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

丫頭們不但議論,議論得還很詳盡。

石楠起勁地轉述著:「聽說是方老伯爺要不好了,方家大爺才回來的,回來了這幾日,一直呆在方老伯爺屋裏侍疾,門檻都沒邁出去過。方老伯爺原來眼瞧著不行了,方伯爺使人連壽材都尋好了,不想這一見了孫子,方老伯爺又健旺了起來,先前葯都吃不下去,如今飯都照常用了——」

玉簪正好進門,聽得好笑:「這是怎麼編出來的?難道有人這麼大本事,鑽進方老伯爺的屋子親眼見着了不成?」

她一邊說,一邊把粥擺到瑩月面前,粥重新熱過,已經熬得稠稠的,但是沒有別的小菜,瑩月也不在乎,她餓了,喝粥也喝得很香,同時分神聽着石楠說話。

「姐姐,是真的!」石楠認真地道,「梅露姐姐說,外面現在都傳遍了,說方家大爺還是有孝心的,我們關在府里,才什麼都不知道。不過,太太肯定是知道的,她還跟蔡嬤嬤抱怨呢,說方家大爺不來我們府里拜見,十分無禮。唉,從方家大爺失了世子位后,太太就不喜歡他,不知嫌棄了他多少話,現在人家侍疾沒空來,正趁了太太的意,可太太又不高興了。」

說到徐大太太這個反應,玉簪信了,接了話:「太太就是這個性子,想挑刺,怎麼都能挑出來。不過,怪不得太太連日火氣這樣大了,方家大爺回來了,大姑娘恐怕就要嫁過去了。」

「不是恐怕,是一定。」石楠有模有樣地扳出手指來數,「頭一樁,大姑娘今年十八歲了,方家大爺二十一了,哪一個還能等得拖得?第二樁,方老伯爺這個壽數,又這個身體,能不想趕在閉眼前看見孫子把孫媳婦娶回來?太太是沒想明白,她還嫌人家不來,只怕來了,就直接是要商量大姑娘過門的事了!」

她說得俏皮,瑩月含着粥忍不住笑了一聲,怕不雅相,又忙忍回去,把臉頰忍得鼓鼓的。

玉簪也笑了:「太太把人家嫌的那樣,偏偏又不去退婚,其實這幾年方家大爺跑得沒了影子,是最好的退婚時機了,方家不能說什麼,大姑娘的名聲也沒有多少損傷。」

「退了容易,上哪再找平江伯府那樣的門第呢?」石楠快人快語,「現在可不是我們老太爺還在的時候了。」

徐家上一代的家主徐老太爺是徐家上下幾代最有出息的人,在世時最高任過刑部尚書這樣的中樞要職,徐望月的婚事就是在他手裏定下來的。

玉簪道:「這話也是,這幾年太太沒少使勁,領着大姑娘去了多少場這樣那樣的宴席,只是不見一點兒效用。」她說着忍不住嘆了口氣,「可憐我們姑娘,一年到頭連二門的門檻都邁不出去,大姑娘婚事不諧,太太還要拿着姑娘煞性子。」

瑩月咽下一口粥去,連忙擺手:「我不去,太太眼界那麼高,來往的人家連大姐姐都攀不上,我去了可做什麼呢?別說太太不叫我,就是叫我,我也不想去。」她補充嘀咕了一句,「而且,我覺得太太這事辦得不好,她那些帖子都是從方家要來的,我不好意思沾這樣的光。」

徐老太爺當年結親平江伯府,並沒有人覺得徐家高攀,徐老太爺是正二品重臣,掌天下司法刑獄,大九卿之一,國朝延綿至今,文官與勛貴間漸次分明,其實已經不大通婚了,徐老太爺擇了個勛貴孫女婿,當時還為清流嘲笑過。

可惜時移境遷,徐老太爺去世以後,徐家門第以飛一般的速度往下敗落,如今的徐大老爺只是個從六品的寺丞——就這麼個官,還是八年前徐老太爺臨終上本替他求來的,八年後,徐大老爺毫無寸進,十分穩定,徐老太爺所以要頂着同僚的嘲笑結親平江伯府,正為發現了兒子的不成器,勛貴有世襲,比文官家的傳承總要穩當一些。徐老太爺當年如此做,其實是稱得上睿智果斷了。

話說回來,徐大老爺這麼點紋風不動的品級,可不能如徐老太爺一般傲視勛貴,譬如隆昌侯府這樣的豪門開宴,都不會給他的妻女發請帖。

但徐大太太是個神人,徐家得不到,平江伯府想要一定可以有,問平江伯府要就是了。

方家大爺方寒霄一跑五年,方老伯爺對徐家多少有些歉疚,就都滿足了徐大太太的要求,還曾主動讓已經接過爵位的二房主母平江伯夫人洪氏帶着徐望月出去應酬散心,不過徐大太太心裏有鬼,徐望月要是跟着洪夫人出去,她身上的婚約烙印就太重了,因此找理由拒絕了,只要請帖。

聊到這個,石楠也糾結著不知該說什麼好:「拿着未婚夫家的帖子給大姑娘另尋別的金龜婿,這樣的事只有太太做得出來。」

徐大太太這件事做得很小心,不過一個府里住着,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主子們到底是什麼主意,下人天長日久看多了,多少看得出來。

徐大太太打的是這樣一個如意算盤:藉著平江伯府的光,徐望月繼續能在豪門勛族間行走,等尋到了新的好頭緒,再回過頭來把平江伯府的婚約退掉。

這是徐太大大對這門婚事極為不滿但又一直不肯去退的最重要緣故:退了,徐望月就要被打回從六品小官女兒的原形,連那些她中意的好人家的門都進不去,又怎麼再攀高望上呢?

「總之,我是不要去的。」瑩月總結,不過說完了她又覺得好笑起來,道,「好像太太真願意帶我去似的。」

兩個丫頭聞言,都憐惜地望向她。

十六歲的大姑娘了,再是講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到了說親的年紀,也該由長輩領着出門見幾次客,偏是她們的姑娘可憐,竟一次這樣的機會都沒有。

瑩月被看得不自在,捂住臉頰:「別想啦,就算大姐姐定下了,還有二姐姐呢,輪到我且早著。」

其實徐望月的親事早在十年前就定下了,不過徐大太太不這麼想,她還沉浸在徐老太爺仍在的往日榮光里,以為能配伯府世子的女兒斷不能許一個前程斷絕的啞巴(雖然都是一個人)。她是如今的徐府主母,她要這麼認為,也沒人敢去打破她的美夢,只能由着她使勁。

這份力氣,自然是一點都不會浪費在庶女們身上。

惜月十七,瑩月十六,放在一般人家都是安安穩穩準備嫁妝的時候了,但在這個家裏,頂上的嫡長姐一天安分不下來,她們兩個只能跟着飄搖不定。

閑聊到這裏就有點沉重了,不想帶累主子的心緒,石楠忙把話頭扯到徐惜月身上,道:「那邊梅露姐姐在合什念佛呢,說方家大爺如今回來了,大姑娘能早點嫁過去就好了,二姑娘再拖下去,可不得了。」

越往後,適齡的好兒郎越少,能挑揀的餘地也越小。

這個道理其實放在瑩月身上也通用,她跟惜月前後腳的年紀,實在沒差多少,不過她平常沒什麼機會出門,養得心性很天真,上面有兩個未嫁的姐姐,她就覺得婚姻這事離自己還挺遠,也不知道該為此發愁,渾然不覺地繼續吃起粥來。

玉簪接話:「話是這麼說,但這門婚事真的做成了,我覺得方家大爺也怪倒霉的,我要是個男人,可不願意娶大姑娘這樣的。」

石楠聽得哈一聲笑了,忙忙點頭附和:「我也不願意!」

玉簪閑話歸閑話,不耽誤眼裏的活,她見着瑩月喝完了最後一口粥,把碗箸往外推了推,就及時上前收拾,一邊接着道:「太太和大姑娘的這份心思,也不知道平江伯府到底察沒察覺,照理說,該有些數的——好比像今天,明知道方家大爺回來了,方老伯爺很不好了,沒有十分要緊的事,大姑娘於情於理都不該再往外湊,可一聽說隆昌侯府要開花宴,大姑娘還是要去,平江伯府也真是好說話,還真幫忙又弄了帖子來。」

這一說,石楠想到了什麼,忙道:「豈止呢!姐姐,你不知道,我聽雲姨娘院裏的丫頭說,平江伯府跟隆昌侯府其實不對付,方老伯爺三年前身子不好,把伯府傳給了方伯爺,身上總兵官的差事卻沒能傳下去,叫隆昌侯截走了,為此兩家面上沒什麼,私下芥蒂不小。」

瑩月原來正反手去身後的黃花梨小炕櫃里摸她愛看的書,預備一會看,聽見了驚訝地扭回頭來:「真的?那洪夫人對我們太太也太好了。」

在徐家裏,如果說徐大太太是個神人的話,徐大老爺就是個更神的人,兒女親事在他眼裏都是瑣事,不值一提,徐老太爺在的時候由徐老太爺管,徐老太爺不在了,那就由徐大太太管,總之跟他是沒什麼關係的。既然徐家出面的是徐大太太,平江伯府對應接待的當然也是女眷,所以瑩月有此說。

石楠神秘地道:「姑娘也覺得怪吧?我猜着,這裏面肯定有事。」

瑩月好奇追問:「有什麼事?」

石楠老實道:「——不知道。」

玉簪也正停了手裏的活聚精會神要聽,聞言笑白了她一眼:「不知道你說得這麼來勁,哄著姑娘玩呢。」

石楠憨笑道:「我都是聽梅露姐姐她們說的,究竟裏面怎麼樣,她們沒猜出來,我也沒處打聽去。」又道,「對了,梅露姐姐她們都說,大姑娘這回出去肯定沒用,方家大爺都回來了,還能有什麼多的想頭。」

「大概就是回來了才着急,不然,太太火氣大成那樣。」

石楠點頭:「也是,最後再搏一搏,說不準天上掉大餅了呢。」

瑩月聽着兩個丫頭的對話樂了,道:「我寧願掉一掉,最好是掉個大姐姐和太太都滿意的,太太高興了,我們的日子也好過一點。」

石楠玉簪聽了,都心有戚戚焉地一齊點頭。

主僕三個挺像,都是既沒大志向,也沒大本事,只希望能窩在清渠院裏默默地過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的。

嗯,石楠玉簪兩個丫頭想的還多一點,會替瑩月展望一下她未來的夫婿——別的都不求,在徐大太太手裏也求不來,能是個脾氣溫柔,待姑娘好一點的郎君就最好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替嫁以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替嫁以後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