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不值一提

第791章 不值一提

第791章不值一提

雖然黑夫對外號稱已「全取荊州」,但事實上,位於江南地區的洞庭郡(黔中郡),直到六月底,北伐軍仍未完全控制。

洞庭郡大概位於後世的湘西、鄂西,得名於與洞庭湖接壤,這一整個郡說白了,不過是武陵山與雪峰山兩道山脈相夾的狹長壩區,南北近千里,山嶺縱橫,而貫穿全郡的大動脈,是沅水。

沅水有五條主要支流,當地土著的巴濮蠻夷稱之為雄溪(巫水)、滿溪(渠水)、酉溪(酉水)、潕溪(潕水)、辰溪(辰水),故此地亦被叫做「五溪之地」。

武忠侯派遣兩路軍隊攻略洞庭郡,一路是從夷道(湖北宜都)南下的別部司馬滿,一路是從桂林經鐔城(湖南通道縣)北上的趙佗部。按理說南北夾擊,旬月可下,之所以進展如此緩慢,除了洞庭郡守、尉採取了抵抗政策外,還因此郡道路簡陋,山嶺縱橫……

遷陵縣(湖南里耶古城)是洞庭郡最偏僻的縣,當地九成人口都是濮越蠻夷,編戶齊民僅佔十一,它鄰江而建,緊靠酉水,以之為護城河,有高丈余的夯土城牆,東西長兩百步,南北百餘步,與其說是縣城,不如說更像個軍營。

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遷陵縣有完整的典章制度,一點也不比中原大縣差,官吏也認真負責,雖然與外界溝通消息的唯一方式,便是讓郵人跑腿,每月進出一次。

所以此地的消息,常滯后外面一到兩月。

郵人盡職地一天天奔波在路上,帶走遷陵的文書,帶回各地的消息,不知從哪天起,他發現每當自己帶回信件,縣領導們的臉色都會凝重些,縣裏的氣氛也越來越緊張。

由不得長吏們不憂心,近三個月來,就沒有一個好消息:最初是五月份時,北邊的零陽(湖南慈利)、臨沅(湖南常德)有警,南郡叛軍正在猛攻那兒。接着到六月份,南邊的辰陽(湖南辰溪)和新武陵(湖南漵浦)告急,看來鐔城塞也被嶺南叛軍攻陷了。

直到數日前,更大的噩耗傳來,郡治臨沅失陷,作為遷陵門戶的沅陵也已投降,叛軍還沿着酉水西進,要來取遷陵縣——這座最後還忠於秦廷的小邑。

縣邑內人心惶惶,本地蠻夷君長早跑光了,僅余關中來的三名長吏,帶着百餘縣卒堅守崗位。

縣尉名叫「敬」,他剛從城外回來:

「縣君,都鄉、啟陵、貳春這三個鄉也完全斷了聯繫,恐已為叛軍所得,縣君,吾等只剩下這一個小邑了。」

「叛軍有多少人?」

縣令名叫「拔」,在本縣任職十年,一直盡職盡責,沒想到卻遇上這等事。

「至少兩千……」縣尉有些絕望,這人數,是縣城人口的兩倍。

「看來遷陵是守不住了。」

縣丞卻在一旁小聲道:「我聽說此次兵亂,是武忠侯揚言始皇帝為奸臣逆子所弒,打的是靖難旗號,並非叛亂……」

言下之意,他們順應大勢,開城投降也並無不可,反正荊州已盡數陷落,洞庭郡也只剩下區區遷陵小縣,豈能螳臂當車?

「律令上下有序,我只認郡府和咸陽的文書,不管武忠侯有何理由,他只是南征軍的統帥,不尊咸陽之令,私自舉兵,占郡奪邑,自立門戶,這不是叛亂是什麼?」

但縣令拔卻是個認死理的人,儘管沒有信心抵抗叛軍,但還是要盡最後的職責,他咬牙道:「將文書都拿出來,趕在叛軍入城前,統統燒了!」

……

因為地處偏僻,遷陵縣沒趕上咸陽和江陵的風潮,至今仍沿用故舊的竹簡,縣中大多數人不知紙為何物。

大捆大捆的竹簡從官署中被搬出來,全是遷陵縣保存多年的珍貴檔案,有數十萬枚之多,塞滿了好幾間屋子,紀年從秦王政二十五年至始皇帝三十七年,記事詳細到月、日,連續不斷。

而其內容,更是包羅萬象,涉及到戶口登記、土地開墾、田租賦稅、勞役徭役、倉儲錢糧、兵甲物資、道路津渡、郵驛管理、奴隸買賣、司法文書、刑徒管理、祭祀先農和相關政令文書。

眾人聚集在縣寺背後,柴堆燃燒的火光映出他們的不安的神情,看着每一卷簡牘被扔到火里焚毀,縣令拔臉上都會抽搐一下。

每個字,每一簡,都是過去十年的點點滴滴,都是秦吏們認真的心血之作。

但沒辦法,銷毀文書,這是身為秦吏最後的職責,源於統一前。

那時候,邊郡邊縣的官吏,都會被御史府反覆叮囑,萬一所守城邑被敵國所迫,簡牘文書,決不能落到敵國手中!

它們就像是一個地區的大數據,事無巨細皆有記錄,是官府施政的基礎,毀掉它們,就相當於毀掉了統治的基石,除非花費數年甚至十年時間,重新勘測田畝,統計戶籍,否則,就只能維持粗放的統治。

這些簡牘文書,便是秦國能一統天下的秘密……

但簡牘實在太多了,積累了十多年的檔案啊,直到叛軍兵臨城下,仍有許多未曾燒完。

縣令拔看了看身後的那口枯井:「將未燒完的,都扔下去罷。」

眾人只好把未及燒毀的簡牘匆匆投入官署外那口幽深的井中,整個過程無人吭聲,只有城外叛軍的大聲叫囂,不遠處的酉水低聲嗚咽,為遷陵即將迎來的命運而嘆息。

井口恢復了平靜,縣令一聲令下,土石也被投了下去,最終將井口填得嚴嚴實實……

做完這件事後,縣令拔這才吁了口氣,掃視左右,仍留着的人更少了,那個意欲投敵的縣丞,也早就不知所蹤,縣尉敬亦不在了,口裏說着要去組織眾人禦敵,可誰知道呢?也許是跑去開城門投降了罷?

其實縱使不開,牆高不過丈余,敵眾也能輕易破城而入。

「散了吧。」

縣令拔無力地說道。

「縣君!」郵人、嗇夫、僕役都跪倒在地,迷茫而不知所措。

拔下令道:「一會,汝等便出去投了叛軍罷,就說一切都是我做的。」

「吏者,上要對得起朝廷,下要對得起轄區百姓。我已盡了最後職責,銷毀文書,不負於朝廷,但也不會一意孤行,綁着全城軍民一起死難,快走,快走……」

他揮手驅趕眾人離開,最後回頭看了一眼被填上的井。

仍有三萬多枚來不及燒毀的簡牘被投了進去,只不知,它還有沒有再次被開啟,重見天日的可能?

「沒了罷,就像我一樣。」

拔嘆了口氣,孤零零走入了已空無一人的縣寺。

待一刻后,桂林兵殺入遷陵縣寺時,只看見了穿着官服,自刎於廳堂之上的拔,流淌滿地的鮮血,浸染了他一身玄色官服……

軍法官作為知識分子,是懂行的,忙着尋找簡牘文書,卻一無所獲,急得直跳腳。

率長卻只管打仗,不必操心這些,他直接往榻上一座,囂張地指點着拔的屍體:「就是他了!」

「趙裨將說了,奉武忠侯之令,每縣皆要誅一酷吏,既然縣尉、丞知趣投降,獨縣令畏罪自殺,就選他罷!將此人梟去頭顱,懸於城牆之上!」

……

風雲變幻的大時代里,世人關心的是王侯霸業,是勇士角逐於疆場,是智囊角力於權謀,遷陵縣這種小地方,一個「酷吏」和幾萬枚秦簡牘的故事,不值一提。

就像距離遷陵縣百裏外的沅水之畔,武陵山腳的一個小村邑,村民們眼看軍隊過路頻繁,望向他們家眷妻女的眼睛仿若惡狼,不由心驚膽戰。

儘管來去匆匆,被軍法官約束,起了歹心冒犯的兵,都被當場懲罰。

但已有兩名里中女眷遭侮辱,沒人再敢把全家性命堵在兵卒的軍紀上。

於是,一個小里聚的數十名黔首為避戰亂,以及可能到來的劫掠,紛紛扶老攜幼,緣溪水而行,來到一片桃花林里,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數十人就這樣消失在桃花源的洞中,再也沒人見他們出來過……

亂世人命賤如草,一個小里聚集體消失,亦不值一提。

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七月初一這天,前南征軍裨將趙佗,慢悠悠地帶着數千桂林兵,進入臨沅(湖南常德)。

從五月份至今,兩個月時間裏,外面不知都發生了多少事,趙佗卻才攻取了洞庭郡,速度堪比龜爬,縱然有洞庭郡山川險惡,道路難行的原因,但更主要的,還是趙佗心裏有些想法,也不催促兵卒,故意拖慢腳步……

趙佗可以說,是被硬生生綁到黑夫的戰車上的,一面擔憂在北方的宗族是否會被牽連,另一方面,他對「北伐軍」能否取得最終勝利,仍心存疑慮。

這不,一到臨沅,他便讓親信去向北方來的人打探一件事。

「王賁與武忠侯對峙於南陽,勝負如何了?」

不多時,那親信回來了,卻是被人押解來的……

趙佗不由大驚,來者卻是奉黑夫之命,南下臨沅的軍正去疾,隔着大老遠,去疾便大笑道:

「趙裨將,你率一萬之眾,花了兩月時間,都才攻下洞庭郡,數十萬大軍的對峙決戰,名將角逐於疆場,踵軍交鋒、見招拆招都要許久,又豈會那麼快就分出勝負?」

……

PS:第二章在晚上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秦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秦吏
上一章下一章

第791章 不值一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