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習慣二:以終為始(一)

第四章 習慣二:以終為始(一)

——自我領導的原則

太多人成功之後,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後,卻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後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使生活充滿意義。

身外之物和內在力量相比,便顯得微不足道。

——霍姆斯(OliverWendellHolmes),前美國最高法院**官

閱讀本章時,請找個僻靜不受干擾的角落,拋開一切雜念,敞開心扉,跟着我作一段心靈之旅。

假設你正在前往殯儀館的路上,要去參加一位至親的喪禮。抵達之後,居然發現親朋友好齊集一堂,是為了向你告別。也許這是三五年,甚至許久之後的事,但姑且假定這時親族代表、友人、同事或社團夥伴,即將上台追述你的生平。

請認真想一想,你希望聽到什麼樣的評語?你這一生有任何成就、貢獻或值得懷念的事嗎?你是個稱職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或親友嗎?你是個令人懷念的同事或夥伴嗎?失去了你,對關心你的人會有什麼影響?請大致記下你的感受,這有助於了解本章的重點——以終為始(beginwiththeendinmind)。

「以終為始」的意思

以終為始的習慣可適用於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從上述的實驗中,可以發掘人們心底最根深蒂固的價值觀,間接觸及影響圈的核心部分。從此時此刻起,一舉一動,一切價值標準,都必須以人生的最終願景為依歸;也就是由個人最重視的期許或價值來決定一切。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把人生使命謹記在心,每一天都要朝此邁進,不敢有絲毫違背。

確認使命也意味着,着手做任何一件事前,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可對目前所處的狀況了解得更透徹,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也不致誤入岐途,白費工夫。

人生旅途,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會走冤枉路。許多人拚命埋頭苦幹,卻不知所為何來,到頭來仍然發現追求成功的階梯搭錯了牆,為時已晚。因此,人們也許很忙碌,卻不見得有意義。

太多人成功之後,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之後,卻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事物。上自達官顯貴、富豪巨賈,下至平頭小民、凡夫俗子,無人不在追求更多的財富或更高的事業地位與聲譽,可是名利往往蒙蔽良知,成功每每須付出昂貴的代價。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後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使生活充滿意義。

蓋棺論定時,你希望獲得的評價,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目標。從這個角度看,名利、成就等等不免顯得微不足道。

有這麼一則小故事:喪禮上有人問死者的朋友:「他留下多少遺產?」對方答:「他什麼也沒帶走。」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

「以終為始」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為基礎的。所有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的創造(mental/firstcreation)和實際的即第二次的創造(physical/secondcreation)。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思,然後付諸實現。正因如此,認定使命才顯得如此重要。

以建築為例,在拿起工具建造之前,必須先有詳盡的設計圖;而繪出設計圖之前,須先在腦海中構思每一細節。有了設計圖,然後有施工計劃,這樣按部就班,才能完成建築。假使設計稍有缺失,彌補起來,可能就事倍功半。設計藍圖代表願景,整個建築過程均以它為準繩,因此寧可事先追求盡善盡美,以免亡羊補牢。

創辦企業也是同樣道理。要想經營成功,必須先確定產品或服務可達到的營運目標,然後綜合資金、研究發展、生產作業、行銷、人事、廠房設備等方面資源,朝願景努力前進。許多企業都敗在事先規劃不周,以致資金不足,或對市場認識不清。

教養子女也要有使命。想調教出既懂事又有責任感的子女,日常與子女相處時,就得謹守這個使命,不可做出相違背的舉動。

先構思而後行動的原則適用範圍極廣。比方出門旅行,要先決定目的地與路線;上台演講,應先預備講稿;做衣服,要先設計款式。明白這個道理,把訂定使命看得與行為本身同樣重要,影響圈就會日漸擴大。

不過,「使命」不見得都是有意識的產物。有些人自我意識薄弱,只知遵循家庭、社會或環境所賦予的使命前進。這類使命多半出於個人主觀好惡,不符合客觀原則。它之所以被接受,乃由於有些人依賴心過重,深怕不順從別人的要求便會失去愛,因而必須靠別人來肯定自我價值。

領導與管理:兩次創造的體現

「以終為始」是以自我領導的原則為基礎的,但領導(leadership)不同於管理(management)。管理的層次低於領導,我們將在第三個習慣那一章討論。

領導與管理的差異就好比思想與行為。管理是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領導則是確定所做的事是否正確;管理是在成功的階梯上努力往上爬,領導則指出所爬階梯是否靠在正確的牆上。

要理解兩者間的這一區別不難。想像一下,一群工人在叢林里清除矮灌木。他們是生產者,解決的是實際問題。管理者在他們後面擬定政策,引進技術,確定工作進程和補貼計劃。領導者則爬上最高那棵樹,巡視全貌,然後大聲嚷道:「不是這塊叢林!」

而忙碌的生產者和管理者常常怎麼回答呢?「別說了,我們正幹得有聲有色呢。」

作為個人和企業,常常是埋頭砍矮灌木,甚至沒有意識到要砍的並非那塊叢林。

尤其在這日新月異的世界中,有效的領導比以往更顯得重要。我們需要方針,需要指引。面對紛擾不已的世事,誰也難以預料未來的發展,這時惟有依靠自己的判斷行事。而使命——也就是心中的羅盤——能使你判斷正確。

成功——甚至可說求生存的關鍵——並不完全取決於流了多少血汗,而在於努力是否得法。因此對各行各業而言,領導都重於管理。

企業方面,市場瞬息萬變,領導者必須不斷密切注視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和購買心理,以使企業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工業方面也是這樣。領導者若不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管理技能再好也不能使他們免於破產。缺乏有效領導的高效率管理,有人稱之為「就像在泰坦尼克號輪船上拉開躺椅」。無論管理多麼成功,都不能彌補領導的失敗。不過領導的確是很難的,因為我們常常陷於管理的圈子難以自拔。

記得在西雅圖,我曾為一家石油公司主持為期1年的主管進修課程。在最後一堂課上,該公司總裁跟我談到他個人的上課心得:

史蒂芬,你在第二個月指出領導與管理的不同之後,我立即檢討了自己的角色,結果發現我根本不曾領導。每天忙着應付管理問題,已令人焦頭爛額。於是我決定退出管理工作,留給別人去負責,我希望好好為公司確定大方向。

這實在不容易啊!要放手不管眼前急迫的公務,犧牲唾手可得的成就,令我十分痛苦。苦思如何領導公司,如何建立企業文化,如何掌握先機,以及深入分析一些問題,更讓我頭痛不已。手下的管理人員也適應不良,他們無法再把難題推給我解決,日子比以前難過。

不過我決心堅持到底,因為我認定自己必須做個領導者。現在我已確實做到,整個公司也彷佛脫胎換骨。如今,我們更能因應環境的變化,公司營業額加倍,利潤也增長了3倍。我真正發揮了領導力。

在家庭中,為人父母者難免也會落入類似的管理陷阱,只重規矩、效率與控制,忽略了管教的目的、方向與親情。至於個人的生活,可能就更缺乏主導了。終日汲汲營營,卻像無頭蒼蠅般漫無目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風靡美國的成功手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風靡美國的成功手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習慣二:以終為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