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不退親

1.我不退親

顯武二十七年,諸子覦嗣,亂象乃生。

安平伯府是尋常老百姓眼中的高門大院,但在那些真正有權有勢的貴人眼中,這不過是一個沒落的伯府而已。現任的安平伯只領了一個從四品的宣武將軍的虛職,聖上開大朝時都輪不到他去上朝。

邊靜玉是安平伯的嫡次子,年有十六,經太常選送正受業於太學,是繼夫人魯氏所生。安平伯的原配死於難產,留下一子邊嘉玉是安平伯的嫡長子,安平伯府中的一切在日後都該是由這位正經嫡出的長子來繼承的。邊靜玉自小被教導著要尊敬兄長,他們兄弟之間雖不甚親密,倒也沒什麼不對付。

除了邊嘉玉這位長兄,邊靜玉還有兩位庶妹,均待字閨中。

榮豐堂是府上老夫人的住處。邊靜玉剛走到祖母所住的榮豐堂外,便聽到了母親魯氏的聲音。

「娘!當年伯爺說下這門親事時,我心裏就不樂意,好端端的誰願意給靜兒娶個男子回來?」魯氏的語氣頗顯急切,「但伯爺醉酒糊塗,直接把信物送了出去,我還能有什麼辦法?也就認下了。可如今那沈家闔家下了大獄,難道還要賠上我家的靜兒不成?靜兒萬不能受沈家拖累,這婚是必須要退了!」

邊靜玉祖母的娘家姓宋,老夫人宋氏於多年前寡居。她和魯氏一樣,都是繼室。

宋氏當初嫁入邊府時,現任的安平伯已經記事了,母子關係只是尋常。而宋氏只得一女,雖說她的女兒如今也算是有了造化,但外嫁的女兒到底不能時刻管着娘家的事,宋氏想要過上好日子,肯定需要看繼子的臉色。因此,她從不為難繼子媳婦魯氏。魯氏呢?她不得安平伯的愛重,想着宋氏身為嫡母總歸佔着大義,她若是孝順宋氏,還能得個孝順的好名聲,因此只一門心思要把宋氏伺候好了。

如此你來我往,這對婆媳平日裏處得就像親母女一樣,整個京城都找不到一對能比她們更和諧的婆媳來了。也因為此,在四位孫子、孫女中,宋氏只待邊靜玉最為親密,真拿他當親孫子來看待了。

「你也糊塗,怎就埋怨起伯爺來了?伯爺是靜兒的親爹,難道還能害了靜兒不成?」見魯氏失口抱怨了安平伯,宋氏趕緊替她描補兩句,「沈家若不出這一檔子事,沈大人是正三品的吏部侍郎,這門親事真計較起來,反倒是靜兒高攀了,日後靜兒走了仕途,沈家也能看顧他一二……只可惜世事難料。」

「他們沈家好的時候,我也不圖他們家的好。」魯氏卻還是意難平,顯然對安平伯在幾年前擅自定下的這門親事極為不滿,「如今他們沈家貪贓枉法犯了要命的大錯,這門親事自然是非退不可的了!」

宋氏拍了拍魯氏的手,說:「你瞧瞧你這脾氣,又急上了?親事自然是要退的……」

正說到這裏,守在外間打帘子的丫鬟瞧見了院子裏的邊靜玉,忙掀起帘子,歡喜地說:「二少爺來了!」宋氏和魯氏立刻不說話了,疑惑本該在太學的邊靜玉怎麼歸家了。她們對視一眼,怕邊靜玉是因為沈家的事受到牽連以至於在太學中受到排擠才提前歸家的,一時間都堅定了要找沈家退親的決心。

一通行禮問安后,宋氏忙叫她院子裏的小廚房給邊靜玉把他愛吃的奶糕子蒸上,而邊靜玉主動地說起了自己歸家的原因,道:「聽聞沈家出事了,我便找先生請了幾天假,好幫沈家打探一下消息。」

這話一出,屋內兩位女人的眉頭都是一皺。

當着宋氏的面,魯氏從不掩飾她的真性情,伸出手指戳著邊靜玉的額頭,恨鐵不成鋼地說:「便是我這樣的婦道人家,都知道沈家這回在劫難逃。你不說離他們遠些,竟還主動湊上去了!氣死我了!」

「娘……沈家這門親,我們不能退。」邊靜玉趕緊說。

按說婚姻之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邊靜玉本人說話的份。然而,祖母和母親囿於內宅,雖是一心為邊靜玉好的,到底少了些政治眼光。因此,在婚約一事上,邊靜玉不得不自己拿些主意了。

魯氏愣了下,懷疑自己聽錯了,見邊靜玉臉上表情認真,她直接站了起來,不怎麼高興地說:「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莫非你真看上沈家那位了?不對啊,你們何時見過面?我這當娘的怎麼不知道?!」

祖母宋氏忙拉着魯氏重新坐下,道:「你先聽聽孩子怎麼說!」

「沈伯父為官清廉、做事謹慎、人品正直,這回遭此大劫,十有八-九是代人受過了。」邊靜玉語氣淡然地說,「他為人義氣,為官二十多年裏結下了善緣無數。如今聖上正在氣頭上,沈伯父的諸多好友不敢直接幫沈家說話,但他們肯定會在暗中看顧沈家一二,所以沈家不至於就此徹底落敗。娘放心,沈家的事牽連不到我們身上的。反倒是我們匆匆忙忙去退了親,落在旁人眼中,會有背信棄義之嫌。」

邊靜玉心裏清楚,母親雖一直對這門親事不滿,但那是因為她不願意讓自己的親兒子娶個不能生子的男媳婦回來,這份不滿是沖着執意結下這門親事的安平伯去的,她對於沈家倒是沒有什麼惡感。

魯氏只是太看重邊靜玉了。丈夫不可靠,她能依靠的就唯有兒子了。

於是,邊靜玉在說服母親時就特意拿自己前途說事,道:「娘,兒子是讀書人,日後是要走科舉出仕的,一旦有了背信棄義的壞名聲,難免會叫人輕看一眼。所以,沈家這門親事,我們絕對不能退。」

「那……若是我們暗中給沈家一些銀子,幫他們疏通一下關係,然後暗示他們主動來退婚呢?」魯氏的腦子轉得很快,「對啊!就該讓他們主動來退婚!他們若是真的有心,就不該繼續帶累我兒了。」

見母親還是堅決要退婚,邊靜玉嘆了一口氣,只得說了實話,道:「娘,兒子不願意退婚。」

魯氏和宋氏都一臉吃驚地看着邊靜玉。魯氏直接問:「莫非你與沈家那位……」

邊靜玉哭笑不得地說:「娘,自我和沈二定親后,我何時與他私底下見過面了?便是節禮,因着沈二的特殊情況,走的都是兩府公賬,我與他私下從未曾交換過什麼小物件。說句實話,我至今連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都不清楚。只是,我既與他定親,如今他闔府遭難,我總不能就這樣丟下他不管了。」

魯氏的眼眶立時就紅了,道:「我兒就是心軟,千錯萬錯都是你父親的錯……」

滿府的人都知道,在兩個兒子中,安平伯雖不至於苛待邊靜玉,但明顯更重視前頭原配生下的嫡長子邊嘉玉。邊嘉玉每年的生辰之禮都辦得極為熱鬧,但到了邊靜玉生辰時,總是靜悄悄就過去了。

邊靜玉想了想,給了祖母一個眼神暗示。宋氏意會,立刻叫伺候的人全都退下去了,還叫心腹在門邊守着。邊靜玉這才壓低了聲音說:「我恐這次……沈伯父不是替一般人受過,而是替太子受過。」

宋氏心口猛跳。

邊靜玉緩緩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皇上自登基后,一年一小選,三年一大選,如今宮裏的娘娘不少,成年的皇子都有十一位了。這其中,太子排行第三,前頭兩位哥哥、底下幾位弟弟都對他的太子之位虎視眈眈。但就現在的局勢來說,太子之位還是穩的。這一次,也不知道是其他皇子於暗中謀划陷害了太子,還是太子確實治下不嚴,總之太子門下有人打着太子的名義買官鬻爵。經查,此事證據確鑿。然而,皇上向來偏愛太子,連失察之罪這樣的罪名都捨不得安在太子的身上,於是就把沈侍郎推了出去,以便能草草了結此案。

「……我始終覺得,沈伯父這回是被冤枉的,皇上心裏有數,所以沈家未必沒有起複的可能。」邊靜玉冷靜地分析說,「經歷此事,太子也得記着沈家的好。他不能在明面上看顧沈家,卻肯定要托別人在暗中幫襯一二。正好我們與沈家結親,若是我們待沈家至誠,順嬪娘娘就能去皇後面前賣個好了。」

順嬪是安平伯的妹妹,也就是邊靜玉的姑姑,還是宋氏的親生女兒。她於十年前入宮,如今膝下養著一名公主。她不算得寵,但因為生了公主,好歹有些臉面。後宮里有諸多派系,那宮牆內的事情比著尋常的內宅後院要亂上十倍百倍。順嬪娘娘選擇依附於皇後來生存,故需要偶爾為皇後排憂解。

太子在前朝落了把柄,皇后肯定要在後宅幫他描補一二。

太子若真坦然地把沈家當了替罪羊,任由他們落難而不理會,朝中的大臣難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但太子又不能直接出面照顧沈家,畢竟皇上金口玉言判了沈家的罪。他的照顧必須是不流於痕迹的。

這時候就需要底下的人幫太子分憂了。邊家和沈家有姻親關係,所以邊家在這種時刻站出來去照顧沈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若說邊家為太子分憂了,他們確實做了,所以順嬪也能藉此去皇後面前多得些臉面;若說邊家沒有站到太子的陣營去,他們確實也沒有,他們只是照顧了落難的准姻親而已。

宋氏聽懂了邊靜玉的意思。她想着深宮內的女兒,眼淚就情不自禁地湧出來了。安平伯這個做兄長的說實話是沒什麼出息的,平日裏根本不能幫襯順嬪什麼,反倒是邊靜玉這個做侄兒的還時刻念著娘娘在深宮裏的辛苦。她握住邊靜玉的手,說:「好孩子……好孩子……難為你凡事還能想着娘娘。」

魯氏忙拿出帕子幫宋氏擦眼淚。她的眉頭卻還微皺着。

「你心裏既然有了成算,你去做什麼,我總不會攔着你。」魯氏嘆著氣說,「可你有沒有想過?沈家這些事,你父親是想不到這麼深的……他那人最是謹小慎微,若他想要幫你退親,我是攔不住他的。」

「娘,父親不會幫我退親的。」邊靜玉語氣肯定地說。他會在私底下稱呼魯氏為娘,而不是母親;卻一直恭恭敬敬地稱呼安平伯為父親。這本就是安平伯為次子籌謀來的親事,他是不會主動去退的。

想到安平伯,魯氏又惱上了三分:「他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我兒沒了嫡子,他臉上有光?」

邊靜玉語氣溫和地安慰魯氏,說:「娘,你不願意兒子娶個男子回來,難道沈家那邊就願意沈二娶個男子了嗎?您是一番慈母心腸,沈二的母親肯定也是如此。所以您不如等等,等上幾年,我們與沈家重新商議,說不定我與沈二順順利利就退親了。但是,不能是現在,現在絕對不是退親的好時機。」

魯氏若有所思,覺得兒子說得很有道理。她卻不知道,這門天定姻緣是不可能退了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然後下面沒有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然後下面沒有了
上一章下一章

1.我不退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