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譯後記

李靜瀅卡夫卡曾說:「我們需要的書,應該是一把能擊破我們心中冰海的利斧。」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面對的正是這樣一本書。這本書信集涉及一個半世紀里美國所捲入的戰爭,記錄的多是士兵在戰爭中的所見所感。每天,我一個人躲在老屋裏,一任清冷的寂寞將自己包圍。午後的陽光斜照到屋中時會投下長長的影子,光陰似乎已經停滯。在這種氛圍下翻譯已經故去的士兵們樸實無華的家信,真是令人百感交集。多年前死在戰場上的普通士兵,除了這些書信,似乎再沒有什麼來紀念他們的青春和至誠。更多人的苦難與夢想則在歷史的塵煙中湮沒,甚至留不下一聲嘆息。在戰爭和屠戮面前,個人的生命、個人的情感難免輕如鴻毛,這才真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但愛與真情並不會消泯。偉人的慷慨陳詞固然激動人心,這些在戰爭的痛苦和死亡的陰影下、在對人性與死生契闊的思索中寫就的信件則更能觸動人的心靈。他們的記錄屬於人類共同的記憶,而我們無法置身其外。二戰期間人們的瘋狂屠戮,是20世紀最為殘酷的夢魘,它不可解釋,它的黑暗和痛苦無法言說。人類理性在此陷入了徹底的虛無。一名嚴肅的思考者難免會想到,主宰人們命運的究竟是什麼?對此,房龍在《寬容》中寫下的一段話或許是間接的闡釋。他說:「我們現在像過去一樣驚訝和絕望。現在我們再想掃除席捲了整個地球的瘟疫——偏執和暴徒精神的瘟疫——已經為時過晚。但至少我們應該有勇氣承認它們存在的現實,把它們看作某些非常古老的人類性格在現今生活里的再現。多少年來,這些性格一直在沉睡着,等待時機東山再起。時機一到,它們不僅要凱旋而歸,而且由於受了這麼長時間的壓抑,其狂暴、憤怒和兇殘的程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更甚。」的確,只要這些「非常古老的人類性格」仍然存在,或者說,只要人性中的惡仍然存在,人們就仍有可能訴諸血腥的暴力,從而淪為戰爭的囚徒和苦難的孩子。而今天的世界仍然紛亂,人口的增長與人的**的乘積必然導致人的「異化」。我們看到人群日益分化,新富人、權貴、為生活奔波的平民、一些國家裏如野草般生滅的難民……歷史沒有終結,人類的衝突遠沒有結束,反而會以新的形式登場。在非洲、在巴爾幹、在中東……火光仍然熊熊。人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各自的神祇、各自的身份認同,進行着新的激烈對抗。由此,我感到這本戰時美軍家書集具有特別的意義。這些書信幫助我們正視人類文明史上曾有的愚昧與野蠻、仇恨與黑暗,並以我們的良知對此進行反思。書信的寫作者通過他們的親身感悟告訴我們,我們應尊重生命,讓人性和理性的陽光照耀世間,才能完善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幾十萬字的譯稿終於完成時,我心中不免惴惴,不知是否已傳達出原書的凝重與深沉。翻譯作為妥協與遺憾的藝術,不過是盡最大可能趨近原文所表徵的世界,成功與否也只是程度的差異。認真的譯者對自己的譯文大多懷着歉疚與不安,我只能說我已儘力。我感激我的導師崔永祿先生,是他引領我進入翻譯與學術研究的天地。我感謝我的好友佟海燕,在此書的翻譯過程中一直真誠地給予我幫助。作為一個落寞的讀書人,我深深感激我的親人、老師和朋友,我不曾放棄,也不會放棄少年時的夢想,而這夢想只因他們的理解與支持才更有意義。短暫人生有太多無奈與別離、說不出的嘆息、回首時的悲戚,但我相信,一個人真正熱愛、真正為之努力的,將永遠為他所擁有。這是我真心喜歡的一本書。我喜歡作為譯者與原文相遇時心中的激蕩。我喜歡很多寫信者內心的簡單和純凈,喜歡那些不得不浴血沙場的人在隻言片語里流露出的深情。正是這些普通人以純美的微笑捍衛著和平,正是由於這透明而不含雜質的真情,我們才會看到,陰霾的天空中依然有鴿子在飛翔……——2003年記於新開湖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感受戰爭,思考生命:《美軍戰爭家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感受戰爭,思考生命:《美軍戰爭家書》
上一章下一章

譯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