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戰爭

英布戰爭

20世紀,在世界遙遠的地區——南非,歐洲國家間展開了戰爭,這是一個不祥的預兆。奧蘭河地區的奧治蘭自由邦和德蘭士瓦省的南非共和國是布爾人建立的共和國。納塔爾地區及開普地區則是英國的殖民地。這裏遠離他們家鄉6300英里,他們在這裏展開戰爭。荷蘭語「Boeren」意為殖民地,布爾人是荷蘭裔農民,他們18世紀上半葉遷徙到這裏尋求富裕。他們在這裏定居,在廣袤的地區建立農場、飼養牲禽。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開發這裏豐富的金礦和鑽石礦資源。兩個地區間的仇恨可以追溯到英帝國的一項領土擴張行動。1880年,英國吞併了德蘭士瓦地區,但在邁朱拜山(MAJNBAHILL)一戰戰敗后(1881),英國不得不退出德蘭士瓦地區。此後不久,德蘭士瓦地區發現了大量的金礦,隨之而來的淘金者將英國國民帶到了開普和納塔爾地區。數以千計的英國人開始在這一地區定居,請求擁有選舉權和平等付稅——但沒有成功。其結果使這一地區的局勢變得十分緊張。在德蘭士瓦地區省府比勒陀利亞,布爾人省長克留格爾堅決不妥協,而在開普地區殖民地的首府開普敦,殖民統治者阿爾佛雷德·米爾納(第一位米爾納子爵)則不斷向布爾人挑戰並多次發動進攻。實質上,英國人不接受南非白人(保守的荷蘭定居者)的民族主義。最重要的是,南非白人的目的是想控制金礦。1899年10月9日,克留格爾省長向阿爾佛雷德·米爾納發出了最後警告,使雙方的對峙局勢劍拔弩張。米爾納沒有接受這最後通牒,因而戰爭於10月12日爆發。戰爭的第一階段(至1900年1月),布爾人聚集了一支4萬人的部隊,處於攻勢。在擊敗英國2萬人的部隊后,他們佔領了萊迪史密斯、金伯利和馬弗京城。19世紀最後一周對英國人來說是士氣低沉的一周,倫敦報紙稱之為「黑色星期」,歐洲新聞界將英國在南非的失敗作為緊急消息來報道。大英女王政府準備反擊。維多利亞女王派出兩名經驗豐富的殖民地統帥負責遠征部隊:羅伯茨勛爵為指揮官,基欽納勛爵任參謀長。同時6萬增援部隊趕到,集結於開普敦、伊麗莎白和東倫敦。2月28日,巴特勒將軍率領2.6萬名士兵攻破了萊迪史密斯。3月31日,弗倫奇勛爵帶領由布隆方丹回來的騎兵隊,率領4萬人的部隊,攻佔了金伯利。英國佔領了奧治蘭自由邦,比勒陀利亞於7月5日失陷,德蘭士瓦地區緊隨其後。但戰爭並未取得最終勝利,此後開始了長達兩年的游擊戰,殘酷的襲擊、鎮壓、破滅,平民百姓深受其害。布爾人軍隊在戰場上失敗后,年邁、沮喪的克留格爾省長去了歐洲。這樣副省長伯格及「總司令」博薩平分權力。博薩從不承認失敗,發動了一次次的瘋狂的具有決定性的武裝行動,帶來了巨大災難。他率領那些身經百戰的步騎兵攜帶着給養及供應品,發動快速襲擊。英國人對此作出了殘酷的反應。首先,羅伯茨勛爵開始燒毀農場及建築物,毀掉莊稼。但1901年初,他被召回倫敦,基欽納勛爵接任部隊指揮官。他急於結束戰爭,因為他不想失去印度最高指揮官的職位,最後,基欽納建立了很多集中營,使被關押在那裏的數以千計的婦女和兒童死於流行病。他還下令對被捕者都處以死刑。雖然戰爭初期布爾人與英國人曾鄭重承諾,不將本土人捲入衝突,但基欽納仍然招募了1萬名非洲本土人。這樣做的後果導致手持武器的本土人在被捕后,遭到布爾人的槍殺。而基欽納俘虜布爾人時,要求這些人為死去的本土人承擔罪責,以作為對布爾人的報復。因此,屠殺行動連續不斷地發生,3萬名平民成為受害者,軍事損失難以估計。大英帝國的殘酷壓迫行徑遭到了來自整個文明世界的譴責。但只要維多利亞女王在位,基欽納勛爵便會對南非毫不留情。直到1901年1月22日,享年82歲的女王逝世,她的兒子愛德華七世繼位后,才減少了對布爾人的鎮壓。此時,英國在南非的駐軍已達25萬人,他們在同3萬名反抗者作戰。5月31日這一天,布爾人被迫在比勒陀利亞簽訂了統一協約。這一協約要求,戰敗方若想保留自己的荷蘭語言和生活傳統,就要承認自己為英國的臣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慘無人道的歷史:《世紀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慘無人道的歷史:《世紀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英布戰爭

%