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晚期》:青春的褶皺與期望

《青春晚期》:青春的褶皺與期望

徐虹發現了「青春晚期」這樣的概念。她將一個新的全球化時代的「青春晚期」用小說做了淋漓盡致的刻畫———書不是為概念寫的,但書卻意外地成全了概念。徐虹將這些褶皺後面的隱秘陳列在我們面前

什麼是「青春晚期」?我們都曾經經歷、或者必然經歷這個概念所指明的命運———那種無可挽回的宿命和滄桑感。青春變成了無可逃避的消逝、隱沒和逃離。「青春晚期」是生命最平滑的歲月的離去和許多褶皺的到來,也是當下社會心理中某種癥結的全新定義。

徐虹用一本叫作《青春晚期》的書書寫了當下的「青春晚期」,也發現了「青春晚期」這樣的概念。她將一個新的全球化時代的「青春晚期」用小說做了淋漓盡致的刻畫———書不是為概念寫的,但書卻意外地成全了概念。徐虹將這些褶皺後面的隱秘陳列在我們面前。

「風子」這一貫穿性人物是「青春晚期」的象徵,她化身為都市裏無數面臨「青春晚期」的女性:她是國家機關里的工作人員,是公司的職員,是旅行社的導遊,是面對精神病醫生的病態女子,是依賴童年夥伴的迷茫女性。她們都是當下新都市生活的表徵。

《青春晚期》的故事講述了都市男女實實在在的人生。每一次,「青春晚期」女性都在生活的十字路口面臨選擇,奇怪的是,選擇總是最終面臨無法選擇的命運。戲劇性的背後是一個內在的矛盾:全球資本主義所帶來的消費社會一方面讓人們面臨幾乎無窮盡的物質的海洋;另一方面,人們仍然有複雜而微妙的感情,有一種超越物質性的內在的精神追求。正是這種追求給生活賦予了另一個含混而不清晰的緯度。這個緯度不像計劃經濟時代的烏托邦那樣不可質疑和堅硬,卻是內心中某種柔軟的部分。於是,徐虹的《青春晚期》就在這兩種緯度中擺盪。

這種擺盪造成了《青春晚期》中「褶皺」的存在。主人公一次次的精神旅行其實都是生命的一個「褶皺」,生命就在這些「褶皺」之間運行,並被賦予了生命意義,同時讓生命歷經滄桑。

徐虹似乎非常着迷於那些大時代的普通人在普通生活中發生在內心的驚心動魄。她希望在書中記錄它們。生活的慣性,使得任何事件都稀鬆平常,驚險隱藏於皮肉包裹的內心深部。徐虹試圖在小說的寫作中,不動聲色地完成一項由表及裏的內心的偷窺與探視。

在這部小說集的最後一篇《夏日姐妹》的最後的《結局》中,敘述者「我」「把日記本子撂在抽屜里。它歪斜在那,像一具衰竭的屍體。我的指尖透出涼意。這是一個給人重創的夜晚。這個年代,愛或者死,都變得非常容易。」這裏的「我」通過打開日記知道了生命中一些重要的隱秘。合上本子其實就是合上了許多人的《青春晚期》。那些青春正在心理的衰竭和危機中緩緩離去。

這是一個特殊的「青春晚期」。它意味着在物質匱乏時代降生的最後一代人已經到了「青春晚期」。他們還存有的那個計劃經濟時代的記憶。而此時此刻,正在崛起的青春帶來的,卻是切斷了這些記憶的新的青春衝擊。不過我仍然喜歡靜靜地體會那個《青春晚期》的感傷中的「褶皺」和期望。因為它和生命的實質息息相關。(張頤武)

《青春晚期》/徐虹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都市白領女性的灰色生活:青春晚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都市白領女性的灰色生活:青春晚期
上一章下一章

《青春晚期》:青春的褶皺與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