最後審核複核,刑部負責審判,御史台全面監督!」

「那就成了!明王府三世大理寺廷尉,我去恭請李呈下東諸山,提前給趟趟路,晚上我攜清綺、瑜然前往明王府,並不需要面見明王本人,只要通過李呈找到具體承辦相關人物,做一次生意上交流就樣就可以了!」

「那怎麼能起到威嚇作用?還說令薛懷義與太平公主兩方都被嚇走?」

「大理寺那些人是不能讓其知曉其中玄機的,但不代表我不能安排他們在薛懷義與太平公主兩方駐地前露一下面!但李呈這人需要知些根底,不然很難請動那些人。專事此類案情查訪之人也就那一部分,您老想想,這些人若是在薛懷義與太平公主兩方駐地同一時間露面,會是怎樣一種效應?當今聖上再是龍體欠安,擺在武則天面前也是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何況是心中有鬼的小人物。」

「不得不承認,你這主意獨出蹊徑,果然另有精巧!但有一點我也不能不提醒你,莫要輕看了現任明王,那可是位眼裏不容沙子的強勢人物,而且憑你這種小心思,你以為一定會瞞得過他的慧眼?那可是三輩從事明察暗訪世家,不出意外,你只要去了明王府,絕難不被察覺你另有所圖!」

「所以我要自己送上門去,小輩人嘀嘀咕咕,就圖個引起關注!」

「我說你的膽子可是有些肆意了,可知一旦什麼男寵、面首那等骯髒事,入了明王耳,你不怕他一怒之下,下令嚴查此事?明王可是當今聖上堂兄,三代歷朝王爺一級核心佐臣!」

臨淮郡王說到此處,已是目光炯炯盯牢李之,恍似就希望自其臉上看到畏意強掩。

可惜李之雖不與他對視,但也絲毫不顯緊張,依舊從容不迫直抒己見:「人染沉痾,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葯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葯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葯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他回以諸葛舌戰群儒中幾句,腦子裏已在想,若不是因篇幅過於龐大,記憶里未有足夠剽竊詳細,將《三國演義》搬到現世,是否比唐宋古詩來得更震撼人心?

他本身即擁有深湛醫術,如此故作深沉,果然震撼住臨淮郡王,轉眼就見他收起方才威凜,化作一臉笑意:「此類比喻精深得緊,想必你早有借用明王用意?那什麼與李呈商討僅是迷惑手段罷了?」

李之正色回道:「不存在迷惑心念,交往貴在以誠,孰難料明王大人必定簾后垂聽?或者知悉后敢於捋觸那大勢將起武婦人霉頭?小侄實際上就是在誠意求助李呈,通過他在某兩處敏感之地約見幾個人而已。神不知鬼不覺之事,又以商情利益誘惑之,旁人未必猜得出其中另有深意!」

「神不知鬼不覺之事?你確定那兩家人能及時探測到?所謂時儆之效,總需要目標人物關注到方可啊?」

「當然不會如此簡單,事先會另有閑人鬼祟出沒那兩地,僅是門外守衛兵丁,又有幾人識得特殊部門特殊人物?」

「正文吶,本王不得不敬服你如此出招,既未驚動相關勢力大動干戈,也不會令明王府或大理寺現出人為蹤跡。這般知難而退妙手巧施,意在不用殺雞而得以儆猴,想來長安城與洛陽二地相隔甚遠,必是太平公主一意孤行,絕非武后幕後指使。一旦因此而誤了那婦人今後大事才是關鍵,如此臨機主斷之責,太平公主可擔當不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生意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朝生意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驚變(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