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象箸

第690章 象箸

第690章象箸

去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五年,最讓咸陽人印象深刻的事,乃是烏氏延攜西域諸國使者入都,高大神駿的「天馬」,背上長著高峰的駱駝,色澤鮮艷的西域瓜果,潔白皎潔的於闐美玉,還有高鼻深目的胡婢,乃至於身披布袍的大夏人,都讓他們感到新鮮。

而三十六年剛開春,又有一隊人馬,經過萬里跋涉,從武關進入關中,他們帶回的東西,再度轟動了朝野。

打頭是兩頭邁步而行的大象,這其實是前往南郡、衡山休整的戍卒們,在副監軍子嬰的要求下,在長沙郡捕獲的,卻被當做嶺南貢物。原本有四頭,可惜路上已死了兩隻,對於大象已絕跡千年的關中人而言,這是難得一見的巨獸,一時間,咸陽萬家空室而出,擠在街上觀望。

還有木籠子裏,關着一雌一雄兩隻孔雀,只可惜長途跋涉使它們萎靡不振,一下子被這麼多人圍觀,雄孔雀感到了危險,張開了尾部大屏。豈料,路人吆喝聲越發大,弄得它們恐懼不已,還沒進咸陽宮就嚇死了……

好在,還有上百色彩斑斕的翠鳥,據說這就是「翡翠」,它們的羽毛,是皇帝宮中數千佳麗最喜愛的裝飾。

車馬上,還載着打磨得雪白的象牙上百支,以及名貴的犀牛角數十枚,更有玳瑁紫貝五百,珍珠數斤,木棉布百匹。

此外還有紋身斷髮的越人俘虜,戴着枷鎖,走在後邊。

這是南征大軍重新佔領番禺后,在少府要求下,往咸陽送來的當地特產。秦始皇帝見后大悅,讓人將大象、翡翠連同諸物產安置在咸陽宮門前的十二金人處展示,以宣揚大秦的武功赫赫。

他要告訴所有反對此戰的人,南征軍奪取的地域,是多麼的富饒,才不是儒生口中的「無用之地」。

是啊,你看那珍珠,個大且圓,中原絕無。

你聞那沉香,香薰十步,白木香樹在五嶺以南能結成土沉香,而在五嶺北則只是一種普通木材,並沒有香味……

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悅之,故輦來於秦。

朝臣百官都對這些珍物讚不絕口,卻隻字不提,這些珍物,根本就不是普通百姓所需的。

唯獨一個路過的墨家弟子,看着數不盡的嶺南珍奇,在這艷陽天裏,卻不由打了個寒顫。

他的夫子,也是秦墨新任的「巨子」程商覺察到他的顫抖,回頭詫異地看着他。

「適林,出了何事?」

這年輕的墨家弟子名為適林,乃宋地人,他父母是鞋匠,在統一戰爭中不幸喪命。

天下一統后,秦墨行走各地,沒少收養這些戰爭孤兒,如今,這一批人已漸漸長大,成了秦墨的新生代,活躍在咸陽和各鐵官、礦山,開設「工學」,教授工匠技藝。

適林依然止不住自己的顫抖,他抱着自己的雙臂,低聲道:「夫子,我害怕。」

「是何事讓你害怕?」

適林道:「我想起夫子講《節用》那一課時,說過一個故事……紂為象箸,而箕子怖。」

「象牙箸肯定不會放在鉶(xíng)這樣的陶土器皿上,必然要搭配犀玉之杯。玉杯象箸,肯定不會作為菽藿菜葉的容器,而要盛放旄、象、豹胎這樣的珍饈。這樣的器具食,定不會穿着短褐,住在茅屋裏食用,必錦衣九重、高台廣室。」

「箕子看到紂開始用象箸,便看到了結局,這麼一來,終有一日,天下的財富加起來,都不夠一人揮霍。果然,過了五年,商紂作酒池肉林,設炮烙,登糟丘,殷商遂亡……」

他們二人已走到巨大金人的腳下,適林抬起頭道:

「如今的咸陽宮內,高台廣室、錦衣九重、珍饈佳肴、犀玉之杯、玳瑁象箸都齊了。夫子,箕子所怖者,正是弟子所懼者。九州域外的財物都集中在咸陽,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悅耳目,但陛下尤不知足,還在修宮室陵寢,還在求長生。我唯恐,這大秦,會不會和殷商那樣,三五年內,驟然傾覆……」

「慎言!」

程商連忙制止了這個大膽的弟子,拉着他離開了圍觀之人絡繹不絕的宮門。秦朝的輿論早已收緊,而自從去年出台了「誹謗」之罪后,再也沒人敢批評朝廷和皇帝了,一旦這話被有心人舉報,別說適林要受罰,整個墨家也會遭牽連。

墨家和農家,剛在幾年前那場「禁書」浩劫里僥倖存活,眼下還得為秦官府做事,在工學里總結各類巧技,教予匠人,才能證明自己「有用」。

等師徒二人回到家,憋了許久的適林才低聲道:「夫子,我只是不明白,去無用之費,聖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此乃墨經所說,也是夫子對我敦敦教誨的。可為何秦墨輔佐的朝廷,所作所為,卻與墨者之義背道而馳?」

「最初不是這樣的。」

程商嘆了口氣,他們秦墨信奉的準則,是「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以及「同一天下之義」。

墨子認為,政令不一,只能導致社會紛亂,所以當實施自上而下的管理,一切統一於上。這種高度的集權主義思想,恰與秦法家不謀而合。秦墨想要幫助秦國一統天下,讓所有聲音出於一口,以此來消弭戰爭,最後實現同天下之義的理想。

剛開始時,秦國從大王到官吏,的確簡樸而肅穆,墨者在這體制內如魚得水,一手建立了秦國高效的軍工體系。

可統一之後,水卻漸漸變濁了。

「不幸被相里氏言中啊。」

程商不由想起十多年前,他隨黑夫攻楚,在楚境小城外,與南方墨者相里革的對話。

「秦王貪伐勝之名,無歲不征,我聽說,其一旦得手,便滅盡仇敵,寫畫諸侯台閣,在關中大興土木修築宮殿。即便如今對秦人生計沒有造成太大破壞,那也是依靠對六國劫掠來補償,倘若六國滅盡,但秦王貪鄙之心不休,繼續對外征戰,又會如何?要備戰,就必須榨取更多的錢財,用以招兵買馬,置備武器,我今日敢言,秦王必厚作斂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奪民之用,廢民之利,百姓飢不得食,寒不得衣,勞不得息,長此以往,國雖大,好戰必亡。」

面對相里革的質問,程商當時的回答是:「秦墨會力諫大王,與民休息,消弭兵災……」

可他卻被現實狠狠打了臉,看看去年被發配邊疆的喜就知道了,諫者有罪,大家都學聰明,閉口不言了。

如今的秦朝,距離墨者期望的「同天下之義」真是越來越遠,程商繼任巨子后,從行走各郡縣的弟子口中得知,六國故地與秦吏、秦軍的裂痕,越來越深。而秦始皇的所好所為,也與墨者至今仍堅持的「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全然相反。

「依我看,是陛下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

適林越說越氣憤,甚至開始抨擊起墨者的好朋友,幾年前,助墨家保全的昌南侯來。

「昌南侯也是,沒有過多傷亡,便奪取南越本是好事,可他怎能向皇帝供奉奢靡之物,投薪入火呢?「

程商少不得為好友解釋幾句:「這和昌南侯沒什麼關係,此乃少府所求,又由兩位監軍,昌武侯和子嬰所搜,昌南侯也是奉命行事。」

程商嘆息道:「再說,南征的成果如何?他總得給陛下看得見,摸得着的交待。」

用黑夫的話說,這是「項目中期報告」,得告訴老闆,一切按計劃進行,成果斐然,你就別每個月派人來催進度了……

「但也太無所作為了……」

適林依然有所不滿,在這小憤青看來,滿朝文武,皆尸位素餐,坐視這世道偏斜,往深淵裏墜落。昌南侯倒是聰明,自個跑到南方,避開這一切,也好不到哪去。

他咬着牙問道:「夫子,值此季世,墨者該怎麼做?」

「怎麼做?只能興利彌害了……」

程商感到一陣疲倦,他從未想過,自己會被選做巨子,這或許和他十年來,孜孜不倦地鑽研墨經里的理念,做了許多實驗來證明子墨子提出的假想,贏得極大聲望有關。同時程商還帶着一眾弟子,以水椎為雛形,將水力器械發展到了極致,如今天下各地都有水車、水磨、水排,效率的確提升了不少。

靠能工巧匠的技藝,推動黑夫與他提過的「生產力」,興天下之大利,或許就能彌補苛捐雜稅、沉重徭役帶來的負面影響吧?

墨者中,認同這一理念的人,佔了多數,而上一任巨子唐夫子,年邁告老時,便按照墨家的「尚賢」傳統,選了程商繼任,將墨尺交予他。

但程商的弟子適林,卻不屬於保守一派,而偏向激進,有自己的想法……

見夫子暮氣沉沉,他不再問,默然告退,出來后暗道:

「夫子身為巨子,未免也太無所作為了罷?整天只知道唯皇帝之命是從,寄希望於興利彌害,可這大害,又豈是小利能補得過來的,依我看,窟窿卻是越補越多了。」

他猛地停住了腳步,自言自語道:」除了興利,難道就不能……除害么!?」

縱然是墨者中的激進派,但適林仍被自己突然冒出的想法嚇了一大跳,連忙搖搖頭將其拋掉。

但時間到了三月份時,縱然適林想要努力遵循夫子教誨,好好興利彌害,但麻煩,卻自己找上墨家了。

少府姚賈下令,阿房、驪山兩處工期緊張,且已修到需要精巧技術的環節。故,少府要求,墨者必須派人,協助阿房宮、驪山陵的修造……

這要求,在秦墨中引起了紛爭,百餘人分成兩派,情緒激動,吵作一團。

最後,還是巨子程商勉強壓下了眾人,服從了官府的要求。

適林分去的是阿房宮,扶蘇公子在那為監,倒是沒有太過苛求墨者,逼眾人做與自己信念相悖的事。

但被派去驪山那邊的幾個師兄弟,卻出了大事。

三月中旬,副監趙高向秦始皇帝稟報:

有墨者三人,說自己遵循子墨子「節葬」之訓,拒絕為驪山陵墓中的機關弩矢,提供精密技藝,甚至口出不遜,言陛下奢靡,不知節用,有誹謗之罪,當由廷尉下獄查辦!

PS:第二章在晚上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秦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秦吏
上一章下一章

第690章 象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